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悠然的穿越生活-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百二十一章 炙手可热
  虽说冯云叶掩饰的很好,但是大家还是看出了她的担忧与急切。因此玉莲也没有多做耽搁,与悠然等略寒暄了几句便随着冯姑娘一起离开了。民间一直都有过午不看病人的习俗,因此庄姝并没有跟着一起再去冯家,只是指派了几个妥当的下人护送一下表妹等人。
  待几人走后,方心素径自笑着问庄姝道:“不知道这位冯姑娘芳龄几何?可有婚配?”
  虽有些惊讶于她的直接,但庄姝心里略一思量,还是笑着回道:“表妹今年十七岁,刚回京时听我外祖说起过,还没有定婚事呢。这次堂舅一家回京,一是为了述职,二来也是为了给表妹寻一门妥当亲事。毕竟京城这边本家在这,还有诸多姻亲故旧,纵使堂舅再外放,也不用十分担心表妹没有依靠。”
  方心素点头附和:“这倒是,做父母的自然会为子女考虑诸多。”接着便把这事放到了一边,聊起了京城时兴的衣裳料子和首饰。
  庄姝见她转移了话题,也聪明的没有多言。因此却是琢磨,如果郡主真的是瞧中了表妹的品格,想把她说给方将军的话,这门亲事对如今日渐凋零的锦乡侯府还是颇有益处的。像这次述职,就是因为京中没有深厚的关系,堂舅从三品的外任大员却只能谋四品的实缺。虽说外官进京述职多是降半级留任,但是从三品和正四品实际差的岂止是半级?多少人蹉跎终生也熬不上从三品的?
  悠然在一旁瞧着弟妹心中似有心事,只以为她担忧冯夫人的病情,也没怎么在意,只在她不着痕迹的帮她平了几回话语间的疏漏。
  日头稍西的时候,见外头不那么晒了,方心素便带着丫鬟婆子们走了。
  她走以后,悠然笑着对庄姝道:“横竖回去也没什么事情,不如在我家里用了晚膳再走吧,我再着人去将母亲和孩子们接来。”
  庄姝按按眉心柔弱的笑道:“今日实在有些困顿了,改日再过来吧。”
  悠然见她神色间果真有几分疲惫,便说:“也是,你今日出来待了大半日可不是累了?天色也不早了,我就不虚留你了,你早些回去歇着。”
  只见庄姝咬了咬下唇,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有件事情,我还想请姐姐帮个忙。”
  谁知没等她说呢,悠然便笑道:“你不用说,我也猜到了,定是为着冯大姑娘的亲事吧?”
  庄姝略有些羞赧的笑道:“姐姐果然冰雪聪明,什么都瞒不过你。我也不想让姐姐为难,只要再合适的时机能帮着说几句好话就是。”
  悠然拍拍她的肩膀:“行了,咱俩之间就不必说这些恭维之语了。既然有好亲事,首先顾念自家亲戚是一定的,也不是什么丢人之事。我瞧着云叶姑娘性子很好相处、人也落落大方,难得她入了郡主的眼缘。你暂且什么也不必做,以前怎么着以后还怎么着,若是太过在意反而漏了痕迹。郡主向来聪慧,若是不小心适得其反就不好了。咱们只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缘分到了,自然就成。若是不成,京中青年才俊这么多,总会为冯姑娘找到一个如意郎君的。”
  闻言,庄姝忙道:“姐姐放心吧,这点子心气我还是有的,这事也就是我自己心里琢磨一番,再不会出去乱讲,毕竟女孩子家的名声可经不起什么折腾。”
  悠然拍拍她的手道:“你是个妥当的我自然是放心的,不过是白嘱咐一句。冯老夫人近来身子可好些了?”
  庄姝回道:“已经好了许多了,那日还起来在院子里溜达了一会,如今也能喝上大半碗杂粮粥吃一点包子什么的,眼瞅着一日强似一日。说来,还要多谢上回姐姐送的那株老参,可是帮了大忙了。”
  悠然道:“药材嘛,就是要关键时刻用上的,若只是一味的放在库房里收着,没得霉坏了或年岁长了失了药效。也是老人家寿数未尽,过了这个坎,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冯老夫人今年好像是七十三虚岁,按前世的说法,七十三和八十四都是比较重要的年龄,若是这两个年龄能平安熬过去的话,那么后面的灾病就比较少了。
  闻言,庄姝淡淡一笑:“谢姐姐吉言,我如今也不求别的,只求外祖母能健健康康的多活几年。”上次冯老夫人病倒着实把庄姝吓的不轻,她年纪不大但是活到现在却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如今娘家只剩这一个血脉亲人,她就是倾尽自己的嫁妆也要让外祖母多活几年。
  悠然安抚的拍拍她的手:“一定会的。”亲自将她送到二门处才回转。
  天色将黑的时候,玉莲才略带倦色的回来。悠然一边吩咐丫鬟给她泡茶,一边殷切的问:“冯家夫人的身体怎么样啊?”
  玉莲回道:“没有大碍,不过是长途跋涉下来身体有些承受不住,再加上没有及时求医调理,有些伤了元气。好生调养一阵子就好了。”
  听说对方没有大碍,悠然才略松了口气,又打发下人:“去告诉舅奶奶一声,就说冯夫人身子没有大碍,请她不必挂心。”
  说话间,就有丫鬟回来报说:“少爷姑娘们放学回来了。”没一会,就见沈汐和桃良两个手牵着手走了进来。如今两人都在沈家的女学上课,正好和沈家族学挨的很近,几个孩子一起往返,悠然等心里也放心许多。
  说起沈家女学来,当年自沈家湘几个接连及笄之后,女学原是暂停了的。后来沈湉当了太子妃之后,示意韩氏将家族女学重新开办起来,又从自己身边拨了两个女官出来帮着教导礼仪。
  沈家虽然是勋贵之家,但是韩氏出身书香门第,对女孩子的教养一向颇为看中。得了女儿的示意,她便重新找了几个女学大家,加上几个教养嬷嬷,将女学重新开办了起来。刚开始并未往外招收女学生,只有沈汐桃良几个自家的女孩和亲戚家女孩过去捧场。
  直到沈湉成了国母之后,沈家女学的名额在京城里一下子变的炙手可热起来!


第四百二十二章 难不难?
  那些一等的王公之家的女孩子多是在自家女学或者去了文华女学,即使沈家出了一个皇后,这些人家也是不会轻易让自家女儿“屈尊”的。
  但是很多中等的官宦人家却是乐意将女孩送到沈家女学的。不说沈家出了一个皇后,就单凭沈家请的那几位女先生和宫里出来的女官也足够这些人家心动了。
  沈家女学虽然不意收取太多外姓学生,但是架不住亲戚故旧家的面子啊。饶是女学那边的先生收徒颇为严谨,最终也收了足有二三十个女学生。
  心动的自然不仅仅是这么几户人家,但是沈家女学一年的束脩就要三百两银子,即使在京城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有那家底略薄些的,只差没当面骂出来:你们家这是明晃晃的抢钱呢吧?自己在家请个女先生一年顶天百十两银子,而且一家子三五个女孩子都可以一起上学。到了你们这一个人就要收三百两,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这不这就有人正为了这事和自家男人商量呢,毕竟一年三百两的开支不算是小数目。这还仅仅是束脩,姑娘去上学,总还得配上接送的车马下人吧?到了女学里头,都是些官宦家的千金穿戴自然不凡,难不成人家一月四身衣裳你只给闺女做两身?这些看不到的都是银钱,算下来一年的费用不一定比束脩少。
  正在和相公商量此事的不是旁人,正是和悠然相熟的薛恭人姜氏。姜氏有个女儿今年刚十岁,原本在家也跟着姜氏认了些字,读完了女四书。若是跟一般人家的女孩儿比也算有几分见识,但是姜氏因为常来沈家,见过这家里的两个女孩儿。沈汐自不必说了,三品大员的嫡妹,出身在那,便是再怎么满身书香见识出众也是能让人接受的。就连那个出生微寒的林姑娘,跟女儿一般大的年纪都已经隐隐有些气度超群了。这年头虽说亲事讲的是门当户对,但如果女孩子着实出众,攀的略高一点也是常有的,姜氏自然是想让女儿有个好终身,因此打定主意要让女儿去上这个女学。
  只是薛大人就不这么想了,一年三百两,上个五六年下来都够买个小宅子了。因此反驳道:“女孩子家家的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反正迟早是要嫁人的,没得浪费了那么些银钱!”
  姜氏气急,但是知道此刻不能和男人对着干,因此压下火气缓声道:“老爷也说了女儿将来迟早要嫁人,可是这嫁人也分高嫁低嫁。这京城里头随便一块板砖下来都能砸到一位三品大员,更别提老爷这个四品将军了。女儿的出身这就定了,若是自身条件一般,将来也只能在差不多的武将家里寻亲,可若是去上两年学就不一样了。别说一般女学出来的女孩子,说亲都能高上一个档次了。这回这个可是皇后娘娘家的女学呢,山长可是国公夫人亲自挂名。咱也不用和宫里那位比,单说沈统领的夫人吧。当初也不过是国公夫人身边的丫鬟,可是现在都是堂堂的三品诰命,比我还高着一级。咱们女儿若是能去学上几年,且不说自己能学些东西,就是将来说亲岂不也好听一些?”
  见薛参将有些意动,薛恭人又劝道:“虽说一年三百两是不便宜,可是我问过沈夫人了。沈夫人说学里免费供应女孩子的茶水点心和笔墨纸砚以及学习琴棋书画所需的一应器具。这样算下来,这笔银子就不算多了。”
  男人还有些犹豫,正好前院管事差人过来说是有事要回,薛参将便起身道:“这事容我再想想。”说完抬脚出去了。
  还要再想?再想就不一定有机会了,虽然她们家觉得这些银子很多,但是有的是有钱人家愿意出这个钱的。薛恭人还是求了悠然才得来一个名额,自然不愿轻易放弃。于是派人盯着薛参将,只要他忙完了就把他再请回来。
  谁知过了小半个时辰,丫鬟回来禀道:“老爷从书房出来径直去了张姨娘那里。”
  姜氏暗恨不已,低头一思量,招过来贴身丫鬟吩咐道:“你去和张姨娘说,若是她能劝动老爷,我就让老三去文华书院的蒙学院读书。”
  丫鬟惊呼:“奴婢常听老爷夸赞三少爷聪慧,如今还没正经读书就已经认的许多字了。若是再让他正经读书,岂不会把大少爷和二少爷给比下去了?”
  姜氏嘴角扯出一个微笑:“虽然老三他是张姨娘生的,但到底也是我的儿子,若他真的是个有出息的,我这个当娘的就是成全他一场又如何?”心里却是暗忖,那个张姨娘是犯官之后,别说她的儿子资质只是一般,就算真的是资质聪颖之辈,将来也最多止步于秀才。虽说朝廷没有明文规定犯官之后不得入仕,但是所有参加府试的秀才都会被严查,不说查你的十八辈祖宗,但是往上三代肯定是要查的。
  这也是当初明知张姨娘颇有手段,姜氏还照样允她以良妾的身份进府。因为如果是婢生子,虽说身份有些低微,但是孩子的母亲只能是她。而良妾之子是可以在身份牌碟上写上生母姓氏的。
  姜氏勾勾嘴角,张氏以为自己够聪明,却不知她想要翻身的路早就被自己给堵死了。六七岁的孩子了,会背几首唐诗几句《三字经》有什么了不得的?也就只有张氏这样浅薄的和老爷那样的粗人认为这就很了不得。
  得了姜氏的指示,张氏心中暗喜,她似乎已经看到了儿子光明的未来。只是儿子将来去了蒙学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