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世家再醮记-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一位再熟悉不过的旧识故友,独自坐在窗前的晋王李治含笑看过来:“果然没有听岔,确实是子竟来了。咦,这孩子是?”
    “这是内侄,近来在我家与阿实、五郎一起进学读书。今日他们放假,阿实陪着他母亲去宴饮了,我便将他带出来四处转一转。”崔渊笑道,意味深长地瞥向窗外,“却不想,居然能在此处遇见大王。”他确实并未想到,围观完武氏之后,晋王竟然心血来潮地来到了这里。这家食肆之北便是丹阳长公主府的侧门,往窗外看去,隐约还可望见里头仆婢们走动。晋王一直坐在窗边,莫非便是想着或许能瞧见自己未来的晋王妃?无论如何,这都是件好事,说明他对未来晋王妃充满了兴趣。若是这位晋王妃确实与他性情投合,说不得便又是一位贤后了。至于武氏,或许也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罢。
    李治轻咳一声,挪得离窗户远了些,道:“晋阳、衡山都跟过来了,我担心她们宴饮顽耍忘了时辰,便索性在这里等着她们。”许是连自己也不相信这个借口能唬得住人,他举杯饮了一口酒,才又道:“……我也没想到,居然来了这么多人。”
    崔渊走到窗边,居高临下一瞧,便见公主府内院与外院都停满了车辆。光是几位公主的卤簿仪仗就已经足够庞大,另外还有不少命妇乘坐的马车、牛车,粗略一数,便有数百辆之多。他当然不认为丹阳长公主会如此兴师动众。这场为晋王选妃的饮宴,或许已经超出贵主们的预料了。
    “这些人,可未必都是贵主下帖邀来的。”他慢悠悠地道,“大王,恕某多言一句——如此兴师动众,并非大王与贵主所愿,更非圣人和皇后殿下所愿。只是,利益驱使之下,总有人不甘心而已。”
    李治垂目,眼角扫过街上浩浩荡荡行来的一队公主卤簿,低声道:“我所求也仅止于此而已。不论是谁想逼迫我与姑母、阿姊,都不想再退,也不能再退。”圣人与皇后嫡出的幼子,又怎会甘心成为他人的晋身之阶?即便对方是高出两辈的同安大长公主,也没有任何不同。
    “大王所言甚是。”崔渊赞同道,“今日退一步,他日就会被迫退十步、百步。人心不足,大王不必牺牲自己去成全那些不相干之人。不过,长辈毕竟是长辈。有时候,以退为进反倒更好些。”
    李治弯了弯嘴唇,却不知又想到了什么,若有所思起来。
    崔渊也不再多言,见王旼已经自得其乐地喝起了乌梅浆、啃起了炙羊腿,便又吩咐伙计送上清酒,举杯邀李治共饮。李治神情微松,欣然答应了。两人说来说去,又乐此不疲地提到了书道,还琢磨起了圣人手中的《兰亭集序》。这般受推崇的名作,若不能亲眼得见,两人都觉得真是白活一世了。只是,圣人是王羲之的脑残粉,视《兰亭集序》为举世珍宝,又如何会轻易取出来让他们这两个小辈尽情欣赏呢?啧,这便须得仔细筹谋一番方可了。
    却说那祁县王氏小娘子出现之后,王玫与李十三娘均神色微变。眼见着那王氏在一群小娘子旁边立了半晌,一双美目似怨非怨、似恼非恼,过了好些时候才彻底平静下来。顽得正愉快的晋阳公主、衡山公主、崔芝娘发现她之后,立即像捉迷藏似的避得远远的,以免她叫破了她们的身份。而那王氏举目四顾,终于走向正对弈的几位小娘子,静静地站在她们身后观看起来。
    “如此难以掩饰内心情绪的性子,连平常的世家小娘子也比不过。”王玫叹道。
    “因她在大长公主身边长大,娇养得太过的缘故罢。”李十三娘道,“皇室宗室教养贵女,自然与寻常世家不同。”
    王玫接道:“宗室贵女流着皇家血脉,再如何较劲自傲,只要不过分便无妨。区区祁县王氏旁支嫡女,在这么些家世出众的小娘子跟前,空有美貌却无才华,又凭什么自傲?”王氏确实不是当皇后的料,别说宫斗的智商了,恐怕宅斗的智商都差着些。倒不如嫁一位上进的世家子,夫妇美满,总也好过骨醉瓮中的下场罢。
    妯娌两个又互相看了看,有些担忧水榭里头的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以同安大长公主的脾性,讽刺挖苦必定是少不了的。这场饮宴聚集的优秀小娘子越多,王氏成为晋王妃的可能性便越小。因此,她必定会想方设法搅乱了这场饮宴。毕竟是长辈,她其实也不必多做什么,只须将侄女、侄孙女们都拘在身边,不令她们去见那些个小娘子便是了。坏了这场相看,让侄女、侄孙女们想举荐也寻不出人来,她再奔入宫去,缠着圣人定下王氏,又斥责侄女、侄孙女们兴师动众、收受贿赂等,说不定还真能如愿让王氏成为晋王妃。
    只是,这位大长公主大概没想到,侄女、侄孙女们事先还派了她们这几个小辈出马罢。若是几位贵主不能亲眼相看,那她们几人对这群小娘子的评分便至关重要,轻忽不得了。
    “九娘……”李十三娘蹙起眉。
    定了定神,王玫轻声应道:“算上芝娘,咱们也有五个人呢。三个人便能顶一位诸葛先生了,何况五人同时看呢?”她完全能理解李十三娘此刻的忧心。原本她们只是负责初次筛选,由真定长公主等长辈再次筛选,也不必担心看错了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如今初次筛选的结果大概便是举荐的凭证了,压力自然便大了许多。
    闻言,李十三娘只能笑着接道:“也是。咱们也不是胡乱评的,只要将理由都说清楚,再令人去瞧中的那几家细细打听一番,便一定不会出什么太大的纰漏。”
    说到此,她们便又专心看起来。尤其新来的裴氏小娘子、杨氏小娘子,更看得格外仔细。不多时,丹阳长公主身边的侍婢便悄悄过来报信,说是同安大长公主完全将几位贵主拖住了。丹阳长公主不欲她们几个与同安大长公主照面,便索性安排她们就在假山腹中用午食。小娘子们也在九曲回廊中坐下用酒宴、行酒令,一时间莺声燕语,气氛很是热烈。
    许是饮了几杯酒的缘故,这数十位小娘子之间的气氛时而缓和时而紧张。几轮酒令行下来,不论作得好与不好,大家都至少说了一句。有才思敏捷的,还给旁人出了不少主意。另外又有自告奋勇将酒令记录下来的,一手簪花小楷也颇为不错。
    只有寥寥几位小娘子,却是扮演着转圜者和评论者的角色。三言两语化解了矛盾冲突,既巧妙地突显了自己的才华,又并不抢着出风头。而她们对其他小娘子的评语,很快也传到了假山山腹之中,化为了好些个圈圈及注释。
    待到酒宴结束,王玫与李十三娘的表格中也都画满了圈叉,还在旁边密密麻麻地写了不少绳头小楷作为解释。两人交换着看了评价,发现几乎完全一致,便释然地笑了。不多时,晋阳公主、衡山公主、崔芝娘也赶了过来,填完了她们的评价表。五人再一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
    衡山公主忍不住快言快语道:“先前阿娘还说,不想让九阿兄选妃一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因阿爷说姑祖母荐的那王氏女不错,便想干脆定下她就是了。我气不过,在阿爷跟前闹腾了许久,他才答应再看看。今日看了,果然如此。九阿兄性子那般好,什么贵女配不得,偏只能娶一个仅能赞‘贤惠’——也不知是真贤惠还是假贤惠的祁县王氏族女?咱们瞧中的几人,比那王氏女不知好了多少呢!”
    晋阳公主摇了摇首,低声劝道:“既然王氏女已经不成了,就别想着她了,免得你又生了满腹闷气。接下来便只管交给姑母和阿姊便是。”
    王玫接道:“因同安大长公主在,也只能委屈两位贵主和我们一起暂时待在此处了。”
    “这里倒是凉爽得很。”衡山公主道,“我也不想去见姑祖母,咱们便一起聊聊天罢。”
    于是,直到饮宴彻底散了,同安大长公主带着她那宝贝族孙女离开了,她们才得以从山腹中出来。真定长公主、丹阳长公主、衡阳长公主、长乐公主颇为心疼她们,给了她们好些礼物作为抚慰,这才将她们评价的结果拿去瞧了。一边看细白麻纸上的符号与注释,一边听她们分别说自己观察到的细节,公主们很快便确定了人选。
    一位兰陵萧氏女,一位弘农杨氏女,一位河东裴氏女,一位京兆韦氏女,一位京兆杜氏女。这五位小娘子几乎是无可挑剔,只须再查清楚她们的家庭情况,便可进一步筛选了。就着初选的结果,真定长公主又亲自写了一封信,详细地叙说了前前后后的情况,让晋阳公主、衡山公主带给长孙皇后。又说待进一步筛选完之后,她再上表,正式呈交给圣人。当然,信中也免不了为晋王李治说话。如,晋王妃之事闹得这般大,也并非晋王的过错,而是某些人人心不足的缘故。若因此胡乱给晋王定个王妃,反倒是委屈了他之类。
    晋王妃人选举荐一事,至此初步告捷。虽说并未彻底改变历史,但王玫也稍稍松了口气——至少,王皇后是不会出现了。至于萧淑妃,想来此兰陵萧氏女也并非彼兰陵萧氏女罢。而且,这五位小娘子中的任何人都能担得起晋王妃之位,圣人与皇后绝不可能委屈她们去做孺子。
    夜幕降临,真定长公主的卤簿终于离开丹阳长公主府。不知不觉中,两匹马便悄悄来到翠盖朱轮车边。“阿爷!”崔简双目大亮,牵着崔韧来到车帘边。今日这场饮宴,只有他和崔韧两个小郎君,实在没什么趣味。且母亲、姊姊转眼就不见了,他们只能一直跟在祖母、叔祖母身边,似懂非懂地目睹了一场难以理解的交锋,更没什么意思。
    崔渊笑了起来,侧身一捞,便将崔简放到王旼那一头的马背上,自己带着崔韧:“走罢。”
    翠盖朱轮车内,有些疲惫的王玫眉眼弯弯地倚在隐囊上,心中彻底安定了下来,不过片刻间便睡着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奇妙缘分

许是相看未来晋王妃一事实在太过耗费心神了,王玫接连休息了两三日才彻底缓过劲来。真定长公主也一改往常的懒散,雷厉风行地命崔滔、崔渊驱使公主府的部曲,在这几天内便将五位小娘子家中的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而后,她又邀了丹阳长公主、衡阳长公主、长乐公主到别院一叙,经过讨论之后,最终决定呈上三位小娘子的名字:兰陵萧氏萧佑娘,弘农杨氏杨蔚娘,京兆杜氏杜恒娘。
    几位贵主究竟打算如何互相配合,一边正式上表举荐三位晋王妃候选人,一边温情劝说圣人与皇后殿下,王玫自是不知。恢复精神之后,她便投入到了宴饮活动的筹备之中。这次宴饮事关卢十一娘的婚事,她自是格外上心,将小郑氏、清平郡主都请了过来帮忙参详一二。至于李十三娘,她刚诊出身孕,需要仔细养胎,却是劳累不得了。
    如此,没过两天,便到了崔渊文会以及内眷小宴的正日子。
    王玫守在内院门前,等着王十七娘、卢十一娘的到来。她的闺中密友拢共也就这么两位而已,其中一位还是本次小宴的主角。不多时,她便瞧见一辆眼熟的乌檀马车缓缓驶来,稳稳地停在面前。王十七娘与崔氏相携下了马车,一左一右将她围在中间。
    “阿嫂,十七娘。”王玫唤道,把住两人的手臂,亲热地将她们带向举行饮宴的楼阁,“有些日子不见了,如何,过得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