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悍妇1949-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叔,婶子,我进城来办事,就顺便来看看你们。”
  姜铁蛋自己赶着马车,还带了好多东西,都是村里的出产,铁蛋一一介绍,好多都是村里各家长辈听说他要来,特意让他捎来的,一大堆。
  什么七婶给的野鸡蛋,四婶给的大南瓜,三婶给的杂粮和红薯面,五婶给的一大包干菜……
  “铁蛋,这趟进城是有啥事儿?”田大花问。
  “婶子,我进城来探探路子,想给村里那些土特产找个更靠谱的销路。”


第129章 俗事
  “婶子; 我进城来探探路子,想给村里那些土特产找个更靠谱的销路。”
  “更靠谱的销路?”田大花一听这个词就笑了,问:“怎么,你是碰上什么不靠谱的销路了?”
  “也不是,就是村里有人去收购山货,村里人采了就卖给他,也能挣些钱。可是那些贩子上门收; 动不动就随意压价。我一琢磨,我们要是自己找到别的销路; 不是比卖给二道贩子强得多吗; 也能长期合作下去。”
  这倒是实话。
  原来这一两年,随着开放,许多人头脑也活络起来了,便开始有贩子进村收山货,隔几天去一次; 几乎什么有用的都收; 干木耳; 干磨菇,药材; 干果,各种干菜,包括野味、皮子什么的都收,
  “叔和婶子你们也知道,山里人实在; 日子又拮据,贩子去收,村民们给钱就卖,他们还经常随便压价。别的不说,就咱们山上挖的那葛根,卖给贩子,他才给一毛钱一斤,有时候嫌有泥,嫌小了,他还要压价,我留了个心眼儿,我去镇上一问,镇上收购两毛八、三毛钱一斤。我这不就进城来了吗,我刚才经过收购药材的地方问了,山里的葛根居然要五毛五一斤。”
  “也就是说,贩子收了村民的药材,一转手他就赚了五六倍的利润。”
  “差价这么大?”姜茂松忙说,“那铁蛋你回去就干这事,你是村长,你组织村民合伙,送到城里收购点来,就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了。”
  “嗯嗯,我也这么想。”姜铁蛋说,“药材我们可以联系城里的药材公司,我们定期直接送来,卖给他们。不过我更关注的是山里那些干货,干木耳,干磨菇,野板栗什么的,还有咱山里那些干菜,采下来洗净晾干,就有人走村串巷去收,也不知他们收购卖去什么地方了,这些东西,山里量可大着呢,采摘这些东西,也不担心糟蹋了山林。”
  “老百姓只挣了几个辛苦小钱,人家挣的是大头。”田大花说,“铁蛋啊,这个事情你琢磨得很对,你把它办好了,咱姜家村日子就好过了。”
  铁蛋跟田大花和姜茂松聊了好多,其实聊来聊去,姜家村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太闭塞,村里至今没通电,世外桃源一般,跟外界最大的联系,就是村长姜铁蛋家的一台收音机,他每天用来收听新闻。
  路的问题。路不通,汽车开不进去,毛驴车在有些路段都得小心牵着走,老百姓平常很少下山,也难怪贩子能用那么低的价格在村里收购山货和药材了。
  把山货运出山也不容易,无形中就增加了成本。
  “叔,婶子,我从去年,发动村里大家修路呢,起码让咱们村里的孩子能走一条平坦些的路去镇上读中学,咱们村里不是只有小学吗。我女儿去山下镇上读中学,每次走山路都叫人心疼。”
  姜铁蛋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可是我这个人,心太大,力量太小,我实在是自不量力了,那山路哪是咱们用铁锹镢头轻易好修的,我们用了大半年的工夫,农闲就全村上阵修,也只把出山最难的一段路给它弄平整些了,毛驴和马车通过能容易些了。”
  “叔,您是咱村里最大的大人物,您看您有没有什么路子,跟政府反映一下,给我们帮忙修条能走的路,起码叔您那小汽车能开进去,也省的您每次回老家要辛苦走山路。”
  姜茂松听这话不禁摇头失笑,给村里修条出山的路当然是好事,可总不成是为了他回老家汽车能开进去吧。
  他想了想说:“地方上的事情,现在都在搞建设,你们该反应反应,我好歹也算认识地方父母官的,有机会,我就跟他们提一提,做个建议。”
  “叔您要提一句,可比我扯着嗓门喊一百句管用。”
  这马屁拍的,姜茂松不禁笑骂道:“你这小子,脑子够灵,看起来你这村长很是称职。”
  田大花对山货这一行当不熟悉,可她现在对挣钱的道理却门儿清,不落人下,走在上风才能做成事业。
  她想了想,就跟姜铁蛋说:“这么着,铁蛋,你先别急着回去,干脆就在城里住几天,好好摸一摸这里头的路子。”
  姜茂松和铁蛋也聊起了姜根保。
  看得出,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姜铁蛋心态性情也平和了许多,对姜根保那种恨意也慢慢淡化了。
  只是,想要他尊敬孝顺这个亲生父亲,这辈子都不可能了。
  姜根保的情况,其实姜茂松也知道,姜根保比姜茂松年龄大了好几岁,又是在普通基层工作,那十年中他没少受罪,在老战友们的帮助和贴补下,他总算熬过来了,现在落实了政策,身体却折腾得不行了,垂垂老矣。
  落实了政策,姜根保的年纪也就办了退休手续,靠着退休工资,独自一人在城里生活。他大约也有想回村养老的意愿,可村里他父母早已经不在了,面对儿子和前妻,生活恐怕也只剩尴尬。
  落得这步田地,他拿什么脸回去?
  这个人,可以预见,大约就是这样呆在城市的一角,孤独地生活和老去了,好歹还有几个老战友关注照应他一下。
  姜铁蛋说,等姜根保真的老了,去世了,他还是会管的。
  “总是我亲生父亲,我现在日子过得好好的,我媳妇很体贴,一双儿女也都懂事孝顺,我也就不想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姜铁蛋说,“叔你放心,等他老了病了,去世了,是我的责任,我总不能甩包袱给国家给别人,我会管他的。人在做天在看,就当给我的儿女积福了。”
  只是“应该”,再没有其他的感情了。
  姜铁蛋如今的奋斗目标,就是修路,挣钱,然后村里能通电。
  偏远山村要通电,一时半会估计还有难度,不过挣钱的事儿,一刻可不要多等。
  那之后,姜铁蛋每个十天半月,就带着几个村民,赶着马车进城送药材来卖,干木耳和干蘑菇他渐渐也找到了上家大买主,把价格提高了一大截,靠山吃山,村民们的日子渐渐好过了。
  直到81年的初夏,政府已经启动了修一条山区公路的计划,虽然公路不是直接到姜家村,可就从离姜家村几里路的地方穿过,沿着山势走向曲折蜿蜒。
  这条路修好怕还要等几年,姜家村村民老少干劲却十足,打算要跟公路同时开工,修一条跟公路连接的路,标准就是,能够让姜茂松的汽车开进去。
  姜铁蛋的说法是,茂松叔的小汽车能开进来了,咱村的山货也就方便运出去了,咱们就能尽早富起来了。
  81年夏天,平安大学毕业了。
  作为最优秀的学生,平安本来有机会留校任教,可这孩子心眼就是这么实在,回家!
  家乡那座城市有爸妈,有他恩爱缠绵的小媳妇。
  他坚持不变地把自己的人生舞台,放在了这座熟悉的城市。
  石头带着谭珍和俩孩子回来探亲,平安跟他说,大哥你放心保卫海疆吧,家里有我。
  不光大哥,等三娃长大了,他也可以尽情去选择他想去的地方工作生活,有二哥呢,家里尽管放心。
  平安是历史系的,他选择了去文物事业管理局工作。
  经历十年的漫长岁月,许多历史文物和古建筑所遭到的破坏让人不忍目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成了当前最紧要的民族大事,而文物事业管理局则成了这年代最繁忙和重要的部门。
  尤其国家刚刚开放,各个地方盗卖文物的事情非常多,平安的工作,就是抢救、保护和修复文物,每天都奔走忙碌。
  从小习武练功,插队,当兵,给了平安一副强健的身体,年轻的他在当前形势下,经常要跟公安部门配合,追缴那些流失文物,尤其被盗卖的那些国宝。
  平安的身手和胆量,可不是说着玩的。据说某次文物普查的遭遇战中,他和几个公安人员、文物管理员遭遇了文物盗卖团伙,人数比他们多得多,那可都是些亡命之徒,手里都拿着吓人的铁钎和铲子。
  结果平安以寡敌众,一出手便叫同行公安人员和文物管理员都惊呆了,他一个人轻轻松松制服了围攻他的两个亡命之徒,然后冲向被围攻的同行人员,一脚一个,接二连三,干脆利落地把文物盗卖分子一个个踢进沟里,然后指挥众人一个一个全捉起来。
  艺高人胆大,看着有的盗卖分子落荒而逃,平安还追出老远。
  从此一战成名,被经常合作的公安们戏称为“编外刑警队长”。
  你以为研究历史、保护文物的姜明致是学者?是书呆子?弱不禁风的文化人?错,你跟他过两招试试。
  但是平安也的确沉迷学术。
  然后田大花便强硬地告诫儿子:姜明致你给我记住,你可以研究历史,可以研究文物,但是,田大花一字一顿地说:“绝对不许你去挖墓考古。”
  大约没人能明白田大花那种心理。她是古人,儿子挖墓考古?
  “妈,现在国家已经规定了,除了抢救性挖掘,我们不会主动去挖墓考古的。”平安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认真跟田大花解释,“妈,我比较擅长的是古籍文献的研究,你说的那些具体考古工作,我往后可能也没多少机会去做。”
  研究古籍文献?田大花心说,古文献有什么好研究的,你还不如研究一下你妈的脑子。
  不过田大花现在脑子里装的不是古文献,她脑子里装的就是:挣钱。
  这一点,儿媳妇随婆婆,桃子也一样。
  平安醉心学术研究,从他毕业工作,担负起家乡这片土地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历史重担,从他一次次成功的修复,一篇篇引人瞩目的论文,也就注定他会成为一个学者,而不会是一个成功的经济人物。
  简而言之,平安可能不太会挣钱。他对“孔方兄”和“阿堵物”并不热衷。
  没关系,在桃子看来,这完全是优点。挣钱这么俗的事情就交给她,平安负责花钱就行了。


第130章 整治
  值得一提的是; 明东跟平安一起大学毕业,茂林和姚青竹在他毕业分配时,让他回到家乡工作。
  茂林说,叶落归根,他们以后老了终究要回来的。明东便成了飞回巢的第一只候鸟。
  他回到这座城市,进了第一人民医院,成了一名神经外科的医生。
  不久后福妞给他介绍了个一中的老师; 叫房慧,是福妞的得意门生; 他们师范学院刚毕业分配到一中的学生; 俩年轻人一见面,都挺投缘,成了,开始黏黏糊糊谈恋爱。
  姚青竹兴冲冲从茂林部队驻地赶回来,张罗着给明东订婚。
  当下最上档次最讲究的订婚礼物; 叫做“四四如意”; 就是要四套衣服; 这个太好办了,也不看看他们家干什么的; 桃子直接就在自己厂里给房慧量身定做了“四四如意”。
  然后姚青竹又给未来儿媳妇买了手表,还说他们也赶个潮流,买个最时兴的订婚金戒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