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宫斗不如当太后-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看到了靖王,郭贵妃,姚太后。那时候的姚太后,还是个不受待见的皇后;处处赔人小心;哪有后面临朝听政的风光模样。
唐师师有一段时间,几乎要相信自己只是做梦了,可是没过几天,唐燕燕故意摔碎了唐师师的玉镯子,还倒在地上,呜呜呜说唐师师推她。苏氏自然对唐师师好一番发作,唐师师的心渐渐冷下去,她知道;她并不是做梦。
这些事情,在前世也发生过。
那是真的。
唐师师一个在王府、后宫磨炼过的人,不至于被唐燕燕一个小孩子算计。可是她看着唐燕燕、苏氏,再没了曾经争气斗法的心气儿。
最顶尖的富贵她享受过;最风光的地方她也进去过,但是那又如何呢?还不是大闹一通,潦草退场。甚至死后,连回家看看都不能。
她和周舜华、世子妃等人斗了五六年,她累了。这一世,她只想守在母亲身边,嫁一个普通的丈夫,生几个普通的孩子,平平凡凡,过完此生。
只是遗憾;最终,她还是没看到金陵的灯节。想来今生,她再也看不到了。
她不会进宫,也不会去金陵,她会在临清找—户差不多的人家,一辈子守在家乡终老。金陵,留给那些更年轻、更聪慧、更有野心的美人吧。
林婉兮只觉得女儿做了个噩梦,消沉了几天后,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性子安静不少。林婉兮觉得担心,暗暗观察好几天,发现女儿除了格外安静,动不动就盯着一个地方走神外,没什么不一样的。林婉兮放下心,她只以为是姑娘长大了,性格变得贞静,并没有往其他方向想。
傍晚;唐师师陪在母亲身边,看母亲绣花。她忽然问:“娘,你知道靖王现在在哪儿吗?”
林婉兮听到都愣了一下:“你说谁?”
“靖王。”唐师师补充,“皇上,不对,先帝的第四子,封号靖王。”
林婉兮无奈地笑了一声,继续绣手里的帕子,说:“你啊,少听那些评书。那些戏文里唱的皇家、太后,全是说书人自己编出来的。都是平头老百姓,谁见过皇帝、皇后是什么样子?你还小,不懂是非,不要把戏文当真。”
唐师师抿着唇,片刻后,低声说:“我懂。”
她当然见过皇宫、皇帝、皇后,她甚至经历过好几次皇权变更,可是,母亲不信。
恐怕世上没有一个人会相信,一个六岁女孩知道紫禁城里的事情吧。唐师师知道问林婉兮问不出什么,她偷偷跑到街上,给了茶楼说书人—颗碎银子,问:“最近京城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姑娘问金陵啊?”说书人扇着折扇,慢悠悠说道,“先帝驾崩,新皇登基,改元永熙。”
这些事唐师师知道,她又问:“那后宫的女子们呢?”
说书人“呦”了一声,说这个他可就来劲了。他放下扇子,摆出说书的架势,眉飞色舞地比划道:“俗话说新官上任都要三把火,新皇帝登基,更要好生施展些身手了。新皇封自己生母姚氏为皇太后,封自己的太子妃为皇后。
可惜这位太子妃福薄,在皇后位置上没坐几天,就病死了。听说新帝身体也不好,等过了年,姚太后要举办选秀,给皇帝填充后宫呢。”
“那先帝的女眷呢?”
说书人又看了唐师师一眼,问:“小姑娘,你怎么总关心先帝的事情?”
唐师师本着脸,说:“我给你钱,你只管说就是了。”
“行。”钱字当头,谁给钱谁是大爷。说书人继续摇头晃脑地说道:“按照开国皇帝祖训,帝王驾崩,后宫妃嫔宫女当陪葬。只不过从昭宗开始,已经很少让女人陪葬了,殉葬已经废止了好几朝。没想到今年新帝登基,姚太后突然尊崇祖训,要让先帝的妃嫔继续去地下伺候;头一位享受皇恩的;便是先帝的宠妃,郭贵妃。”
唐师师猛地吃了一惊,郭贵妃被殉葬了?郭贵妃,不正是靖王的生母吗?
唐师师又赶紧问:“那其他人呢?”
“自然是该守陵的守陵,该享福的享福。命好不好,有没有站错队,此刻就见分晓了。”
说书人没说到点子上,唐师师只能问得再具体―点:“郭贵妃的三个儿子怎么样了?”
呦吼;现在的小姑娘不简单;还知道郭贵妃有三个儿子。说书人看在银子的份上,只作不知,说:“滕王为先帝守灵,伤心过度,病死了。另外两个王爷各自回自己的封地,襄王去荆南,靖王去西北,逍遥当王爷去喽。”
靖王去西北了。唐师师怔松,说书人见唐师师愣住,说道:“小姑娘,你还不知道西平府在哪儿吧?从临清往西走,一直走很远很远,才能到达。西北那个地方还在打仗呢,民风剽悍,悍匪遍地,天天和鞑靼人、蒙古人打仗,恐怕去了就回不来。”
唐师师沉默了。她自然知道西平府在哪儿,她也知道,西平府不太平。
唐师师突然失去了继续询问的力气。她将银子留给说书人,低着头往回走。说书人瞧见,问:“小姑娘,你不问了?”
“不问了。”唐师师垂着眼睫,说,“王爷贵族的事,有什么好打听的。”
西平府离她那么远,想来今生;他们不会再见面了。既然如此,就算打听到他的动向,又有什么用呢?不如不闻不问,各自生活。
“打打杀杀的事你可能不喜欢。我这里还有好些公主驸马、才子佳人的故事,你要不要听啊?特别便宜,只要五十文钱。”
唐师师不予理会,快步走了。
唐师师回到唐家时,林婉兮正坐在西窗下绣花,粗使丫头笨拙地扫地,远远的,还能听到唐燕燕那对姐弟荡秋千的声音。唐师师回到屋子,和丫鬟换回了衣服,小丫鬟得了一两银子赏钱,高兴地团团转,很轻易地就答应了替唐师师保守秘密的要求。
没有人问她为什么出门,也没有人发现大小姐将所有珍珠模样的首饰都收了起来。从此之后,她再不佩戴明珠。
还君明珠双泪垂,很不相逢未嫁时。这一世,就不要再相逢了吧。
唐师师收敛了所有出格举动;她不再叽叽喳喳畅想临清外的世界,不再一天到晚想着出人头地。她像所有六七岁的孩子一样,安安分分当一个闺阁小姐。永熙五年,齐太太携子拜访旧年手帕交,唐师师随着母亲―起迎接客人。
齐太太看到唐师师时,顿时惊为天人。
齐太太怎么看唐师师怎么喜欢。等进屋后,齐太太热切地握着林婉兮的手,说:“我们两家从祖辈开始就是世交,我们俩更是从小长到大的交情。正好,如今我有一个儿子,你有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都是差不多的年纪,我们做儿女亲家可好?”
林婉兮知道齐景胜是齐太太的独子,十分会读书,据说以后要走科举的路子。林婉兮喜出望外,她自然是想答应的,可是,婚姻不光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多的还是小两口过日子。林婉兮看向唐师师;征求女儿的意见。她知道自己女儿从几年前起,突然变得特别稳重,说话处事像个大人一样,这种事情,总是要问她的。
唐师师穿着花团锦簇的红袄裙,坐在平纹扶手椅上。这个椅子对她来说有些大,可是唐师师坐在那里,莫名有种端庄郑重之感。
唐师师看向上首,母亲殷殷切切,齐太太目露期待,连齐景胜都紧张地盯着她。唐师师最终点了头,说:“好。一切听娘安排。”
林婉兮露出笑,如释重负。齐太太立刻笑了,她开怀地拉着林婉兮的手,不断回想当年,畅想未来。
两个母亲都非常高兴,而齐景胜;在偷偷地看她。
唐师师想,这是最合理的安排,前世她本就该嫁给齐景胜,只可惜被一道圣旨搅和。现在,该让—切回归正轨了。
暑日天长,烈日炎炎。西平靖王府内,书房里亦在谈话。穿着戎装的少年主帅握着画像;抬眼问:“此话当真?”
“当真。”一行游商打扮、风尘仆仆的人低着头,说,“属下看得千真万确;那位小姐和王爷画像上的女子,长得一模一样。”
第143章 番外前世之六 她有未婚夫又如何,我不承认。
赵承钧握着卷轴的手忽然紧绷起来。从离宫就藩开始,他已经寻找了她四年了。
可是这些年来;无论他派出多少人,洒下多少探子,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赵承钧从来没有放弃;可是他心里却越来越害怕。
他害怕自己记错了她的名字,害怕找不到她,害怕她已经嫁人,更害怕她已不在人世。如今突然听到消息,赵承钧第一反应竟然是回避。
可是他逼着自己面对事实。他在桌前静坐片刻;缓缓展开手下带回来的画像。
赵承钧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等他看到上面的女子时,眼眶还是一热。
是她;虽然是幼年模样;可是能看出来,五官是一样的。
她还活着;真好。
赵承钧专注看画像;并没有注意属下略有些寄怪的表情。属下纠结良久,还是觉得得提醒王爷一声:“那位姑娘姓唐,闺名未知,可是据家里的老仆说,大小姐并不得宠。这位唐大小姐所有信息都和王爷要找的人对得上;只不过。。。。。。”
赵承钧心情刚刚放松,听到这句话,顿时紧绷起来。他手指不知不觉攥紧;问:“不过什么?”
“只不过;唐家大小姐今年才十岁。”
赵承钧完全没有预料过这个答案,他怔了一下,声音不觉转高:“你说她多少岁?”
“十岁。”
赵承钧梗住了。他想过很多种情况,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唐师师竟然比他小。
还小这么多。
有点棘手,赵承钧沉着脸色坐在桌案后,手指轻轻敲击扶手。他本来想着找到唐师师后,立刻将她带回靖王府,以防节外生枝。就算她嫁人,也可以采取些特殊手段。但是她才十岁。。。。。。
这实在没法带回来。赵承钧甚至都不能去看她,要是他的行踪传到金陵,姚太后必会生疑,到时候就麻烦了。
但是他也不能完全撂开,女子十二三是定亲的高峰;要是他出现晚了,唐师师定了亲事,可怎么办?
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得好生算计时间。赵承钧头疼地按了按眉心,对属下说:“本王知道了,你们下去吧。这件事你们做得很好,改赏。不过。若走漏了消息。。。。。”
属下立刻表明忠心:“王爷放心,属下绝对守口如瓶,决不会告诉王爷外的第二个人。就算是家里人也不会。”
赵承钧放了心,挥手示意他们退下。等人走后,赵承钧又打开画像看。他目光专注,像是在描摹她每一寸皮肤,一点一点勾勒出她现在的样子。赵承钧看了好一会,打开手边最近的一个抽屉,拿出—卷画轴来。
看纸张颜色,这幅画已画了很久,并且时时拿出来观看。赵承钧将卷轴打开,两幅画并排放在书桌上。
稍旧的那副,一个妙龄女子靠在窗户边,正撑着头睡觉。身后阳光明媚,绿意融融,满园春景仿佛全部倾泻在她身侧。最新的那幅,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扎着双丫髻,坐在秋千上仰望围墙,似乎在想心事。
两幅画背景、笔触、风格截然不同,唯有里面的女子,明显是同一人。
赵承钧合上画像,长长呼气。
在宫里时,她一直遗憾没能看到金陵的上元灯节,赵承钧没有应话,可是却将这件事悄悄记在心里。
父皇驾崩后;紧接着母妃被逼死;三哥因为耽误治疗活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