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策行三国-第7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喝道:“怎么,鞭子没挨够?”
  少年吸了吸鼻子,低着头,转身退下。郭图不解地看着袁谭。袁谭尴尬地笑笑。“我在兖州收留的亲随,原本看他有些武艺,又聪明机灵,本想留在身边好好调教,没曾想在平舆呆了几个月,性子野了,不听话,昨天气不过,抽了几鞭子。”
  郭图点点头。“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平舆被孙策搞得一团糟,道德沦丧,民风败坏,连成年人都不能幸免,更何况是孩子。显思,你受委屈了。”
  袁谭淡淡一笑。“技不如人,败得心服口服,有什么委屈的。”
  “唉,你可不能这么说,战场凶险,胜负乃兵家常事,天下哪有常胜将军。你还年轻,可不能因为一场战事失利就没有信心。”他不动声色的环顾四周,低声说道:“显奕刚刚在青州败了一阵,麾下大将颜良险些阵亡。”
  袁谭很意外。“他的对手是谁?”
  “沈友,一个江东士子,据说和孙策同年。”郭图笑笑。“孙策真敢用人,这沈友之前根本没有领过兵,第一次上阵就打得这么好。”他顿了顿,又道:“其实在颜良战败之前,显奕已经败了一阵,被骑兵踹了营,烧了辎重。”
  袁谭倒吸一口冷气,惊骇不已。他想起了方与之战,孙策也曾用骑兵烧他的辎重营。不过他更惊讶的是郭图的语气。郭图并没有掩饰,他甚至有一些幸灾乐祸。袁谭眼珠一转就明白了。郭图到这儿来并不仅仅是让他辨认一下尸体,而是劝他振作起来,谋划重新掌兵。袁熙被没有战阵经验的沈友击败比他被孙策击败更惨,更丢脸。如果袁熙不能迅速扭转战局,被沈友占领了青州,对袁绍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他需要一个更有作战经验,又能信得过的将领。
  袁谭的心猛跳了两下,面上泛起微红,然后又慢慢褪去。他摇摇头,淡淡地说道:“浚仪大战在即,先生怎么不在父亲身边出谋划策,到这儿来了?辨认尸身,派人送过来就是了。”
  “显思……”
  袁谭抬起手。“多谢元图先生好意,不过浚仪大战之际,我这不祥之人不敢前去扰乱军心,自回邺城待罪。”
  郭图扬了扬眉,盯着袁谭看了好一会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也好,那你就先回邺城吧。”他站了起来,甩甩袖子,沉吟了片刻,又道:“田元皓也在邺城。他反对主公亲征浚仪之事,屡次出言不逊,被主公责以沮军之罪,回邺城看管。”说完,他深深地看了袁谭一眼,拱手离去。
  袁谭站在阶下,目送郭图离开,心里回荡着郭图刚刚说的话,久久未语。
  ……
  浚仪城外,中军大营。
  袁绍端坐在大案前,十指交叉,指关节捏得发白。案上铺着地图,地图上压着表示双方兵力、兵种的青铜兵俑,主要分成三大块:青州战场,兖州战场,豫州战场。袁熙失利的军报放在一旁,满是皱褶,有几处小裂纹,应该是被人捏成一团后又细心抹平的。脆一直是冀州纸的致命缺陷,至今无法改进。
  帐门外响起脚步声,沮授报名而入。在沮授掀起帐门的那一刻,袁绍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公与,过来坐。这大半夜的把你叫过来,没打扰你休息吧?”
  袁绍的语气很轻松,但沮授却不会当真。袁绍大半夜的把他叫过来绝不会是找他闲聊,明天就要攻城,他这时候应该很紧张才对。他一边行礼一边看了一眼案上的地图和军报,顿时心中一紧。
  “主公尚未休息,臣岂能安睡。”沮授不动声色地入座,端起准备好的水杯呷了一小口。水一沾唇,沮授心中便是一紧。水已经凉了,说明袁绍一直在等他来,早早地就让人准备好了水。
  一定是出了大事。


第1311章 虚实
  袁绍故作轻松,笑盈盈地说道:“公与在忙些什么?”
  “我刚刚在帐中静思,揣摩孙策接下来可能的行动。”沮授强按心中不安,明知袁绍在装,还得陪着他演戏。
  “可有所得?”
  沮授斟酌了片刻。“略有所得。”
  “说来听听。”袁绍拍拍手,让人取一些酒食来。“长夜漫漫,难以入眠,你我不妨共话一番。”
  随从几乎是应声而入,迅速将酒食摆布好。沮授更加笃定袁绍心中有事,却不好说破,只好一边猜一边说道:“主公兵临浚仪城下已经接近一个月,麹将军和黄太尉的大军也已经进入颍川,孙策却一直按兵不动,远离战场,这看起来很不正常。臣觉得,他似乎在等什么。”
  “那他能等什么?”袁绍举起酒杯,朗声笑道:“等张燕下山,等公孙瓒南下,又或者董越东进?”
  “这些都有可能,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沮授抬起头,有些迟疑。“等青州战场的结果。”
  袁绍垂下眉,呷了一口酒,慢慢转着酒杯,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眼睛却不由自主的瞟向一旁的军报。“青州?”
  沮授准确地把握到了袁绍语气和眼神的变化,顿时心中大定。他和田丰主张出青州,郭图主张出浚仪,最后袁绍采纳了郭图的建议。田丰一直在坚持,结果被袁绍以沮军之罪赶回邺城。他现在重提青州很容易触怒袁绍,但袁绍却没有一点发怒的征兆,反而有点心虚的感觉。再联想到那明显被揉过的军报,应该是青州战场失利了。
  “是的。除了孙坚之外,孙策麾下将领以三人为最:首先是周瑜,坐镇荆州,俨然与孙策平起平坐;其次是沈友,统御扬州士众,坐镇江东;最后是太史慈,他是孙策麾下第一个战区督,节制任城、鲁一带。现在周瑜镇江陵,防曹操东下。沈友、太史慈北上,东西夹击青州,孰轻孰重,大致可知。”
  袁绍的眼角跳了跳,举起酒杯,慢慢的呷了一口酒,又含在嘴里,半天没有说话。收到袁熙失利的战报,得知沈友部下有甲骑,他心里有些慌乱。他不知道孙策究竟有多少甲骑,但是沈友作为一支偏师拥有甲骑,这让他很震惊。现在听了沮授的分析,他意识到沮授可能是对的,孙策的重心不在浚仪,在青州。
  如果袁熙失利,青州易手,形势将对他非常不利。沈友、太史慈很可能会趁胜北上,抢占渤海,重新打通与公孙瓒的联络,也可能西进,抢占清河,进攻魏郡,直取邺城。冀州的主力都被他带出来了,邺城只剩下审配部下的三万多人,以步卒为主,缺少骑兵,面对拥有甲骑的沈友,审配能做的只有固守,城外必然被沈友肆意掳掠。
  因为杀胡令,袁绍不能再派游骑袭扰本州,沈友却没这样的顾忌,他可以大肆掳掠冀州。果真如此,袁绍将颜面无存。如果他不能保护冀州人,冀州人还会支持他吗?
  所以,固守浚仪,派偏师攻取青州,对孙策最有利。
  袁绍有点后悔了。早知如此,他应该听田丰、沮授的意见,出兵青州才对。可是现在大军已经到了浚仪,抛石机也准备好了,麹义等人更是深入颍川,如果就这么走了,岂不被天下人笑话?
  袁绍犹豫再三,将袁熙的军报递给沮授。瞒是瞒不住的,他现在需要沮授的建议。他佯装镇定的吃着菜,喝着酒,眼睛却一直在注意沮授的表情。他不知道沮授会是什么表情,是得意,还是震惊?
  但沮授早有心理准备,一直没什么表情。看完军报,他轻轻放下,握着酒杯想了一会儿,忽然说道:“主公是担心孙策有更多的甲骑吗?”
  袁绍没说话,只是看着沮授。他的确在担心这个问题。整个下午,他都在考虑这个可能性。孙策缺马,但也不是一点也没有,有韩遂、马腾的支持,有公孙瓒的支持,孙策集中千余匹战马还是有可能的。除此之外,孙策在技术上有明显的优势,打造出马铠并非不可能,尤其是他身边还有马超、韩遂这样的西凉将领。马铠就是从西域传来的,西凉人并不陌生,甚至充当甲骑的勇士都是西凉人。
  “臣以为主公大可不必担心。”
  “为什么?”
  “其一,甲骑善破步卒之阵,面对骑兵时并没什么优势可言,尤其是数量有限,又缺少轻骑保护的情况下;其二,豫州去年连遭战事与大疫,孙策又不知节制,到处屯田,开销巨大,府库空虚,恐怕没有多少财力供养大量甲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兵法云,能而示之不能,如果孙策真有大量甲骑,他肯定会藏得严严实实,待与主公决战时,以奇兵出击,一决胜负,又岂会让主公得到风声,有所准备?”
  沮授举起酒杯。“青州、冀州固然重要,可是与主公相比,都不值一提。孙策狡黠,不可能分不清其中轻重。故臣揣测,这必是疑兵之计。”
  袁绍转了转眼珠,悄悄地吐了一口气,原本有些僵硬的表情终于松驰了一些。他满意地看着沮授,暗自庆幸。看来把田丰赶回去还是对的,有沮授在就够了。
  “公与,青州失利,奈何?”
  沮授摇摇头。“胜负乃兵家常事,况且颜良只是偏将,他面对沈友的主力,能战至杀伤相当,不算败。不过,入青州的不仅仅是沈友,还有太史慈,不可不防。臣建议集结渤海、清河郡兵,增援青州,截住太史慈,再派大将统重兵临河,待机而动,可保冀州无恙。青州残破,沈友支撑不了太久,僵持下去,青州会成为孙策流血不止的伤口。”
  袁绍权衡了一番,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下了。如果现在让他移兵青州,无疑等于自认决策错误,这脸可就丢大了。比起田丰,沮授不仅眼界开阔,目光长远,脾气还好。如果他不是冀州人,那就完美了。沮授刚才的建议虽好,却还是不免于乡土。清河也好,魏郡也罢,都属于冀州南部世家,尤其是派大将统重兵临河,这几乎就是建议由审配统兵出征。
  “公与说得有理。”袁绍淡淡地说道:“若显奕能保青州无恙,我也能安心攻打浚仪。嘿嘿,上帝护佑,知我明日开战,特地送来了一个祭兵主的首级。公与,我们抓住了孙坚的儿子孙翊。”说完,忍不住笑出声来。
  沮授很惊讶。“孙翊?是那个才十多岁的孩子?”
  袁绍脸上的笑容一僵,化作掩饰不住的尴尬。“是的,不过……他已经死了。”


第1312章 班门弄斧
  沮授考虑了很久,明知可能会让袁绍不高兴,还是劝他不要用孙翊的首级祭兵主。一是孙策刚刚放回袁谭,礼尚往来,袁绍就算不送回孙翊的遗体,也不能让他身首异处;二是孙翊还是个孩子,这么做有干天和,为人诟病。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祭兵主是可以用人牲,但要么是俘虏,要么是叛臣,孙翊两个都不占,不合成例。
  袁绍面红耳赤,很勉强的接受了。不过他就算不接受也没用,郭图并没有连夜赶回来。第二天一早,袁绍按常规祭兵主誓师,便传令各部出营。人马多,抛石机也多,等一切准备停当,已经是中午了。
  在文武的簇拥下,袁绍登上高高的将台,远眺浚仪城。他的大营在浚仪城的北面,将台高大,比浚仪城的城墙还高一大截,可以俯瞰浚仪城,原本应该很高兴,至少在他登上将台之前如此。
  站在将台上,首先看到的是城内东北角的那座土山。袁绍曾经多次游览过浚仪城,知道站在那座土山上可以看到城外,而此刻土山顶又建起了一座高台,隐约可以看到上面的人影。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