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完结+番外-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女人,她们以前的时候没有机会表现,现在有了机会,哪一个都不可能放过。
而且随着这样明显代表男人和女人两极的比试,最后竟然引得各地的有才之人纷纷汇集长安,着实是李初不仅开了擂台,更将两方所有讨论的内容,诗词也好,文章也罢,全都印刷成册,刊登纷发天下。
多少人看着上面文采出众的诗词动心,又有多少人迫不及待的想和来此一展自己的抱负,显露自己的才能,因此,最后的这一个擂台比下来,连武媚娘都惊动了。
当然这是后话,如今李初让人搭了擂台,她自己最重要得做的事可不是在擂台上,而是第一次的早朝,以大周左相的身份参加早朝。
“公主殿下。”不得不说,虽然一开始看到李初确实让很多人的脸都一僵,可是他们又很快的恢复过来,礼不可废,这样一位公主,不仅有权有能,她要是上朝,其实对很多人都是好事。
武家,武敏之被封为魏王,武承嗣和武三思一个被封韩王,一个被封为梁王,一个两个的,都已经是王侯,而且完全就是随着武媚娘称帝,水涨船高,人也更是嚣张。
武敏之还好,武承嗣和武三思那尾巴都要翘起来了。偏偏,得意洋洋走进来的两个人,在看到李初的时候,一下子僵住。
就连挂在他们嘴角边的笑意也一下子收敛起来,而且严正以待的朝李初作揖,“公主。”
李初一眼撇过他们两个意味深长道:“两位新晋的王爷,我还没有去你们府上,当面向你们道一声恭喜,现在说也不算晚,是吧?”
别听着李初波澜不惊的语气,他们就以为李初不想和他们为敌。
这么多年来,这两个人吃的最多亏都是李初给的,所以面对李初他们不由自主的提起十二分的小心。
“公主客气啦。不管公主什么时候恭喜我们都不算晚。”看到李初,武承嗣和武三思都直不起腰来,他们害怕是真的害怕,尤其拿不准李初突然会做出什么事,让他们又得一把回到解放前。
已经两次去过流放的地方,这两个人已经不想再吃任何的苦头,现在是武媚娘当皇帝,这里再不是大唐的天下,而是大周的天下。其实他们也不应该再这样畏李初如虎是不是?
想给自己打一个气,可是李初一眼撇过,“今时不同往日啦,从前我是大唐的公主,如今这是大周的天下,你们是大周的王爷。说起来爵位与我相同,或者更该说你们在我之上。所以其实你们完全可以考虑把从前我家在你们身上的一切全都还回来给我。”
在武承嗣和武三思壮气想要和李初硬气一回的时候,李初已经将他们所有的想法道破。
吓得武承嗣和武三思心惊胆战,武三思急忙解释,“公主误会,臣等绝无此意。”
就算真的有这种念头,也绝对不可敢在李初的面前承认,可是李初已经完全明白他们两个的想法。
纵然他们不承认,李初也只是轻轻地瞄了他们一眼,“其实我很期待你们出手的。所谓分个高低,总得你们动手,我还手才能让皇帝陛下看个一清二楚。没有你们的无能怎么衬托出我的才能。”
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李初这样说话,多少人掩着嘴偷笑。
而武承嗣和武三思的神色一下子黑的跟煤炭似的,他们不是不想说反驳,可是从年少时李初就已经比他们聪明,比他们能干,压的他们完全喘不过气来,和李初为敌,他们什么时候占过便宜?
就算现在是大周的天下,可是上面当皇帝的人更是李初的亲生母亲。
武媚娘难道会为了他们而和李初撕破脸皮?他们如果不是主动进犯李初也就罢了,一旦他们有这个心思,第一个饶不得他们的人就是武媚娘。
“公主殿下文武双全,非我等可比,我们岂敢不自量力。”关键时候还是武三思比较识时务,连连认怂,就希望李初能够放过他们。
“那么不想和我为敌,往后管好自己,不要处处想着排除异己。朝中的诸位宰相都是天下的栋梁,不是你们可比的,如果你们胆敢陷害忠良。我会第一个饶不了你们。”
最近武承嗣和武三思都不安分,处处网罗大臣,他们以为帮着武媚娘登基成为皇帝就是大大的功臣,所以他们想向天下人展示,如今这天下已经是武家的天下,他们最大的目的是下一位皇帝的继承人。
有野心很好,李初不能否认眼前的这两个人都是有野心的主,但是……
李初缓缓的走向武承嗣和武三思,只是这样走过去,却吓得他们不由自主的后退,李初一声嗤笑,“两位王爷怕我会当众杀人吗?只是想走过去和两位王爷说一声,手千万不要伸的太长,否则的话你们会追悔莫及。”
武承嗣和武三思怕极李初,就想离得李初远远的,所以哪怕李初只是靠近他们,也足够令他们心底发寒,不受控制的想逃离。
李初一声嗤笑,一下子让他们清醒过来,他们竟然怕李初至此,有什么必要,这里可是明堂。
挺直身板,想要转身和李初说几句话,可是李初根本不给他们机会转过身,冲一旁的大臣们道:“让诸位见笑了!”
不不不,最近的武三思和武承嗣太嚣张跋扈,眼前的这些朝臣们,哪一个不是心中怀有怨恨,可是却是敢怒不敢言,毕竟这可是皇帝的亲侄子,如今大周刚立他们还摸不清楚武媚娘的心思,所以自然不会贸然出手,那么也就因此而不得不让武三思和武承嗣继续嚣张跋扈。
如果说一开始对李初上朝的事情心生不满,虽然被武媚娘硬逼着不得不答应不得不认可,但总是想尽办法该如何把李初赶出朝堂,如今看到李初把武承嗣和武三思压的喘不过气来,多少人心里暗暗叫好,也就不再觉得李初上朝是什么不能容忍的事。
这个时候内侍扬声高呼,“陛下莅临。”
纷纷都归列,一个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李初既然是左相,那么自然是首位。一身大红的朝服,分外的惹眼,至少武媚娘走进来的第一眼就看到了李初。
万绿丛中一点红,如今这朝堂之上,除了武媚娘就只有李初一个女郎,武媚娘坐在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上,李初立在下面这诸多男人之中,偏偏,那么多的男人却无法掩盖李初的光芒。
想到昨天传来关于李初得到诏书之后发出欢喜的笑声,武媚娘不得不开始反思,她以为把李初推出来是对她很好的一件事,但是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李初已经足够强大,再让她继续发展下去,将来的一天,或许武媚娘不管愿意或是不愿意,都只能将皇帝的位子传给李初。
“参见陛下。”所有人都朝武媚娘见礼,武媚娘内心是复杂的,可是这个时候不能反悔了。
“众卿平身。”武媚娘抬起手让所有人起来,同时注意到武承嗣和武三思的神色非常不好。
一眼扫过李初,李初似乎察觉武媚娘的目光抬起头与武媚娘对视,母女二人无声交锋,随后又默契的移开视线。
武媚娘冲李初道:“今日是安定公主第一次上早朝。往后你是大周的左相。为相之责你可清楚?”
既然武媚娘心里犯嘀咕,自然就得想办法打压李初。
“上承下启,调和阴阳罢了。所谓职责说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李初岂不知武媚娘就是有意出言为难,但是她既然敢站在这朝堂之上,接受了武媚娘的诏书,她就清楚武媚娘会知道这一次提拔她有利有弊,那么武媚娘一定会打压她。
就算不在这朝堂之上,武媚娘也绝对不可能放过她,明刀明枪的可比暗箭好防的多了。
“想必陛下也不是只要听好话,而是要看实事。”人还是务实的好,李初是一个务实的人,武媚娘从本质上也是一个务实的人。
这个时候李初指出来,就是希望武媚娘少拿那些话来试探,这点小伎俩压根对李初没有用,将来要是李初做错什么事,反倒有可能让武媚娘抓住她的把柄,抓住这些把柄,才有可能如武媚娘所愿的拉李初下马。
不过在此之前,武媚娘也得想清楚了,她是不是真的想拉李初下马?
“诸位都听到安定公主的话了?大周不养废人,你们都得踏踏实实的做事,向安定公主学习。”虽然李初反击,武媚娘同样可以轻而易举的化解。
“臣等谨听陛下教诲。”开头就这母女交锋,多少人看得明明白白的,只是没有把话说出来。
但是母女之间不管怎么交锋,并没有耽误大事。其他人也只当做根本不清楚这回事。
毕竟李初说的没有错,武媚娘要的并不是一味说好话的人,而是做实事的人,真正做到立于天下能安百姓的人。武媚娘就算听到的都是不好的话,也会重用这样的人。
“眼看科举在即,既然安定公主已经上朝,那么你们政事堂也该商量一下这一季的科考题目。”因为李初是左相,那么就意味着这件事是李初挑头,再加上武媚娘早就已经下诏书让李初作为主考官,所以这件事确实应该加快的准备好。
第151章 考题
“陛下放心。”第一个出声的人是李初,李初那么说出话来,所有人都不自觉瞄了李初一眼,偏偏李初就好像完全没有感觉到他们的视线,让人只管的看,哪怕武媚娘同样看过去,李初泰然处之。
武媚娘在想自己在李初这个年纪的时候,有没有像李初这么沉得住气,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李初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难怪她也敢动那样的心思,可是武媚娘却不觉得生气,反而有一种从所未有的成就感,那么多的孩子里,就只有李初最是像她,不,更贴切的说是李治和她的结合。
说起心狠手辣来李初绝对没有学到武媚娘的半点。但凡李初要是狠的下心来,就不会有武承嗣和武三思今天能站在朝廷之上。
“都有什么事说说吧。”武媚娘把自己最是在意的事情叮嘱人一定要办好,同时也让其他人有什么话都只管说。
早朝嘛,有些事李初可以开口,但有些事李初还不太清楚,也就不便开口,所以剩下都是其他官员禀报,这也让李初意识到一件事。
自从李治驾崩之后,李初这些年一直没有碰过政事堂的奏折,所以对于很多事了解的不算太透,看来她得连夜补功课。
算了算,她要补的功课有多少?同时也思量要怎么样定下科举考试的题目。
先把这几年所有的文书看个遍再说。出题考人总得结合实际。
一个早朝,除了刚开始李初和武媚娘针锋相对了半响,后面李初一言不发,武媚娘也全当做没有看见李初在那儿发呆。
武媚娘很清楚,李初就算发呆想的也是重要的事情,至于朝堂之上,这些人说的话有些能听,有些却不需要听。
而且武媚娘一开始就把李初放到左相的位置上。就是想看看李初,一个没有总理过任何朝事的人,能不能压的住政事堂这些老臣。
就算李初是公主,既是大唐的公主也是大周的公主,但是,宰相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看看政事堂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一年一年的积累,从底层开始做起,不管是地方还是中央,全部都已经轮了一遍。该知道的事都已经知道,最后才能成为宰相。
不错,李初确实去过地方,也对军政大事有所了解,但并不意味着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