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宫廷是我的 完结+番外-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廿廿闻讯也急忙赶来,见皇上案头摊开的奏折上写着:“京师西南隅几成泽国,村落荡然,转于沟壑。闻者痛心,见者惨目”……大臣们都说,这次的永定河决口的水灾,乃是数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廿廿也心下也一痛,忙上前握住了皇帝的手。
  今年西南教乱匪首纷纷被擒,本来希望今年秋季教乱便可荡平之际,京畿却遭此大难。
  “皇上,灾情已起,既已来不及堵疏,目下最要紧的倒是如何赈济……他们生活在天子脚下,务必不能使他们流离失所、无可果腹。”
  生活在天子脚下的百姓,若都不能及时得到朝廷天恩,那影响将是极为致命的——那会让整个天下都质疑帝王的尊严。
  皇帝握住廿廿的手,眼都是红的,“怎么也没想到,竟至如此!倘若能早预料到这一场豪雨,那我上月便不会去频频祈雨……”
  廿廿摇头,“皇上祈雨,也是为了天下百姓。京师北地,旱多雨少,乃是天下所共知之事。反倒是今年这雨才是偶然……皇上为百姓祈雨,皇上何辜?”
  皇帝紧紧闭上眼,“可是百姓……更是无辜。朕不怕百姓埋怨朕,朕只难过,竟不能事先预知天意,无法提早护佑万民。”
  廿廿鼻尖儿也酸了,“百姓身处再难,自顾不暇,便是无法体会皇上仁心;但是天地可鉴,列祖列宗都会护佑皇上的。”
  皇帝深吸口气,将他自己早已亲笔拟好的“罪己诏”,捧给廿廿看。
  廿廿心下都是狠狠一颤,“皇上……当真要下罪己诏?”


第550章。550、最贵重的

  550、
  廿廿不忍心叫皇上下“罪己诏”,不是端着面子放不下,而是——此时皇上江山未稳。
  原本就因为皇上血脉里一半儿的汉人血统,叫皇上自打登基以来,宗室里就一直都有些不满的情绪在。
  偏江南的汉人还跟着起哄,皇上刚登基那年,江南就传出风言风语来,说什么这又是回到了汉家江山……这就叫皇上的压力更大。
  再者皇上之前还曾经摆着那么位中宫所出的正根儿的嫡皇子——十二阿哥永璂,再加上当年那位继后辉发那拉氏不废而废的原因带着些古怪,这就总叫宗室里有人对孝仪纯皇后母子凭低微身份、汉人血统,却能承继大清江山颇有些不服。
  早先有先帝爷压着,这股子怨气儿就算一直都有,可没人敢给挑出来;如今先帝爷刚崩逝两年,皇上单独理政也不过两年,这就叫那些人趁着皇上根基未稳,便总有人想要挑刺儿。
  ——所幸皇上登基之时,已过而立之年。这要是换成一位小皇上,那可以想象,宫廷内外必定有大乱!
  故此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若皇上就将这数百年最大的一场永定河水灾记在他自己头上了,毕竟他之前曾经祈雨过的……那这不正好是皇上自己往那些心怀不满的宗室手里递话把儿去了?!
  皇帝深深凝视她,却还是笃定地点头,“不妨事的。民为贵,君为轻。”
  廿廿鼻子酸了。
  说实话,虽说这中华天下几千年了都奉行儒家,可是她本人从小儿念书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太喜欢儒家。中庸中庸,将人的血性都给中庸没了,倒叫不少人学得一副假门假式儿的,可是君子的道貌岸然底下,指不定安着什么心眼儿呢。
  又或者说,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的思想原本没有错,可是几千年来的演变下来,却叫人给钻了空子,改了模样去,再不是老夫子们当年的初衷了。
  可是眼前儿听见皇上说出这句孟老夫子的千古名言,她还是心下那般地感动。
  皇帝抬手,在她眼角捻了捻,没叫她泪花儿掉出来。
  他垂眸深深凝着她,倒宽和地笑了,“……你是爷的妻,大清国母,这时候儿你可不能掉眼泪。”
  他故意抬头看了看天上,“那位爷的泪珠儿已是掉得有点儿多了,你便怎么都不能跟着一起掉了。”
  廿廿这才扑哧儿笑了出来。
  她喜欢这样时候儿的皇上,她的——夫君啊。
  她这便赶紧举袖又在眼睛上“胡噜”了一把去,用力地点头,“皇上说得对,今年是汗阿玛国孝期满,皇上心中的思念未尽,就连上天也是一样呢,所以那位爷才会一时控制不住了,泪珠儿掉得有些多了。”
  皇帝见廿廿已经放松下来了,都能顺着他一起开玩笑了,这才满足地轻叹一声,将廿廿拥入怀里。
  当真是难为她了——他自己倒还无所谓,终究身为天子,责无旁贷;且他已过而立之年,这一生什么没见过,什么扛不起呢?
  而她,不过还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却要陪他一起扛起这样几百年最严重的水灾、二百年来大清宗亲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来。
  “……皇上,您委屈了。”廿廿心疼皇上,忍不住伏在皇帝心口,将面颊紧紧贴住他的心跳。
  皇帝便笑了,轻轻摩挲廿廿发顶,“爷不委屈……爷亲自起草这份诏书的时候儿,眼前浮现起的总是交泰殿被焚毁那会儿,汗阿玛已然那样高龄,却还为了咱们而颁下那道罪己诏……”
  “汗阿玛当年那样高龄,尚且能为了我而做到那般;那我今日,还有何犹豫去?”
  皇帝的话,叫廿廿心下也是一振。
  是啊,她怎么会完了那年的事?原本老人家都最怕晚年出个风吹草动,更何况先帝爷这位已经得了“十全”名号的老人家?
  若为了保“十全”的名号,那先帝爷就将什么都推到皇上头上就是——反正那会子皇上已经登基两年了。可是先帝爷还是自己扛下了所有的“天谴”,毫不犹豫说“皆朕之过,非皇帝之过”,全然不在乎自己那一甲子的圣名会不会晚而不保了去。
  那老人家那样的高龄尚且能如此,那便是皇上如今江山未稳,可是皇上还正在盛年,一切都还有尽可为之地,那还怕什么去?
  这般想来,廿廿心下便也暖了。
  她便握了皇帝的手,抬眸望住皇帝的眼,“……那便事不宜迟。亡羊补牢,自是越快越好,皇上这便下旨吧。”
  皇帝眼底微光潋滟,凝视了廿廿一会子,这便吩咐,“魏青奇,叫军机大臣进!”
  。
  廿廿回到后殿,不多时,圣旨已下。
  皇帝在圣旨中沉痛却又深情地道:“……小民何辜?皆予之罪!”
  “已分命各衙门卿员实力稽查,尽心抚恤,救我余黎,稍赎予之重咎。”
  听至此处,廿廿终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皇帝又下旨,停止原定今年的木兰秋狝。“朕意今秋停止巡幸,庶息民劳而省己过。”
  字字处处,皇帝一再地用了“予之罪”、“予之重咎”、“己过”……前后反复数次,可见皇上罪己心意之恳切,叫人无法不动容。
  廿廿抹一把眼泪,也忙站起身来,将自己身上丝绸衣裳褪了,吩咐,“从今儿起,只穿夹纱的袍子。头上不饰金玉珠翠。”
  “还有,”廿廿吩咐月桂,“去翻检我的嫁妆,将内里金珠玉器全换了银两备着。朝廷一二日之内就将设粥厂赈济,便都送去。”
  月桂也是惊住,“主子……要动您自己个儿的嫁妆?”
  廿廿点头,“进宫以来凡是先帝爷和皇上赏给的,终究都是天家传家的,在内务府里都有账册登记着呢,我便是皇后,也不该擅动。可是我的嫁妆却是我自己个儿的东西,凭我怎么处置呢,都总归只是我自己的意思就罢。”
  月桂不由得轻声道,“……可是将来,三阿哥还得成婚,主子的嫁妆是该赏给三阿哥和未来的三阿哥福晋的。”
  廿廿摇头,“天下百姓,皆是我子。”
  月桂眼中便也是泪花一闪,急忙点头,“奴才明白了。奴才这就去打点,尽快寻内管领下人带出去换成现银备着。”
  月桂去拾掇了,廿廿想了想,又走进前殿东暖阁的小佛堂,拈香跪拜。
  “……老爷子、额娘,媳妇知道,自己这些日子来,也有做得不好之处。”
  在这后宫之中,她虽已然为中宫之贵,却也还没能做到坐看云卷云舒,她也会斗心眼儿,也要动手腕儿。
  就比如……她刚动了动小指头,教训了舒舒的这一场。
  这些事她做了就不后悔,可是这事儿却终究前后脚跟这天灾挨在了一块儿……
  “是不是媳妇身为大清国母,便该将自己的小计较都暂且放一放,将心眼儿放大些,多放眼天下与黎民,不该只盯着后宫里这方寸大点儿的天地?”
  “媳妇向汗阿玛、额娘请罪了……”
  皇上都说“民为贵,君为轻”,那她这个当皇后的,自然也应当“后宫事小,天下为大”才对。
  。
  接下来几日,皇帝连下谕旨,对永定河决口之灾,迅速赈济。
  次日(初九日)便下旨拨局钱二千缗,命兵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府尹事汪承霈、都察院副都御史陈嗣龙、刘湄,顺天府府尹阎泰和,抚恤永定、右安门外被水灾民。
  同日命户部左侍郎高杞、武备院卿巴宁阿,驰赴卢沟桥,分驻两岸,堵筑决口。兵部左侍郎那彦宝、工部右侍郎莫瞻菉,分赴下游查勘。
  免大兴、宛平二县,水灾本年额赋。
  初十日,命顺天府饬该管州县收葬淹毙灾民。
  命于永定门外设厂煮赈。
  十二日,皇上着传谕台费荫等,查看被灾地方,有急须抚恤之处,即督同地方官立时赈济,量给银米。一面动帑开仓,令经手之员据实报销,以副朕轸念灾黎如伤在抱之意。
  十八日,拨广储司银二千两。赈永定、右安门外灾民。
  十九日,拨大兴、宛平二县常平仓谷备赈。
  二十日,命五城地方照冬月例,设厂煮赈一月。
  二十一日,拨直隶藩库银十万两,抚恤灾民。
  二十三日,发京仓稄米二千四百石。局钱千缗。赈永定、右安、门外灾民。
  ……
  除了接连不停的赈济,皇帝还亲自斋戒,赴社稷坛行“祈晴礼”。
  皇帝二十二日进斋宫斋戒,到了二十三、四日,云气已然渐散。到二十五日,天光终于放晴。
  。
  从初十日期,得了皇上的旨意,廿廿自己这边儿嫁妆换成的现银也已经预备好。廿廿叫四喜亲自带着宫中办事的苏拉,一同出宫查看。最后决定在朝廷开设的粥厂之外,再用自己的嫁妆银两,于卢沟桥再设一粥厂。
  月桂、月桐和四喜、五魁他们也都将自己的月银奉上,廿廿心疼他们,每人不过只象征地取了一两,其余的按着他们想要捐的数儿,用她自己的银子给补上了,记了他们的名儿去。
  可是因为灾民众多,便是廿廿一人的嫁妆所换银两,也不够支撑几天的。廿廿这便与召来諴妃、华妃、淳嫔、吉嫔四位嫔位以上的主位,见此事说了。
  “我的意思,贵人和常在等位,原本月例也不多,便不叫她们知晓了。倒是咱们几个,若是手头但凡有松动的,便也为灾民们尽一份儿心吧。”
  諴妃登时起身,“我这就回去收拾。”
  廿廿不由得难过,赶忙起身,“……原本今年该是三公主的好日子,姐姐用这些银钱和首饰的地方儿还多着。”
  諴妃却含笑摇头,“在这样的时候儿,我难道还能只顾着自己的公主,就不顾这天下黎民了么?”
  见諴妃都如此,华妃也只好怏怏地道,“我进封妃位总比諴妃晚的,这月例银子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