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媚色天香-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
  等会儿还有
  小红包伺候~~


第3章 
  虽说有了新的选择,但安若并不能完全放心,自爹离家,两个多月的日子里,她几乎天天去打听消息。
  甚至还跑去庙里上了两回香。
  旁人并不知她的担忧,秦氏一面操持家中,眼看着肚子又大了许多,芳若和明瑜也都乖巧。
  怕影响娘的情绪,安若并不敢表露忧虑,日子着实有些煎熬。
  所幸没过多久,待到桃花盛开的时候,阮青岚终于回到了家中。
  商队里的所有人都安然无恙,所带回的织品也都安好,一匹没少。
  府中顿时都一片欢喜,秦氏叫厨房做了一大桌酒菜,到了晚间,一家大小围坐,热热闹闹为阮青岚接风。
  明瑜与芳若一个给父亲斟酒,一个给父亲盛汤,别提多孝顺,安若则一心关问道,“爹这一路可顺利?新路果然好走许多吗?”
  阮青岚喝了口酒,点头叹道,“北边春日少雨雪,确实好走许多,这一路大致顺利,不过出蜀州时确实遇到了一伙劫匪,幸遇好心人相救,才平安脱险。”
  “竟真遇上了劫匪?”
  秦氏吓的脸色发白,孩子们也都吓了一跳。
  安若惊讶之余忙问,“那救您的是什么人?”
  提及恩人,阮青岚言语间依旧充满感激,叹道,“是给镇北王府运粮的商队,那一日碰见他们,可真是我的运气。”
  安若不由得迟疑,镇北王府?
  现如今是她上辈子死前三年,那么现在的镇北王,岂不正是……独孤珩。
  一旁,家人还在热闹说话,明瑜一脸好奇的问爹,“运粮的怎么那么厉害,竟能打得过山匪?”
  阮青岚言语间满是钦佩,“他们大多都是当地退役的兵士,上过战场的汉子,当然勇猛,山匪哪里是对手?”
  芳若则又问道,“镇北王府在哪里,那处常打仗吗?他们很厉害吗?”
  阮青岚耐心作答,“镇北王府远在庆州,距汴京千里。庆州几百里外便是边境,有匈戎,北狄好几个蛮族。镇北王复姓独孤,独孤氏向来骁勇善战,几十年间为我们中原抵御蛮族,功不可没。”
  幼子幼女纷纷点头,目中露出钦佩的光芒,秦氏也有些好奇,压低声问道,“听闻镇北王性情严苛,百姓走在街上都不敢大声喧哗,可是真的?”
  阮青岚笑着摇头,“哪里听来的胡话?我看庆州一带繁荣富足,街上行人抬头挺胸甚有底气,商铺饭馆应有尽有,虽不及汴京,但也绝不会差到哪儿去。”
  “至于镇北王……”
  他稍顿,沉吟道,“我与恩人们攀谈过,他们言语中不吝对这位王爷的崇敬,想来是很得民心的。”
  秦氏这才明白,便也跟着称赞了几句,唯有安若只低头默默吃菜,不发一言。
  父母弟妹方才的话,无不叫她想起一个人。
  此时脑间全都是那人,叫她颇有些不自在。
  阮青岚无意瞧见,忙关问道,“安安怎么不说话了,在想什么?”
  安若惊得抬头,慌忙找借口道,“我,我在想……既然恩人们这样帮了咱们家,爹该如何感谢才是?”
  这倒确实是阮青岚的心事,闻言也愁道,“当时我也赠金感谢,可惜人家根本不要,赠绫罗也不收。无奈之下,只好把我们的商号告知,若他们有机会来汴京,再想办法报答吧。”
  秦氏闻言,感叹了一番世上还是好人多,又建议道,“若下次再走那条路,一定给恩人们带些咱们汴京的特产才是。”
  阮青岚却摇头苦笑,“以后怕是再去不得了,那里越来越乱,咱们也并非还有今次这样的好运气。”
  秦氏不懂生意,自然夫君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是点头应好,又张罗着一家人吃菜。
  倒是安若听完,心间却踏实了不少。
  ——如今爹已经平安将蜀锦运回,上辈子的厄运应该可以扭转了。更要紧的,是爹知道那蜀州艰险,已经打算今后不再冒险。
  这桩横在心头许久的担忧,终于可以放下了。
  至于独孤珩……
  她心间顿了顿。
  只要爹娘安好,她就不必再去江南寄人篱下,也就不会再遇见高霁,再遇见他。
  上辈子她并没有害过他,却是因为他而死。
  而这辈子,她也依然只是小小商户女。
  她没什么宏图大志,不会去做攀上枝头的梦,只要爹娘亲人安好,家宅平平安安,就好。
  ~~
  庆州。
  阳春三月,正是一片大好春色。
  王府总兵赵达一路匆忙赶到,待通传后入书房,立时恭敬行礼,“赵达参见主上。启禀主上,阮家商队已平安离开龙门,属下一直暗中护送他们到达京畿,眼下应是已经到汴京了。”
  “辛苦了,平身吧。”
  书案后的年轻藩王发话道。
  他身着玄色冕服,令冷峻的眉眼更添威仪,纵使年轻,却自带强大威压,叫别人丝毫不敢无礼。
  赵达应了声是,这才敢立起身来。
  此时房中还有其他几位文臣,见此情景,纷纷顺势拍起了马屁。
  “年后主上开通龙门要塞,已有不少商队经过,主上宅心仁厚,不仅不收他们的通关银两,还保障他们平安,实乃百姓之福。”
  “主上此举实乃一步妙棋。与咱们而言,不过开通一个关口,多安排些驻兵,却可在大周百姓中扬名,为王爷今后之大业打下民心基础,还可繁荣沿途之城池,实乃一举两得的好事。”
  这些话入了耳,座上的藩王依旧神色如常。
  赵达却悄悄茅塞顿开了。
  ——主上此次开通龙门关,来往的大多数是替朝廷运茶与织物的商队。他先前实在想不明白,那汴京的朝廷早已不给军费,这些年全凭主上自给自足,现如今主上还为什么要打开与蜀地的关口龙门,保障高氏的峨眉雪芽与蜀锦?
  他们王府早已兵肥马壮,踏平汴京不过瞬息之事。何苦还要对高氏那帮孙子俯首称臣!
  如果他是主上,一定二话不说,先去砍了高氏那帮软蛋。
  毕竟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而眼下听文臣们这番分析,他才晓得此举长远之处,一时间心服口服,赶忙也附和道,“主上高明!”
  哪知话音而下,主上却忽然问他,“阮家家主可有与你交代什么?”
  赵达赶忙禀报,“那位阮东家颇为客气,起初硬是要赠属下金银锦帛,见属下不收,便又将他们在汴京的商号告知,还说若属下去汴京,定要好生招待。”
  身为边城武将,他也是难能交到一个汴京的商人朋友,晓得那阮家家主也是实在之人,提起当日之事,赵达忍不住露出了笑来。
  谁料没等他笑完,却听主上又道,“正好,孤今日收到汴京召见,此次你随孤启程。”
  赵达一怔,又赶忙应是。
  圣旨是方才到的,因此房中其他人已经知晓,此次乃是高氏景帝千秋节召见。主上守孝已满三年,依照礼法,自该要去的。
  只是听方才二人的对话,他们又都生出了好奇——
  能劳动主上派赵总兵暗中保护,且还不准透露身份,这汴京阮家,究竟是什么厉害人物?
  作者有话要说:  明早见,么么啾~~
  依然有红包~~


第4章 
  桃花开过,海棠接上了茬儿,汴京一日热过一日,眼看已是春末。
  夏日在即,春衣已经嫌厚,先前阮青岚特意给女儿及妻子留了几匹从蜀州带回的春罗,是时候派上用场了。
  而秦氏的产期快到,已经不适宜再出门,就安排了红菱及小竹随两个女儿去裁缝铺里做夏衣。
  ——好料子当然得好裁缝做,否则便是糟蹋,但无奈时下城中的好裁缝们都太忙,等不到上门,只能自己去裁缝铺找。
  不过女儿们已经在家陪了她许久,有机会出去逛逛,正不知有多高兴呢。
  汴京最好的裁缝铺莫过于绣巷的粹心坊,衣料却还需先去自家铺子里取——秦氏临盆在即,为了万无一失,家中近来不敢随意搬动东西,因此那些衣料自打从蜀州运回,便一直在铺子里存着。
  安若四人乘车出门,到了铺子里,红菱与小竹下车去拿衣料,姐妹俩在车上等,等二人回来时,掌柜伍茂才也跟着过来了。
  “见过大姑娘二姑娘。”伍茂才笑呵呵的鞠了一躬。
  这人同阮青岚差不多的年纪,又跟随阮青岚多年,看上去很是忠厚老实。
  若非经历过上一世,安若也不会想到,此人原来是忘恩负义之徒,曾在最紧要的关头将爹娘逼到了死路。
  是以芳若笑嘻嘻的叫了声伍叔,而她只淡淡点了下头。
  伍茂才似乎并不介意这点异样,反而贴心提醒道,“二位姑娘可是要去粹心坊?今日官府封了城中几条路,马车怕是过不去了。”
  “封路?”
  姐妹俩连同赶车的车夫俱都意外起来,芳若赶忙问道,“官府为何要封路?”
  伍茂才依然笑呵呵的,“宫中陛下千秋节在即,番邦都派了使臣来朝贺,百姓需给使臣们让行,这几日都是如此。”
  闻言车夫顿时发起愁来,“这可怎么送姑娘们过去?”
  红菱倒是机灵,忽然想了个主意,“前面不是甜水巷吗,穿过后便离绣巷不远了,可以走过去的。”
  马车走不了,看来只能步行,安若与芳若都点头同意,便一同下了车。
  正待行去,却又听伍茂才道,“姑娘们还要带衣料,不如叫我送一送吧。”
  “不必了。”
  安若一口否决,“衣料叫红菱和小竹提着就可,伍掌柜还是先顾好店中吧。”
  此人有多坏,她上辈子已经清楚的体会过,这辈子心里只有警惕,自然不可叫其轻易近身。
  伍茂才只好应是,眼看着姐妹俩走远,悄悄咂了砸嘴。
  ——前头不远处有家盛和居,乃汴京第一食肆,今日武王世子包场,是他亲眼见的。
  大姑娘这相貌,若被那位风流成性的世子见到,一定不会轻易放过吧。
  ~~
  晚春初夏,城中柳绿花红,临街店铺热热闹闹,街头游人如织。
  因着今日原打算乘车,姐妹二人并未准备帷帽,此时在街头行走,安若的美貌引来了不少路人注目。
  她有些后悔,叹道,“今日还是大意了些,该带帷帽出来的。”
  单纯的芳若并不以为然,只嘻嘻笑道,“这街上许多女子都不戴帷帽呀,姐姐不必太过紧张,再说现在天热,戴帷帽还嫌憋闷呢。”
  话说完又咦了一声,奇怪张望道,“伍掌柜莫不是记错了,这路上明明有马车通行啊。”
  千秋节在即是不假,街头也明显多了一些异族人,但街道上依然有马车在跑,只是速度稍稍慢了一些,并未如方才伍茂才所言那般封路。
  思及那人的卑劣,安若心间起了些疑,对妹妹道,“我们快些走吧,应该就快到绣巷了。”
  小丫头芳若嘴上唔了一声,却还是忍不住好奇张望,那些来往的异族人穿着打扮各有特点,或披着袄子,或卷着头发,实在新鲜。
  姐妹主仆四人相跟着,眼看就到了鼎鼎大名的盛和居门外。
  此乃汴京最有名的食肆,往常无论寒暑,皆是门庭若市,光门口的马车就能排到街尾,然今日却有些清净,店门外仅有一辆马车及几匹骏马,店中的客人也似乎不多。
  芳若又好奇起来,看了眼仅有的那架马车,悄声对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