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4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陛下相信我。”李初既然敢提出来,自然保证能够安排好这些事情。
  能被李初选定和她一起上战场的人,绝对都有能力。
  武媚娘沉吟半响终是答道:“好,天下兵马都由你来调动,更别说你想带什么人上战场。正好你这军校建立了不少日子,大家都在观望你的军校究竟有什么用,就让他们看看你教出来的人都是怎么样的。”
  “是。”武媚娘总会选择最利于自己的局面,现在李初在前面顶着,有什么事情李初都会自行解决,凡事拿不到武媚娘的面前,就由着李初按自己的心意去做吧。
  “这一次你想要谁打你的下手?”李初就算要去打仗,那也得让人帮忙调动粮草,武媚娘这个时候问起这一句,李初笑笑答道:“陛下安排就是,关乎国家威严之战,想必陛下会亲自看牢的。”
  都到这个时候了,武媚娘还想试探李初手底下的人,希望李初能把自己的人亮出来,可是李初何必呢?
  这场仗不仅李初希望赢,武媚娘比谁都要希望,三国联手,这对大周来说,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陛下放心,吐蕃那边的事情交给如今镇守的将军足以,我要对付的只有东突厥和契丹,东突厥,陛下想看看什么叫经济之战吗?”武媚娘诸多的心思,李初也得回敬一二,让武媚娘知道什么叫做经济战争。
  “掌天下之经济,垄断天下的经济,兵马未出,我就能让东突厥大乱。所以,我要对付的只有一个契丹罢了。”很多人都觉得三国联盟一定会让李初很有压力,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很多年前,李初就准备好怎么对付那些国,他们总以为自己很强大,实际上……
  武媚娘听到经济两个字的时候,同样也想起李初如今在大周的生意遍布天下,虽然不是垄断,因为李初早就提出过,不允许任何人垄断,但背地里,李初如果真有这个心,武媚娘纵然再派人盯着李初,总也有盯不到的时候。
  “东突厥,那是我做得最好的一个生意大国,经济能让一个国家变得繁荣,也可以让一个国家在一夕之间分崩离析。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当年我才会提出大唐的天下不允许任何人垄断生意。因为经济战争完全可以毁掉一个国家。只有市场公平竞争,一方退,另一方依然可以保持平衡,再由国家出手维护,再扶起另一个人来,才可以保证天下的安宁。”这些事情绝对是武媚娘不懂的,李初决定给武媚娘上一课,也让武媚娘知道。如今的李初早就不是武媚娘可以任意处置的人。
  武媚娘第一次从李初的身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意,李初想打这一场仗要证明的不仅仅是自己领军之才,也让武媚娘看到她的商业天赋。
  都以为商人卑贱,人人都瞧不上他们,却不知道如果商人联合起来,能够做的事情远远超过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所以为的。
  武媚娘其实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从来都觉得李初当年的经商只是小打小闹,就算这么多年来确实赚了不少钱,武媚娘也从来没有把商人真正当做一回事。
  不想当做一回事,李初就用东突厥给武媚娘上一课,让她明白商人究竟有多可怕。
  “那朕就拭目以待。”武媚娘虽然听出李初言语之间透着的杀意,照样想要亲眼看看。
  像武媚娘这样的人不相信任何人说的话,只相信自己亲眼看见的,竟然李初说的如此自信,那就让她看看李初怎么样打败东突厥。
  是以,东突厥、吐蕃、契丹的使臣尚未回国,大周的兵马已经开拔,无二话,打仗!以一国之力,主动出手对付三国!
  想打,想闹,来啊,大周奉陪到底。
  眼看战事要起,各国的使臣都想回去,武媚娘让鸿胪寺的人劝劝,不必急于一时,纵然两国开战,不过大周没有斩来使的先例在,所以不必着急的现在就回去。
  倒不如留在洛阳之内,或许能够探听得大周的许多消息,或许能够帮助他们国家打赢大周。
  听听这安抚的话,谁要是听不出是反话就是傻子。
  可是盛情难却,大周一直挽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多住几日再走,并没有想完全和大周撕破脸的使臣们也就只能一拖再拖。
  拖到最后第一个兵败退兵的正是东突厥,其实说是兵败也不贴切,因为东突厥的兵马从来没有和大周的兵马正面相争,东突厥国内乱成一团,百姓相争,商人相斗,就连贵族们也打得面红耳赤。
  百姓听闻大周的兵马兵临城下时,才明白原来是东突厥的可汗有兴兵进犯大周之心,为大周所知,所以大周才会先下手为强,偏偏这么多年来东突厥和大周的联系太深,贵族们的钱,多少是和大周一起赚的。
  两国战事一起,大周的商人立刻撤出东突厥,这一撤可不把东突厥给搅得天翻地覆。
  东突厥的百姓本来日子过得太太平平的,没有战事对于百姓来说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结果倒好,因为他们可汗忽然动了侵犯大周的心思,结果惹怒大周。
  大国之怒,总得让你看看是什么样的。
  反正随着大周商人撤离东突厥,东突厥一天比一天乱,很多人都闹不明白为什么会乱起来。
  可是乱了就是乱了,哪怕东突厥派出兵马,一时半会儿的总是不能够镇压这些乱。
  而且两国大战在即,有时间派兵马震慑国中的纷乱,对外呢?
  外面,李初带了兵马前来,只是陈兵在外,任由城中的百姓怎么闹,官兵怎么吵,他们就是不进攻。
  就那么派着兵马守在东突厥的城外也不和东突厥开战,有人就纳了闷了。
  “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就不攻城略地呢?”东突厥现在内乱不断,正是他们动手的大好机会,一举灭了东突厥都有可能,怎么李初就是下令不许他们进攻?
  小兵的嘀咕正好被前来巡视的将军听见了一个后脑勺拍了一巴掌,“不懂的事情就不要乱说,你是阵前杀敌冲锋的小兵,公主是什么人?那是运筹帷幄的大元帅。”
  “再是运筹帷幄的大将军,也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把东突厥打的屁滚尿流。”虽然挨了一记巴掌,但是小兵却愤愤不平的提出问题来。
  “虽然年轻,会思考,不错。”巡营的将军又想一个巴掌拍下去,没想到一道女声传来。回头一看,正是李初。
  注意到李初,更注意到李初旁边跟着的一群女兵,要说这一次也是新奇,李初领兵而来,更是让她们与诸军兵马一道出兵。
  看起来,这些女兵好像和他们没有什么两样。
  “公主。”巡营将军连忙和李初见礼,其他人也都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定公主,赶紧跟着见礼。
  “不必多礼,我只是四下看看。想必和你一样心存疑惑的人不少,既然如此,就让大家都过来,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只围东突厥的城池,却没有趁东突厥内乱的时候进攻东突厥?”李初面色柔和,一派和气,对于别人的质疑,李初也没有放在心上,反而也想趁这个机会让大家知道她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派兵马攻城。
  “公主做事自有公主的道理,我们这些人只要听从公主的安排,一定能够打胜仗。”巡营将军很相信李初,因为李初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在他们这些将军的脑子里牢牢的刻着一句话,听李初的准没错。
  李初挥挥手,“这可不行,虽然诸位都是将军了,但也应该多想多问,不懂的就应该问,我虽然是元帅,执掌三军,可能有时候也有想的不周到的地方,那就靠你们帮我指出来。”
  如此谦虚求学的态度,让不少人都暗暗心惊。
  李初觉得还不够,扫过在场的所有人,诚恳地道:“正所谓一人计长,两人计短,天下间的事,不是说像我们这样统御三军的元帅就能把天下的所有事都能想得到。否则的话,朝廷怎么会要那么多的官员,又怎么会设下各种各样进言之法,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把我们都没有发现的问题指出来,提醒我们,好让我们可以改正。”
  “那么敢问公主,为什么我们一直围在东突厥的城外,却不曾进攻?难道东突厥还有什么兵马是我们比不上的?”被李初一通忽悠,方才就心存疑惑的小兵,这个时候迫不及待的追问。
  “有句话应该这样子说,如果自家的兄弟打起来,没有人对付他们,只是冷眼旁观,看他们打,或者是说几句煽风点火的话,一定能够让他们兄弟越打越厉害。反过来,他们兄弟二人才动起手来,却有人想来抢他们的家产,杀他们兄弟俩,那么这个时候他们绝对会一致对外。”李初举例说明,简单易懂。
  小兵立刻明白了,“现在东突厥内乱就相当于他们是两兄弟在打架,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进攻,他们会立刻休战一起对付我们。”
  李初点点头,“不错,正是这个道理。我们之所以陈兵在城外没有动,不是为了震慑百姓,而是为了让东突厥的官员心生惧意,不管他们做什么,都得小心谨慎。因为我们只是一时不动手,不代表会一直不动手,万一要是我们突然动手,完全可以打得他们措手不及,他们会不害怕?”
  就算现在东突厥忙里忙外,就想平定国中的动乱。也一定会把大部分的兵马都用来监视大周的兵马,生怕大周会在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忽然就攻打他们的城池。
  这样一来,就会让他们的兵力分散,想要迅速平定内乱更难。
  好吧,就让他们自己打,打的越激烈越好。
  打到最后精疲力竭,他们就不会再想和大周动手。
  “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不是东突厥对大周虎视眈眈,我们又怎么会兴兵前来?来了,就要让他们牢牢地记住一个道理,别管他们和多少国联手,大周都不是他们可以打主意的。不犯大周便罢了,犯我大周者,诛!”一个诛字十分霸气,听得在场所有的将士热血沸腾。
  李初又恢复方才的温和,“所以不要觉得你们守在东突厥的城外,没有和东突厥的人交手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干。你们站在这里,守在这里就已经是对大周的守护,百姓的守护,你们是大周最值得敬佩的人。”
  世人对于军人的轻视,不仅仅是因为认定军人粗鲁,也是因为以前的军人,他们总会欺压百姓,就算他们是从百姓中来,但是带领他们的人总会带着他们做些伤害百姓的事,一来二去,恶性循环。
  可是李初见过最可爱的人,见过那些备受百姓推崇的军人,也希望手下的这些兵马,最后也能够成为百姓最信任的那群人。
  所以军中规矩十分苛刻,对于百姓的要求,也希望他们可以把这些军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保护爱护着。
  这么多年来算是有些长进,哪怕李初没有经常在军中,可是一次两次的领兵李初都会严立军法。
  上行下效,李初第一个要求的就是军中的将士,让他们务必要做到李初立下的军法,否则的话,依军法处置,一个都不会轻饶。
  难得出兵打仗如此悠闲,李初和眼前的这些将士坐在一块儿,讨论起许多事情来。
  本来为出来打仗却没打着不高兴的将士,听着李初絮絮叨叨的说起许多事情来,反而觉得李初说的这些事比他们立下战功,更让他们高兴。
  到了最后留在洛阳中的东突厥使臣,给大周送上了所谓的降书,愿意世世代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