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悍妇1949-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妈,你那都是什么思想呀。”薛新志十分无奈地说,“二姐她婆婆整天就盼着个孙女呢,不过人家也早就说了,男孩女孩都是宝贝蛋,你以为人人都像你呀。”
  薛新志一琢磨,他结婚后也打算着要孩子呢,赶紧跟薛母打预防针:“妈,我可先跟你说了啊,等我媳妇生了,不论男孩女孩都不准你吱声,你可不准胡说八说。”
  薛母被儿子数落一顿,赶紧改了口,忙保证说将来儿媳妇生了,不管男孩女孩她都喜欢。
  平安自己给儿子取名叫姜书琛,小名儿晨晨,说要像早晨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
  把母子俩接回家,田大花自己觉得厂里忙,没那么多工夫专心照顾桃子和婴儿,赶紧去请了保姆。
  再一看,家里一个保姆真忙不过来,桃子坐月子,保姆专职照顾桃子和婴儿,姜茂松这个大首长又日常忙,煮个粥还行,也不指望他炒菜做饭,她自己呢,包揽了两个厂的工作,家务也顾不上。
  只好再请个保姆,一个专管照顾产妇带孩子,一个管家务,洗衣做饭,总算家里不用她分神了。
  桃子出了月子之后,家里两个保姆跟着,她带孩子也就没那么累了,一边哺乳喂孩子,一边还可以继续干事业。
  结果这姑娘,在孩子四个月的时候,硬是把她想要的童装厂办了起来。
  理由还很充分,想让儿子穿上他们自己厂里生产的童装,所以,新投资的童装厂走精品化路子。
  姜茂松和平安如今对这婆媳俩也是服气了,不光他们俩,一大家子人反正也都服气了。
  不同点大约就在于,田大花在这家里就是个当仁不让的“掌权者”,要干什么,她决定了认准了的,别人也劝不了。
  而桃子则是很狗腿地跟平安说:“明致,我多赚点钱,给你解除后顾之忧,你就能放心地去做你的学术研究了,你成了著名学者,我就更有面子了。”
  平安是“既得利益者”。他现在在文物管理局工作,整天忙着修复抢救文物,搞搞学术研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可同样是清水衙门,工薪阶层,别的同事还在为买一辆新自行车高兴的时候,桃子一声不响,就把五交化商场顶好的摩托车给他买来了,让整个文物管理局的同事围着他羡慕不已。
  这还不算,这小媳妇最近看着他下雨出门上班,居然嘀咕了一句:摩托车还是不行啊,最好争取咱自己买个小轿车,你就不用淋雨了。
  所以平安对自己娶了这么个媳妇,还说什么呀,支持。
  姜茂松这么多年,对媳妇百依百顺也习惯了,她想干的事情,他就支持呗。
  他背地里叮嘱桃子,说你妈毕竟也五十多岁的人了,你每天跟她在一起,可多注意她身体。
  “你妈年轻时候为了咱这个家,吃苦受累的,身体受过亏。要不是她,恐怕就没有咱们这个家。”姜茂松说,“如今年纪大了,家里也没别的事叫她操心了,她却又一门心思干事业。虽然她身体底子好,可我总是不放心,你妈那个人太逞强,总觉得自己是铁打的,我又不能天天盯着她,你平常多注意她点儿。”
  桃子忙说:“爸你放心吧,我肯定注意她。妈身体好着呢,她心态也年轻着呢。”
  一家人吃过晚饭,就开始讨论他们的童装叫个什么牌子。这时候的田大花和桃子,跟外国人打交道多了,“品牌”意识也就强了。俗话说,擦亮金字招牌,不就是这个理吗。
  大家一个个集思广益,想了好多,然后远在南海之滨的孙子海海打电话来,问:“奶奶,你在干吗呢?”
  “奶奶要给你做衣服穿,要办一个童装厂。”田大花笑着说,想到海海年纪小,刚上小学一年级呢,小孩子的想法总是很有趣,就问他:“海海,你说奶奶要是给小朋友们生产衣服,叫个什么牌子呢?”
  海海说:“奶奶,就叫小宝贝童装呀。”
  田大花一琢磨,还真行,简单好记还响亮。
  “奶奶,爸爸妈妈在说你办厂的事情呢。”海海开始打爸妈的小报告,“爸爸说,奶奶办那么多厂干什么呀,该享福了别那么辛苦。妈妈说,老有所为,她坚决支持你。”
  田大花笑着说:“海海,帮奶奶表扬你妈妈,还是你妈妈聪明。”
  事实证明,一家子都是受益者,姚青竹现在的收入,比茂林那副局长都高。
  这个家里,男人们都是牛气哄哄的人物,可是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注定他们没机会成为先富起来的人呀,然后,女人们就主宰了家庭的经济地位。
  83年,政策允许停薪留职,桃子第一个跟毛巾厂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
  其实在她看来,直接辞职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啊,可这年代毕竟还讲究“体制”,桃子考虑过后,最终给自己留了个体制内的工人身份。
  桃子这两年跟在田大花身后,大约明白什么叫“站得高看得远”了。有些时候,达到了某个高度,你才能看到相应的远方。
  厂子越做越大,出口订单越来越多,发展到成为行业内数得着的床品出口厂家,田大花索性就自己管起了床单厂,把服装厂和童装厂都给了桃子管理,让姚青竹帮着桃子。
  挣钱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她们现在,做事业。
  做事业跟挣钱有什么不一样?做事业当然要考虑社会责任,考虑长远发展。你看看现在,她的厂子能不能长远发展,关系到几百号工人的饭碗呢,早已经不是她一个人挣钱的事情了。
  田大花原本也只抓住机遇,把厂子做起来了,渐渐地在这个行业发展一段时间,也就摸熟了规则门道,更加追求长远发展。
  她先是在合作出口商罗伯特夫妇的建议下,给自己厂里生产的床品注册了“舒绣”商标,随后又给他们厂生产的女装注册了“舒锦”商标,还有“小宝贝”童装商标。
  从最开始的仿制,现在她花大价钱聘请了设计师,设计生产中高档品牌服装。
  再然后,乘着招商政策,她把厂子搬去城北新划定的工业园区,顺理成章拿到了一块地皮,开始新建厂房,再次扩大生产规模,走上正规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路子。


第133章 欠揍
  三狗子十六岁; 喇叭裤; 蝙蝠衫; 唯一不能跟时下“潮男”比的就是头发理得精短利索,大街上的时髦小青年都是半长的头发; 要盖住额头和耳朵。
  三狗子跑回家要求改名字。
  田大花和桃子从厂里回来,正在逗弄小晨晨。六个月大的小晨晨学会翻身了,小身体肉嘟嘟的; 像个小肉球; 翻起来还有些难度。
  于是小家伙先把脑袋扭过去; 再费劲地把蹬着两条小胖腿,用力扭啊扭,终于把圆鼓鼓的小屁股也翻过去了,咿呀,真厉害。
  小晨晨趴在沙发上; 翘着头还挺得意。
  三娃子溜进家门,拉住做家务的保姆小声问:“刘阿姨; 我爸我妈在家吗?”
  “田大姐在家; 姜主任还没回来。”刘阿姨看着三娃子小声嘱咐:“三娃,今天没犯啥错吧?你可听话点儿; 不然你妈又收拾你。”
  “没有; 真的; 刘阿姨你放心; 我今天好好上课呢。”
  没办法,三娃子嘴甜人帅; 连家里保姆都特别喜欢他。这家伙越长越英俊帅气,长着一张人见人爱的脸,跟时下走红的那港台明星有得一拼。
  三娃赶紧先去把书包放下,才跑进客厅,笑嘻嘻先跟妈妈和二嫂打招呼,然后一把抱起小晨晨举高高,又做鬼脸用额头蹭他的小肚子,逗得小晨晨手舞足蹈地咯咯笑。
  大约是小时候被哥哥们经常收拾捉弄,三娃对付不了哥哥们,便特别喜欢摆弄小侄子,一有机会,就各种捉弄他。
  比如偷了二嫂的口红给他额头上点朱砂,捏着他的鼻子给他扮小猪,拿好吃的故意馋他,一粒一粒咬他胖乎乎的小脚趾……
  结果小宝贝们就是这么奇怪,他越是把小晨晨当个大玩具玩,小晨晨偏还越喜欢他,就喜欢让他抱,见了小叔叔比谁都亲。
  “你小心点儿,摔着他看我不揍你。”田大花责怪他。
  “哪能啊,摔着我自己也摔不着他。”
  三娃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把小侄子放在自己腿上趴着,拍着他肉嘟嘟的小屁股玩,一边笑嘻嘻跟田大花说:“妈妈,打个商量,我想改个名字行不行?”
  “改名字?为什么?”
  “我这个名字不好,姜明行(xing),有人会读错,还故意读错,读姜明行(hang),还有人管我叫姜民航,姜银行……还说你家不是有钱吗,叫银行多合适呀。”
  三娃子的语气真是满含委屈,小时候一堆外号昵称也就算了,哥哥们管他叫三狗子,小肥猪,小臭蛋……上学后叫大名,还是有人给他起外号,故意读错,太可恶了。
  大哥叫明远,二哥叫明致,怎么轮到他,大名小名都好像爸妈不走心了似的。听听他小名叫什么啊,三娃,啧啧,可真会省事儿。
  “明理而躬行。”田大花说,“你这名字哪里不好了?你自己整天没个端端正正的样子,不着调,不好好干,你怪别人给你起外号?”
  “可是我这是多音字啊,本来就容易读错。”三娃笑嘻嘻央求道,“妈妈,你大慈大悲,菩萨心肠,你最最最好了,让我改个名字吧。”
  “你改叫什么?姜小猪?”
  “姜行远怎么样?”三娃说,“也不算改的很多,意思还差不多,跟大哥名字很像啊,这样人家也不会读错了。”
  关键是,这名字很有武侠小说里大侠的风格啊,现在流行武侠小说,同龄的男生很多沉迷其中,上课偷偷看,三娃子看的也不少。
  田大花听了,笑笑说:“嗬,你自己都想好了,那你去跟你爸说吧。”
  三娃一听,是不是有门儿?要知道他们家不管啥事,老妈要说行,老爸就没有不同意的。
  于是等姜茂松一回来,三娃子就兴匆匆跑过去,殷勤地接过他的军帽,端茶倒水表现一番,赶紧把要求说了。
  谁知道姜茂松一翻眼,呵斥他:“叫什么姜行远?你是明字辈的,你们兄弟、堂兄弟几个都是按名字辈叫的,老祖宗给的族谱辈分你也敢说不要?”
  “可是,我都跟我妈说过了,妈妈让我找你……”三娃子果断搬出老妈压制老爸。
  “你妈明确同意了?”
  三娃子想了想,还真没有,只好摇摇头,强调道:“我妈说她知道了,叫我找你。”
  “那是因为,你妈就知道我不会同意,让我帮她骂你呢,笨儿子。”
  三娃子傻眼,不带这么整人的吧?
  姜茂松瞪了老儿子一眼,数落道:“你的名字怎么不好了?我和你妈当初精心给你起的,明理而躬行,寄托着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你要有出息,将来成个什么大人物,让人都知道你的名字,你看还有没有人会读错?自己没出息,找什么借口!”
  老夫老妻的卧谈会,谈到这个老儿子,夫妻俩就不胜感慨。
  三个儿子,小时候苦都让石头吃了,出生时正值战乱,小鬼子扫荡差点没摔死,五六岁就能帮忙干家务,洗碗烧火喂鸡,啥活儿都争着干,七八岁日常跟着下田干农活,掰玉米棒子踮着脚尖,个头还没有玉米棒子高。
  石头上学的时候,起初还在别村的村学,每天要走好几里山路,风吹日晒,中午带干粮。直到后来一家人进了城,石头才不用走山路上学。
  轮到平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