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半心-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直就劈在墨翎的头上。
…………………………
鄞城。
墨翎房中,黑衣先生已然醒了,白先生正在照顾他,长恭搬了椅子坐在他的榻边,一道回来的连笙却只远远地倚了门,站在外头。
墨先生靠坐床头,见长恭似乎欲言又止,便揉揉眼,惺忪一笑:“你问吧。”
“先生知我想问什么?”
“你但问无妨。”
他黑眸浅笑,又望了望他身后,长恭回头一眼,瞧见门外连笙,脸上蓦地有些烧红,遂才又转过身来,直截了当问起:“先生可知我经历了什么?”
墨先生将头一点:“知道。”
“那先生可知为何我会经历这些?”
墨先生便一颔首:“因你误入了一道梦魇。”
他遂而又叹口气道:“这是一道鬼魂织的幻境,你于境中所见便是那鬼魂的执念。这幻境我入了两次,知晓这境中故事,当日曾有一女子于河畔救过一位书生,书生与她互生情愫,私许了终身,女子满心欢喜,欲与书生白头到老,却不想韶华空负。书生一朝平步青云,为仕途迎娶京中名门之女,便再没回来。那女子在他成亲的当夜,穿了一身红衣投河自尽,死后执念便化作一道幻境,于人世间飘飘荡荡。你便是踏入了这道幻境当中,历了一场那女子心心念念不肯忘却的旧梦。”
“那先生为何称之为梦魇?”
“梦魇一说,只因入境之人,若有能活着出这幻境的,醒后便同历经一场大梦一般,只与寻常大梦不同的,这梦食人,非普普通通旧梦,这幻境也非寻常幻境,是一道魇境。”
长恭一时有些怔怔然,半晌遂又问他:“若我未能出来,会当如何?”
“这魇境依靠销蚀生者元气得以为继,入境之人一旦沉浸梦中无法自拔,便会为魇境所困,直至所有元气被它吞噬,死在境中。”
“可先生破梦救了我。”
长恭求证一般,便见墨翎含笑点一点头:“是。”
“先生如何破梦。”
“用这玄铃。”他说着又从腰间取下一只铃铛来,正是长恭从梦中醒来,见他手上提的那只,通体玄色,铃心却是中空。只瞧他将那铃铛置在手上,道:“这玄铃平日不响,但遇鬼怪而动,但闻铃音,小鬼魂飞,大鬼形散,厉鬼十丈不敢近身。”
“那这道魇境中的,可是厉鬼……”长恭话刚出口,却又蓦地想起一事,突然急急改了口问他,“长恭还敢问先生,为何我在那境中所见,所见之人……”
“并非长那女子模样,而是另有其人。”墨翎忽而笑道,“是也不是?”
长恭一抬眼,倏忽对上他的目光,竟似被他看穿一般。
他赫然有些赧颜,他于梦中见到连笙,缠绵梦里,与她夜夜相拥而眠,墨先生定然是知晓了。
他低眉垂眼:“先生是如何得知?”
身前便听墨先生落落一笑,道:“因我二十几年前,曾也救过一个人,陷在与你今日所遇一模一样的魇境里头。只他陷得更深,出境后便一连昏睡许久,醒来后告诉我,他在梦中见到的女子,并非是那女鬼,而是他的夫人,名唤‘素枝’。”
“素枝?”长恭诧然抬头,“莫不是……”
“正是,”墨先生含笑望他,“当年与你一样身陷魇境的,正是其时于北境征战的卫将军。我救下卫将军一命,方才被他奉作上宾。大将军误入魇境的当时,正是卫夫人率兵出征,打胜燕平之战,卫夫人身受重伤,又得白先生医治,便从此后,我二人才被迎回卫将军府,从此随在将军左右。”
长恭一时怔住,不能言语。
只道是二位先生曾于早年间救过父亲一命,遂才留于父亲左右,却不想他二人所救的这一命,缘由会是如此。而父亲与他同历的梦魇,父亲在梦中见到先夫人,是因他毕生挚爱,自己于梦中见到连笙……
他蓦一回头,便见连笙正躲在门后,神色不知为何,竟有些怯怯的。
直至今日,他托这魇境,方才清楚正视了自己。
毕生挚爱。
“无论如何,先生救命之恩,长恭无以为报,还请受长恭一拜。”长恭说着就要跪地拜下。
然而身子还未离开座椅,却被墨先生一抬手,轻轻按住了:“你不必拜我,救你一命的人并非是我。”
“不是先生……”
墨先生便收回手来闭眼一笑:“是门外那人。她四更天的狂敲我房门,说夜里发梦,见你倒在草地上不省人事,定要我去救你回来。”
长恭猛一回头,却见连笙被他说穿,匆匆将头一低便沿墙遁走了。
他立时拜辞追出门去。
连笙正低头急急往自己房中走,躲进房中正要关门,就见门上一只手猛然挡了一下。长恭一把将她拉住:“为何躲我。”
房门被他侧身挡开,转眼人已踏了进来,低着头问她:“你躲我做什么?”
“没有躲你……”连笙半低着脑袋言辞闪烁,便连傻子也瞧得出来她的心虚。
“那你可该解释为何会去硬敲墨先生的门?”
“说了是梦见你倒地不醒了……”
“光凭一个梦而已,你怎就能如此笃信?”
长恭声声逼问之下,连笙的手心里竟捏出了汗。
过去她从未与他提过的,这些年他夜夜入梦一事,只怕惹他不快,被觉像是偷窥一般。于是当初与他京中初初相见,便隐下了未说出口的话,往后竟也再没说过。以至于那年在江州江畔,听他追忆少时旧事,也缄口默言,不曾表露分毫。如今却让墨先生说漏给道了出来,连笙心知已是瞒不过去了,方才硬着头皮小声说起。
从她幼时好奇,到长大一些后渐渐明事,再到满心欢喜夜夜盼着他来,直到决意下山寻他,从此入了江湖。一面说,一面便觉低头看见的前方身影僵立住了。
连笙将头埋得更低了些,唯恐他听后气恼,心中正在担忧害怕,却不想竟忽地感到双肩一重,被他两手揽过,带入怀中。
一时还愕然没能回神,便听他在头顶轻声道了两字:“难怪。”
她小声嚅嚅:“难怪什么?……”
“难怪我与你初次相见,你会喊我‘顾小少爷’,你说不知是我说的还是我写的,早已记不得了。我当日以为是你信口胡诌,却不想竟真有此事。”他忽而笑道,“若非是你这样喊我,我便走了,又怎会再将你留在身边。”
连笙心头突突地跳:“你不气吗?”
“我为何要气。”他轻轻笑道,“冥冥中有宿命指你到我身边,我为何要气。”
连笙蓦然感到踏实的心,放下心来,只觉心口甜丝丝的。
她将脑袋搁在他的胸口,听那殷实胸膛里的沉稳心跳,忽地将头抵住他轻蹭了蹭。
发丝乱了贴在面上有些痒酥酥的,她抬手拂一拂乱发,却蓦一侧头,竟瞧见房门外不远处,正停在院中的一张轮椅。轮椅之上,一双碧眼正定定望着他们。
环抱长恭的手也不知为何,下意识地竟松开了。
长恭一怔,只抬头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眼神却瞬而黯下:
“兄长……”
第86章 卷十六 起事(壹)
连笙已然一连尴尬了几日。
自那一天被长青撞见她与长恭拥在一处; 紧接着的这段时日里,便觉自己与他左右皆不对。自己虽愚钝,但日子久了; 兄长对她如何; 多少还是觉察得出来的,是故被他撞破以后; 回回见他总是低头走路。
虽然私心里感到自己也没做错什么,却也不知怎的; 总觉自己亏欠于他。许是每每看到他的双腿; 心头仍旧泛起的浓浓自责; 教她总是过不去。
长青似乎倒是安之若素,那一天在院中,也未久留; 也未多问什么,转身便往墨先生房中去了,往后的这几日,对连笙也同惯常一般。只连笙时常偷偷觑他; 却见他时常发呆,独自一人呆坐时,眼里的奕奕神采也消失殆尽; 徒余黯然一片。
他还是极在意的。
长恭忙于起兵之事,忙得日日不见人影,连笙便也只有独自一人尴尬着。
长恭与豫王合而起事,由豫王于荆州昭示天下; 他则领兵于鄞城接应。揭竿而起后的第一桩事,便是要取下鄞城所在的岳州。
这一晚,长恭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回到院中,却见房里的灯亮着,推开门发现竟是长青等在房中。
他未更衣,面有一点倦色,显然已是等候多时了。
“兄长?……”
长恭立在门前,便见长青抬了抬双眼,见他回了,也不打一声招呼,而是直截了当开口道:“白日里我与二位先生已然商议好,等你与豫王起事后,我便与二位先生同赴西面益州,替你拿下益州。”
“兄长……”长恭一时语塞,半是因他话里冷漠,半是因他这番话。
这应是他从八岁入将军府以来,第一次见到长青这样同他说话。神情淡漠,眼神疏离。而他这样淡淡开口,却是说要替他拿下益州,整整一个州。
长恭蹙了蹙眉:“兄长只身一人,要如何拿?”
“我自有办法,你不必劳心。只是我来,还要向你借一个人……”
“兄长欲要借谁?”
“连笙。”
话一出口,便见长恭神色一顿。
继而他低了眉眼,有些不自在道:“连笙不属三军,非我管辖,兄长要想她同去,问她便是,何必要特意来向我借……”
长青却沉默不语,一言不发。
长恭抬了抬眼,就见他青眸定定望着自己,眼里终于有了一点情绪,却是散不尽的哀凄。彼此心知肚明,只是欲言又止不去捅破罢了。
长恭一时心中难过,低低道了声:“兄长只要不让她去涉险便是……”
“嗯。”他收了眼神,复又恢复话里的清冷,“你不会做的,我也不会。”
“兄长最好还是亲口同她说一声。”
“我会的。先来问你而已。”
“兄长……”
长恭一声轻唤,悬在嘴边,便见他抬手转了转轮椅:“也已深了,你也早些休息。”
他推着轮椅从他身旁过,再未看他一眼,便出了房门。长恭仍旧立在门口,呆呆目送他离去的背影,神色黯然至极,沉沉叹一口气。想起父亲对他临终所托,要他照顾好长青,是他没能做到……
外头已近三更,鄞城上下已然整顿完毕,今日接到单庭昀发来急函,荆州兵马也将妥当,再过两日,便要起兵了。
长恭抬首望了望夜天,夜天沉沉压顶,无星无月,照不出前路。他闭了闭眼,终究还是退步回房,关上了门。
…………………………
豫王高懿挥兵起事了,打出旗号清君侧,直指兆惠狼子野心,豫王为保大齐正统,逼不得已兴兵。豫王于荆州起事后,与荆州相邻的岳州鄞城,前朝叛军卫家军闻讯,亦是揭竿而起,响应豫王。据传卫家军主帅卫长恭,亲率部下参将人等,奔赴荆州投诚。
消息一出,震彻朝野。
从荆州岳州始,迅速便传遍了大齐上下。齐国大小十六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是偏居齐境以西的益州,亦是早早便得了消息。
当是日,益州首府定边府内,刚过午时,城中百姓酒足饭饱,三三两两皆聚在城中古泉旁闲话消食。
定边府中有一方古泉,相传涌了已有数千年了未曾断过,泉池四周古树参天,老百姓们便喜茶余饭后齐于树下小聚,似是从老祖宗一辈便传下来的不成文的旧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