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全民大学霸-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维格列无疑是伟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伟大显出了他无数的疑点。他是怎么发现维格列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的。
  在记载之中,维格列并不算是太优秀的学者,他在学生时代天赋并不算突出,虽然一路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进入哈佛之后都算是比较靠前。却跟历史中天赋异禀的伟大科学家们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他真正崛起是在三十岁之后,那个时候,他虽然已经成为了哈佛的博士,跟某位知名教授在进行合作。但是他依然没有表现出足够引人注目的天赋,三十岁之后,他才一举成名。
  成名之后,维格列则开始了他的传奇之旅。十年之中,他被推上了神座,成为地球最有名气,最有权势的超级大人物。
  三十年的平凡,十年的爆发,在未来人们的解析之中,维格列前面三十年的平凡是在继续知识,为了后面的一飞冲天做准备。
  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学术界又不是其他行业,虽然也有所谓的资历,其实更看中的反而是才华。有无数知名的学者都是在学生时代就小有名气,很多发现也都是在学生时代开始的。
  反倒是等他们中年之后,才华在慢慢消失,没有了原本少年时代的天赋异禀。科学本身就是才华决定一切的,如果维格列真正的有才华,他在学生时代就会脱颖而出。根本不会在三十岁之后才有了爆发,他成名的时间要提前十几年才对。
  然而,维格列在学生时代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就算是他的导师在形容他的时候,也只是说过天赋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就算这种情况,维格列却一飞冲天,不得不让人怀疑这背后到底有一些什么。在未来,人们对维格列的成名有千奇百怪的猜想,就跟王宁现在面对的事情一样,重生说,穿越说,外星说,各种乱七八糟的都有。
  只是因为维格列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类发展,那些好奇,那些说法只是被当成玩笑,并没有人在意。
  其他人不在意,跟维格列有同样情况的王宁不可能不在意。他有时候也在想,维格列是不是跟自己一样,也获得了一个超脑,所以才有了未来神话般的表现。
  仔细一想,又不怎么正确。未来三十年的发展可不是简单的发展,几百年的进度被压缩在三十年之中,维格列就算是有超脑,也不可能只是记载了三十年的发展。可能,对方获得了来自更遥远未来的超脑。
  当然,有时候王宁也在怀疑,自己之所以获得超脑,会不会也跟维格列有巨大关系!


第四百零七章 猜测(下)
  倒不是王宁在胡思乱想,而是他渐渐相信世界不存在偶然,所谓的偶然只是一种必然。
  超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出现在他的脑袋之中?是因为那莫名其妙的一撞吗?还是因为虚无缥缈的命运?他不能确定,他能够确定的只有一点,世界那么大,超脑的出现可能不只是一种信息库那么简单。
  世界太大,不说虚空中浩瀚的宇宙,恒星,行星,星系云,星系团,矮星,宇宙太过浩瀚,浩瀚到不知凡几的生命生活在其中,跟它们相比,地球就像是一粒尘埃。
  就算是尘埃一般的地球,又何曾只有他一个人。五大洲四大洋,同类不同类的生命体更是上百亿,上百亿人之中,他同样是微不足道的一个。
  为什么超脑会出现在他的脑袋之中,而不是另外一个人,或者是另外一群人,也许很难有所谓的解释。
  是超脑原本就设定好,穿过时间跟空间的界限进入到他的脑袋之中,还是因为一次偶然到必然的事件,超脑没有达到预定中的目标,最终被他获取?
  王宁不太相信这些猜测,超脑太先进,不只是超脑中庞大到不可思议的信息库。光是超脑能够跨越三十年的距离,来到2015年的事实本身就让他震撼。
  地球是三维的,时间跟空间的奥秘人类始终无法触及,当有一天时间都无法成为限制的时候,人类早就脱离了简单的三维生物。
  进一步延伸,一旦人类掌握了时间的奥秘,现在所追求的又算什么?航空技术,爆星际武器,宇宙奥秘,在时间的面前全都是渣。
  只要操控着属于返回的任务,时间就会归零,整个宇宙星空都不再存在,这才是最终极的奥秘。时间,依然是无法让人掌控的东西。
  现在呢,超脑真正的出现在他面前,被他获得。成为了他前进最大的后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王宁翻遍信息库也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未来是一个大发展的时代,人们三十年取得的成就辉煌的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如果不是信息库一直强调未来属于三十年之后的世界,他真的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属于未来三百年后的景象。
  就算如此,人类在时间面前依然脆弱不堪。任你权倾一时。任你绝世容颜,随着时间流逝都会化成云烟,变成骷髅。时间太绝情,也太绝对的公平,谁在它面前都没有特殊。
  就算维格列不也是如此,三十年之后的他同样进入了时间的怪圈,而他也在野心勃勃的想要超越它。
  三十年之后的未来不能给王宁答案,如果是一般人的话,可能就不会继续思考下去。因为没有太大意义,不管他如何考虑。是担心还是兴奋,超脑已经被他获得,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
  王宁不行,从小的颠沛流离让他有一种常人没有的不安感。所有的一切都会让他感到紧张,尤其是莫名其妙的东西。超脑,无疑就是莫名其妙的东西。
  王宁自己承认,因为超脑的原因,他获得了自己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成功。然而,却一点都不能掩盖超脑的神秘性。
  超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选中他。难道它只是一种记载,一种展览,而没有自己的任务吗?
  王宁不太确定,也许。超脑是带着某些任务来的,它寄托着制作者的种种期待。而那些期待是什么,王宁一点都不清楚,所以他会怀疑。
  就像牛顿晚期怀疑自己的成就是不是上帝引导的一样,他会怀疑自身,他会认为在自己之上有另外一种超然的存在操控着一切。
  只有这个答案。才能够说明自己为什么能够做到前人做不到的一切。牛顿或许没有答案,而王宁却有答案,自己能够做到现在的程度,确实是因为脑海中的超脑。
  如果没有超脑,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依然会在平凡中挣扎。羡慕或者无视那些超越自己的人,在平凡中成长,在平凡中沦落,然后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命运。
  平凡,那才是属于自己的人生,现在的一切都像是被人为的改变,虽然向好的方向在改变,他依然还是会有一种淡淡的忐忑。
  不过不管怎么样,有一点王宁还是很清楚的,当自己拥有了超脑的那一刻,自己就不再属于平凡。超脑中三十年的信息让他有领先这个时代几乎三百年的底蕴,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多。
  也许在其他方面他没有什么信心,而在科研上面,绝对不会有任何人是他的对手。有着这种底蕴,再加上确定了王宁猜想以及数学镜子体系的唯一性,他可以做的事情一下子多了起来。
  王宁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太重要,它们就像是所有事物的基础,未来的大发展,大成就全都建立在两个体系的研究之上,它们无声无息的托起了地球科研发腾飞的基础。
  在未来,也许有人不知道其他研究体系,也有人不知道科研爆发的过程,维格列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是所有人不得不提的存在。想要研究未来科技的发展,两个体系根本就是最重要的组成脉络,沿着它们,才可以看到未来。
  现在,王宁已经打好了自己想要奠定的基础。王宁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已经被树立,就算是把有人不喜欢他,有人在妒忌,却不会有人质疑他王宁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发现者的身份。
  不得不说,在玉兰工业大学那一场直播中,王宁做的相当棒,他成功的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属于自己在王宁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上的权威。
  以后有人想要研究这两个体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结论,都无法取代王宁在两个体系上的地位。就算是真正发现了一些不同点,他们也只能小心的提出异议。
  就跟王宁一开始提出王宁猜想的时候一样,他们需要面对来自权威的质疑,只有经过洗礼之后才有可能成为真理。
  而现在,王宁走出了自己最重要的地步,奠定了属于自己的真理。到了这一步,剩下的事情就好做了。


第四百零八章 张靖的邀请
  以王宁现在的学识,光是自己的实力都不再其他一般博士的能力之下,更别说还有超脑的辅助。说他是世界上最渊博的人一点都不为过,给沈伟明,吴玲他们讲解当然不会有任何问题。
  不只是在王宁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两个方面,沈伟明跟吴玲赫然发现,在其他领域上,王宁也有很深的研究。就算是在两人专业的生物学科上面,王宁也有很深入的见解。
  沈伟明、吴玲两人是研究生物学的,再后来,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他们又加大了自己研究的领域,从生物学到机械电子学,系统科学,数学都有一定的涉猎,两人在这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那些知识或许无法跟专一的学者比较,却也有了很深的掌握。
  就是因为知识面比较广,他们才赫然发现王宁的知识面比他们还广。不管是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思维学上面,王宁都有自己的研究。而且很多研究并不像是大众化的了解,是真正的有研究进去,并且有了自己的归纳。
  很多话可能普通人不了解,只有真正研究者才能够了解到,那些话背后隐藏着什么东西。那些隐藏起来的意义会让研究者们兴奋,无疑,王宁不小心展露出去的东西就是如此。
  虽然没有深入讨论,两人还是有一种惊为天人的感觉。
  现在的研究者不像是原本的研究者,一生只要研究自己的领域就可以。就算是自然学科方面也很少有相互交叉的内容,以前学者研究方面估计只有自己学科内部的人才清楚。
  现在不同,随着越来越临近科技的天花板,科学研究方面相互融合的地方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东西必须要借助其他学科的内容才能够研究。
  这样一来,每个优秀的研究者都势必要掌握更多的能力。多领域发展,多领域学习,多领域研究成为了必然。
  沈伟明跟吴玲就是其中之一,就算是身居高位,两人也是一直在学习。很多东西自己不去学习根本理解不了,更别说指导试验了。
  就算如此,两人掌握了三四个领域的内容就感觉到了极限,其他方面只能大概了解一番。不能深入研究。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全民发展一直都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可惜却很难实现,每个人精力就那么大,全都分散出去就代表着全面的平庸。
  全面平庸就没有突出的地方,没有突出点则无法被人重视。就不可能被认可。
  所以不管多么强调全面发展,学术上依然讲究的专一发展,只有等专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可能去研究其他学科。沈伟明,吴玲他们就是如此。
  而现在王宁呢?他才不过十**岁而已,还只是少年而已。不管放在哪里都是新人,尤其是在学术界,他现在连幼儿都算不上,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