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龙骨焚箱-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把空盘子边沿抵在两掌之间,走开几步,很灵巧地耍了个翻花,四下看了看,没什么想吃的,又把盘子送回原处。
  ++++
  早饭之后,如常出发。
  一共四辆车,为了让孟千姿能躺着去,还专门给她调了辆房车,辛辞随车照应。
  路三明的说法是:“能舒服一程是一程,等到房车开进不去的地方,再让孟小姐换车不迟。”
  江炼和神棍,则随路三明坐了头车。
  五百弄乡位于桂西北,确切点说,广西四道弧,它位于第二、第三道之间,从桂林过去,满打满算,也要接近一天的时间。
  山谱上看,五百弄乡斜往上走是凤凰山,斜往下去是镇龙山,这么个龙凤簇拥之地,居然山贫地瘠,是个“被魔鬼诅咒的地方”,着实让人嗟叹。
  路三明给他们做介绍:“除了五百弄,还有七百弄乡呢,人家七百弄是发展起来了,还申报了国家地质公园,五百弄不行,太偏了,要么说现在荒废了呢。七十年代还有住户,九几年的时候,最后一家搬离,你算算,荒了快三十年了。”
  又压低声音:“一到晚上,黑森森的,伸手不见五指,满地都是大粽子石头山,有时候风大,风在石山间穿梭,呜呜的,像鬼哭。”
  神棍觉得这话太夸张了:“又不是雅丹魔鬼城,哪来那么多怪声啊,人家雅丹魔鬼城有怪声,也是因为地理环境特殊,并不是说有山有风就可以的。”
  路三明说:“这我还骗你?去了你就知道了。”
  又突发奇想:“我们要是搞旅游申报,也可以蹭雅丹魔鬼城的热度啊,就叫广西石山魔鬼城,保准能吸引不少游客。”
  ……
  从桂林出来,起初还会走公路、过城市,再后来,车队基本上就都在峰高谷深的山岭间穿行了,一路上都没能见几个人。
  路三明频频回首看后车,生怕这山绕路颠的,孟千姿会不舒服,还没到中午,就一迭声吩咐司机:“找个地方,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司机对路况挺熟:“前头就是劳平乡了,今天是圩(xu,平声,音虚)日,到了就热闹了。”
  江炼不懂什么叫圩日,问了才知道,在南方一些地区,把赶集的日子叫圩日,而劳平乡是壮族、瑶族和高山汉族的聚集地,圩日时会分外热闹。
  果然,没过多久,就到了个人来人往的大市集,车队停下,不少人下去看热闹——这市集热闹,赶集的人也热闹:一身黑衣的,都是壮族人,叫黑衣壮,以黑为美;满头银饰打扮得花哨的,是瑶族,但都打赤脚,跟湘西的花瑶毫无相似之处;还有穿蓝上衣黑布裤彩布围腰的,是高山汉,据说这些人原本是汉族,为了避灾遁入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山,久而久之,得了个高山汉的名头,竟也成了少数民族。
  江炼且走且看,忽然瞧见辛辞,陷在一群彩衣姑娘里,也不知道是要买什么,一口一个“阿妹”的,惹来姑娘们阵阵哄笑。
  江炼回头看不远处的那辆房车,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车门虚掩着,江炼推门而入。
  车里头,比外头要安静多了,尽管仍有喧哗声进来,但淡如背景音,孟千姿裹着毯子蜷在床上,睁着眼,眉头不时蹙着,估计是确实不舒服。
  江炼走过去,在床边的卡椅上坐下。
  孟千姿听到动静,略抬了下眼,说了句:“是你啊。”
  江炼问她:“感觉怎么样?”
  孟千姿说:“身子有点虚,这么热的天,还老觉得冷。”
  又问:“辛辞说外头是市集,好玩吗?”
  江炼说:“没什么好玩的,就是人啊,东西啊,东西啊,人啊。”
  孟千姿说:“哪有你这么总结的,照你这么说,这全世界都是人啊,东西啊。”
  说到这儿,吸了吸鼻子:“好香。”
  是香,满集市的玉米浓香。
  江炼说:“高山汉擅种高山玉米,煮出来香气特别浓,据说甜度也高,跟内地玉米不一样——神棍已经啃了两根了。”
  孟千姿让他说的,不觉舔了下嘴唇,呢喃了句:“我也想吃。”
  江炼瞥了她一眼:“你这人,怎么不长记性呢,为什么躺这的,忘了?还想吃玉米。”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孟千姿没好气,拽了毯子遮住自己的脸,不想看他。
  哪知江炼继续讨她的嫌:“这样,吃上吃不上,我给你掐算一下……”
  还掐算,真心欠收拾,孟千姿一把掀开毯子,伸手就去抓他的手:“我早说了,再掐,非折了你的手指头……”
  她以为,他必会像之前一样,迅速护住他的宝贝手,不让她碰到的。
  没想到,居然抓实了。
  这一抓实,她反倒没了主意,总不能真拗折了,正犹豫间,江炼的手轻轻一抽,从她指间滑出,又反包了上来。
  他的手真大,把她整个手都包住了,掌心的温热透过她的手背,瞬间浸透肌肤,孟千姿听到他说:“既然觉得冷,还老掀什么毯子。”
  说着,就这么握着,把她的手送回毯子里,又把毯子盖好,这才缩手出来。
  孟千姿也忘了该答什么了,半晌才拉了拉毯子,说了句:“也不是……很冷。”
  她脑子里一片空白,蜷在毯子下的那只手微微颤着,仿佛不是自己的了。
  忽然就有点糊涂,对刚刚发生的事没了时间概念:一忽儿觉得,江炼握住她的手,似乎握了有几秒;一忽儿又觉得,人家只是很正常地、帮她把手送回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其它意味。
  正心绪纷乱,听到外头喇叭响,一般这是车队再出发的信号,但她也没反应过来,只觉得那喇叭声像响在天外,只余一线余音穿透下来、拿尾梢触碰着她的神经,又听到辛辞上来,似乎在和江炼打招呼,然后江炼就下去了,因为,有车门关阖的钝响传来。
  再然后,车子摇摇晃晃,又上路了。
  辛辞兴冲冲地过来,他手里拎了一袋煮好的玉米,走动时,塑料袋哗哗作响:“千姿,我跟你说啊,他们这个高山汉人种的玉米,就是不一样,可好吃了,我特意买了让你尝尝……”
  玉米的浓香就飘在鼻端,孟千姿心里盘缠了事,胃口全无:“不吃。”
  辛辞还以为她是不舒服:“千姿,越不吃越没劲,越躺越没精神,来来,你吃一口,就一口,我担保好吃!”
  没完没了了还,孟千姿怒了,腾一下从床上坐起来,吼他:“不吃!说了不吃!”
  辛辞吓了一跳,半天才说了句:“千姿,你这……这么精神,可一点都不像生病的。”
  孟千姿一肚子没好气,心说:你懂个屁!
  她挪了下手,左手无意间碰到右手的手背,触了电般收回来,又低头去瞧右手的手背。
  好像,江炼掌心的温度,还停在她的手背上似的。
  还有,她的皮肤好细腻啊,有赖平日精心养护,但是江炼的掌心很粗糙,是该粗糙,他前些日子下崖时,磨掉了掌心的皮,估计还没长好呢……
  他握了她的手,他是什么感觉呢?他有觉得她的手背很……细腻吗?还是说,人家真的只是出于关心,那么客气地一送,跟送辛辞的手、神棍的手,跟送个猪蹄、送个鸭掌,都没分别?
  她胸口起伏得厉害,抬头时,看到辛辞那一脸莫名其妙,更来气了,齿缝里迸出一句话来:“你就知道吃!”
  辛辞悲愤极了。
  整个车队的人都下去买玉米,神棍啃了三根,路三明买了二十斤没剥叶的,说要带回去给孩子吃,他只买了这一小袋子,还是献宝样先送到她嘴边的,阖着轮到最后,变成了他只知道吃了?
  这世上,做个实诚人太糟心了!


第83章 【10】
  下午; 孟千姿换了辆车; 房车固然舒服,但实在hold不住接下来的路了,听路三明那意思; 现在还算好的; 最后那段路; 别说这种四轮驱动suv了; 连拖拉机都进不去——当地接待的山户还在想办法。
  日暮时分,孟千姿见识到了这办法。
  十一头骡子组成的骡帮。
  赶骡子的农工有四个,来自广西百色; 是被当地负责接待的山户重金从就近的工地上“挖”来的:据说大山里太狭窄崎岖,兴建工程的话大型机械根本施展不开,运送石子石料等等,只能依靠骡子这种最原始的运力。
  车队到达时,十一头骡子一字儿排开; 如待检阅; 每头骡背上,除了留出坐人的位置外; 都已经满载装备,骡脖子上还各挂两三双雨靴; 滑稽而又好笑。
  十一头骡子; 只能坐十一个人; 骡工为了省钱,甘愿卖力气不坐; 那去掉孟千姿、江炼、神棍、路三明四个,就还能坐七个,这七个人,必须精明强干能办事,还得包括向导和医生,一番挑拣,辛辞自然被排除在外。
  辛辞乐得不去,只把孟千姿该吃的药托给路三明,路三明捧着那药,如奉纶音,自觉肩上的担子又沉三分。
  负责接待的山户姓皮名丘,人送诨号貔貅,此人长得人高马大,一身腱子肉,因为貔貅是能转灾化厄的吉瑞之兽,所以山户出任务时,多喜欢和他结队,图个吉利。
  一见面,貔貅就向孟千姿检讨,说是知道来的人多,奈何骡子少,只能找到这几头了。
  孟千姿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用脚走、一定要坐骡子,不过也懒得问,人家这么安排,必有道理。
  至于骡子不够,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山鬼办事,很少全员投入,一定会在后方留个后备的营地,那些剩下的人,正好留作备用——这样一旦出什么事,还能有个策应,省得像水鬼那样,一灭灭一窝子,连发生了什么事,都没人能说得清楚。
  江炼上骡子时,还担心骡子上已经驮了这么多东西了、不一定能应付得住,牵骡的人满不在乎,用蹩脚的普通话向他吹嘘:“我们在山下往山上运石子浇高压线杆,一次驮一方石子,有两百公斤呢,一天上下九趟都没事,你放宽心。”
  ……
  一列骡队,就这么向着山内出发了,道路狭窄,没法并驾,只能单列行进,辛辞远远目送,觉得那队列越走越纤细,到得后来,像是一列蚂蚁没入莽莽苍山。
  ++++
  走到半程时,孟千姿就明白这骡子和雨靴的用处了。
  去五百弄乡,并不需要翻山越岭,之前车队已经翻过太多山头了,这一片恰是个地势偏低的盆地,只不过是盆地上散落太多大粽子石山而已,而那些石山是没法爬的,只能在石山之间的“弄”穿行——现在是夏季末梢,这儿雨季刚过,地被泡得宛如沼泽,一脚下去,湿泥能齐到大腿根,那几个骡工已然宛如泥人,骡子也好不到哪去,四条腿都没在泥里,远远看去,像是只用肚腹浮在泥上游走的怪物。
  打头的貔貅回头跟她解释:“现在还算好的,前一阵子雨太大,这弄全淹了,底下的漏斗眼下不去水,这些石头山跟淹在水里的岛似的。”
  这道理,就跟家里的洗菜池子差不多:平时是可以下水的,但是水一大,或者下水口淤积的杂物一多,那口子就堵住了,得慢慢放水,或者动手去掏——大自然的积水放水,可比洗菜池子慢多了,但凡多泡上几天,那泥地就松软得不能看了。
  貔貅怕孟千姿她们坐骡子无聊,还往后分发地图:“这个,是路老哥吩咐我做的,我们参考山谱资料,又根据段太婆上一趟来留下的那些照片,标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