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寡妇改嫁:农家俏产婆-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边的大燕吃了败仗,不能伸手白拿大秦的岁贡,却又因为蝗虫灾害不得掏出大笔大笔的银子跟大秦购买粮食赈灾平息国内动乱,大秦的国库因此充盈不少。

    北边大魏同样吃了败仗,萧太后和小皇帝本来就是不支持左右并肩王出战闸北的,此番受了惊吓,左右并肩王又无功而返,这三番势利一直势同水火,这一次回去之后恐怕也是要斗的如火如荼,怕是短时间内没有精力再兴兵犯境了。

    天时地利人和,大秦此时不崛起更待何时?

    她对安王说:“我们第一站先去丘陵搞梯田,闸北打了胜战,服兵役的壮丁很快就会回家,到时候只要殿下愿意出钱,肯定大把人愿意加入垦荒的行列。”

    看清楚局势的江秋意也是雄心万丈,家中早已安排妥当,这几日就能出发了。

 第299章掌上明珠(二更)

    “银钱不是问题,夫人需要多少尽管开口,利国利民之事,本王即使倾家荡产也会竭尽所能的!”

    安王言出由心,没有半点虚假。

    这时候外头却响起一道脆生生的声音:“王爷永远不会倾家荡产的,殷家有万贯家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您娶了我做侧妃,大秦首富的所有家产便全是王爷的!”

    安王扶额,嘴角抽搐,像是碰到了令人无可奈何的大麻烦。

    江秋意转身看到了一个小丫头就站在长廊下,一身鹅黄色的绫罗绸缎衬托的她越发的稚嫩,俏生生的孤零零的,看起来不到十二三岁的模样,看着安王的眼神却带着刻骨的迷恋。

    江秋意当下明白了,这是一出神女有意襄王无情啊!其实她相当明白安王的顾虑,这和她一开始看不上谢六郎差不多是一个道理的,安王今年二十五,是个成熟稳重的成年男子,那姑娘看起来却还没发育完整,他怎么下得去手?

    小姑娘咧咧的走了进来,满是敌意的打量江秋意,为了避免被假想成情敌,江秋意连忙解释:“我已经成亲了,夫君也是殿下的下属,我和安王,半点关系都没有,他看不中我,我也不会喜欢他的!”

    那姑娘倒真是心无城府,江秋意如此一说,她便笑了,稚嫩的脸上笑容明媚:“那就好,既然如此,本小姐以后不会为难你的,你要让你的夫君好好的替殿下效命,干的好了本小姐重重有赏!”

    说着就从随身的荷包里头掏出一小把小珠子江秋意手里:“这是南海珍珠,一颗能顶一锭金元宝,本小姐喜欢你,就赏你了!”

    江秋意摊开手一看,整个人都凌乱了!一颗顶一锭金元宝,这小姑娘一出手就是十颗珍珠,十锭金元宝啊!

    苍天,她那个小荷包里可不得装了好几万两银子?大秦首富,果然不是盖的。

    眼睛又钻进了钱眼里的江秋意开始细细的询问那小姑娘:“敢问小姐芳名啊?今年芳龄几何?你和殿下是怎么回事?方便透露一下吗?”

    “我叫殷明珠,我爹是大秦首富殷翰林,安王殿下救过我,所以我要以身相许嫁给他,我爹说了,只要殿下愿意娶我,殷家的万贯家财全都是我陪嫁!”

    像一只骄傲的孔雀!

    江秋意在想,得是什么样的人家才能教养出这么真心真情与众不同的女子。或许在众人眼中,她也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子,虽然大秦没有明令禁止女子经商,可出来抛头露脸做买卖的女子少之又少,自己能挣脱礼教束缚不过是因为她比别人都多进化了几千年。

    而这个女孩,爱便堂而皇之的宣之于口,即使那人曾是东宫之主,即使东宫不纳商贾之女已是世人皆知的等级制度。

    江秋意很喜欢这个女孩,她的眼中有着她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不像春妮,不像苗苗,或者三姐四妹,她们过早的见识了这个世道的丑陋和艰辛,小女孩的那点天真早已荡然无存。

    她笑着问:“英雄救美啊?安王殿下,想不到您还干过这么浪漫的事情呢!”

    安王还未说话,殷明珠就万分激动的将这个盖世大英雄如何如何在歹徒的手中,营救她这个弱女子的光辉事迹,竹筒倒豆子似的,噼里啪啦的说个没完。

    她眼中神采奕奕,想必这一生都不会忘却这段美好而浪漫的经历。

    江秋意却听出了些端倪,她不像一开始的时候那么感兴趣了,眼眸慢慢冷了下来,嘴角的笑渐渐淡了,扭头看了安王一眼,彼此的视线在空气中短兵相见,安王坦然,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江秋意瞬间明白了过来,这姑娘一生难忘的那一场浪漫邂逅,不过是一场处心积虑的阴谋。

    “哇,这么厉害呢!可你说了半天还没告诉我,你到底多大啊?”

    “十四啊!我娘就是十四岁嫁给我爹的!所以我十四岁了也可以嫁人了!”

    殷明珠说着赌气似的看着安王,十分不满他总是以自己年龄小拒绝自己。

    江秋意却将她拉到了一边,悄声的跟她说了好一会话。

    一开始殷明珠的眼睛瞪的的,嘴巴都能吞下一整个咸鸭蛋了,然后不谙世事的小脸蛋渐渐的变红,到最后直接捂住脸,从手指缝里偷偷的看了一眼安王,一跺脚,只留了一句话便跑了。

    “那,那我,我再等两年,等,等我长大了,殿下你一定要娶我!”

    安王失笑,这个殷明珠一路从长安城跟到石屏,说什么都要住在安王府里,安王设计了一场英雄救美诓了殷家无数金银珠宝,本就心中有愧,便狠不下心来赶走她,却也她这三天两头的蹿出来逼自己娶她。

    殷明珠才十四岁,安王却已经二十五了,他十五岁迎了太子正妃孟氏入主东宫,若是她没有死于那一场刺杀,现在他们的孩子即使没有殷明珠这么大,那也比她小不了多少。

    所以在安王眼里,殷明珠就是个被宠坏了的小女孩,算不上女人。

    江秋意却看着屋外殷明珠的背影若有所思,她说:“掌上明珠,可见她的父母是将她如珠如宝的养育着的,要不然她不会这么天真,这么真性真情。”

    安王也深有感触,殷明珠的天真无邪和自己的老谋深算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或许他狠不下心赶她走,不止是因为愧疚,还有对那份美好的向往吧!

    “殿下恐怕没有想过要殷家的至宝吧?”

    江秋意话里有话,安王自然听得明白,可他并不尴尬,反而很坦然的说:“确实是个意外,人们常说大秦最富在长安,可没有人知道下半句,要本王说,长安最富在殷家。”

    可殷家并不出名,只隐约有一个大秦首富的名头,还没几个人听说过,要不是江秋意是个做买卖的,还当真不知道大秦有这么一个首富之家呢!

 第300章出人命了!(三更)

    提起首富殷氏,安王先是叹了一口气,语气却又不由自主的带了钦佩:“当真算起来殷氏原先也是血统尊贵的世家门阀之一,大秦的开国功勋,制定大秦铁律的殷嵩便是首富殷家的高祖。”

    江秋意惊讶了一声:“殷嵩?那位巾帼女英雄,大长公主的驸马?”

    “是的,大长公主的驸马。后来他因制定了残酷严苛闻名于世的大秦铁律而声名远播,倒叫许多人忘了他曾是公主驸马,其实殷氏这一脉认真算起来也有司徒家的血脉在。大长公主伏法时驸马擒敌有功,她的孩子全部没有受到牵连。”

    这么一说江秋意倒有些理解数百年前的那位驸马,为什么会出卖自己的妻子,亲自将她送上了断头台了。

    他舍弃了妻子,保全了家族。

    秦律中那些针对女子的不平等条约,也就情有可原了。他是不想,再有奇女子如大长公主般最后下场凄凉。

    “殷氏如此显赫的出身,怎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一点江秋意当真是十分好奇的,遥想当年那位驸马的尴尬处境,他却还能让家族繁荣昌,盛顽强的在大秦这片土地上存活下去,不可不畏手段高明啊!

    “那是因为殷嵩死前给后世子孙留有遗训,子孙后代千秋万世不得入朝为官,只能经商不能从政,还自请贬黜了殷氏的氏族门阀出身,自他死后殷氏后代一直遵循祖训,甘为最末流的商贾,而且世世代代低调谨慎,渐渐的便被世人遗忘。”

    估计当时这位先人的决定没少被世人耻笑,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再当高贵的氏族,沦落成最不入流的商人,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做法。

    可这种急流勇退的精神却在江秋意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值得学习效仿。

    “殷家如此出身,殿下哪怕真的纳了明珠当侧妃,也是桩两全其美的好事。”

    这话说的就有些嘲讽的意思了,江秋意可以理解安王当时的做法,首富之财,谁不眼红?他急需用钱,使一计英雄救美让应家对他感恩戴德重金相酬倒也无可厚非,可他偏偏意外的搅乱了一池春水,这就有点缺德了。

    “本王不会娶她的,她还那么小,总会遇到真正的良人,本王自问自己从不是任何女子的良人。因为本王心中,情爱从来都是末位,我只想要这大秦的富强天下!”

    安王就这点好,他可以手段肮脏,却绝对心思光明,听起来很矛盾,他却一直是这么做的。

    江秋意也不忍再苛责他,仔细的详谈一番之后,制定了大概的策略,两日后出发,她负责丘陵梯田,太子去谯城调停中药采购之事,司徒律津有修官道的经验,便负责良梨。

    这三个地方是他们选定的北秦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作为试验点先行实施脱贫计划,三年为期,效果初现时再在北秦其他地区推广各种因地制宜的脱贫政策。

    出发以后她会很忙,三姐的婚事已经和六郎娘商议好,定在了今年盛夏六月,到时候她肯定是要抽空回来家一趟的,最不放心的就是蝉儿和翠竹了,她们产期将近,好在丘陵离临安城并不太远,临产的时候她再抽空回来一趟就好。

    这些事情江秋意全都想的很仔细,却怎么也想不到人算不如天算。

    石屏的事情有三姐和莫屠户,邵行头,谢掌柜照应着,她很放心。倒是临安城那边,豆腐坊和火锅店的生意,还有跟一品居等大酒馆的合作,全靠光辉一个人支撑着,很是吃力。

    过年的时候光辉一大家子来家,江秋意与他商议好了,三顺子如今成了亲,一味的在他老丈人那当伙计不免叫人笑话他吃软饭,有心在石屏街市上再开家铺子吧,市场又太饱和,根本没有什么多大的赚钱空间了。

    江秋意想让他到临安城给光辉搭把手,光辉如今是大掌事,和顺去了可以当副掌事,减轻光辉的压力。

    光辉如今家里头有两个大着肚子的孕妇要照应,四爷爷四奶奶又是上了年纪的,有人给他搭把手他能腾出开空多照应照应家里,那他自然是高兴的。

    所以过完年和顺就跟着去了,走之前还特意的把桃花安置到谢掌柜那里去,大郎媳妇别提多不高兴了,逢人就说他家三顺子可是六品大员的亲弟弟,哪里用得着去给什么不三不四的人做工!

    就是没人爱搭理她,有几个听不下去的怒怼她替江秋意出一口气的,还差点没打起来。江秋意知道之后只笑眯眯的说了句:“和顺自己个愿意,谁也没拿刀架着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