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成亲后王爷暴富了 完结+番外-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肖九岐依旧没有消息,如石沉大海。
      没有消息也是好消息是不是?
      等傅元令出月子那一日,她从里到外仔仔细细的沐浴一遍,看着吃的白白胖胖的儿子,襁褓中的小娃娃不识人间疾苦,见到娘亲就笑的特别的欢快,哼哼唧唧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傅元令低头在儿子的小脸蛋上亲了一下,她没有抱儿子,只看着尤嬷嬷笑着说道:“早先就答应母后,等孩子满月了,就抱去宫里给父皇母后看看。我还要去工坊巡查,就有劳嬷嬷带着小世子进宫吧。”
      尤嬷嬷不免心疼的说道:“王妃何必急在一时,工坊的事情缓一缓也无妨。”
      傅元令笑了笑,“战事频繁,军械损毁过多需要及时补充,造作局那边一群酒囊饭袋,冶炼工坊就算是连夜赶工,受规模限制也是有心无力。我得亲自去看看,嬷嬷提我跟母后告罪,等过几日得了闲,我再进宫给母后赔罪。”
      尤嬷嬷哪里还能说不好,就把小世子包裹的严严实实,然后坐上了进宫的马车。
      傅元令把人打发走,看着梨花,“两个时辰后,你将这封信送往楚王府,请楚王妃转交皇后娘娘。”
      梨花忙接过去,心里越发的忐忑,“王妃……”
      傅元令看着她,“等我出城之后,王府的事情你们多费心。”
      “王妃!”梨花吓得脚都软了,她就觉得王妃这段日子不对劲,连尤嬷嬷跟小世子都被她送进宫,果然预感应验了。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许诺重金
      傅元令看了梨花一眼,梨花眼睛一酸就禁了声。
      傅元令拍拍梨花的肩膀,看着仲春等人,“走吧。”
      行囊早就收拾好了,王妃一声令下,她们随时就能出发。
      傅元令坐车马车出了城,等到了城外,立刻换了一身男装,弃车换马,一行十余人飞奔离去。
      梨花坐立不安的等两个时辰之后就去了楚王府,徐秀宁接了信,从梨花口中什么都问不出来,也没为难她,打发她回去后,自己就立刻进了宫。
      凤仪宫里因为小世子在一片欢声笑语,皇帝还在前朝议事,都没时间看一眼惦念已久的小孙子。
      徐秀宁把信交给了姨母,自己则看着肖翀眼热不已,伸手抱起这个小人来,黑黢黢的眼睛盯着她,一会儿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徐秀宁更稀罕了,“这孩子真是不认生,长得也好,跟九弟一模一样。”
      尤嬷嬷笑着说道;“王妃说的是,小世子胆子大的很,平日也很少哭的。不过,也不是谁都让抱,小世子一定是喜欢王妃,不然早就嚎上了。”
      徐秀宁一听更高兴了,“我们小世子真棒,等你长大了,四伯娘给你买糖吃。”
      徐秀宁自己没孩子,跟傅元令关系又好,看着她的孩子就跟看自己的一样,抱着就不肯撒手,越看越喜欢。
      这边皇后看完了信,好一会儿没缓过神来,眼睛落在肖翀的身上,眼眶微微发红,随即低下头遮掩一二,再抬起头来又是笑意满满的样子。
      “母后,你看翀哥儿一直对着我笑,这孩子真是让人喜欢。”徐秀宁看着皇后看完了信收起来,就抱着孩子走过去笑着说道。
      皇后探头看了一眼,果然就看到肖翀笑的口水都出来了,她拿出帕子仔细的给他擦了擦,笑着说道:“是啊,这孩子真招人喜欢,你要是喜欢,无事就来宫里看看他。”
      徐秀宁一愣,转头看着皇后,“母后?”
      皇后拍拍秀宁的手,“我打算让小世子在宫里住一阵子,她母亲忙着生意上的事情,生孩子坐月子耽搁不少事儿,忙起来哪里顾得上孩子,这可不行。”
      徐秀宁不傻,自己姨母是什么人她心知肚明,这么说一定是傅元令那边有什么事儿。
      但是姨母不说明,她就假装不知道,笑着开口,“那敢情好,反正现在我在府中也无事,母后不嫌我,我就常进宫来。”
      皇后低头看着肖翀,这么小的人儿,没见过父亲,如今母亲也顾不上他,真是个可怜的。
      皇后是真的没想到,之前得知傅元令还算是镇定,她这才放了心,哪知道她心里早就打好了主意,月子里好吃好喝把身体养好了,出了月子就往西临关去走。
      这孩子真是太虎了,怎么能这样冲动。
      就算是皇后担心小九,但是没想过让儿媳也去冒险。
      皇后不由又想起云州海港那时候的事情来,那次傅元令得知小九失踪,也是连夜就去了云州。
      这俩孩子情深意重是好事,但是现在皇后心里却忧心忡忡。
      太过重情重义有时候非善事。
      另一边,傅元令出了城带着人直奔距离上京城数百里之外的小镇子,连夜赶路抵达之后,就看到了早已经带着人在等候的石乘舟。
      从知道肖九岐私自带人出城之后,傅元令就给阙州那边飞鸽传书,让石乘舟带人与她汇合。
      石乘舟带来百余人,多是是当初跟着他一起到傅家的兄弟,其他的人都是在阙州招募起来的护院。
      这些护院一个个膀大腰圆,皆因为阙州那边新港初建立乱象丛生,为了保护商铺安宁,因此招募的都是有些本事的人,虽然价钱高,但是胜在有本事。
      这次石乘舟带着他们一起过来,也是许诺了重金。
      毕竟,前去西临关十分凶险,这要是有个好歹,那就是一条命。
      “大姑娘。”石乘舟上前见礼,脸色沉沉的。
      傅元令翻身下马,“石叔,这次又要麻烦你跟我跑一趟。”
      石乘舟笑了笑,“我们这些粗汉子哪里没有去过,去哪里都是一样的。只是大姑娘你不行,人交给我,大姑娘回去吧,不然大伙儿都要担心。”
      傅元令对上石乘舟的担忧之色,笑了笑说道:“石叔,我又不是冲动的二愣子,我是深思熟虑过后才这么做的。”
      石乘舟知道大姑娘的性子,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必然是不会改变的,但是还想劝一劝,现在劝不动也只能无奈的叹口气,“大姑娘可真是……您让我带的东西,我已经让另一只商队直接前往西北马场,届时我们在那里会合。毕竟东西太多,如果再来这里拐个弯,势必会拖慢我们的速度。”
      傅元令点点头,“也好,今晚休整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就赶路。”
      石乘舟点头应了。
      晚上在客栈修整一夜,天不亮仲春几个就起来准备吃食,昨晚上已经跟客栈的掌柜说好了,让他们多给准备一些路上吃的饼子,肉干之类的东西,现在天气渐凉,路上能放得住。
      饼子分有馅跟没馅,先吃带肉馅的,这样的话他们这些人能三天不用停下来进镇子修整,可节省不少时间。
      东西足有六七个大包袱,石乘舟进来见了,就直接让大家分开带,各带各的,不麻烦也不会太重。
      傅元令与众人一起吃过早饭,立刻上马离开。
      一路风驰电骋,一直到干粮吃完才停下来修整,傅元令到底是刚出月子,长时间赶路,虽然她身体比一般女子强多了,但是还是略有些疲累。
      仲春坐在一旁给大姑娘捏肩捶腿,心里很是担忧,但是也不敢乱说话,只能把担心压在心里。
      石乘舟走过来在她对面坐下,拿过来的牛皮水壶递过去,“大姑娘喝点水。”
      傅元令摇摇头,对着石乘舟说道:“我们不去西临关,从这里直接调转绕路赶往关外。”
      傅元令总有种感觉,肖九岐应该已经不在西临关了。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老马识途
      石乘舟看着大姑娘在地上画的线路,认真研究一下,惊讶的说道:“大姑娘这是要出玉直关?从玉直关出去,得绕这么个圈子,才能抵达西临关外。”
      傅元令颔首,“对。你送信给西北马场,让他们接到商队送去的粮草直接送往西临关楚王手里,咱们不去西临关了。”
      石乘舟一脸的胡茬子,挠着头看着大姑娘,哎,小姑娘的性子就是这样,但是还是爽快的答应了,“行,我这就去放飞鸽。”
      石乘舟自然是更看重自家大姑娘的安全,不去西临关不用直面北疆大军自然是安全不少。
      从玉直关出去,要绕一个好大的圈子,这一路上人烟缥缈的,指不定等他们到了仗都打完了。
      傅元令拿出一张皱巴巴的舆图,这张图还是当初肖九岐在上京时自己画的。
      当初肖九岐早就打定主意回去西临关,所以有段日子一直在研究西临关周边的舆图,傅元令闲来无事也会随他看几眼,这一张图是她没见过的,从王府出来前,她去书房找东西,无意中从书案上看到的。
      当时只觉得是张图指不定有用,但是这一路上行来,越来越觉得那张图有些熟悉。
      后来仔细一想,这图不就是紧邻西临关的玉直关吗?
      肖九岐没事看玉直关做什么,而且还自己亲手画了一遍,他那么懒的人,既然上手画了,怕是有什么用途。
      所以思来想去,傅元令还是觉得不能走西临关,反正他们这条路距离玉直关不远,直觉让她觉得自己选的没错。
      那就试试。
      一行人改道,七八日后抵达玉直关,通关文书是没有的,但是她拿出了肖九岐临行前留给她的王府金印。
      见到瑾王府的金印,玉直关守门的将士开了城门放他们出行。
      因为傅元令等人都是一身男装,也没人想到是瑾王妃,只以为是瑾王的队伍。
      出了玉直关,关外的景色跟关内截然不同,越往北走,天气越有些寒凉起来。
      难怪北疆要速战速决,天气越冷,对他们就越不利。
      石乘舟请了当地的向导,傅元令特意拿出肖九岐当初亲手绘制的地图,给向导一看,就连向导都说上面的路径十分偏僻,有些当地年轻人都不一定知道。
      傅元令心里一沉,就知道肖九岐哪里是随手画的,这是他特意用心找出来的。
      难怪有段日子陪着她看书,他整日拿着一本地域志看的欢快。
      傅元令当时没多想,只觉得可能要打仗了,提前了解下西临关的情况,但是哪想到……
      傅元令现在已经十分肯定了,肖九岐肯定是在当初来西临关之前,就已经决定要这么做了。
      就是不知道这条路最终会通向哪里,傅元令能做的就是跟着这条路继续前行,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就能遇上折返的肖九岐等人。
      毕竟,过去这么久了,不管是要做什么,成或者不成都该有个定论了。
      向导拿了丰厚的银子,带起路来也十分尽心,虽然这队伍里跟他说话多是石乘舟,但是他能看得出来管事的却是前头那个俊俏的公子。
      此时听到那公子问话,忙说道:“这路最终通向哪里小人也不知道,我没走过那么长的路,但是我知道从这里一直走,会通向北疆的王城。早些年这条路被北疆炸了山石埋过,后来关外的人走的多了,没有大路就成了崎岖难走的小路。”
      向导年纪四十出头,常年种地的汉子,身板很强壮,抬头指着前头说道:“贵人往前看,那边隐隐约约有个小山头的地方,就是曾经被炸掉的山,只剩半截了,所以只能看到个影子。”
      傅元令抬头望去,果然看到个影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