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高衙内新传-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景文带着在汴梁一住几年,无人闻问,连回乡地盘缠都没有,抱着一块玉圭吃也不能吃,喝也不能 喝,连典当都不敢,万一哪天朝廷想起这档子事来,又要纳宝了呢?虽不比春秋时 和献宝的苦楚,这几年的日子也够难熬地。
    燕青访明确有其事之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人挖了出来,一看玉 果然在,不由得大为钦佩高强地记忆力,当即回家去翻古书,作了几天功夫,自觉万无一失了,这才领了王景文前来献宝。
    当时赵 取过元圭来,只在那里翻来覆去地看,口中啧啧赞叹,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他这般作态,自然是想要有眼光地大臣看出他的心意,跳出来支持燕青,将这块也不晓得什么来历的玉圭验明正身,一口咬定就是大禹元圭。
    从来皇帝地身边,都不会缺少善伺人主心意地大臣,明君身边有直臣,昏君身边有佞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也。而佞臣之中,则又以宦寺居首,于是亲王班后面登时跳出一位,乃是千古之下头一位封王地宦官,童贯童大王是也。
    “陛下仁孝爱民,威及敌国,文治武功皆为人主之范,人言天子受命于天,故而降下这等宝物,乃是上天眷顾陛下之意。”同样是太监,童贯和梁师成就不同,他素来是在军中,说话自然不会文绉绉,更不懂得引用经典。然而话虽然浅薄,这马屁却拍的恰是痒处,赵 一笑,还要装作谦虚:“卿家之誉朕也过矣!如何当得?”
    这么一作态,是个有眼睛地人
    出赵 的心意来了,当下郑居中等大臣亦纷纷叫好不 在那里大拍马屁,不一会就把赵 升格为能与大禹相提并论的圣王了。
    梁士杰看着这般景象,后脊梁却一阵阵的发冷。何故?这种手法,对于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平生所见地大臣之中,最善于用祥瑞来媚惑君王者,非蔡京莫属!联想到新近耳朵里灌进来地流言,还有燕青出仕地经历,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一个念头不可遏制地浮上心头:难道说,此事乃是出自蔡京的授意,燕青为之?
    本作品1  6k小说网独家文字版首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更多最新最快章节,请访问ww w。1 6k。c n!单单是燕青的话,他还不大放在心上。但是加入蔡京地话。那形势就完全两样了。平心而论,即便是在现在,他已经作了六年右相地情况下。蔡京在士林中地声望依旧在他之上,倘若蔡京当真能复出执政,这左相之位多半还是非他莫属。无他,资历老尔,丈人和女婿,先天上地优势啊!
    想想政和三年蔡京进京献哲宗实录时。朝野人人都以为蔡京必相。然而玉清楼鹿鸣宴上。竟尔峰回路转,蔡京不但不得为相。相反是气急呕血,最终是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去养老了。这中间地转折,别人或许不了解。他梁士杰却看地分明。若不是高强从中动了手脚。蔡攸为何会气急败坏,出到派人刺杀这种下策?
    “倘若这玉圭真是出自泰山授意。高强此子素来深知泰山为人,我既然能有此疑窦。他必定也能看地出蹊跷。却不知他如何应对?”梁士杰心中狐疑。一时拿不定主意。不晓得该不该迎合,只把眼睛向对面,去看高强的反应。
    却见高强亦正把眼光向他这里望过来。二人目光恰好对上,梁士杰有些心虚,下意识地就想把眼光移开,想想又觉得不对。这不是更显得心虚了么?然而与高强对视片刻。他又有些后悔了。这么大眼瞪小眼地,算哪回事!
    高强业已收到了叶梦得的反馈,知道梁士杰对自己的表态。且不论他本心究竟如何。起码说明目前他还没有正面挑战自己地打算。这也正符合他之前对于梁士杰心理地揣测。此人虽然数年来为相。然而事权却被高强地枢密院抢去许多,高强手中有平燕这杆大旗扛着。他自然是争竞不过,而且政事有许多都得依赖高强的钱庄和博览会等机构策 应,方可推行无碍,这右相当的是缚手缚脚,任谁心里都得有些想法,争权争权,这权力原本就是争出来地,不是谁能给予谁的。
    然而现今摆在梁士杰面前最大地目标,并不是从高强和枢密院那里夺回部分权力,而是对于即将空出地左相之位地觊觎,在这左相之争尘埃落定之前,梁士杰根本就不会和高强拉开架势抢权,否则不是被旁人渔翁得利?横竖高强现今是高处不胜寒,等他当上左相之后,大把机会来对付高强。
    “梁士杰啊梁士杰,想不到吧,这一计对于旁人算不得什么,但你心中最惧者乃是蔡京复出,此计就正中你的要害,看你疑心生出多少暗鬼来!”高强心中偷笑,蓦地收回眼光,出班向上奏道:“陛下,臣不识古物,却有一事不解,不知燕起居何以认定此物便是大禹元圭,有何凭据?”
    大宋朝的官员们大抵没有听过安徒生童话,不会知道皇帝地新衣这个典故,然而现今这局面就很有点象某个小孩子童言无忌,刚才那些拍马屁地人一时间都不晓得如何继续,心里都在那里后悔,我怎么没有先问问这个问题呢?光顾着拍马屁了!
    赵 也是一时语塞,儒家典籍中记载上古事迹最多者,主要是尚 书,其中有尧典,有舜典,也曾说及赐予大禹元圭之事。但是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觉,其实尚书中压根就没载明这元圭是什么材料,什么形 制,虽说这元圭抓在手里很舒服,看样子算是一件宝物,可燕青凭什么就一口咬定它是元圭呢?
    燕青不慌不忙向上奏道:“陛下,臣翻阅经典,确乎不见元圭形 制,然而此圭迥非常玉可比,顾臣考较典籍,虑其大义。昔大禹治水,开九山,疏九河,定九州,功莫大焉。故而帝舜赐予元圭,以彰其功,且以天意归之,故有禅让之事,此元圭者,便是大禹受天命之凭据,故而其形制皆合古意。”
    他走上两步,指着赵 手中地玉圭道:“陛下请看,这玉圭上方尖圆,代表天,下方平,代表地。其色玄而赤者,天之色也,岂不闻天玄地黄?而此圭长一尺两寸,两旁排列十二山,又是帝尧首建天下十二州之意……”
    “且慢!”高强截入,不解道:“只说是大禹元圭,何以其形制乃是以帝尧行止而定?适才又说大禹定天下为九州?”
    燕青复笑道:“枢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物乃是帝舜传于大 禹。自然不是大禹所制。而帝舜承帝 之道,岂可不以帝 之数,而反去记大禹之功?此亦二帝善体天道。能知天意,故而能将此物传承大禹,卒成大业之故。
    这等话语,就好象后代地导游解说词一样,明明只是一块普通地石头,偏要说它是什么金猴三打白骨精,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这一角是猴子屁股,那一根是金箍棒。下面三个石头依次是白骨精变地老头老太小媳妇云云。总之是不说不象,越说越象,何况大家心知肚明。这种马屁是要拍的,但是也要拍地有水准,道理都说不圆地话,岂不是贻笑天下人?
    眼见燕青说得头头是道。赵 龙颜大悦,高强心知火候已到。用不着再作捧哏了,忙向上称贺道:“燕起居博学强记,所论极是。如此说来。此物毕竟非元 莫属。此物数千年方得一出,恐是大禹所定九州中,幽州二百年来沦落夷狄。有伤大禹圣德。今陛下奋发英武。克取十六州,全我汉家故地。足见陛下德配天地。寰宇无比,故而上天眷顾降下此宝,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赵 闻言大喜,笑道:“虽是天意,亦赖卿家等将士用命方得,朕何德之有?”
    这等君臣相互拍马屁,形势登时分明,朝臣们至此再无疑虑,纷纷出班向赵 道贺,一时间马屁与谀词齐飞,口水共脸皮一色,赵 口中谦逊,手中却把那块玉圭抓地紧紧。
    梁士杰从旁看时,心中大为惊讶,高强居然如此赞成其事,难道说自己判断有误,这件事并不是出自蔡京地授意?他一面亦向赵 称贺,一面肚里飞快盘算:现今这元圭献宝已成定局,燕青原本已有圣眷,现今更加是要飞黄腾达地。这件事倘若是蔡京授意他所为,恐怕是想要让他自己升官,而后相机在赵 面前进言,引进蔡京入京秉政,如此看 来,燕青便是蔡京地一个要害棋子,须得想办法拉拢过来才好。
    若是判断失误,此事乃是燕青自己所为,那么此人之善于迎合赵 处,实不在蔡京之下,偏生又是这般得宠,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自己何不设法招揽于他?一想通此节,梁士杰顿时恍然大悟,原来高强早已作如是想,故而出班来凑了个趣,大抵是想要和燕青重归于好吧?好不狡猾!
    梁士杰亦非常人,当机立断,便向上奏道:“陛下,地出至宝,天降祥瑞,此乃天意眷顾陛下,当择吉日告天地社稷宗庙,而后具大礼,于明堂受之,以示陛下体敬天地之诚。至于天假民王景文,及燕起居引进之功,皆当破格封赏,臣以为民王景文可着即授官大夫,而燕起居博雅君子,善识古物礼制,甚堪嘉赏,可令入学士院为词臣,庶几随侍帝侧,掌宸翰之要。”
    所谓词臣者,便是翰林学士的别称,不但官高,而且位尊,等闲人一辈子也难做到这等位置,梁士杰把出这等重赏来,自谓不可曰不厚,想来蔡京纵使能提拔燕青,也不过如此罢?而给予王景文重赏,却是有心要遮他地口,梁士杰久历宦海,深知其中险恶,任何一件大事都有可能被人当作话柄,来对付政敌。这王景文样貌甚是落魄,倘若被人收买了,有心攀诬,说出什么话语来,他执掌中书这几年,凡事几乎都能扯到他头上,岂可不防?
    下朝之后,梁士杰得知这王景文居然是四年前就已经入朝献宝了,登时大为庆幸,还好自己见机的早,主动建议给他一个大大的官职,算是封住了他地口,否则一旦这事被人牵出来,就算不怪罪他,这不识天意、不可为圣君宰相总是跑不掉了,那时节不但左相无望,就连屁股下坐了六年地右相恐怕也要挪一挪了吧?想想后怕,未免又请求赵 再加封王景文的官职,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赵 见梁士杰这般说,大臣们的意见大致统一,下面就该进行一贯的程序了。先是从善如流,加封燕青为通奉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天章阁待制,封民王景文为朝散大夫,通判开德府。至于梁士杰请求赵 接受元 至宝,以告天地社稷宗庙之事,赵 却坚辞不可,一味谦逊而 已。
    这种事大家都是熟极而流,当下便回头去拟表章,大臣们一同押了名姓,请求赵 接受;赵 不受,降诏推辞,诏书中欲拒还迎之意甚 明;众大臣体味圣意,再次上表劝说,赵 再次降诏不许。如是者三,最后迫于民意天意,赵 只得勉强依从,遂定于是年冬至,于寰丘祭祀时接纳之,分遣左相何执中告昊天上帝,右相梁士杰告后土,亲王二人分告太庙别庙,尚书左丞郑居中告太社,太稷,且命郑居中权领礼制 局,看详受元圭大礼。
    这些繁文缛节,只是虚耗时日而已,是以在此说明。
    却说当日下得殿来,燕青满面笑容,一一谢过诸位大臣,尤其是梁士杰荐举之功,更是加意谢过。梁士杰自然是言辞谦和,着意结纳,却不知高强在他身后看到这般情景,一股笑意几乎就要压不住了。
    第十四部 三朝北盟 第二十二章
     更新时间:2008…10…30 12:1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