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落春晖(重生)-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屋内一片沉寂,他说得不错,一个琵琶,哪怕价值万金,也抵不上三条人命。可是这世上,为了钱财引发的冤仇还少吗?
  “不合理不代表不存在,”林秋寒道,“也许,这中间还有我们不知道的隐情呢?”
  邢鸣点头,他明白接下来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这第一件事便是,这冰丝琵琶从何而来?
  午后热浪翻涌,夏蝉阵阵,愈发显得静谧,街边行人寥寥,同济堂内求医之人也是稀少,元胡坐在药柜旁打着瞌睡,一袭白袍的白苏端坐在案几后,刚刚给病人诊过脉,正低头写药方,眼角瞥见一个矫健迅捷的身影穿堂往后院去。
  他抬头,来人也扫了他一眼,他不免一怔,在这个人面前,他总是会莫名感到无形的压力。尽管如此,因他素来淡定,即刻微微欠身向来人点了头,来人亦淡淡点头致意,便径直走开。
  白苏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继续低头写药方,温和的眉眼间沾染了稍许落寞。
  同济堂后院靠近大堂的角落有一四面开窗的小阁子间,因通透又便捷,便因地制宜作了煎药房。
  崔琰近日遇到一个比较难医的肠结病证,病患早先因家境贫寒一直没有请医问药,如今病入膏肓,连师傅看了都摇头,已经委婉地向家人作了交待。可崔琰却还想试试,即便不能治愈,至少可以帮他多拖延些时日。
  阁子间四面窗户大开,浓重的药味弥散至院内,窗外一株参天的梧桐树,枝叶繁茂,替煎药房遮去灼热的日光。
  崔琰依旧一身蓝衣,正靠在窗边,全神贯注翻着医书,试图给那肠结病人配药。难得一丝凉风拂过,吹乱她额角的碎发,阳光透过飒飒作响的梧桐叶洒在她身上,流光溢彩。
  裴长宁刚踏进院内,看见的便是崔琰凭窗而立,以手抚弄乱发的画面,不由地顿住脚步,屏住呼吸,再也移不开眼。
  忽地,炉火上的汤药沸腾起来,热气顶着壶盖咯咯作响,崔琰忙放下医书,来至小炉边,任由壶盖继续跳了一会才将药壶端离炉火。
  接着,她倒了一碗汤药,放在一边凉着。转身照着方才的医书去墙边的药柜抓药,两只手上正满满当当的,见剪刀放在另一边的桌上,正要腾出手去拿,便看到裴长宁踱步进来,想也不想,开口道:“剪刀。”
  话说得极其自然;刚出口便觉得不妥,上一世,他们之间曾有过这么自然的相处方式,可是那也是认识许久之后的事。可这一世算起来,他们相识不过几个月,方才,她竟忘了掩饰。
  所幸他似乎并未察觉,默默将剪刀递到她手中。“有事?”她忙开口。
  “小六,”裴长宁看着她利落地剪开药材,“他要来给你送请帖,一个人不大好意思,央求我同他一道来。”
  “他人呢?”崔琰一边捣药,一边望向前堂,虽背着他,他却知道她是笑着问的。
  “医馆外遇见叶萱了,正帮忙抬药篮子。”
  叶萱便是小六家中给说的媳妇儿,性格活泼大方,家中是药农,因供的药草质量上乘,被沈老先生看中,来往多年。又因叶萱是家中独女,不免要抛头露面,帮着爹娘到处奔波,小六便不知从何听来关于她的流言蜚语,回家闹着要退亲。从赤焰湖回来后误会澄清,他后悔不迭,婚礼虽如期举行;但人家姑娘再也没给过他好脸色。
  果然,二人见小六垂头丧气地走进来,满头大汗,双颊被毒辣的太阳晒得通红,显见的吃了力却没讨到好,“崔大夫。”他心绪不高。
  “恭喜了。”崔琰笑道。
  小六这才有些害羞地笑了,从袖内取出一封红底烫金字的喜帖递给她,她收下,转身到柜中又取出一封喜帖,将两封喜帖并排放在手心,“早收到了。”她道。
  小六满脸疑惑,只听崔琰继续道,“我也是才知道萱儿就是你的新娘,她是个好姑娘,这封喜帖是她送来的。一个女子,能够认真细致地做这些事,说明她对这门亲事是有着期待的。所以,”她顿了下,认真地望着小六,“她并不是讨厌你,她只是有些生气,气你为了些市井流言便否定她。”
  闻言;小六颓然的脸上登时有了笑颜;可又有些迟疑,“真、真的吗?”
  崔琰正要开口,“南心大夫!”一个举止爽利的紫衣女子风风火火走进来。
  “萱儿。”崔琰扫了眼身边六神无主的小六,心里着实好笑。
  “南心大夫,给。”她将手中的竹篓递给崔琰,“你要的白头翁,这东西最不耐热,可今年偏偏就热,我找了两日才找了这么几株,你看看够不够?不够我这几日再去寻。”
  崔琰接过竹篓看了下,点头道:“这两日应该能应付,还劳烦你留意着,有个肠结证的病人等着急用。”
  “行!”叶萱抹了抹额头的汗,扬头道,“那我走了,有了我就给你送来。”说着便转身,狠狠瞪了一眼杵在身边的小六。
  小六陪着笑脸,“那个,我……哎……”见叶萱跑了,赶忙跟着跑出去,还不忘向着崔琰叫道,“崔大夫,谢谢你。”
  崔琰和裴长宁相视而笑,“可真给胡伯说中了。”崔琰道。
  裴长宁顺手接过崔琰手中的竹篓,和她回到煎药房内,二人在矮几边坐着,崔琰用手背摸了下方才的药碗,皱着眉头尝了一口,赶忙捏起一块梅饼放入口中,紧蹙的秀眉才舒展开来。
  “你怕苦。”裴长宁轻笑道。
  崔琰不答话,顺手拈了一个梅饼递过去,裴长宁接过塞进嘴里,还没来得及品味,一股倒牙的酸让他五官都紧凑在了一起,可他并没有吐出来,依旧轻轻含着。
  崔琰见他如此,便淡淡地笑了,歪着头看向他,“你怕酸。”
  裴长宁愣住,心中一阵欢喜,这是她第一次在他面前露出这么调皮的样子……
  “你总是这样替人试药?”药怎可乱吃!他皱着眉头问。
  “自然不是,寻常的药方哪用得着试,只是遇有疑难的病证时,有些药方配出来连我自己都没有把握,人命关天,当然要先试试。”崔琰一边处理着白头翁,一边向他解释,偶尔注意到他,见他脸上似有关切之色,想了下便接着道,“放心,只是稍微尝一下看看药性而已,对身体没有影响。”
  她如此说,他便放下心来,默然不语,想着他此行的目的,不知该如何开口……
  正为难着,却听崔琰问及冰丝琵琶的事,对于她,他向来不会隐瞒任何关于案情的细节。
  碧空辽远,白云悠悠,一间小小的阁子,凉风习习,窗下垂挂的竹帘微微晃动,药壶呼呼冒着热气,四周静谧无声,只有他们两个人随心妥帖地做着事、说着话,似乎连时光都被轻轻揉碎在这现世安稳里。
  裴长宁娓娓道来,眉目间一派清朗,毫无沉郁幽冷之色,崔琰偶尔抬头,看见他棱角分明的侧颜,不禁有些恍惚,于她而言,自前世里认识他,算起来已有五年多的时间,在重生后未曾相遇的这三年时间里,她又何曾忘记过他……
  只是……崔琰回过神,不知君心为何?
  据裴长宁说,他们查到阿沅原也是滨州官宦之家的小姐,因其父牵扯进朝堂纷争而被抄家问罪,自此阿沅流落街头,不得已才卖身倚云楼。那么,既是被抄家,所有家产不论价值几何都会被一一登记造册,看管极严,如冰丝琵琶这般名贵之物,断然不会有机会让她带出来。
  “李嬷嬷不是一直在她家待着的么?她总该知道吧?”崔琰问。
  裴长宁摇头,“她陪伴阿沅的时间虽长,但毕竟只是个奶妈,只负责衣食起居之事。我们去找过她,她说只是知道阿沅爱好琵琶,对于冰丝琵琶是不是她家中之物却并不知道。况且,阿沅家出事后,李嬷嬷先是被遣散的,后来阿沅流落了才去投靠的她,那时阿沅便已经带着这把琵琶了。”
  崔琰虽听得懂,但不能往更深处去想,便问他:“那你以为呢?”
  “这冰丝琵琶应该不是她家中之物,她出了家门应该还接触过什么人,”裴长宁道,转而又问了一个令她出乎意料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那方丝帕怎么也不见了呢?”
  崔琰愣住,“丝帕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绣了个‘沅’字。”
  “那又怎样?”这点她是知道的,但她想不通这算是特别之处,阿窈也喜欢不顾她的反对给她的帕子统统都绣上“琰”字。
  “绣字不特别,特别之处是那人拿了绣字的帕子。”裴长宁见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不禁笑了,便不再让她猜下去,“这拿走琵琶的人怕就是送琵琶的人,据我的猜测,这人可能就是阿沅《相思引》里念着的人。”
  “何处笛声飘隐隐,吹断相思引……”崔琰喃喃自语,忽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若真是这样一段感情,你说那个人会是个书生吗?”
  “书生?”裴长宁不解,见她脸上闪过一丝迟疑,便问道,“为何这样说?”
  “没什么,胡乱猜的,才子佳人么。”崔琰低下头,薄薄的耳垂透出粉色。
  裴长宁却弯了弯嘴角,她向来不会说谎……
  “或许吧,”他道,“邢鸣已经去了滨州,我们等着便是。”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移到梧桐树的这一侧,不如先前那般毒辣,说完案情,裴长宁便定了定心神,他不怕向她坦白身份,只是对她对于他的隐瞒会作何反应有些拿捏不准,终于,他抿了抿唇,开口道:“今日我来,有一件事想要告诉你。”
  “何事?”恰崔琰做完了手中事,认真地同他对视,等着他说下去。
  “其实,我是……”
  

  ☆、真假之谜

  “大人!”小六跑进来,打断了裴长宁的话,也打断了令他二人深陷的清静,瞧他的神色,定是林秋寒有事差他来告知。
  “可是邢鸣回来了?”裴长宁起身问道。
  小六点头,从府衙到医馆这点路难不倒他,他面色不改,细嫩的皮肤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白得发亮,女子看了都要嫉妒,“林大人叫我来请你即刻赶去崇文书院,他和邢捕头已经带人去了。”
  崇文书院?崔琰眼神陡然一亮。
  裴长宁只好扭头向着崔琰道,“得空再说吧。”说着便要走,见她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问,“你可要一同去”
  他似乎总是能准确地知道她在想什么,又不说破那些可疑的缘由,如此妥帖,才不至于让她这样一个不善于说谎的人时时处于不安之中。
  崇文书院是由官家举办的学院,因治学严谨、风气清正而闻名,是以除了本地学子,还有不少外地学子慕名而来,生源也就混杂起来。它坐落在南临府西郊,背山面水,门前一片密林,更显庭院深深,的确是个磨人心境的好地方。
  与府衙相比,从医馆出发距离要短许多,是以裴长宁三人到时林秋寒还没到。三个人穿过长长的林间小道;道路两旁尽是高大的乔木;挡住了外围蒸腾的暑气;有种说不出的清凉舒爽。
  小六抢先敲开门,亮出府衙的腰牌,当值的书生便领着他们穿庭过院去找山长。书院内花木扶苏,墨香四溢,随处可见手捧书卷的读书人。
  走着走着便听到有郎朗的读书声传来,几人循声来至一处较为开阔的院内,数十名学生席地而坐,一名白眉银须手执戒尺的老者正在学生之间踱步。
  要见山长,必须要穿过这个院子,领路的书生顿住脚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