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高衙内新传-第5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强望望宗泽,一脸地恍然大悟,宗泽不明其意,还道自己说了什么蹊跷话语。原来高强心中却想:“我说明朝以后朝廷每年都作冤大 头,对于远来朝贡的各部落,都是来的少,去地多,完全不懂得作生意地道理,颠倒根子在这!看来面对北方的异族劫掠,是个儒家大臣都能想出这点子来啊,既有了面子,又能够满足北方异族对于银绢的需求,当真是个好办法!”
    其实要说起来,对于习惯了农耕社会思维的儒家大臣来说,能采取这样地办法解决北族劫掠地问题,已经算是达到极致了。要知道中国北方土地贫瘠寒冷,那帮狼崽子从来都是看着南方的华夏大地口水直流,一有机会就要南下劫掠一番,其实也就跟啸聚山林地绿林好汉一个性 质,文明社会地寄生虫而已。
    然而站在中国地角度,对于这些异族的劫掠当真是头痛无比,那大片鸟不生蛋地破地方,打下来也没用处,就算是大肆扩充军备,把他打个服服帖帖,你横是不能把人家都杀光吧?哪怕是蒙古人那样的屠杀,到头来也没能灭了多少民族。
    于是乎,朝贡贸易就成了最好地解决办法,一方面是万方来朝,给足了中央帝国的面子;另一方面中国的财富也借着这个渠道输送到了异族地手中,暂时满足一下他们地贪婪。假如用现代人最熟悉地社会现象来打比方的话,这就等于是一个富翁给当地流氓交了保护费,不比你请一百个看家护院省钱么?
    身处这样地环境,高强才彻底看清楚了朝贡贸易的本质。可是,从明代的实践看来,这种朝贡贸易其实也就是扬汤止沸,根本解决不了实质问题,那些蒙古人、女真人什么的,该抢还是抢,该朝贡还是朝贡,明朝九边照样是驻兵百万,耗费钱粮无数,显然这帮狼崽子比中国的黑社会流氓都不如,连保护费的潜规则都不懂。
    既然现在站在这里是一个思想超越了古人的衙内,难道还要重新走这样的老路么?
    第十四部 三朝北盟 第十六章
     更新时间:2008…10…26 12:57:42 本章字数:5593
    问高强有什么办法?其实也不新鲜,就跟当初拿来诱 办法一样,把辽国物产在大宋京城的物价一说,然后允许辽国将来每年都能直接参与这样利润丰厚的贸易。
    说起来,其实辽国在物产这方面比女真人还不如,女真人好歹占着白山黑水,北珠、人参、生金、蜜腊、名马等等,物产甚是丰富,只要肯下功夫去劳动,不愁没东西来向中国出售。辽国在这方面就差的远 了,主要就是些畜产,比如牛马什么的,这类东西要说中国也是需要 的,然而运输费用和本身价值相比起来就高的离谱,不象女真人那些物产,都是些体积小、重量轻、价格高的好货色,适合长途贩运。
    萧特末和耶律大石也不是笨蛋,这中间的帐算算也就知道了,不要说辽国连年灾荒,牲畜死了不计其数,就算是丰年牲畜蕃息,想要指望从互市中获取足够的利润的话,那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况且说到作生 意,两位辽使颇有自知之明,历来和大宋的贸易都是处于逆超——这个名词他们并不知道,但是两国边市开了百余年,谁更赚钱还是知道的——状态,哪里能讨了好去?这么一来,高强关于以互市代替岁币的提议就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
    眼见这两个冥顽不灵,高强心头火起,向耶律大石道:“区区三十万岁币,对于我中国乃是九牛一毛,之所以不许者。乃是此事于理不 当。既然贵国所需者银绢而已,我意可以牛马畜产市易得之,此乃正道也,何两位使人俱不允可,莫非惟有抢掠所得方是正道?若真如此,欺我中国剑不利乎!”
    见高强要翻脸,萧特末和耶律大石也软了,所谓形势比人强,要是只为了这点小事导致谈判不成的话。那真是舍本逐末了。
    一旁宗泽又唱白脸,说什么南北之间素有商贾之利,辽国只是贪图岁币来地容易,却不晓得市易之所得远胜于此。倘若能苦心经营一番,也未必就比讨要岁币来得少了。
    一番软硬兼施,这岁币一条算是议定了,两国边界上开市。大宋允许辽国每年在边市上卖给中国牛马若干,其价由宋辽两国使者参照汴京博览会中的物价,量减沿途运价之后予以制定。其实中国除了需要耕牛战马之外,当时汴京每年都要消费羊数十万头。其中大多数都是从辽国进口来的,只不过辽国人不懂作生意,这些货物多半都是被象李应这样的汉人走私过来的而已。
    有鉴于此。高强也以私人名义给两位辽使支了一个招。辽人不懂作生意不要紧。直接把这每年边市上的交易额分成若干份,向民间商贾公开招标。也莫管是契丹人还是汉人,总之价高者得。只须这个交易体系形成了,单单象这样每年卖一次国际贸易配额,就足够辽国朝廷的开销了。
    好不容易,算是把这一条给议定了,然而回过头来再一看,居然大家忙了一天下来,只是议定了一条最细微的问题,可见外交谈判之难!高强这边是不必着急,耶律大石和萧特末却是心头火烧,一面和高强、宗泽拱手作别,一面心里暗下决心,明天说什么也得加快进度,把两国疆域问题给解决了!
    将二位使节送到宫门外,高强与宗泽算是完成了一天的任务,相视一笑,亦各自回家。这边刚刚与宗泽话别,高强还没上马,只听后面一声呼唤:“那前面敢是高枢密?且留步!”
    声音略显稚嫩,听上去很是陌生,高强甚是诧异,转头一看时,肚子里就在叫苦:“我地祖宗,怎么在这里撞见他了?”
    要问来者何人?只见一个少年,身上穿着王爵专用的蟒袍,头戴冲天紫金冠,手中横持玉如意一柄,举手投足间尽是一派金马玉堂的富贵之气;往脸上看,这少年生得面红唇白,眼睛稍细,虽略带阴柔之气,也不失为少年英俊一名。但这都不是问题所在,关键是他的长相居然和当朝天子赵 有五六分相似!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赵 第三子,现在爵封嘉王地赵楷便是。
    赵 这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绝,那就是精子活跃度很高,一生有六十多个子女,据说被掳到北国之后还生了十几个,不过高强始终觉得这些在金国出生的龙子龙孙,其血统大有可疑之处,故而可以忽略不计。单单计算在大宋出生的这些子女,赵 也创造了一项中国皇帝生育界的记录了。
    在赵 地三十多皇子中,长子赵桓业已立为太子,次子乃是当今郑皇后所生,不过早夭,再下来就是这位三大王赵楷。而长子赵桓谨言慎行,仁孝懦弱,素来不为赵 所喜,倒是这三大王赵楷,不但长得象赵 ,才华为人也象,都是一般的才华横溢,为人轻佻,父子两个相投的很,故而在历史上的徽宗朝,这储君之争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于有种说法,说这北伐燕云地大军主帅,其实原本是想要派赵楷的,只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方才作罢。
    当然现在赵桓刚刚立为太子,这赵楷年纪更小,今年才十五岁
    之争还没现出多少苗头来。原本高强从燕京回来的  曾多次遣人致书,说道想要向高强学习理财之道,只是现今高强唯恐不够低调,哪里肯再趟这一遭浑水,是以与老爹高俅商量之后,便回书婉拒。
    打那以后,大约赵楷从这封书信中看出了高强地心意,也就不来自讨没趣,高强有日子不见对方地动静,自己又忙地脚不沾地,也就渐渐把这事给放下了。只是不料今日竟会在宫门处狭路相逢。
    按照大宋官场的礼数,亲王是第一等人。与宰相均礼,比执政尚且要高出一阶,况且是赵楷主动向高强招呼,因而就算肚里再不情愿,高强也只得抢行几步,向赵楷躬身施礼。好在宋代不是清代,若是换了满清,要高强对着一个十几岁地孩子自称奴才屈膝下跪,那还不如杀了他头了。
    赵楷忙打拱还礼。别看人还没成年,礼仪举止可是从小经受严格训练的,进退之间丝毫不乱。待双方礼毕,赵楷便向高强笑道:“适才进得宫门。远远望见相公白马,是以孤王一眼便即认出,这匹宝马当真万中无一,想来高相公领兵平燕之时。骑着这匹宝马冲锋陷阵,定是所向披靡了。”
    这原本是一句普通的奉承话,高强虽然是出身太尉府,不过却属于帅臣。论理是不必他身先士卒的。然而高强心中就不愿和赵楷扯上瓜葛,生怕惹了嫌疑,一听他夸奖自己的坐骑万中无一。登时就想起历史上韩世忠得到过一匹好马。自己不敢骑。献给了皇帝,说此马过高。骑乘非人臣礼,赵楷这句话是不是也在找我的岔子?
    忙笑道:“三大王过誉,此马乃是九年前出使辽国之时,托人在民间买得,哪里是什么万中无一的好马?如御苑之中 骥之属甚多,皆胜于本相这匹老马。”
    赵楷一怔,忽而笑道:“高相公莫非对孤王有甚成见?乃先前婉拒师从之请,而今道左相逢,言语中又诸般小心?”
    高强背上一阵汗,倒不是吓的一身冷汗,却和现今网络用语的 “汗”有点相似地感觉,到底是亲王出身,到底是性格颇似赵 的亲 王,果然为人轻佻,这官场上讲究的是点到即止,有什么事肚子里知道也就罢了,还用得着特地说出来么?
    也还别说,这种打破规则的对话,还真叫高强有些无所适从,他也只得连声谢罪而已。
    赵楷一句话把气氛弄地僵了,见高强大概是不打算再进行下去了,只得叹一声道:“若论理财,高相公乃本朝圣手,当之无愧也,孤王心实钦羡之,每日遍读圣贤之书,何以竟觉得高相公诸般规谋深远处,其意有高于古之圣贤者?以之按问诸师,又寻觅典籍,却终无可解,是以方有求师之语,不意相公自珍如此,竟不可得而师,孤王心实憾之。”
    他向高强作了一个揖,言下不胜唏嘘,转身向宫中行去,走出几十步外,竟还扭过头来望了高强一眼,其慨叹惋惜之情,竟似极真。
    高强心里一阵腻味,倒不是对这赵楷本人,一个半大孩子,表现的中规中矩,也算难得,起码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若只是大家学术交流,高强虽然并不能系统阐述经济学的要点,但也不至于敝帚自珍到这种地步。无奈此子出身皇家,所有相关地事体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哪里晓得,当真应了那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高强前脚到家,后脚就有中官上门,说道赵 急召高强入宫。高强不明所以,好在那传讯的中官乃是梁师成的心腹,给高强透了个风声,说道嘉王赵楷入对,考了学业进展,而后赵 便传了旨意出来。
    高强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莫不是赵楷居然请动了皇帝作说客,定要我给他作老师?这下可要了命了,来不及找人问计,只得重新穿上朝服,再回宫中去。
    此时已是月上中天,原本宫门已毕,不过这赵 为帝不可以常理测度,居然侧门还开着,梁师成亲自在那里等候着,专等高强入宫。
    一见梁师成的面,高强如获至宝,等不及客套两句,一面步行往宫中去,一面就低声向梁师成问讯。梁师成亦压低声音道:“三大王入对学业,官家甚喜,俄尔三大王忽而流泪,官家问其情由时,便说是渴欲向贤侄讨教理财之道,不得其门而入。官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