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悍妇1949-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人都很惋惜,桃子自己却也没多大意外,平静地接受了。
  “没事儿,竞争太大了,桃子你别难过,说不定明年还有机会,没机会也无所谓,你现在工作就挺好。”平安私下里悄悄安慰桃子。
  桃子却说:“我没难过啊,你不用安慰我,我这个文化基础,自己真的不意外。你考上了,我就觉得咱们这一回成功了。”
  “对,咱们成功了。”平安说。
  姜茂松很激动,对外不公布分数,他就找人打听了分数,不打听不要紧,一打听,他们家平安的分数居然在全省前列,本市榜眼,第二名。
  一家人激动高兴得不行,紧跟着又开始懊悔,说志愿报的有些低了。
  这个分数,完全可以报最高学府了。
  “哎,都怪我。”福妞懊恼不已地在屋里来回走,一边走一边连声埋怨:“他报志愿的时候,我也考虑求稳,第一志愿也算是国内数得着的名校了,我当时还好好衡量了半天,怕报得高了。哎,我还是对平安信心不够足。我哪想到这小子考这么好啊。”
  “小姑姑,你说什么呢。”平安地笑皆非地看着小姑姑懊恼跺脚的样子,笑着说:“明明是我自己报的志愿,我也是想求稳,怕落了榜,我按照自己的理想学校去报了,你怎么非得往你自己身上推呢。”
  “我们估计得不准啊。”福妞说,“我应该拦着你的,我要是再多点信心,就拦着不让你报那个了,我要是坚持一下,你说不定就再报高一些了,再高就那么几所学校了,哪一个都很好啊。”
  没办法,疼侄子的小姑姑,只想给侄子最好的。
  “这就已经很好了。”田大花说,“我们家平安,路终于顺了。”
  一家人过了个欢天喜地的春节,茂林和姚青竹带着明南,专门赶回来过节,庆祝两个孩子高考成功,简直比当初福妞和石头考上还高兴。
  毕竟福妞和石头是顺理成章地考试,而平安和明东更加不容易。平安都当了快一年的卡车司机了,谁也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人生机会呀。
  然而平安的人生路一旦开始顺了,就变得格外顺利,幸运眷顾,平安的人生道路在这儿拐了一个漂亮的弧线。
  春节过后,还没出正月,平安和明东先后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明东顺利考上了他第一志愿的医科大。
  而平安接到通知书一看,简直太意外了,不是第一志愿,比他第一志愿可理想太多了,就是他开始没敢报的最高学府。
  “妈,你说这也太神奇了。”平安高兴地拿给田大花看,又拿去给福妞看。
  福妞和姜茂松略微一琢磨,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们两个这阵子对政策更关注。
  原来这次高考有个特殊的规定:优先保证重点院校,这成了平安的一个特殊机遇。
  虽然第一志愿没报考,他因为分数高,却最终还是被最高学府优先录取。
  录取院校比第一志愿还理想,这大概也是77高考考生特有的机遇了吧,让平安给赶上了。
  然后平安拿上通知书,去找薛新桃,跟她分享好消息。
  这一年倒春寒,正月里的一场大雪,让整个城市银装素裹,他们是订了婚的未婚夫妻,平安踏着积雪,大大方方去了薛家找她,带她出去。
  平安拉着薛新桃,沿着一处人少的僻静小路慢悠悠走着,雪地上两行脚印。
  他看着自家未过门的小媳妇,薛新桃围着一条鲜红的围巾,雪地里衬得她格外好看。
  “桃子,你看。”他笑嘻嘻对薛新桃说,“你说我有多幸运,找了个自己喜欢的小媳妇,又考了个自己都不敢报的大学,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好事儿全让我占了。”
  桃子哪能不明白他的用意。
  这阵子,早有人在她跟前善意或者恶意的嘀咕,说平安考上了大学,她一个普通的工厂女工,本来薛家的门第就低了许多。人往高处走,现在她配得上吗?两人这桩婚约,难说还能不能继续下去。
  就连她妈私底下也悄悄跟她说:“桃子,你跟姜明致,身份地位真的配不上,要是姜家提出退婚,我们也没法子,也怪不得人家,你自己安心认命吧。”
  薛新桃却有她自己的想法。
  她跟平安,身份地位本来就配不上,从来就没配上过。
  即便平安考大学之前,从外人眼里来说,姜家的门第和平安的条件也高出许多。
  平安参军后,她还在大西北插队,平安和姜家如果讲究“般配”,也就没必要想方设法让她回城了。
  以前门不当户不对,两人却相爱了,订婚了,以后照样门不当户不对,怎么就那么多人断言姜家会退婚?
  这些人,大约太低估姜家父母和平安本人了。
  其实说白了,姜家要是讲究“条件”,军政委的儿子,文武双全一表人才,首都最高学府的大学生……这么衡量一下,放眼这整个城市,大约也很难找到跟平安“相配”的吧?
  薛新桃所了解的姜明致,从来就不是这样的。
  至于以后……想那么多做什么,这世界没有永远不变的事情,而她眼下,只为他高兴,只想看着他高高兴兴地读完四年大学。
  “桃子,想什么呢?”见桃子踩着雪沉思没说话,平安就悄悄挠挠她的手。
  “我在想……你去上大学,肯定有许多漂亮能干的女同学。”薛新桃抿着嘴笑。
  “女同学肯定会有吧。”平安说,“漂不漂亮我可不敢瞎琢磨。”
  “为什么?”薛新桃听得好奇。
  “我怕小媳妇吃醋啊。”平安说,“昨晚我妈还说我呢,订了婚的人了,跟女同学相处一定要有分寸。”
 

第122章 造反
  春节过后接到通知书; 一家人便欢欢喜喜准备着平安和明东开学报到。
  东西准备一下,这堂兄弟俩,插过队当过兵,也不用谁送; 自己不当回事地背起行李就走。
  明东开学报到早几天,家人帮着收拾了两个行李包,送到车站。轮到平安; 人家也不要别人管; 自己工工整整打了个背包; 用的还是他自己退伍的背包绳; 方方正正; 标准的部队作风。
  “小臭蛋,我走喽; 你往后在家里可老实点儿; 不然你再调皮捣蛋; 妈妈揍你可就没人帮你求饶了。”
  三娃现在对自己身上各种小外号特别有意见,你说别人家当哥哥的,不是应该各种疼着惯着弟弟吗,他倒好; 俩亲哥,俩堂哥; 没事就捉弄他,操练他,比赛似的; 给他取了一堆昵称。
  于是三娃跳起来,张牙舞爪地冲着二哥抗议:
  “我不是小臭蛋,二哥你坏,不许喊小臭蛋。”
  “行行行,不许喊小臭蛋。”平安笑着说,“小屁孩,在家要好好学习啊。你看看你现在多好啊,能在学校里安安生生的上课。期末考试要是能考前三名,我放暑假回来带你去老家山上玩。”
  三娃这小子,上学也是调皮捣蛋的货,不用功,不过仗着脑瓜好用,考试倒也差不了。平时也还算守规矩,因为,不守规矩妈妈真的会揍屁股。
  第二天一清早,一家人还有薛新桃,一起送平安上火车。火车站人特别多,也不知怎么的,好像这一年春天,许多人都在忙着出行。
  人多,爸妈、小姑姑小姑父,还有三娃,都在呢,平安看着薛新桃,也没机会跟她悄悄拉拉手告个别,只好临别时冲她眨眨眼,小声说:“回去吧,我到了就给你写信。”
  ☆☆☆☆☆☆☆☆
  平安读大学的第二年,79年夏,平安回来过暑假,家里发生了一件家庭的大事件:
  田大花退休了。
  其实她还不够退休年龄,54岁,本来应该还有一年才能退休。
  可是他们被服厂因为形势和社会变化,军转民用,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军管状态,划归地方管理,从生产军用被服,转而生产普通的毛毯、枕巾和毛巾。
  几十年下来,厂里工人一直以最初进厂的那一批老工人为主,基本都临近退休年龄了。所以你进到进缝纫车间一看,基本全都是五十岁上的妇女,一边干活一边说笑闲聊,都是元老级的老工人,老资格,新上任的厂长四十岁上,来车间转转,一路给老阿姨们陪着笑脸。
  年轻的,包括薛新桃,统共也只有少数一部分。
  作为照顾,也为了生产,军转民的时候上边决定,这一批元老级的老工人可以提前三年办理退休。
  于是田大花和车间里不少老姐妹,一起光荣地提前退休了。
  大儿子石头一家三口在南海之滨呢,平安还在读大学。家里归她管辖的就只剩下姜茂松和三娃子。
  三娃才十一岁上小学,上学都不要她接送,姜茂松又升了一级,升了军区政治部主任,现在不叫姜政委了,叫姜主任了,出入有警卫员有司机,甚至配了专门的保健医生,老当益壮也不用她多管。
  田大花回到家好生无聊了一阵子,她干什么了?就这么无所事事地等着老死了?
  对她这种心态,姜茂松是不太理解的。在他看来,她操劳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退休了,孩子大了有出息了,家里也没其他负担,她也该清闲自在享享福了。
  “你要嫌无聊,你就每天出去找人聊聊天,听听收音机,看看电视,遛街买菜,弄点儿吃的喝的。再不然,你养个小狗小猫,咱家这不是有个挺好的院子吗,你养点儿花花草草,我下了班回来,咱们就一起散散步,溜达溜达。”
  姜茂松给她描绘了一副很美好的晚年生活画卷,埋怨道:“有福不会享,操劳这么多年,你说你还要干啥呀。”
  “一边去!我五十四岁,不是七十四岁。”田大花很是不满地瞟了他一眼。
  什么意思呀,她还打算着活他个九十、一百岁呢,现在走在街上,别人猜她四十几岁,这就让她过上老太太的晚年生活了?
  要这么过上几十年,不是更无聊吗。
  桃子下了班来看她,听她这番言论,就笑着劝她说:“妈妈,你要不这样,我去给你办一张公园的月票,你每天去逛逛公园,公园里也有一些年纪跟你差不多的叔叔阿姨,一起拉二胡唱戏,还唱歌,挺有趣的。再不然你培养个什么兴趣爱好,你不是喜欢看书吗,我知道你还会写毛笔字,都挺好的呀。”
  桃子第二天就给田大花送来一张公园月票,她早起自己运动了一下,觉得身手还没老呢。等姜茂松和三娃上班上学走了,她去公园转悠了一圈,开始对桃子这个贴心的小闺女也有意见了。
  ——看看公园里,都是些什么人呀,都是老头老太太,她可不想跟这些人为伍,她明明还没老。
  人吧,跟年轻人在一起,自己觉得也年轻,整天跟这些老头老太太一起,心态也就老了。
  而且这些老头老太太跟她不一样,基本都要操持家务,做饭带孩子,也就早晚聚集一会儿,聊聊大天,然后该散散,该干啥就干啥去了。
  田大花在公园溜达了一会儿,去菜场,买鱼买菜,回来慢工细活地小火慢炖,做了个葱姜炖花鲢鱼。
  “上午逛公园去了?你看,你在家逛逛公园,养养花种种菜,做点儿好吃的,多好呀。”
  姜茂松满足地吃着鱼,一副讨好夸赞的口气。
  没法子,媳妇这个年纪,又刚退休,最近有点儿喜怒无常,情绪不太高,得小心哄着。
  田大花没搭理他,自己吃了一筷子鱼,想了想说:“茂松,我不想这样闷在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