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这个宫廷是我的 完结+番外-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太子便微微蹙眉,知道儿子这是有事儿。
  “你说。”
  皇太子索性又向地上叩首,“儿子向阿玛求恩典,请阿玛恩准,让额娘在储秀宫受封!”
  皇太子也是一怔。
  “你额娘与你说的?怎么,她不喜欢景仁宫?”
  “景仁宫虽说在你皇玛法一朝,不是皇后中宫,可是景仁宫的地位也是超然。你别忘了,圣祖爷便是出生在景仁宫,而你的皇太太、我的皇玛母,当年也曾居住在景仁宫中。”
  就因为景仁宫曾经是康熙爷降生地、孝圣宪皇后为熹妃之时的寝宫,故此在乾隆一朝,景仁宫也都由地位尊崇的妃子所居。
  便是这次挪宫移居之前,这景仁宫也是由当时排位最高的颖妃所居的,故此皇太子的内眷挪入东六宫来,太子妃才会住进景仁宫去。
  绵宁赶忙否认,“是儿子的话未说明白,令阿玛误会了,儿子请罪。额娘未曾与儿子言说一个字。是儿子记着皇玛母生前就是住在储秀宫,执掌后宫,故此儿子忖着额娘正位中宫之时,原本理应住储秀宫。”
  尽管景仁宫地位尊崇,可是康熙爷降生之时,他的生母孝康章皇后还只是顺治爷的小福晋(大福晋…小福晋…格格);孝圣宪皇后当年为熹妃,故此这两位虽后来都成为帝母,可是当时居住在景仁宫里的时候,还都是妃子的身份,所以这景仁宫是“妃子宫”的级别,并未成为“皇后宫”。
  按着后宫里的传承关系,孝仪皇后所居为储秀宫,那么嘉庆朝的皇后便也自然该住储秀宫。若在其他宫,即便是地位贵重的景仁宫,那也终究还是“妃子宫”啊。
  绵宁叩首相求:“只是因此时皇玛法的后宫依旧居住西六宫内,额娘才不便挪去储秀宫。可是儿子想,册立大礼乃为国之嘉礼,额娘至少应该在储秀宫受册,方是正位中宫啊。”
  “儿子想,若能叫额娘于储秀宫正位中宫,想必也是皇玛母在天上所希望看见的……阿玛,您说呢?”
  皇太子静静垂下眼帘,“后宫之事,不是你该置喙之事。”
  绵宁却又叩首道,“可是册后大典,乃为国礼!”
  皇太子想了想,“此事,我请你皇玛法示下再说吧。”
  绵宁不得不告退出来。
  虽说他阿玛并未当面回绝了他去,可是他阿玛的神色却是那样漠然——这不是他记忆里阿玛和额娘夫妻两人之间该有的神色。
  曾经,他们那样恩爱。
  而如今,他与阿玛说着额娘这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阿玛却只是静静听着,面上毫无所动。就仿佛一个不相干的听客,听着别人的事。
  从前不懂,是他年纪小,参不透这世间夫妻之间的情感;可是如今,他长大了,他的房里也已经多了两个官女子……他怎么还会不懂?
  所谓夫妻一世,却如何在这最为煊赫、盛大之际,只变成了一张纸薄去?
  难道……真的,都是因为小额娘?
  。
  养心殿里,皇太子怔忡良久,还是将绵宁的话,回给了乾隆爷。
  乾隆爷长眉缓缓挑起,“哦?是绵宁与你求的啊……?”
  皇太子隐隐叹口气,“汗阿玛说的是。若非绵宁所求,儿子也断不会将此话在汗阿玛跟前提起。”
  甚至,即便是太子妃自己来求,他都不必回了汗阿玛,从他这儿就可以截住了。
  可是绵宁……终究身关大清国祚。
  父子两人自是都心领神会,乾隆爷便也怔忡了好一会子——尽管,他这一生,都是快刀斩乱麻之人。可是绵宁,终究是不同的。
  乾隆爷想了想,问皇太子,“太子啊,你怎么看?”
  皇太子微微蹙眉,“此时储秀宫中,为颖妃额娘所居。为了给儿子的内眷腾出寝宫来,颖妃额娘刚刚从景仁宫挪过来,怎好劳颖妃额娘再折腾一回?故此,儿子心下自觉不妥。”
  乾隆爷点了点头,“可不嘛,我也跟你想的一样儿……你颖妃额娘,如今也是老胳膊老腿儿的了,从景仁宫挪过来,已是好一顿折腾,这还没过两天呢,就又折腾一回。”
  “这无论是天家,还是民间,哪儿有当婆婆的,给儿媳妇连着腾两回地方儿的?你说,是不是?”
  乾隆爷眯着眼睛想了想,“可是啊,谁叫这话啊,是绵宁提的呢?这便叫你慎重,就连我,也得跟着慎重一二去。”
  乾隆爷八十六了,这话说完了,就闭上眼半天没动静了。看着跟睡着了似的。
  老爷子不吱声儿了,皇太子也只能静静陪着。
  良久,老爷子终于缓缓睁开眼,“……我记着啊,乾隆二年,孝贤倒也是在储秀宫住过那么两天儿的。”


第409章。409、嘉庆皇帝

  409、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元旦令节。
  北方的冬日,距离天亮还早着。
  星空清朗,抬眸上望。浩罕星河之中,北辰帝星清光泠泠。“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天上紫微垣,人间紫禁城。
  天人交感,双辉相映。
  因昨晚就是除夕,这人间家家户户刚守完岁,这会子还会有人没睡的。而在紫禁城里,则更是几乎所有人都彻夜未眠;紫禁城的天灯彩幢,也更是映照得比天上的星河更亮!
  刚届子时,宫廷内外,天子仪仗已然全副排开——
  太和殿前,銮仪卫陈设大驾卤簿;太和门外陈设步辇。午门之外,则陈设五辂、驯象、仗马、黄盖、云盘。
  为传位大典,乐部各班也已经齐备:太和殿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设“丹陛大乐”,午门外则设导迎乐,及龙亭、香亭。
  天子仪仗从午门外,一直排到太和殿丹陛之上。而殿内,也已经布置停当。
  太和殿槛内正中,銮仪卫早安设好了皇太子拜褥。
  太和殿东楹、西楹,分别由内阁、礼部、鸿胪寺等部官员设诏案、表案。内阁学士奉传位诏书于东楹案上,礼部官陈传位贺表于西楹案上。
  丹陛正中又设黄案。
  内务府官于御座左右旁设两架几案。大学士、内阁学士诣干清门请“皇帝之宝”,由内阁学士恭捧,大学士跟从,将“皇帝之宝”恭设左旁几上。
  除了这些陈设之位,文武百官、外藩属臣也都已经列班等候。
  大学士二人,分左右立殿檐下。内外王公以下文武百官,朝服咸集。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等国使臣,集于班末。
  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吉时的到来。
  报时的重任,自落在钦天监官员身上。当屏息等待许久的吉时终于到来,钦天监官员于干清门外用最清亮的嗓音,向上天、向整个大清,报时。
  礼部堂官先诣毓庆宫,启请皇太子朝服祇俟。
  这样的一天,前一晚上谁还睡得着?廿廿便早就起了,赶早儿到毓庆宫来帮着皇太子预备。
  太子妃不在。
  因为待会儿庆典完毕后,太上皇帝要回重华宫受家人行礼,人家太子妃已成皇后,还是要去给太上皇帝行礼的,这会子已经到重华宫预备去了。
  廿廿这般想来,倒是忍不住微微笑起来。
  ——这么想来,只有皇后娘娘去给太上皇磕头,她没资格去,才能来帮着自家爷忙活完着最后的仪轨,反倒是偏得了。
  再让她重新挑选多少次,她都不会选去重华宫抛那个头、露那个面,她都宁愿留在毓庆宫里,帮太子爷走完这一段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仪程去。
  皇太子平伸着双臂,任廿廿带着三庚和几个尚衣的太监帮他穿着朝服。
  天子朝服,熠熠万方。
  他身子动也不能动,眼珠儿却不受限制地绕着廿廿打转。
  “偷着乐什么呢?都乐半天了。赶紧说出来,叫爷也听听,给爷解解闷儿。”
  廿廿便笑,“还‘爷’?您从这会子开始,得自称‘朕’了。”
  三庚也凑趣儿,赶紧甩袖子请安,“恭请皇上圣安。”
  皇太子虽说眉眼尽展,却也并未有旁人所以为的那么欢乐,他只是淡淡一笑,“你们都不知道,这一身朝服有多沉。”
  廿廿便插科打诨,“可不是沉么?瞧瞧这冬朝冠顶上的金缕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还分三层呐,底层有正龙四条,间饰东珠四颗,第二、三层各有升龙四条,各饰东珠四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十五颗。”
  “啧啧,这么多的金子和东珠,可不是至尊至贵,必定很压着脖子呀!”
  皇太子知道她的心意,这便也只是宠溺地笑,无奈地摇摇头,“知道就好!”
  想到即将的登基大典,其实廿廿心下都是有点儿紧张的。太子爷虽说经历多了大场面,可是廿廿知道,这一回的传位大典不同以往,故此他心下必定也是不平静的。
  叫她这一插科打诨,倒叫这会子的预备,减少了些儿“祇俟”的紧张去,倒多了些自家里的温馨去。
  稍后穿戴停当,廿廿亲自将腰带给皇太子盘上,又一件一件将腰带上悬挂的整套“伙计”给安挂停当。
  只剩下朝冠,还在帽架上静静停着。帝王尊贵,珠光宝气。
  廿廿却退后,停下了手去。
  太监们就更不敢动手捧这天子朝冠给太子爷戴上了。
  皇太子挑眉盯着廿廿,不用说话,只是疑问。
  廿廿尴尬笑笑,“……要不,我去叫太子妃回来?”
  皇太子懊恼了,伸手一把抓住廿廿的手腕,“大胆妮子!你不给我戴,难道要我自己戴?戴歪了怎么整?”
  廿廿便也是“扑哧儿”笑了。
  也是,这朝冠不同于常服冠,若是前后左右的戴歪了,当真不对劲儿。
  廿廿深吸口气,走到帽架子旁,双手平伸,郑重地托起这黑狐朱纬的厚重冬朝冠来。
  皇太子身量比廿廿高了太多,他也不忌讳,就在廿廿面前低下了头去,由着廿廿为他戴冠。
  廿廿屏息,谨慎地将冬朝冠为皇太子戴在头顶,将两边垂带捋平,稳妥地在他下颌处打结。
  冠服齐备,此时立在灯光里的,已然不是皇太子,而是大清天子!
  廿廿收了手,便立时撩袍跪倒,口称,“妾身恭请皇上主子圣安!”
  里里外外,便所有的大臣、太监全都原地跪倒,口称“万岁”。
  大门外,礼部的官员便得了信儿,随即鞭炮响起。
  这都是天子才能有的资格,每年大年初一,只要天子起驾,便有鞭炮相随。
  从这一刻起,皇太子即为皇帝。
  鞭炮声里,皇帝亲自躬身,伸手拉起廿廿来。四目相投,百感交集。
  皇帝含笑点头,“我先去了,你在家里好好儿的,等我回来。”
  廿廿含笑点头,“主子去吧,妾身在家里,可是心也同在太和殿,陪着皇上。”
  皇帝从毓庆宫起驾,先至养心殿恭候太上皇帝。
  礼部堂官奏请太上皇帝礼服乘舆出宫,皇帝随行。礼部堂官前引,后护内大臣从,至中和殿后降舆。
  太上皇帝御中和殿升座,皇帝在殿内西向立。鸿胪寺官引执事大臣官员按班不赞,行九叩礼。
  侍班官先趋出,就外朝班位立,中和韶乐作,奏《元平之章》。
  此时太上皇帝离中和殿,御太和殿升座。皇帝在殿内西向立。
  乐止。銮仪卫官进至中阶右,赞鸣鞭。阶下鸣鞭三,鸣赞官赞排班。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
  礼部堂官恭导皇帝诣正中拜位后立。
  鸿胪寺官排班,引王公在丹陛上;文武百官暨外国使臣,在丹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