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七零舞丹青-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村里也不乏对唐耀祖有信心的,坚决拥护大队的决定。
  唐壮道:“钱放在存折上也听不着响,拿出来一些给大队养狍子,过年的时候请等着分钱,不是挺好嘛。”
  大奎爸说:“咱大队长今年哪项决定不正确?糊火柴盒你们赚钱了吧?刷了墙,咱们大队得优秀了吧?该上学的孩子都进课堂了吧?养狍子差啥呀,指定能行!”
  唐田野也站出来,“虽然十里八乡都没有养狍子的,咱们大队是头一份,确实存在风险。但是你们想想,就因为占了先机,咱们才能卖上好价钱,到时候大旺村名头打响,整个东三省都认咱们的狍子肉,是不是挺带劲?”
  这话是有一次聊天,沈晏清跟他说的,他赶紧现学现卖,给大家放大梦想。
  社员们都觉得挺有道理,刘媛媛想了想,把自己的饭盆递给某个女知青:“我回去一趟,肉你帮我打上。”说完离开场院,也没回知青点,急匆匆地奔镇上去了。
  大伙还在热烈讨论,这时有人问:“谁都没养过,咱村养不活怎么办?”
  唐耀祖道:“大家放心,咱们沈知青特地往京市打了电话,帮咱村要资料。结果人家农科院特别重视,说咱们是为畜牧业发展做贡献。等咱们窝棚盖好、狍子抓回来,农科院会派专家过来,指导咱们养狍子!”
  哇,这可太好了,专家莅临指导,咱心里就有底了呀!
  社员们群情激奋,狍子肉也煮好了,唐壮拿了个大勺子,挨个给大家分肉分汤。场院里飘着浓郁的肉香,唐壮继续画大饼:“只要狍子养上了,那还不经常吃肉吗?别的村打野猪,运气好能猎上一头,运气不好,还得抬伤员回来。咱们可不一样,都在狍舍里头,该吃的时候就挑大个的,美不美?”
  诶呀,简直太美了!
  于是大部分人都开始琢磨,该拿多少钱出来合适。
  唐昭和几个姑娘没去端盆子排队,在角落坐了一排嗑瓜子。
  唐春妮朝唐昭竖了个大拇指,“真牛!别人养殖得摸索着来,你家沈知青直接往回请专家。”
  唐昭可谦虚了,“他托人找的农科院,只求一份资料,是咱们这个项目好,刚好人家农科院感兴趣。”
  “那也牛,反正就是牛!”
  唐招娣问:“大花,你打算往队里交多少钱?”
  唐昭道:“我现在交不上,钱有用处。不过我跟耀祖叔说了,等下个月中旬再交。”
  这话刚好让路过的唐二花听见,嗤笑一声说:“没钱就说没钱,要不就像我家干脆不交。就知道玩虚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姑娘们嗑着瓜子谁也没搭话,特冷场。
  唐二花气得一跺脚:“装什么聋,急着把自己嫁出去的货,祖宗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
  唐昭是真不愿意搭理她,二花讨了个没趣,气急败坏地走了。
  唐招娣下定决心,“大花,只要你觉得这事行,我就往队里交钱,反正我觉得听你的准没错。”
  场院上热热闹闹分狍子肉,这边,刘媛媛已经到了永安镇。
  李大的事儿,她和岳昊合作了一把,算是除去心头大患。但她心里清楚,明年八月份才提交工农兵大学的材料,中间还有大半年呢,如果到时候他不认账,自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公社岳书记在仕途上还想往上走,自然是需要成绩的,如果这狍子公社先养了呢?这份大礼够有诚意吧?明年,他们叔侄二人不会食言了吧?
  刘媛媛找到岳昊,把唐耀祖在场院的发言学了一遍,岳昊点了根烟,开始盘算:“其实大旺村这边养狍子,也算我大伯领导下。不过,如果公社这边养,挣的钱可以买农机,为下面七个大队谋福利,这样看来,确实更加直观。他们打算什么时候抓狍子?”
  刘媛媛道:“说是要集资,应该需要几天,然后还要盖养殖场,盖好又得一个礼拜。”
  “那就先下手为强,让我大伯在镇上腾出块地方,先把狍子抓回来,唐耀祖也只能干瞪眼。”
  说完,他笑着拍了拍刘媛媛的肩:“今晚就留镇上吧,我跟招待所知会一声。”
  刘媛媛咬了咬嘴唇:“我还是回去吧,好好打听打听,在哪片林子,有多少只,需要多少人,带什么工具。”
  “不急,明天打听也一样。这件事办好,工农兵大学指定把你送去。”
  作者有话要说:    给…和芝兰的回复不知道为啥没显示,如果明天还不出现我就再回一次
  感谢在2020…07…29 02:18:01 ̄2020…07…30 01:35: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0。0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55、狍狍要有名字
  第二天下午刘媛媛才回知青点, 刚巧在门口遇上李东来。
  
  李东来横了她一眼,嗤笑,“攀上高枝儿就是不一样,衣服常换常新呢。”
  刘媛媛冷哼一声, “我乐意, 你少管闲事。”
  她进了屋, 发现人都不在。按说秋收结束也就没什么农活了,大家不是应该作作诗唱唱歌什么的吗?她前后找了一圈, 真的, 一个人都没有。
  “李东来!”刘媛媛追出去, “人都去哪儿了?”
  李东来嘿嘿笑了两声, “今天上山猎狍子, 除了周芸帮你带育红班,所有人都有分工,你不知道?”
  “我昨天在镇上,的确不知道。”刘媛媛脸有点儿红,追问:“怎么会去猎狍子?不是说要先集资吗?不是还得盖养殖场吗?”
  李东来有些不耐烦:“昨天在场院上你都听啥了?社员踊跃报名,集资很快就敲定了。”
  这部分,刘媛媛真没听着, 立刻焦虑起来:“大伙都不考虑考虑吗?都是血汗钱, 怎么能说掏就掏?”
  李东来翻了个白眼:“关你啥事,又不是你的钱。”
  “养殖场还没盖,怎么就上山了呢?”
  “沈晏清说,怕狍子往别的地方迁徙, 越快行动越好。大队长选好人手,决定今天都给领回来。”
  “所有人都上山了?”
  “那必须不能啊,男的上山, 女的都在猪场收拾呢,暂时先把狍子放在那儿,新养殖场盖好就搬家。”
  “那你回来干啥?”
  “我?清完猪粪被派回来取铁锨,一会儿还得割草去。”李东来说完,拎着铁锨往猪场去了。
  刘媛媛心乱如麻,这大旺村怎么回事?昨天还在商量,今天就付诸行动了!就没见过动作这么快的生产大队!他们今天把狍子整回来,岳昊那边怎么办?还先下手为强呢,人家下手更快!
  太郁闷了,这不白报信儿了吗。
  刘媛媛急得团团转,稍微定了定神,还是决定去养猪场看看。
  果然,村里的妇女都在猪场这边,大家把圈外空地清理一番,安置了几个食槽子,割来的草都堆在角落里。二狗子妈芳婶在人群里嚷嚷:“这些草还不够,还得再整点儿,听说大花家的小狍子除了吃草,还喜欢吃豆腐渣,咱们也给弄点儿,千万把这些祖宗伺候好了!”
  刘媛媛心里咯噔一下,看样子是来真的呀,就连平时啥活不干的唐大花,都拿着笤帚笨乎乎地扫地呢。
  这时,虎子带着大奎几个风一样从外面跑来:“回来啦回来啦!整回来二十多头!公的母的都有!咱们村赤脚大夫说,母的都揣崽子了!”
  我滴个天!妇女同志都沸腾了,把工具一扔,纷纷跑去看,连唐昭都比平时迅速。
  刘媛媛脸色煞白,也不得不跟出去,往远处望去,脑子里嗡地一声。
  只见男人们浩浩荡荡归来,三四个人扛着一只狍子。有不老实的,就捆上四蹄倒吊着,还有好奇心特别强的,趴在人肩头傻呵呵地观景。大伙儿对母狍子特别关照,都是搭在板子上扛回来的,要知道,那肚子里头装着全村的未来呢!
  婆姨们迎上去,就听唐耀祖大声说:“别靠太近,容易受惊,远着点儿看!有的狍子已经吓得够呛,你们就别往上凑了。”
  大家只好远远看着,大奎妈问:“不让俺们摸,那快讲讲咋猎的。”
  大奎爸说:“诶呀,一个个可傻了。大伙都先藏好,沈知青在地上放了个小炮仗,‘啪’一响,一下围上来好几只,这不就先抓住一批。怕他们受惊跑掉,我们都没敢弄出大动静。后来沈知青喊了一声,俩狍子站住,还回头找是谁喊的,又给抓住了。我们就这么一波一波的……”
  唐耀祖打断他:“那叫循序渐进。”
  “对,循进渐序滴,就抓了这么老些。林子里还有呢,咱们放下这些还去。”
  这一番话,可把大家乐坏了,簇拥着这些祖宗,把它们一头一头放进猪场。狍狍们有点儿忐忑,和猪猪们隔着栅栏两两相望,互相都有点嫌弃。
  大队长不让这边多留人,因为狍子虽然好奇心重,但是胆子小容易受惊,于是撤掉大部分人,留下几个稳妥的给狍狍们称重登记。
  大奎妈,芳婶,赵婶,招娣妈,妇女主任都留下了,唐昭也被大队长点名——她负责填资料。
  狍子们到了新环境有点儿不适应,好在它们中间吃货比较多,观察一会儿就去啃食槽里的草,还有几个偏爱豆腐渣。大家先挑眼神不再惊惧的,牵过来上称记录。
  唐昭坐在小桌前,翻开记录本,大奎妈领来一只还没长成的狍子,它站到秤上歪着头看,好像能看懂自己多重似的。
  大奎妈报数字,“这只重五十一斤。”
  又拿皮尺一量,“长也就一米。”
  唐昭如数记录,她皱了皱眉头,说道:“咱们这么记不行,必须取名字,还得记下来特征,不然肯定会混。”
  虎子一听一蹦三尺高,围着狍子转了一圈,大声说:“这只鼻子旁边有黑点,算不算特征?咱们刚秋收完,就叫唐秋收好不好?”
  于是唐昭写:唐秋收,母,长一米,重五十一斤,鼻侧有黑点。
  记录完毕,唐秋收还不舍得走,还试图用鼻子去拱虎子。大奎妈赶紧顺毛,把叫秋收的小姑娘领走了。
  这边,二狗子妈又领来一只,虎子道:“秋收完大家就开始猫冬,这只就叫唐猫冬。”
  折腾一番后,唐昭记录:唐猫冬,公,长一米二,重六十九斤,狍角长二十一厘米,脖子下白毛较长。
  接下来,虎子施展取名神技:最大的那只叫唐威武,受伤的那只叫唐坚强,一直傻笑的叫唐微笑,屁股上白毛面积特别大的叫唐大桃……
  
  二十几头登记完毕,到天黑的时候,第二批狍子也回来了。
  
  这回,三花和沈晏清走在最前头,在交流吸引傻狍子的心得,唐耀祖则嘬着烟袋锅,觉得大旺村的未来可美好可美好了。
  把第二批狍子安置好,养猪场空地变得越发拥挤。唐耀祖乐呵呵地说:“小祖宗们,你们先忍两天,咱们明天就拉砖,很快就搬家,妥妥滴!”
  队里热情高涨,现在地里没什么活了,便安排人手轮流割草,毕竟好几十只草食动物,胃口大着呢。
  第二天,来自砖厂的卡车跑上了大旺村的乡间路,村里的青壮年赤膊上阵,热火朝天盖着养殖场,比秋收的时候还有热情。
  所谓众志成城,不到一个星期,新养殖场就盖好了。右边一溜的红砖狍舍,五头狍子住一屋,共用一个食槽。每屋狍子是固定的,回头要挂上带名字的木牌。养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