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女帝生存手册-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裴熙找公孙止是有要事的,又不是选美,自然不会在意他的长相如何。
  见到公孙止之后,裴熙表面上在和公孙止说话,不过她留了个心眼儿,时不时地观察几眼今日格外反常的姜太后。
  姜太后却没有看她,而是将目光黏在了公孙止身上,好像有什么要紧的话急着同他说一样。
  裴熙装作没发现的样子,请公孙止为自己测算一卦。
  公孙止最擅长的就是这个,来之前也猜到了这种可能,所以在听到裴熙的请求时他并不感到意外。
  只是在两人相对而坐之后,公孙止盯着星盘看了许久,迟迟没有说话。
  就在裴熙紧张得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之时,公孙止忽然间皱起了眉,抬眼直直看向裴熙。
  裴熙心中一揪,不由问道:“可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公孙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道:“皇上最近几月可是受到过重创?”
  裴熙不假思索地掀起自己额边的碎发,将额角的那道伤疤露给公孙止看:“是啊,景王之乱时朕伤了脑子,还失去了记忆。”
  她本想夸国师料事如神的,可这件事……就算不说是人尽皆知,但也绝不是什么秘密了吧,公孙止竟然不知情?
  裴熙心中疑惑,想着不是什么不可说的大事,便忍不住问了出来。
  公孙止闻言歉然道:“皇上恕罪,微臣于半年前闭关了几个月,前几日刚刚出关,因此对于皇上的近况并不了解。只是从星盘上来看,皇上的命格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原先的……”
  裴熙正好奇地听着,不想公孙止话未说完,便被姜太后不耐烦地打断了:“公孙大人,皇上请你来是让你测算这次的天灾可与皇上有关的,不是叫你说这些无用之事,你还是直奔主题为好!”
  此时的姜太后还不知道,她如此急切地掩藏什么秘密似的,反倒使得裴熙疑心更重。
  不过裴熙并没有揪住这一点不放。
  倒不是因为她不好奇姜太后正在拼命掩藏什么,而是从公孙止说出她的命格有所改变开始,裴熙心中便已经隐约猜到了。
  果然,公孙止的话进一步地印证了裴熙先前的猜测。
  看来她先前的确是有过一个双胞兄弟的。
  只是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先帝和姜太后选择了将她这个女儿隐藏起来,对外只宣称他们有一个儿子。
  那个名叫小光的男孩子作为先帝的独子,顺理成章地被册为太子、继承皇位,生儿育女。
  在不久前的景王之乱中,小光意外离开了人世。裴熙这个见不得光的女儿便被姜太后拉了出来,冒名顶替原先的皇帝。
  裴熙先前还不知道该怎么查先帝和姜太后这样做的原因,现在她好像误打误撞地找到了一丝头绪。
  从姜太后提起公孙家的态度来看,这件事情很有可能与公孙家有关。
  裴熙不准备当着 * 姜太后的面追查真相,反正等解决了眼下这件事之后,她有的是机会追问公孙止。
  见公孙止被姜太后责骂之后面露赧然之色,裴熙含笑打起圆场道:“公孙爱卿不必介怀,母后也是关心朕才会如此。命格之事暂且不提,你还是同朕说说这华北的灾情是否与朕有关吧。”


第六十六章 天道
  两日后; 大朝会当日。
  裴熙早早起身,用了之荷与之蓓反复检查过的早膳,穿戴整齐后去往宣政殿。
  谣言经过发酵之后变得越发厉害起来,这几日不光是京中; 就连宫里都已隐隐有了传言。
  现在他们不仅仅是说华北旱灾乃是裴熙无德招致天谴所致了; 甚至还有人说裴熙已然违逆了天道; 若是再不赶紧退位的话; 老天就会降下更大的惩罚于世间。
  一时之间宫中人心惶惶; 颇有山雨欲来之感。
  倪皇后经过裴熙的提点之后倒是长进了不少,知道出面管束宫人了,还严惩了几个多嘴的太监。
  宫女太监与官员、文人甚至普通老百姓不同; 他们是皇家的奴仆; 自然不可在宫中议论皇帝的是非功过。
  杀鸡儆猴这一招在宫里倒是很有效的。华阳本以为在大朝会之前宫中的情势也会变得像宫外那样不可控; 没想到倪皇后的反应这样快; 没过多久就将宫中的谣言压制了大半下去,多少破坏了华阳他们的计划。
  不过他们谋划的重点本就不是在后宫而是在前朝; 所以华阳只是在长公主府里摔了几个杯子,背地里扎了个皇后的小人儿,除此之外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反正只要裴熙能在大朝会上招架不住、颁下罪己诏; 他们的目的就算是达成了。
  不知是不是裴熙多心; 这日来到宣政殿后,裴熙便觉得今日的气氛和以往似乎有所不同。
  群臣们仍旧按着礼制对她山呼万岁,可许多人像是站不住了似的动来动去; 甚至还有人交头接耳; 窃窃私语,看起来十分躁动不安。
  从高处看去,这些人就像是些蠕动着的蠕虫一般; 看着就叫人很不顺眼。
  裴熙忍不住被自己的这个念头给逗笑了。她还敢说人家像蠕虫?八成这些人还觉得她是个大蛀虫,要把她从龙椅上拉下来呢!
  内阁大学士丁德惠见裴熙脸上竟然还有笑意,脸色不自觉地沉了下来。
  作为华阳长公主的公公,温太后一系的代表人物之一,丁德惠率先朝裴熙发难:“启禀皇上,华北大旱已有数月,睿王殿下救灾得力,实乃我大齐的功臣。只是先前华北发生灾情之时,皇上仍然夜夜笙歌,纵情享乐。消息传出去之后,百姓们怨声载道,纷纷指责皇上乃是无德之君,有违天道!如今大齐上下对皇上议论者甚众,就连京城之中也是人心惶惶啊!”
  京中品阶较高的官员们大多有些人脉,再加上这几日的发 * 酵,在场的大臣们几乎都已经听说了有关于裴熙的那些个传言。
  说实话,尽管皇上近日来有了些改变,可在他们看来裴熙贪玩好色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那些流言蜚语倒未必不是事实。
  只是他们身为人臣不敢轻易得罪皇帝,在此之前只有几个老臣敢规劝裴熙。后来发现无用之后,朝上便再也没有人提及此事,只把裴熙这个皇帝当个摆件儿一样地供奉起来。
  好在小皇帝虽然昏庸无道,但却很少胡乱插手政事,所以在内阁的主持下朝廷还能正常运转。
  现在丁德惠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将世人对皇帝的议论说了出来,尽管众臣心中早已有数,却还是如同置身于烧开的沸水中一般坐立不安。
  在一片窃窃私语声中,被视为慕水寒傀儡的首辅苏腾也站出来道:“内阁收到奏报,这几日各地打着‘铲除昏君,顺应天道’的名义烧杀抢掠者约有十几起,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华北的农民军,已集结了八千人有余。臣恳请皇上降旨,调兵平叛,以除祸患,维护我大齐的长治久安。”
  一旁的丁德惠闻言十分不赞同地说:“首辅大人在想什么呢?如今民怨四起,朝廷要解决的岂止是那几千个农民军?而是要想办法从源头上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啊!”
  “从源头上解决?”姜太后的堂兄、姜贵妃的父亲姜豪冷笑一声,满脸不悦地看向丁德惠:“丁大人的意思,是要弑君谋反咯?”
  “你!”丁德惠瞪大双眼,指着姜豪的鼻子怒不可遏,“姜大人怎可胡乱攀咬老夫!老夫的意思是,华北旱灾的确有皇上之过,身为人臣,老臣建议皇上颁布罪己诏,昭告天下,以平民怨!”
  像是为了给丁德惠壮大声势似的,温太后一系的官员瞬间呼啦啦地跪下了一大片,齐刷刷地说道:“微臣恳请皇上颁罪己诏,昭告天下,以平民怨!”
  这么多人同时发出这样振聋发聩的请愿之声,可谓声势浩大,气势逼人,甚至还有隐隐的回音传来。
  在他们说完这句话之后,充斥着上百人的大殿忽然安静得针落可闻,陷入一片死寂。
  丁德惠见自己苦心安排的计划已经顺利进行了一半儿,心中不由泛起些微的得意。
  只是……他们似乎过于顺利了一些。
  姜氏那边的人除了为首的姜豪替皇帝说了两句话之外,竟然没有旁人出言相帮。
  高坐在皇帝旁边的慕水寒也是罕见地一言不发,只是面色淡淡地坐在那里,仿佛事不关己一般。
  丁德惠越想越觉得哪里不大对劲,可一时又想不通问题在哪。
  就在这气氛降到了冰点之际,坐在最上首的裴熙忽然笑了:“哈哈,你们真有意思。”
  群臣:“?”
  丁德惠皱紧了眉。
  “丁爱卿,朕好好奇啊,你身后这些人是心有灵犀不成?这十八个字说得如此整齐划一,应当是没少在 * 私底下演练吧?”
  “这……”丁德惠没想到裴熙发问的角度如此清奇,不由一怔,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应答是好,只能勉强着说:“老臣……老臣不知。不过皇上,这并不是重点吧?”
  内阁次辅乜肃与姜家交好,见丁德惠被裴熙的话噎住,立即上前质问:“那丁大人以为今日大朝会的重点是什么?就是你们结党营私,逼迫皇上降下罪己诏吗?”
  “乜大人慎言!”丁德惠指着殿外的方向厉声说道:“外头的流言蜚语又不是老夫传出去的!老夫不过是想要为皇上分忧,尽快平息众怒罢了,乜大人怎能说老夫这是在逼迫皇上呢?!”
  昭信侯世子邹通乃是睿王继妃的同胞兄弟,见丁德惠被姜豪和乜肃左右夹击,立即上前替丁德惠说起话来:“臣以为丁大人所言甚是!臣身为神枢营指挥使,愿率神枢营将士出京平叛。只是这根源若是不平,只怕各地的起义将会永无停歇之日啊!”
  姜豪同为武将,很是不满于邹通这般态度,没好气道:“怎么着,敢情就你们邹家手中有兵了?若说到平叛,我们兵马司几万人马也不是吃素的!你以为你手里握着神枢营,就可以拥兵自重,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了?!我呸!”
  眼看着姜豪都开始当众喷唾沫星子了,若是任由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只怕两派人马会当众火拼起来。
  双方实力势均力敌,一时半会儿倒是应该拼不出个什么结果来。
  不过此事若是继续拖下去的话,只会对裴熙更加不利。
  裴熙哭笑不得地朝下方的萧宴使了个眼色。
  裴熙的眼神并不明显,不过萧宴立即会意,站出来说:“众位大人息怒。大家都是为了朝廷做事,各抒己见罢了,无需大动肝火,当众争执。”
  萧宴如今在翰林院当差,品级并不高。他身子又不好,若是换成是别的翰林,恐怕压根儿没人会听得进他的话,甚至还要将他嘲笑一番,让他滚到一边去。
  可萧宴是靖宁侯府这一辈唯一的公子,萧氏一族世代忠良,在大齐地位超然,没有人敢轻视于他。
  不光姜豪,就连丁德惠、邹通等人也都暂时噤了声,聚精会神地去听萧宴要说什么。
  “微臣虽人微言轻,却也要为皇上说上几句公道话。天降大旱,皇上忧心不已,近日以来顿顿清粥小菜。若论膳食精致贵重,尚且不及末等官员,更是远远不如在场的诸位大人。”
  萧宴说着目光还在周遭的大臣们脸上转了一圈儿,最近没少吃大鱼大肉甚至还胖了一圈的大臣们纷纷垂下眼睛,躲开萧宴的视线。
  “不仅如此,皇上贵为天子,连换季新衣都舍不得做。近日皇上清减了许多,穿着的却还是旧日的衣服,甚至都不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