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清宫庶女传-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说子蓠走后,静虚道士才从柴房里出来。他倒不是怕子蓠打他,而是担心她认出他。
        骑在马背上子蓠一路摇摇晃晃,落日霞晖披在她身上,镀了一层金。芳音见她从道观出来一直神魂不定,以为是中邪了,不停地跟她说话,她就是不理。一直到进了城门往家去的路上她才猛然一呼:“我知道他像谁了!”“像谁?”芳音好奇地问。“像杜振声!”
        静虚道士确实是杜振声。自从六年前因为子蓠落水的事情被祖父母痛骂一气之下离开家后,他一路乞讨,想去找那位不负责任的父亲。父亲没有找到,自己却被人贩子抓住。好运的是,人贩子将他卖给了一户家境较殷实的人家。这户人家生了九个女儿,一直想要个儿子一直没要到。
        四处打探有没有人愿意把儿子过继给他,偏偏那地方最盛产女子,道士说那原是女儿妖的地盘,水土专养女儿。没法子,只得暗地里托人和人贩子联系,只要一个儿子。人贩子把杜振声带到他家时,他觉得杜振声已经这个年纪必然记得家里许多事,因此没有收做儿子。但又见他实在可怜,便从人贩子手里买下来,也当做儿子养着,没让他改姓。老爷夫人对他都极好,姐姐妹妹们也不欺负。杜振声从小受白眼惯了,得到这些人的疼爱,自愿认那老爷夫人为父母,改名作徐振玉。
        后来当地连年天灾,本来殷实的家境也变得不景气。再加上老父老母体弱多病,家里渐渐贫困。要说杜振声的读书天分,确是极高。到新家的第三年便一考中了举人,全县惊动,这个女儿县出个男孩都难,更别说出了举人。
        养父母很高兴,当地群众县官给他凑了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的钱。但正好碰到养父病重,没有考成。过了两年,再次准备进京参加科考。因为盘缠问题,杜振声很早五月就来到京城想边读书边做点事凑够考试的钱。刚来时寄居在笼翠观,后来观主厌烦又生活困窘,才想出给心愿条加红的办法。刚刚情况好了些,虞子蓠就来捣乱了。
        虽说女大十八变,但是杜振声还是一眼认出了她。好不容易找到份谋生的差事,这姑奶奶来这一捣乱,估计又有变卦。况且杜振声并不想再跟杜家有瓜葛,因此当天晚上就卷着包袱逃走了。
        子蓠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向母亲询问关于当年那位表哥失踪的事情。“也要怪你二舅太狠得下心,到底是自己的骨肉,就这么放任不管怎么行呢。”子蓠没有把在道观中看到的事情告诉母亲,只等着第二天再到那里弄个明白。但是第二日再去的时候,人已经走了。
        她越发断定那个就是当年失踪的表哥。
        虞铨有个长兄名虞镛,考了三次科举才谋了个知县的职位。干了七八年,父亲虞绍儒的旧下有发达的想报答虞绍儒的提携之恩,因此帮忙给虞镛找了个京差,做了顺天府治中,是个正五品的官职。虞镛为人读书资质不高,也不善官场交通,能得这么职位完全靠父亲的关系。他为人倒是老实憨厚,极重孝道。他夫人是林氏,生有两男三女。一个儿子考了举人就到吏部报到去了,另一个儿子不喜读书在江浙一带漫游。大的两个女儿皆已出嫁,剩下一个最小的女儿闺名舜英,仍待字闺中。
        虞舜英与虞子蓠杜秋儿同生于康熙二十九年,三个人连着三个月份。杜秋儿生于七月,虞子蓠生于八月,虞舜英生于九月。虞舜英自娘胎出来就身体羸弱,时常有些小病。五岁那年得了场感冒,从那时起就落下了个怕风的毛病。时常虚汗冒出,炎热天气也觉得冷。风一吹就要打喷嚏,常常觉得疲乏无力。十二岁那年又得了场重咳嗽,治了一个月不见效果,眼看不行,虞镛托人访来个名医才治好。因此她住的地方,总是门窗紧锁,一丝风也不放进来。
        虞舜英自知自己身体虚弱,总有朝夕不保的感觉。因此性情多愁敏感,常常锁在房里,一日到晚不与人说一句话也是正常。林夫人看在眼里,只有叹气,也没有别的法子。那日在妙语婚宴上见到侄女子蓠生龙活虎,心里更加羡慕。
        暮春时节,因风凉且柳絮飘飞,虞舜英又是将自己锁在房内。院里草绿花开,似与她一点不相干。这样生机勃勃日子里,连笼里的鸟儿都不如。才十八岁的年纪,虞舜英常常想到生死的事情。她有时觉得了无生趣活着真不如一下闭眼就魂飞到那不知的世界里,但人总有恋生之情,她每日就在这种惆怅忧闷中过。
        一日下午,虞舜英方才小憩醒来,丫头正在房中纳鞋底。屋内香炉香气氤氲,舜英穿起衣服下床来。虞舜英问丫头:“春天可是要到了?”丫头只当她是开玩笑,答道:“这会立夏都过了,姑娘才问春天。”虞舜英听了不信,就要开窗去看。
        丫环连忙将一件厚厚披风拿来披在她身上:“这会还凉得很得,姑娘要仔细些。”虞舜英难得将窗子打开,窗开处,一阵风吹入,她顿时觉得冷得发颤。丫环连忙上来要掩窗,舜英摆摆手,“我想瞧瞧外面。”
        向窗外看去便是后园,园中有个小池。池中水色青绿,荷叶平铺其上。池边草儿青青,尽显茂密向上之状。园中桃花已落,叶子发得满枝都是。另有两株茶花,往年大朵红花开满枝头时,甚是美丽。此时枝头也只剩几朵残黄的,落地的都烂入泥中。





第23章 伤春小姐
        舜英见此景象,不禁想到自己。自己这身病痛,恐怕不久自己也要像这些花一般凋落,身陨黄泥。丫环见她呆立窗前,眼睛红红,知道她又伤感。“姑娘还是关上吧,风吹着对身体不好。”
        舜英便移了步子,丫环上前将窗关紧。她轻移莲步走到书桌前,丫环知道她要写字,忙给她研好墨。虞舜英刚才见了那暮春残败之景,触景伤情,提笔写下一首绝句:
小窗偶启日黄昏,病体依轩向小园。花死方知春已过,黄泥烂处是香魂。
         写罢搁笔,已是满脸泪痕。丫头不知怎么宽慰,急得也哭起来。夫人林氏过来看她,在门口听到哭声,以为是出了事边问边疾步进来。进来一看,主仆二人抱在一起痛哭。
        “这又是怎么了?”林氏心里沉重过来,看见桌上的绝句,不觉心惊肉跳。尤其看到“花死方知春已过,黄泥烂处是香魂”一句。这可怜的孩子,竟然有这样想法。
        虞铨夫人有时会过来这边看看,林氏就将那绝句的事情告诉她。杜夫人听了也唏嘘不已,她连嫁人都还没有,若是真这么小年纪就有不好的事,别说做父母的肝肠寸断,就是她这做婶婶的也要心疼死。林氏但凡说起此女便泪如雨下,每日看她虚弱忧闷,真是心如刀割。说起女儿,林氏忍不住羡慕杜夫人。“我家英丫头要像子蓠那样生龙活虎,叫我们夫妇倆舍掉这家业也无不可。”
        杜氏也有三个儿女,自然知道做母亲的心情,宽慰她道:“英丫头的病这么多年不好,只是没遇见好医生。要是遇上医术高明的,吃几剂药也就好了。”“自她有病,我们不知找了几个医生,有名没名的都来过。都说是太阳病,却总也治不好。”林氏说着眼泪又下来了。
        杜夫人小声道:“那有没有去问过半仙?会不会什么不干净东西缠着她不放?”“怎么没问?每回去说的都不同,她房里光挂的辟邪平安符都不知有多少。我这些年是逢庙便拜,只求她能够好起来。”“就是这样也急不得,你多让她放宽心,别总想着这事。这身子有时就是奇怪,有时你越想着它有毛病它就是没病也要有。”“我说也是这个理,不止我和她父亲劝她,她哥哥姐姐回来也是这样说。只是这孩子本来心眼就紧,自己总待在一处就更要乱想。”
        “既是这样,你让她来跟蓠丫头一块。她最是闲不住的人,没事也要找事来做。让她们待一起,舜英有伴说话心也宽些。”林氏不大好意思:“这不是麻烦你和二叔么……”“这是什么话!都是一家人有什么麻烦不麻烦,妙丫头出嫁,家里忽然少个人还不适应。儿媳妇在家带孩子也觉得无聊,舜英过来正合适。”
        杜夫人一起这个想法就认定,让林氏跟舜英说好就直接过去。林氏杜氏都出身书香人家,两妯娌关系也一直不错。杜氏说这想法林氏也觉得可行,但这还要跟舜英说过看她的意思才行。
  舜英听完母亲的话犹豫不决。“婶婶自然是好意,只是我去要给他们添麻烦。”
        林氏笑到:“你叔叔婶婶都是极好说话的人,我既和你婶婶说好你又不去,这要叫他们多想的。”舜英坐于床头,思索一番,仍是不能决定。“不知那堂姐……”
        林氏只听这半句就知道她犹豫的意思,笑起来:“你是怕蓠儿不好相处?只管放心,你虽称呼上叫她堂姐,其实她只比你大一个月。你们一样年龄,应该最谈得来。况且她性格开朗,我听你婶婶说她还懂得许多东西,说是什么算术?我不知道,想来也读了不少书。你到那里闲了还可以跟她作诗写词什么,我不懂你们这些文雅消遣。她家还有个嫂嫂,也是知书达礼的。”舜英听母亲把这堂姐夸得这么好,不禁想见其人。
        临去虞府前,林氏里里外外替她收拾了很久。虽然两家都在京城隔得不远,但出行还是十分隆重。虞镛亲自送女儿到弟弟家,夫人林氏嘱咐了许多话。装了许多衣服,将常吃的药方交给随行丫环。虞舜英出行那天正是仲夏,空气闷热,她还穿了三件衣服。
        “到叔叔婶婶家一定要懂规矩,见了长辈要有礼,姐妹相处也要和睦。也不要像家里一样懒散,小事不要麻烦叔叔婶婶,要是身体不舒服就让雨燕回来报信……”出门时林氏又唠唠叨叨说了一堆,舜英频频答应。
        虞镛见夫人说着眼眶含泪,不耐烦道:“舜英又不是出远门,只隔着几条街,你想看她时也没有不方便。二弟是自家人,你嘱咐这么多做什么。”说着让舜英上了马车。林氏又嘱咐随行丫环雨燕:“你要仔细照顾小姐。”“我知道的,太太放心吧。”
        马车起行,林氏在门口泪眼汪汪望着。可怜父母心,只不在身边就要百般挂念千般嘱咐。
        杜夫人这边早让人将妙语住的房间收拾出来给舜英留着,也跟子蓠高云霭说过,两人都很高兴。两家相隔不远,一会虞镛就到。
        “老爷太太,大老爷和英小姐到了。”家奴进来通报。虞铨杜氏边让人将客人接进来边迎出来。芳音知道消息兴冲冲跑到翰墨斋来叫子蓠,高云霭闻讯也抱着孩子出来相迎。
        虞镛舜英已进仪门。虞镛已是知天命年龄,身体微胖,穿一身青绿色长袍。身后的舜英则里面穿一件青白色窄袖衣服,外套一件黄色白边坎肩,身上还披着件夹毛粉色披风。
        “兄长别来无恙!”虞铨夫妇出来相迎。“正衡别来无恙!”两兄弟拱手作礼,杜氏高云霭也向虞镛道了个万福。“弟妹侄媳别来无恙。”虞镛欠身答礼,随即将身后的舜英唤上前,“快见过叔叔婶婶和嫂嫂。”舜英遂上前恭敬一一行过礼。虞铨杜氏都见过舜英,高氏是第一次。
        几人准备进客厅时,虞子蓠赶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