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高衙内新传-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强挠了挠耳朵,便上车坐定。这一坐上去,就觉得有异,透着平稳舒服,马车上下颠簸时,少了以往那种硌愣劲。
    “这就是小乙新弄出来的马车?”
    石秀坐在高强左手,拍了拍车厢壁:“正是!衙内,小乙造了这车出来,本是要送到青州去的,我晓得衙内要进京之后,就命人送到汴梁来了。据小乙说,这车与众不同之处,一是用了西域传来的技术,整个车厢底都是用铁弓吊起来,不似其余车辆直接架在车轴上,二是用了春秋时的安车技法,前后装了两根车轴,四只轮子,大路上走的平稳,三是用青铜铸造车轴,铁作了轴套,再用牛脂润滑,马儿拉起来格外的省力。”
    高强听了大为满意。在现代看穿越小说时,很多人都回到古代去搞四轮马车,当时高强也以为是个好创意,但自己穿越之后,就发觉这玩意对于古人来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所谓的前轮转向,其实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实现了,古人不大搞四轮马车,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在没有弹簧避震系统之前,四轮马车根本就无法很好地适应当时简陋的道路条件,就好比九十年代的中国,你买辆法拉利也没法开上街!其次呢,就是拉车的马匹不易养活,在这个农耕为主的国家,养一匹马大概就和现代人养一辆车是一个概念了,豪商大官用来摆谱还行,普及使用就谈不上。而要用来摆谱的话,却是轿子的谱摆的更加地道,一旦形成了风气,坐马车的人就更少了。
    而燕青所督造的这辆马车,在使用了金属车轴之后,使得车厢的悬吊成为可能,虽然没有弹簧,但用生铁和熟铁几重锻造出的铁弓,也部分实现了避震效果;汴梁的道路都用青石铺设,马车走在上面也还平稳。
    第十部 大名府  第二十章 杨戬(下)
     更新时间:2008…10…13 22:46:29 本章字数:2272
    这马车走了一程,高强大为满意,晃眼却见一旁的许贯忠不以为然的样子,心中纳闷,便问:“贯忠,你以为这马车如何?”
    许贯忠笑了笑:“衙内,小乙这马车,弄起来是不容易,现时的用处却不大,可惜呀可惜。”说着摇头叹息。
    高强闻言心中不爽,这车虽然是燕青督造,点子可是他出的,许贯忠这话等于是直接在扇他的耳光了:“哦?怎见得用处不大?”
    许贯忠摸了摸黄铜打造的门把,锦缎包裹的车厢,摇头道:“此车造的华丽非常,坐上去也是舒适,多半是用来给达官贵人出行之用。但这车轮可还是以木制成,城中若是车行的多了,路面便容易磨损出车辙来,此车比常车更为沉重,磨损必多,到时候汴梁城中三天两头撬起路面来重铺青石,扰民何甚?”
    “呃……”这倒是高强没有想过的,再仔细一想,可不是这么回事么?没有橡胶作的轮胎,车轮对路面的磨损之大简直难以想像,这青石路面看着坚固,但要是满城都跑起马车,只怕个把月就能刨出两条深沟来!另一方面,木制车轮走在青石路面上,自身也容易损坏,万一官家乘车出行,半道车轮开裂,那可就是有辱国体了。难道还得弄轮胎?天晓得橡胶在哪旮沓!
    一腔热情顿时浇灭,高强颇有些垂头丧气,再次暗骂YY小说害人不浅。石秀一旁看不过眼,伸出手去推了许贯忠一把:“那也不是这般说,马车若是真如此不堪,怎的千载之前就行用于世了?”
    许贯忠望着石秀道:“三郎休得误会,贯忠适才所言,只是这四轮马车并不适宜享乐之用,但若是道路铺好,用来长途搬运货物。却能俭省人力畜力。以往大车都是两轮,一小半分量都得压在拉车的畜生身上,此车就省却了这个毛病,再加上这车轴省力,石三郎麾下车行脚夫若能都用上这车,再将道路铺好,运力何止倍增?”
    这么一说,高强和石秀都是开颜,横竖用来哄骗赵佶的新鲜玩意,高强有的是。不缺这一样,而马车能促进物流效率的提高,对于大宋百姓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人一路说笑,讲些闲话,不片刻就到了太尉府前。下车之后。高强眼角瞥见石秀正望着自己,心中暗喜,头也不回丢了一句:“三郎,今日莫走了。就在我那小院歇宿。”
    石秀大喜,忙应了,跟着高强望府里走,只觉得脚步也轻快了些。
    率众进了府门,早有家人飞报给太尉高俅,高强身为人子,也须先去拜会父亲,一面走一面却想:“眼下自己也是一方大员了,是不是该在东京再置一处宅邸?不过好似古代分家独立门户是一件大事,老爹高俅就自己这么一个养子。恐怕不那么容易吧……”
    许贯忠等人自去高强的小院安顿,牙兵等在班房歇息。高强自己到了书房,见到高俅大礼参拜。看高俅精神抖擞,不愧是一代球王,挂靴了还是很注意身体锻炼,看样子还能当不少年的佞臣,真是做儿子的好靠山。
    高俅有这么个飞黄腾达的儿子,闲常都拿来对人炫耀的,这时也是乐得合不拢嘴,连说“罢了,请起!”父子说了会闲话。商强想起途中自己和许贯忠商议的自己回朝事宜,眼前这位乃是政治经验丰富的一条老狐狸。要紧向他咨询。
    高俅显然早就胸有成竹,脸上却是一沉:“劣子,还不是你多方营商,与民争利,结果落下了财名,官家才想到了你?今番你梁世叔早已从宫中传了话出来,官家今年郊祭用度不足,这次调你回京,怕是要你拿个章程出来。”
    “拿个章程?”对于高俅的见解,高强还是非常重视的,听见他并没说赵佶会要钱,暗自松了口气,却还是没找准感觉。
    “去年官家要修明堂,朝野上下都说没钱,还不是你弄了个什么预算书出来,揽了这档子事去?如今郊祭用度见乏,户部左库那里钱粮都拿去赈济灾荒,内库又要支吾明堂建造,朝廷上下也没什么好法子,官家自然又想到你了。”高俅横了高强一眼,几句话说得明白。
    高强这才恍然,敢情赵佶经过上次的明堂事件之后,对自己的理财本事已经有了很高的评价,此次郊祭乏钱,皇帝便又想到了自己,大概是觉得蔡京等人不大会主动向自己问计,干脆亲自开口了。
    既然目标明确,那就好办许多:“爹爹,既是官家御笔调我回京,躲是躲不过的,若是趁此机会显显孩儿的手段,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然则此事关系朝廷财计,孩儿是不大明白地,合当去与梁中书商议妥当,拟个条程出来,再报于官家。”
    这方面就显出高俅的老道来了,赵佶叫你回来,可没明说是为的什么事呐?你这么自己跑去找梁中书,不是等于明着告诉官家,你已经揣摩出了上意么?这可是犯忌讳的事!“且不忙,待官家见你之后,再作道理不迟,今年乃是大郊,到秋郊才是用钱最多的时候,有的是时间让你慢慢思量。”
    高强连连称是,这等官场里的小门道,真得浸淫多年才能得其三味,这方面高俅的火候纵然不及蔡京那样老道,却也是一等一的好手了,他高强纵然懂得这些道理,到底年纪轻道行浅,未必能事事作的滴水不漏,有这么个人耳提面命,实是他的运气。
    不过高俅虽然明事,却也没料到赵佶的反应这么快,高强这人还在书房说话,宫里的使者已经到了,只见一个家人飞也似地进来禀报,说道入内内侍省都知杨戬求见高太尉,高青州。
    “咦?这入内省都知不是梁世叔的位子?何时换了这厮?”高强纳闷,杨戬这名字他可不陌生,也是徽宗朝有名的祸害,之前却没和他打过什么交道。
    高俅瞪了他一眼:“官越作越大的了,也不晓得多学点东西,你梁世叔掌了明堂的造作,入内省都知地职事哪还忙的过来?现下只是挂了个衔头罢了,如今内侍的头领就是这位杨都知,此人心计阴沉,不可小觑了!”
    高强心说这个我理会得,此等“青史留名”的人物,哪个是省油的灯?忙将衣衫整理一下,随同高俅出迎,去见这个带着赵佶的意旨而来的杨戬。
    第十部 大名府  第二十一章 博览会(上)
     更新时间:2008…10…13 22:46:37 本章字数:2082
    杨戬的年纪比梁师成还要大了几岁,相貌有些阴沉,却不大猥琐。
    事实上,大概是出于赵佶这位艺术家皇帝的品位,他所简拔的大臣很少有长的不好看的,自蔡京以下,朝堂上姿容英伟、相貌儒雅的官员一把一把的抓,御史中丞张商英也是出名的美男子。这杨戬近年来很得赵佶的欢心,相貌自然差不到哪去,这相貌虽说阴沉,不过挂上一张谄媚的笑脸的话,估计也够瞧的。
    高强心里嘀咕着,面子上可得作足,依足了礼数与杨戬相见,跟着高俅将杨戬迎到内堂说话。太尉府历来交结宫中内侍,杨戬平日得的铜钱里面,姓高的着实不少,因此对着高家父子也是和颜悦色。
    将来意一说,原来赵佶已经知道高强回京,帝躬甚喜,叫杨戬来发个话,晚间官家要微服前往丰乐楼,高俅父子御命帮闲。
    高强连声答应,这活他也不是头一回干了,当初丰乐楼刚开的时候,就勾引着赵佶前来听曲,顺便给蔡京复相还出了一把子力气;据说燕青去了杭州之后,这丰乐楼由铁叫子乐和主持,生意依旧兴旺,行首白沉香的名气越来越大,和赵佶的关系也一直保持亲密,甚是可喜,趁着这机会,正好去巡查一番。
    杨戬消息带到,赶着回去准备晚间圣驾出游的事,也不多话,告辞而去。
    这边高家父子约略准备一番,高强吩咐石秀调集精干人手,保证晚间丰乐楼的安全,其余人等俱都带去丰乐楼,也算犒劳一下这些跟在身边的忠心之士。
    到得晚间酉时,华灯初上,丰乐楼依旧客似云来,挤的满满当当。那架势,看得高强很有一股开卖“挂票”的冲动。赵佶来的却早,离白沉香登台还有半个时辰,这位大宋天子已经进了丰乐楼。——那条传说中从皇宫直通丰乐楼的地道,早两年就挖成了,官家到此,不过是闲庭信步而已。神不知鬼不觉。
    君臣礼毕,各自落座,赵佶心情显然甚好,高强小心应对着,捡些这几年所经的可笑事说说,大众都笑。
    等到高强说起白沉香正在后楼梳妆准备登台,少停便来伴驾时。赵佶却说不忙:“高小卿家,此次朕调你回京,乃是因为卿家以冲龄而守北京,开国朝未有之局面,恐有人心不服。故而朕有此命。”
    高强赶紧谢恩,一面大拍赵佶马屁,说道“国有英主,下有忠臣”,赵佶听了连连点头,高俅身为老子,也得跟着称谢。
    虚文一过,便到正题:“高小卿家,朝野多有人传你雅善理财,去年明堂造作一事。足见传言不虚,朕今日有个题目,想要考一考你。”
    “官家请出题,臣尽力而为。”
    “甚好!国朝自真宗皇帝之后,敬礼天地,宠信道教。每逢郊祭之时,须得郑而重之,遍礼神明,恩泽百官宗室,这你也是知晓地。只是适逢灾年,朕怜悯百姓,大开府库赈济,如今这赈济的钱粮不敷支用,若是你为户部。有何良方?”
    高强心说你倒直接,开门见山啊!说起来。赵佶选择在这种场合向高强问计,却是比较合适,郊祭是脸面上的事,要是皇帝因为办这事缺钱而向臣子求助,说出去好没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