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悍妇1949-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女儿?”女工们挤眉弄眼地开着玩笑,“那怎么没听见喊干妈呀。”
  “没事儿,干妈是妈; 婆母娘也是妈,我看呀,小桃子早晚得管大花姐叫妈。”
  “你们呀。”田大花指着那群嘻嘻哈哈的中年女工们说,“你们可别浑说,人家小姑娘年纪小,脸皮薄,你们在我跟前开玩笑没什么,别处可不能顺嘴乱说。”
  女工们当然是有分寸的,在她跟前说笑一回,心里也就有数了,毕竟俩当事人年纪还小,没正经定论,这年代真不能给人家乱说。
  不过不管人家什么关系,大花姐带进厂里的人,大家自然都要高看一眼,平时也都多关照一下。
  薛新桃领了第一个月工资,悄悄买了毛线,亲手给田大花织了一条深红色围巾,漂亮的渔网结,田大花围上一试,挺好,春秋天出门围着正合适。
  “阿姨,现在春天要暖和了,等到了冬天,我再给你织一条厚实的,织那种绞花结,你围肯定好看。”
  田大花针线上过得去,毕竟以前的生活,衣裳鞋袜都得自己动手,可她还真没学过织毛线,尤其有这么一个贴心的小姑娘给她亲手织的,便十分喜欢。
  算一算要买毛线,买毛线也要布票,还要花好多工夫一针一针织出来,这姑娘也算有心了。
  她笑着夸奖:“你这孩子还会这个?我可不会。”
  “我也是跟别人学的。”薛新桃见她喜欢,便开心地笑了。
  可没过多久田大花就发现,这姑娘领了工资,好像她自己身上什么也没添置。
  说实话她身上统共就那么两件衣裳,还都是从插队农村穿回来的,式样一看就是农村里自家裁剪手工缝的,都已经很旧了,裤子上还打着补丁。
  俗话说十七八无丑女,人好看穿什么都好看,这年代追求朴素。可年纪轻轻的姑娘家,谁不想穿漂亮点儿啊。
  田大花心里留意,有一次就很随意的口吻问她,说桃子你拿了工资都交给家里了吧?
  “嗯,交给我爸了。”薛新桃说。
  “你家里人口多,单靠你爸的工资,是很不容易,你该给。”
  “我也是这么想的。”薛新桃低着头说,“阿姨,我跟我爸说好了的,爸妈养大我,家里又困难,我现在的工资,我每月只留一点零用钱,剩下的都交给我爸,我都不要。不过将来等我要是结婚嫁了人,那时我弟弟妹妹也该工作挣钱了,家里总该好起来了。到那时,我该孝敬爸妈归孝敬,我就不能再往家里交钱了。”
  这姑娘,心思就是个七巧玲珑的,几年知青生活的磨砺,大约也是明白家里的情况吧,竟然会跟她爸有个这样的约定。
  田大花心说,想想她妈那些做法,薛新桃这是不是就叫逼出来的先见之明?
  ☆☆☆☆☆☆☆☆
  平安新兵三个月,也允许给家里写信,他三个月给田大花来了两封信。信上说,也不用急着给他回信,班长说了,为了不影响新兵训练,避免干扰,他们可以给家里写信,汇报一下自己的军旅生活和训练情况,但是家人的来信,连里会先替他们保管一阵子,等新兵军训结束后再给他们。
  所以田大花也就没急着给平安回信。
  等到三个月新兵军训结束不久,田大花又收到了儿子第三封信。这时候薛新桃已经回来了,田大花有一次就随口问薛新桃,说平安给你写信了没?
  “没有。”薛新桃低头,摇头。
  田大花想了想,一拍手笑道:“我知道了,他参军走的时候你还在知青点插队,他不知道你已经回城了,要写信肯定也是往知青点寄,你当然收不到啦。”
  于是田大花回信的时候,就顺便告诉儿子,说桃子我把她弄回来了,就安排在我那个被服厂呢。
  平安给家里写信是寄到大院,等她下一次收到儿子来信的时候,去上班时就问厂门口传达室的师傅,说有没有薛新桃的信啊?
  “有有有,义务兵免费信件。”师傅拿出一封信说,“田主任,给你带去?”
  “不用了。”田大花笑笑说,“等小姑娘过来,你交给她自己吧。”
  平安的部队属于铁道兵,他新兵军训结束后去了汽车连,兴致勃勃来信说他要学开汽车了,连里给他配了个老兵当师傅。
  平安当兵的第二年,远在南海之滨的石头兴冲冲打来电话向爸妈报喜,谭珍给他们生了个大胖孙子。
  田大花在电话里叮嘱半天,三娃太小,家里还有爷爷姜守良要照顾,她没法那么远去给谭珍坐月子,担心发愁呢,好在亲家母早早跑去了,要帮女儿坐月子带孩子。
  田大花于是交代石头,说你一定要好好孝敬你岳母。
  放下电话,她跟姜茂松说,咱们有孙子了。人这一辈子,眼看着一晃就过来了。
  “你说我们这辈子,儿子侄子五个,就连福妞也是两个儿子,可真是掉进儿子窝里去了,就没生出一个女娃来,下一辈,也不知能不能生个孙女。”
  “那肯定能。”姜茂松说,“咱们家多好啊,女娃儿来了就是千娇万宠的宝贝,一准能生出孙女的。”
  新成员可是家庭这一辈的大孙子,长孙,谭珍给起的小名儿,爸爸是海军,就叫海海。
  姜茂松和田大花躺在床上,开了好几个晚上的卧谈会,最终按照家族字辈,给大孙子起了大名叫姜书玮。
  也是在这一年,十六岁的明东下乡插队,姚青竹打电话跟田大花聊了一晚上,十分不放心。
  田大花就拿平安开导她,说你看看平安,插队几年,虽然吃了不少苦,黑成了一块碳,可孩子也长大懂事了,性子也成熟多了。
  平安当兵的第三年,姜守良病重。
  田大花和姜茂松便忙于服侍老人养病,福妞也每天过来,不久后,姚青竹也赶了回来,跟田大花一起服侍。
  那段时间,儿孙晚辈们都很担心,田大花和姚青竹妯娌两个,更是每天守在跟前照顾。老人断断续续养了大半年,眼看着不太好,赶紧拍电报叫茂林回来,叫石头和平安都回来。
  所有人都赶紧请假回来,从天南海北往回赶。茂林带着明东明南来了,石头和谭珍一起回来的,还带着八个月大的宝宝,终于让姜守良临终前,亲眼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曾孙。
  老人家终于还是走了,享年七十四岁。
  儿孙们把老人送回姜家村,安葬在姜家祖坟,和他早已经过世几十年的妻子并骨合葬。
  没能给老人守完头七,石头和平安就该返回部队了。茂林则请的是探亲假,决定在家给老人家守孝到五七。
  平安返回部队的头天晚上,田大花把他叫过来问他,说你跟桃子,你自己心里到底怎么个想法?
  “妈妈,这个事情……”平安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您想问什么,这个事情,不着急,爷爷刚过世呢。”
  田大花一听这话,明白了,就笑了。
  水到渠成的事情,毫无悬念,毫无波折的感情历程,懵懂的少年不知什么时候就悄悄开窍了。这俩孩子,终究是一对儿。
  “可你俩都够结婚年龄了,你不急,人家桃子是个姑娘,不正经订婚,她作为女方,对她不太好。”
  “妈妈我知道。可是你看,我马上就得回部队了。”平安说,“妈妈,这个事情,我跟桃子我们俩心里都有数,反正我们两个年纪也不算大,您再等我顶多一两年。”
  田大花以为,这孩子是说一两年后正经回来订婚,结果她还真没想到,一直最让她省心的平安,也有熊的时候。
  这熊孩子在一年后的初冬,忽然扛着行李,穿着一身摘去了领章帽徽的军装出现在爸妈面前,笑嘻嘻地说:“爸,妈妈,我退伍了。”
  平安是汽车兵,因为部队性质,要培养要学技术,所以服役至少都在四年以上,这熊孩子正好当了四年兵,已经是班长了,部队评价非常好,入了党,正准备提干,熊孩子自己申请退伍了。
  姜茂松气得黑了脸,田大花忍不住真想揍他一顿。
  “爸,妈,你们别生气呀。”熊孩子怕爸妈气着,忙解释道:“其实在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就决定服役期满退伍了。我知道说出来,你们肯定不同意,也没敢跟你们说,干脆就自作主张了。”
  “知道我们不同意你还敢?”姜茂松呵斥。
  “可是……”平安有些委屈地说,“可是爸爸妈妈你们看,我们家里,二叔在部队,大哥在部队,我也在部队,离你们都几千里远,那么远。家里只有个小臭蛋,他年纪又小,还得你们照顾,哪天能长大呀,等他长大了,还不知会去哪儿工作生活呢。爷爷老了病了,有你们在跟前一直照顾,可你们年纪也一天一天大了,等你们要是老了,我们离得那么远,都在部队,责任在身,也不能随便回来,你们跟前,就没人照顾了。”
  “爷爷生病那段时间,我在部队整天都很担心,心里油煎火燎的,很着急却回不来。我那时就想,要是你们哪天年纪大了,病了,谁来照顾你们,我们没人在跟前,心里该是什么滋味儿。我插过队了,当过兵了,也没什么遗憾的。爸爸妈妈养了我们三个儿子,总得留一个在身边。”


第120章 转机
  田大花用最快的速度; 给桃子和平安订了婚。
  在很多人看来,平安选择退伍简直是脑子有问题; 自毁前程啊; 这年代再没有比军人更好的身份职业了。
  更何况; 在很多人看来; 父兄叔叔都在部队,身份级别可都不低; 平安留在部队,本身就比一般人更有发展前途。
  可是,薛新桃却很平淡地说,这事情她早就知道啊; 从去年爷爷过世,平安临走时她送他上火车; 平安就跟她说了; 说打算服役期满退伍,她也赞同的。
  “阿姨; 你就别责怪明致了。我知道你都是为了他好,可是他说的也有道理,你跟姜叔叔; 总得留个儿子在身边。”
  有这样一个儿子,田大花替他惋惜是有的; 作为父母,无非希望儿女有个更好的前程,更好的生活; 可儿子这样贴心孝顺,哪还舍得再责怪他呀。
  就这样,平安退伍回来,两个孩子按照风俗,正经请了媒人订了婚。
  媒人请的是姜茂松另一个老战友,跟谭珍一样,订婚礼物是一辆“永久”自行车和一块上海牌手表。
  不过因为桃子跟谭珍有所不同,桃子不是军人,不穿军装,所以田大花就趁机把自己压箱底的布料翻出来,还动用了家里积攒的布票,一口气给桃子做了两棉两单,四身像样的衣裳,鞋袜裤子也都是四套,把这姑娘打扮得齐齐整整,漂漂亮亮,简直羡煞厂里的一帮女工们。
  “大花姐,你这干妈是当不成了,改当婆婆妈了。”一群女工们围着田大花恭喜她,开着玩笑,说说吉利话。
  “那是。”田大花笑着说,“好姑娘你得先下手,早晚是我们家人。”
  她们在那儿说笑,一旁桃子的脸就红成了水蜜桃,却分明藏不住的甜蜜。平安回来后,两个年轻人每天见面,约会逛公园,人前不敢表现太亲密,公元僻静处牵手也只敢勾着一根手指,一看见有人,红着脸赶紧松开。
  平安这小子,背地里可没那么规矩,婚都定了,媳妇早晚是他的,从十四岁自己养起来的小媳妇,一晃八九年啊,亭亭玉立那么好看,看在眼前哪能忍得住啊,发乎情的浓情蜜意就成了必然。
  所以一对订了婚的年轻人,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