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这才知道开办食堂的好处。甚至连响山社社员用自编的民歌赞颂也讲一遍。
  “供给制”:发米发柴又发盐,过年过节样样全,有烟有肉有香油,红糖鞭炮带挂面。到热天,发草帽,另有一把芭蕉扇。发毛巾,发香烟,还有肥皂洗汗衫。要结婚,能支钱,生了孩子更安全。有产假,还不算,糯米红糖加鸡蛋。男女老少喜洋洋,高高兴兴忙生产。要互助,心相连,响山变成幸福山。
  队员们听了全都热血沸腾,一个劲儿地追问,“什么时候发烟?什么时候发肉?”
  “什么时候发衣服?”
  “我家媳妇刚生了孩子,什么时候有糯米红糖加鸡蛋?”
  把办事员问得一个头两个大。
  最后,还是王守泉过来压场子,当着办事员的面,他也不能说得太明白,笑着打圆场,“社员们,这些东西慢慢会有的,你们可别急哈,不要给上面领导增添负担,我们可是要做先进生产队的。”
  他着重强调‘慢慢’二字,下面的人听了心里直痒痒的。他奶奶的,说那么好听,现在又跟他们说什么慢慢的,敢情是逗咱们玩,寻咱们开心呢。一颗火热的心登时被王守泉泼了一盆冷水,瞬间淋了个透心凉。
  办事员却没有听清楚王守泉的话外意思,只觉得这大队书记是个先进分子,心里舒坦起来,回去跟领导汇报工作就把王守泉夸了一通。
  继水稻亩产万斤的消息传来之后,各地紧接着传来一个又一个的喜报。
  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亩产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甚至报纸上还专门报道了,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
  王家村自然也听到这些风声。这时候,许多人都开始相信真的可以亩产万斤。
  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可能会怀疑,当两个人在说,就会信上三分,当所有人都在说,甚至连国家领导人都亲自去看了。大家都对此事深信不疑了。这就是三人成虎的道理。
  钱淑兰带着一家人在地里给红薯浇水的时候,就看到李春花和孙大琴正在消极怠工,还话起了家常。
  “你说都万亩粮食了,咱们还拼死拼活干啥?以后躺在炕上不干活都有粮食吃啊。”
  “谁说不是呢,咱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跟着党走就是好啊!”
  。。。
  两人都喜气洋洋,大白天的都做起了春秋大梦。
  如果只是做梦也就罢了,钱淑兰也不想管的。可这两人居然怠工。这些可都是救命粮啊。这些人不心疼,她还心疼呢。
  钱淑兰冷冷地看着两人,“就算人家能亩产万斤跟你们有啥关系。你有钱买吗?”
  李春花和孙大琴面面相觑,显然是没想到这点,李春花纳闷道,“娘,还要花钱买吗?”
  钱淑兰直起腰板,摊了摊手,“不花钱,人家凭什么白白给你粮食呢?”凭你脸大吗?这句到底没说,怕李春花气得吐血。
  李春花被婆婆这么一说,脸上一红,不过,婆婆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啊。人家凭什么白送你粮食?
  孙大琴被打击了自信心,掐着腰,瘪着嘴,“他们能亩产万斤,我们也能!”
  钱淑兰倒没有泼她凉水,似乎很认同地点了点头,“那等咱们生产队也能亩产万斤,你再撂挑子不干也来得及。现在,你给我乖乖干活!要不然,别人都能吃大米,咱们只能吃红薯!磕不磕碜?”
  孙大琴被婆婆一句话打击得腰都直不起来。
  离三人最近的正国听到这话,直接对着他奶竖起了大拇指。
  亩产万斤?他听着咋比做梦还悬乎呢!
  没过两天,社员们又听到赵家村生产大队在摆流水席。
  “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王家村许多社员们也都去凑热闹,看是不是真的。他们生产队虽然也开办食堂了,可却是按照成人一天一斤二两的标准来办的,像这样卯足了劲儿吃,他们根本不敢想。
  所以开办食堂的好处,王家村根本就没体会到。乍然听到这个消息,全都想去分一杯羹。
  回来之后,一个个全都吃得满嘴流油。第二天又纷纷带着家人去吃。
  孙大琴也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吃过。回来的时候,羡慕得不要不要的。说人家的生产大队多么好多么大方云云。
  第二天,李春花也带着两个闺女一起去,可谁成想,流水席没有了。
  后来在半道上,又听说孙家村生产大队也在办流水席。于是他们转道去了孙家村。
  孙家村办的食堂也不差。十几个大婶子,一人负责一样,馒头,花卷,饺子,炖肉菜,炒素菜,十几样,就摆在窗口,随便吃。
  只是有些可惜,不能拿回家。他们吃得都走不动道儿,半个小时的路,他们硬是走了一个半小时。
  队里也不管他们,不在他们食堂吃还给他们省粮食呢。
  没过多久,之前办过流水席的赵家村传出一个顺口溜,“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是鼓吹人民公社好的。
  孙家村生产大队也不甘落后也编出一个,“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这个也不错。
  这两个生产队就像是在比赛一样。后来才听说,这两个生产队是在竞争先进生产队的名额。
  为了争夺这个名额,两个生产队的粮食已经全部上交,这次办食堂,就是搜刮社员家里的。周社长让两个生产队在比赛,哪个生产队办得食堂好,哪个就能得到先进生产队的称号。
  大家都有些无语。
  开办食堂之后,上面又发来新指示,让他们生产队抓紧办千鸡山,万猪厂。这下可把王守泉和钱明华等人愁坏了。
  哪来的山呀?他们王家村又不靠山。难道还要堆坐山出来?那多浪费人工啊?
  后来,一打听不用堆山,只要办千鸡厂就行,就这也难办,千只鸡呢,哪有地方养啊,之前收粮食的时候,他们不是没想过把鸡收上来,可收上来搁哪养啊?难道要用种庄稼的地儿?那多糟蹋地方。王家村因为土地贫瘠,当初他们就把能利用的地方全给利用了。现在,好不容易把田肥好了,现在又要办什么千鸡山。一个个都反对,摇头舍不得。
  钱淑兰便在会议上提议,“咱们可以利用河渠那边的空地来养鸡。每人分一块地方。用网子围起来。分给十几个妇女照看。咱们来比赛,在粮食同等的情况下,谁养得鸡好,下得蛋多,谁得工分就多。到时候就奖励她鸡蛋吃。”
  众人对她的意见都有几分兴趣。
  虽然河河渠那边离村子有点远,可关键是不占地方呀,以前那儿也就是种点树,什么粮食也不能种。
  现在刚好可以用来养鸡。嗯,一点也不浪费田地。
  众人举手表决,七成人同意她的建议,超过半数以上就能生效。
  当下,又选出了十个养鸡能手。老王家就有一个人上榜,那就李春花。
  老王家的猪和鸡常年就是由她来养,显少死的,大家伙也都没有意见。
  鸡厂这边有地儿了,可万猪场还没有着落呢。
  钱淑兰便道,“不如还是各家负责,然后把食品站发下来的饲料分给各家,然后给他们分配定额,食品站收猪是超过一百二十斤才肯收。咱们就以这同事线为准。超过这条线,咱们就按重量计工分。没到这条线,就扣工分。”
  大家听了也觉得有理。以往养猪也是分配到队员家里的。但因为养猪这个事儿费时费力不说,还要割猪草还要用粮食来喂。
  想想,这年头连人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粮食来养猪。
  因为缺少猪饲料,能喂到一百三十斤都算是精心伺候的结果了,大多数都在一百斤左右。可是每家每户养一头一百二十斤的猪是国家定下来的硬指标,少了可是要受罚,被批评的。有的人家为了这剩下的20斤煞费苦心。
  所以,大家一般都只养一头,多了也养不起。
  现在,听到分饲料给他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没过几天,上面又来了通知,要拆全县所有的土房和破旧砖房。纵使最近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社员们的承受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了,可还是被吓到了。
  就连,钱淑兰都没想到会有这条规定。她原先也只在历史书上看过一丁点。只知道大炼钢会拆社员的砖盖土高炉。怎么连泥房也要扒啊?
  这下子钱淑兰是真的坐不住了。赶紧去找钱明华,哪知道他不在家,说是到王守泉家了。钱淑兰立刻拐道去找王守泉,刚走进巷子里就看到他们家外面已经围满了人。
  王守泉举着帽子从人群中挤出来,钱明华在后面推他,两人连夜跑到县里去问。
  后来才得知,离县城比较近的几个村子都拆了。可拆房容易盖房难,临阳省临阳大学建筑系派来几十名师生帮助建房,但由于缺乏材料和资金,根本盖不起来。
  刘关县县委关于“人民公社供给制”的许多设想由于财力、物资不足而无法兑现,后来不得不挪用公家的商业资金900万元,造成资金无法周转,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现在潘书记急得嘴上长燎泡,这拆房子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王守泉从门卫那边听到这消息,也不准备去问了,直接调头回村。
  大家得知这个消息都松了一口气。
  这一出出的,啥时候才是个头啊。虽然上面把人民公社夸得天花乱坠,把共产主义夸得神乎其神,可这些老百姓都是比较务实的。
  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地里能产出多少斤粮食,他们还是知道的。亩产万斤?这样的瞎话,也就是骗骗那引起城里娃娃吧。
  这也是王守泉和钱明华平时多次暗示外加时不时泼冷水,才让大家没有像别村那样□□部一忽悠就卯足劲儿吃,连地里的庄稼也不管了。
  就是有那走娘家的媳妇,从娘家那边听了一嘴,回来给家里人说,外面有多好,也会被长辈们骂一通。
  相比别的村的闹腾,王家村就淡定多了。他们坚持一个原则: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什么时候真的见到肉啊,鸡啊,电灯,电话啊,他们才相信人民公社是真的好。现在也就是跟着其他人喊几句口号,心里还是清醒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小天使们送的营养液,么么哒


第58章 
  成立人民公社没多久,钱淑兰一直盼望的识字班终于等到了。
  这天中午,烈日当头,社员们个个带着草帽拿着蒲扇歪七扭八地站在打谷场。小孩子们躲在树荫底下,指着他们捂着嘴嘲笑他们傻站在太阳底下。
  燥热的天气让大家都有了脾气,有人勾着头找王守泉和钱明华,却丝毫没看到两人的人影,便抱怨起来,“怎么还不来啊,又有啥事啊?”
  “谁知道呢,这一天天的就知道折腾。我们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吃饭呢,就听到有人敲锣开会。”
  “别又是整什么幺娥子吧!?”
  有一人四下看了看,见没有别人,立刻低斥,“瞎说啥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