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农门骄-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廷恩等的就是崔嬷嬷这句话,他需要确定崔嬷嬷被从石家送到李家后是否将心思换了过来。如今崔嬷嬷自愿做事,李廷恩面上就添了几分笑容,他道:“家中姐妹尚多,就嬷嬷一个,怕是忙不过来。”

    察觉到李廷恩气息宁和了许多,崔嬷嬷心里松了口气,赶紧道:“三姑娘和四姑娘下月就要出嫁,先顾着三姑娘与四姑娘罢。这个月老奴再给几位以前在宫中的姐妹带带信,总有几个出了宫后想找些事做的。”

    有宫里的教养嬷嬷教导过,对女子来说,会增添更多无形的分量,李廷恩当然愿意,他如今也有银子做这些事儿。只是李家目前的身份,要是给每个姐妹都配置一个教养嬷嬷,只怕就太打眼了。李家,毕竟不是永溪石氏。

    他想了想道:“崔嬷嬷要料理内院的事儿,三姐四姐出嫁后,家中也只有珏宁与珏溪了,崔嬷嬷寻一个就是。”李廷恩顿了顿,特意加了一句,“告诉她们些规矩即可,李家本也不是名门望族。再有,有劳崔嬷嬷这几日随王管家出去挑几房妥当的人回来,我打算给三姐和四姐再添些陪房。”

    李草儿和李心儿已经错过最佳的教养年纪,眼看又要匆匆忙忙出嫁。就算崔嬷嬷再自以为了得,她也不认为自己能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将两个以前的乡下姑娘变成大家闺秀,彻底脱胎换骨。她就很能明白李廷恩的意思,自身变不了多少,只能在外头多下些功夫了。

    想到李廷恩的一番苦心,崔嬷嬷忍不住道:“大少爷,老奴多说两句,您看重家里的姑娘们,这原是她们的福气。可您要真为她们担忧,大姑太太那里的事儿,您还是撒开手罢。”

    李廷恩目光凛凛望着崔嬷嬷。

    崔嬷嬷垂下眼帘,躬身道:“大少爷,您是男人,您不明白原本好端端的姑娘一旦沦落到那些地方后的痛楚,那真是如二太太所说,不如死了。再说几位表姑娘接回来,纸包不住火,就是您想法子给她们换了身份,她们自个儿与人来往也是会露出痕迹,到时家里几位姑娘又该如何是好,大姑太太天天看着自己的亲生骨肉被人指指点点,还要连累两个幼子的亲事,说不定总有一日会怨恨您将几个表姑娘寻回来。您若位高权重,旁人看在您的份上,兴许还会闭上嘴,可您眼下,是护不住她们的。”

    “别说了。”李廷恩交握在身后的拳头上青筋条条分明,目光森冷如刀低斥了一句。一时间,周围落针可闻,片刻后,李廷恩一言不发的快步离开,留下崔嬷嬷站在那里许久都没用挪动一步。

    作者有话要说:此章看起来像家事,但人物是李廷恩以后刷朝廷副本的组队成员,o(╯□╰)o。

 48晋江独家正版

    李桃儿清醒后;一言不发的在床上躺了整个白天;中间不肯跟人说一句话。直到天色昏沉,林氏怕她一个病人这样不吃饭不喝药熬不住,急的厉害。林氏也不敢声张,李桃儿这病是心病;难道告诉别人李桃儿是担心三个闺女去做了妓,那就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想到李廷恩明年就要去考恩科,林氏不愿意打搅他;就和李二柱商量把崔嬷嬷请过来。

    崔嬷嬷一来听说是这事儿就道;“二太太叫人把两位表少爷请过来罢。”

    果然一直不搭理任何人的李桃儿见了两个儿子说了几句话;就主动开口说想吃马齿苋。

    以前在乡下;李家人倒是常吃这种野菜;自李廷恩中了举李家全家搬到县城;除开林氏时不时会打发人回乡下弄点野菜回来,李家上下没人惦记这个。这会儿回乡下现挖肯定是来不及,无奈之下,林氏只得让人去告诉王管家,叫他想想办法。王管家叫人打听了好些地方,最后在县城里戏子杂耍匠人聚集的鱼锣巷找到了个卖野菜的少年。

    稀罕的是,这少年听说是曲江河边李解元家的人要买野菜,不肯收李家下人的银子,只说要见见李廷恩。要在平时,下人指定不搭理这少年,不过是一筐子野菜罢了,上哪儿还找不着,主子们就是吃个稀罕。可这会儿要野菜是林氏那里吩咐王管家的,林氏这个二太太不管事,心肠软是真的。但她是李家顶梁柱的亲娘,谁要真不把林氏当回事,谁就真是个傻子。

    何况这几日下人们又被王管家教过规矩。

    下人没法子,只得将少年带回去先留在门口,跑去告诉了王管家。

    王管家听说这事儿后眉头便蹙了起来,边上一个管事出主意,“这小娃子,咱们大少爷是要考状元的人,一天看书还忙不过来,拿着筐野菜就要见大少爷,大少爷能见得过来?王管家,咱们多给他几两碎银子把野菜留下来送到灶下才是正经,可不能叫二太太那头等急了。”

    “你去留?”王管家似笑非笑的瞪了那人一眼,立起眉毛大骂,“告诉你们的话都吞进狗肚子里了是不是。大少爷早就说过,家里谁要敢占着势头在外头坏李家的名声,一概卖到陇右去挖铁矿!别说咱们这些做奴才的,看看今儿回来的二姑太太,你瞧二姑太太哭一场大少爷能不能心软,大姑老爷在府城里关一个月了。”

    想到至今还在府城生死不知的范铁牛,还有隔三岔五回门都灰溜溜离开的李芍药,那下人立时缩了缩脖子。

    “唉,二太太那头也不能耽搁,这么着罢,叫个人去大少爷那里问一问,瞧瞧大少爷这会儿可有空当,要大少爷乐意见,让人进去说两句话也不打紧。”王管家想了想,决定小心谨慎些。

    那卖野菜的少年他也见了,一身衣裳虽说破破烂烂的,不过那模样看着还真有点面熟。这几年上门来的亲戚太多了,别说是远亲,就是二太太的亲兄弟,那时候上门缩着个腰,满头满脸的灰,看上去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在门口探头探脑了两天,还趴在墙根下睡过一晚上。家里下人都要去叫捕快把人吆喝走了,结果一问是二太太兄弟,而且二太太见了,事儿还是真的,还能说什么。兴许这卖菜的孩子也是亲戚,不过以前找不到上门的机会,这回寻着了,人家就想趁机攀攀关系?

    李廷恩此时正在与向尚商量玻璃的事情。

    向尚拿着李廷恩的制作法子,将各方都打点妥当好,才开始着手烧制。过了这么久,烧出来的玻璃不少,却都没有玻璃宝瓶那样的手艺,不是有些模糊就是有些气泡,不过比起琉璃,是要好得多。只是向尚一直想要的大块玻璃,花费了三千两银子下去,依旧还没个动静,向尚有些撑不住了,只得来找李廷恩。

    听明白向尚的来意后,李廷恩失笑,“向大哥,你可知当初我花了多少银子给道长们烧玻璃?”

    “多少?”向尚问的有些犹豫,他隐约觉着答案不会是他想听到的。

    “十万两。”李廷恩淡然的吐出一个叫向尚头皮发麻的数字,他视而不见向尚震惊的神情,继续道:“我在竹炭生意和冰铺上挣得银子,除开当年买这宅子,后头每月留下三百两家用,我全都填到了泰和观与那些匠人身上。泰和观花了我十万两,匠人们烧梅瓷花的更多,十五万两。”

    向尚愣在那儿,木愣愣道:“二十五万两,廷恩,你可真舍得。”说完他自己觉得不对劲,“竹炭生意和冰铺生意向家也在做,可挣不了那么多银子。难不成金银花茶这么挣银子?”

    “都挣不了,金银花茶挣的是不少,可也填不上这个窟窿。”李廷恩笑了笑,以前有些保密的事情这时候这没什么不可说的了,“师兄可还记得当初袁县令他们将曲江河边百姓迁走,把地收到官府的事情?”

    向尚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县衙根本没那么多银子将百姓手里的地都买回来,那银子,是我掏的。我用竹炭生意和金银花茶的份子向钱庄借来的,我借了七万两,全给袁县令他们拿去把曲江河穿县一段两岸的地买回来。我与袁县令他们说好了,这地,我只要四成,六成给官府。”

    看着对面神色淡然的李廷恩,向尚觉得自己都快被这消息惊傻了,他胡乱掰着手指头,在那里算了半天,大声道:“四成,四成是你的,后来这边的地价可至少是原先的十倍。”他越说声音越大,“就连我爹,也花费了三万两在这儿买宅子,还是两进的,以前这里这样的宅子顶多值一千两。这还算是便宜的。”想到曲江河与武义河再有两个月就要彻底连通运河水道,将来在曲江河就能直接运东西去南边,还能顺着运河自淮扬出海,曲江河到时会更加攀升的地价,向尚心疼的直打哆嗦,“你,你老实告诉我,县城东面正修的码头那边的地是不是你也买了?”

    李廷恩手里捏着精致的瓷杯,望着向尚轻轻笑了笑。

    向尚彻底愤怒了,指着李廷恩跳脚大骂,“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他气的在书房里直转圈子,“去年码头开始修建,河南道多少人家全都撵到县里来要买码头那边的地,结果县衙又说卖完了,我爹他们成天在家里琢磨到底是哪个王八蛋下手这么快,合着都是你啊。你把地全都买完了,弄得我连找个地方建库仓都不成。李廷恩,你行啊,这么大的生意,你就自个儿独吞了,你当不当我是师兄。”

    李廷恩看向尚气的不轻,也不着急,只是放了酒杯,淡淡问了一句,“师兄,我告诉了你,向家就真敢下这赌注?”

    向尚愣住了。

    “袁县令一心想往京中调,他当年科举的座师,乃是如今的工部尚书,所以他才会打曲江河的主意。不过朝廷将运河南北贯通是在先帝时就有的盘算,这些朝廷自会拨银子。可将曲江河穿县而过的河道清通,植柳兴屋是我与袁县令出的主意,我告诉袁县令,我愿意先出银子买地,不用官府掏一文钱。在这以前,如今三泉县百姓口中的锦衣街是出了名下等人住的地方,多少人会乐意出上万两银子帮官府买地,就为了听我这个十来岁的人瞎闹腾?”

    别人如何向尚不知道,但向家,向尚自己很清楚,说起来,那时候向家要一下拿出几万两也没法子,必然是要去钱庄借的。然而为了这么一桩风险巨大的买卖拿家里值钱的生意去钱庄借银子,向家上下谁都不会答应。所以李廷恩这么说,向尚就沉默了。

    看向尚脸上有些赧然,李廷恩哂笑,他也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鱼向尚多辩驳,有些事情,说太清楚便会损伤情分。他话锋一转,“方才师兄说打算在码头边上寻库仓?”

    向尚领会到李廷恩的意思,也不提这事儿,顺势烦恼道:“可不是,咱们河南道的东西,拿到南边去,还是能卖些银子的。何况咱们这梅瓷与玻璃一烧出来,一船一船的运出去,银子到时候真是跟流水一样进来。向家在县城的库仓离得太远,还是在码头边上就近寻块地起一个罢。”

    李廷恩闻言就道:“生意我也有一份,库仓的地我来安排。”

    向尚等的就是李廷恩这句话,既然地大半都在这个师弟手里,以前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他一定要占这个便宜。不过他还是感慨了一句,“做啥生意可都没你这来的挣银子啊。”

    的确如此,不管前世还是今生,炒地皮永远是短期想要发家致富的最好选择。只是李廷恩也只打算来这么一次了,这毕竟只是一种投机的手段,不能常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