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高衙内新传-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这种成绩,高强初见时当然是大跌眼镜,这时代人的普遍营养水平和后代比起来差的很远,为何运动成绩上却相差不多,甚至能有所超越?他拿这个问题问燕青时,换来的却是很诧异的反问:“衙内,此虽为戏,却能活命,战场上生死难知,多一份气力,便多一分生望,岂可不尽力?”
    高强于是大悟,凭你竞技体育商业化多么发达,现代运动和科学结合的多么紧密,古人有生存的压力在后面追着,未必就差到哪里去了。不过在大宋军中,由于承平日久,这种生存的压力逐渐淡化,因此士卒之间的身体能力高低不等,由此编成的部队,其战斗力也变得很难估量,算是另外一个问题。
    不过现在高强显然没有时间为这种问题挠头,李孝忠到了甲板上,向高强叉手道:“相公,贼人数倍我官兵,今虽然夺得水寨,难期必胜,何不烧船远走,以水军困之?”
    高强心说你倒聪明。要是没有把握能把山上这群人招安,我大概也会象你说的这般处置了。“孝忠稍安,小乙已经上山招安去了,我今已占形势,谅他不能反抗,只能俯首招安,是乃一举荡平此寇也!”
    李孝忠不是燕青这样的心腹,自然不知道这山寨和高强的渊源。也不晓得主帅这么大的把握来自何处。在他的概念中,官兵少而贼人众,主弱臣强,招安也未必是真招安,怎能如此泰然处之?无奈身在下僚,只有进言之权,却不能令上司每言必听,也只索罢了,复行礼,跳回自己的走舸上去。
    像他这样想法的将官显然不少。在高强的所部六军中。只有韩世忠和杨志二人明白其中地奥秘,不过这俩人都是骑将,上不得船,不曾随征。
    时候不大,率领水军抢了水寨的李俊派了李立回来禀报,说是燕青从山上传回消息,说道梁山众人已经允诺招安,这便下山来拜见招讨相公,须臾便至。到了这个份上,大约只是走个过场的问题了,高强心中一片宁静,便在曹正的护卫下换了小舟,摇进水寨。而后登岸。上岸之时,他用力在地上跳了两脚,样子颇为引人发噱,不过大军之中,身边并无人敢和他开玩笑,故而也没人来问他为何要跳。
    “梁山啊梁山,一部水浒让你流传民间数百年,我又为你花费了如许心血,如今总算第一次踏上了这块土地了!”
    古来穿越多寂寞。这已是高强的觉悟了,不过初次踏上梁山,而且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让他有些“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小小感慨。好在现实总是煞风景的,高衙内的寂寥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山上一番喧闹,燕青当先引着一群人下了山来,见高强已经列队出迎,燕青引导,那一群人呼啦拉尽数跪倒,嘴里乱七八糟叫了一通。
    看样子应该是些敬语,不过高强一概没有听懂,只是一打眼看到武松跪在众人之前,行动之间颇有不便,高强就是一阵心疼,暗骂时迁下手太狠。赶紧抢前两步,先将武松搀起来,手下用力,紧紧地握了握武松地手,大声道:“梁山众位头领知机投顺,心怀忠义,真乃朝廷之福也!这位可是及时雨宋江头领?”
    武松被师兄把手一握,好似见了亲人一般,再听他问起宋江,想到这位呼保义哥哥辛劳几年,临了眼看就要享受富贵荣华,却遭了自己兄弟的毒手,九泉之下岂能瞑目?英雄虎目一酸,含泪道:“草民武松,躬率山寨众人出迎王师,宋江哥哥昨夜已是殁了!”
    接下来的戏码就很无聊了,高强作莫名惊诧状,而后好言安抚梁山众人,这当中不少人早已和他暗通款曲,不过面子上总是要顾的,皆作感激不已状;而像阮小七这类天真造反派,眼见形势比人强,也只得权且应付两句,至于其余懵然无知者如燕顺朱仝等,则拜宋江前期关于招安的造势工作所赐,对此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现在官兵既然仍旧愿意履行之前定下的招安协议,各人得保首领以全富贵,何乐而不为?一时间称颂之声大起,能为宋江带泪者,竟惟有武松一人而已。
    高强一一安抚已毕,便提出要上山去拜祭“义士宋江”,唬得身旁诸将神经一阵紧张,生怕梁山上仍有若干心存不轨之徒,若是借着这时候刺杀了招讨使,大家都得吃不了兜着走。幸好朱仝出来推辞,说宋江虽然不得已落草,平生多怀忠义之心,如今好容易招安得遂心愿,我等不愿他死而为贼,想要将他灵枢运回郓城老家安葬。
    高强自然顺水推舟,说道既然招安议定,自当履行前约,宋江可以官礼安葬,也就是说,宋江的墓碑上可以刻官名,享受官员死后的朝廷待遇,按照之前商议好要给宋江武功大夫的官衔,死后转一官,大概可以给一个遥郡刺史官,武将中也算美职了。
    当下宋清出来谢过了。接着便是招安的细则,按照事先的约定,梁山可拣四万精兵,充禁兵,其余留作厢兵,待梁山军设立之后,负责漕挽。种种细务,自有军中大小将吏和梁山上蒋敬等人去办。至于梁山府库暂且不动,高强吩咐仍依旧约,由梁山买市十日,分金了事,不过现在与谈判时有些不同,梁山等于是签订了城下之盟,多少要吐一些出来,因此高强指示须将分金之后地“余数”献纳朝廷。私下里嘱咐武松派人谨守府库,能埋就埋能藏就藏,日后这块地方可是咱们的,那钱给了朝廷就不知道要被败到哪里去了!至于这个余数,出个三四十万贯意思一下也就是了,也够十万大军一年的军饷了。
    武松一一遵从,又请扶宋江灵枢回乡,高强却不准,说眼下梁山招安,隐隐以你为主。各种事务千头万绪。片刻也离不得,兄弟尽义不在这区区礼节上,料理了山寨大事。完成了宋江的招安心愿,这才是大义所在。说的武松无言,只得垂泪应了。
    在梁山待了一日,晚间高强乘船回去,随即露布飞捷,向朝廷报喜,说道赖天子威灵,朝廷计议得当,三军将士用命,今已招安到梁山宋江全伙。计有兵十万余众,甲仗器械无数,资财不及点检,请朝廷速依前计,措置官吏,建制梁山军为是;并请示梁山兵众编制和驻防安排,一应种种,皆祈朝廷速降指挥,俾可照办。所谓指挥。便是指示的意思,当时向朝廷请示,多用此语。
    捷报到日,朝野欢腾,高强这一派的高俅、梁师成、梁士杰等人自然不用说了,如张商英这样人却也欢欣鼓舞,北宋一朝用兵乃是大事,大军一动就是钱粮无数,而且胜败难料,打了败仗中书宰臣固然要担责任,就算打了胜仗,若是算下来帐目不对,宰臣也得遭到弹劾。因此高强这一份捷报解君之忧,舒臣之眉,一时间朝野人人振奋,都说招讨司所用得人,圣天子威加四海,当即便有人上书拍马屁,要求赵佶上尊号。
    赵佶也是乐的合不拢嘴,连续几日在朝堂上夸奖高强所任得宜,不负君父所望,甚堪嘉赏。梁士杰与高强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蜍,又有圣意在前,这等好机会岂能不抓?便即奏请议高强之功,之才,待大名府留守任期满后,可径调西府,掌枢密之职。
    他自以为这一下已经算是揣摩圣意得当了,哪知赵佶意思仍有不满,这才恍然大悟,看来皇帝比自己还要心急,竟欲不等高强现任期满,直接就要超拜枢密使了!
    于是尚书左丞梁子美启奏,说道朝廷中枢乏人,可即调高强进京,拜为枢密。高俅听说自己儿子竟然有宣麻之份,喜得不能自已,好在头脑还算清醒,连忙出班请辞,说高强年轻,连年超擢已属非分,今当遏抑其志,方为养士之道。中书侍郎张商英也持此见,不过与高俅的场面话不同,他却是实在不愿中枢再多一个蔡京党人了。
    赵佶假意打了一通太极拳,说众宰臣之议,朕已尽知,自有措置,朝廷不赏无功,不罚无罪,便即退朝。当晚宫中传讯,当值翰林学士、知制诰叶梦得进宫,受皇帝面谕,并亲给笔墨纸砚,而后内侍送归学士院,即刻锁学士院,不许内外出入。叶梦得为高强故旧,早有预料,当即大笔一挥而就,盖因高强年仅二十四而拜枢密,乃是本朝第一人,而且兼有文武之功,因此制词崇美,后来传到民间后,士林题之为花花太岁宣麻词,广为传阅云。
    制词既就,进呈皇帝,赵佶改了两个字,叶梦得用白麻将原字贴过,重新改就,皇帝审阅毕,还付翰林待诏誊抄,并关报阁门司和御史台。
    次日,在京朝官以上皆朝会正殿,皇帝正衙文德殿,翰林学士叶梦得宣读制词,录大名府留守司、三路招讨使高强前后功,因进为左光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加封武昌开国伯,食邑八百户。
    第十一部 完
    第十二部 燕云(中) 第一章
     更新时间:2008…10…13 23:19:18 本章字数:5021
    时已近夏,江南草长,三秋桂子虽还未见,十里荷花却已经初现端倪。杭州西湖之上,有两道长堤,乃是过去杭州守臣治理水利所得,难得的是筑堤者都是一时的名士。白堤乃是前朝白乐天所筑,苏堤则是本朝文采风流第一人,大宋三百年第一才子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时所建。二堤交错西湖之上,苏堤更有桥数座,两边植柳,仲夏时西湖上荷叶田田。清风徐来,水彼不兴,人徜徉其上,自觉心旷神怡,体为之清。若值晨暮之际,远远传来南屏山上的钟声,古刹灵音令人顿忘凡尘俗事,飘飘几有仙意,这便是后世西湖十景的第一景,南屏晚钟了。
    如此美景,自然引无数骚人尽挥毫。此际苏堤之上漫步的,便是一群峨冠博带的儒生,多半都是穿着各色官服,彼此你揖我让,簇拥着一员玉带紫袍的老者,言语举止中唯恐稍有不敬。此老面若冠玉,双眉淡淡若无,两眼眯缝细长。腰间玉带乃是本朝唯一,独门标记,正是刚刚卸任不久,出居杭州的蔡京蔡元长。
    此际饱览西湖胜景。耳边听着杭帅林摅以下众官们的谀词滥调,蔡京的心思却早已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几天之前,京城的邸报已经传到了杭州府,玉堂两度宣麻,以招安梁山泊巨寇宋江之功,将枢密副使侯蒙正位为枢密使,大名府留守兼三路招讨使高强特诏为同知枢密院事,位在童贯之下。诏罢三路招讨司军,大名府留守另委他官。高强即刻进京入枢密院,朝议于梁山建立梁山军。济州府张叔夜权知梁山军事。
    除了这份公开的邸报之外,蔡京还接到了儿子蔡攸发来的密报:宋江干招安前夜猝死。杨戢无功。短短十来字,却让蔡京一夜之间老了几岁,原本乌黑油亮地满头乌发。已然隐现白毫了。
    “高强小儿,竟有如此手段……”蔡京心中不住嗟叹。原本以为宋江可以作为自己对付高强的最佳棋子。却不料高强竟能火中取栗,不但将梁山招安。成其大功,更轻描淡写将宋江从这世上抹去。就此一了百了,不留痕迹。
    他咋了咋嘴。只觉得口中甚苦。从旁边侍姬捧地玉盘上取了一块松子糖放入口中,咬了一口,忽然觉得后槽牙有些松动。忙将那块糖吐出来时,那颗牙却已经摇动了。蔡京心中一阵懊恼,近来颇有齿动耳聋之兆。近处的文字也看不大清楚了,林摅等人向自己求取地书法。也是凭着感觉写几个字而已。
    “莫非真的老了……”
    蔡京正在舔着那颗牙齿,心中惘然。忽见湖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