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高衙内新传-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在这里说的高兴,手脚乱舞,旁边有人接口道:“衙内说的是,这梁山泊自然无法与大海相比,不过在咱大宋北方,淮河以北,还没一处水面能与之相比地,都说八百里水泊,以小人看来,多半还是低估了。”正是石秀。
    “哦?三郎且来说说,这梁山泊到底是怎么回事?”高强心里一直存有一个疑问,这么大的一处水面,居然到了明代就没声息了,看明人给水浒传所写的那些注解,几乎都说梁山左近并没有什么大水,这么多水,到底哪里去了?
    石秀显然作过功课,回想了一下自己所看地资料,清清嗓子道:“这梁山泊,古时已有,据说叫做巨野泽,又叫做大野泽,自古就是盗贼盘踞之地,秦时彭越便曾藏于此泽中。不过这水面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唐季五代交兵,黄河无人治理,屡次泛滥成灾,后晋开运元年,滑州黄河河段决口,浸汴、曹、濮、单、郓五州境,环梁山,合于汶水,与其南诸湖相连;真宗天禧三年,滑州河溢,历澶濮曹郓诸州,注梁山泊;神宗熙宁十年,河决澶州曹村,东汇梁山泊;神宗元丰五年,河决郑州,溢入利津县武沟马刀河,归梁山泊。数十年中受河流三,遂成巨浸。”
    “原来如此。”高强这就明白了,梁山泊这么大,原来都是黄河水,若是黄河久不泛滥,水自然渐渐退去,也难怪百余年后,这里就无复八百里水泊的壮观景象了。
    韩世忠想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如此大的水面,官军没有勇武之地,果然是天然的盗贼渊薮,看来梁山之险,在水而不在山。”
    高强摇了摇头道:“世忠,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梁山盗贼群聚,地势固然是一个原因,不过近几十年来这里屡次遭受河水泛滥,流离失所地老百姓定然少不了,他们缺衣少穿,生活本来就难以为继,再加上官府督责赋税,又要出钱出工治理河防,这日子怎么过法?也只能逃入水泊中为盗了。”
    后代说起梁山盗起的原因时,往往归咎于徽宗朝的种种横征暴敛,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盗贼蜂起的原因,自从百多年前大宋还没建立的时候就埋下了根苗,又哪里是多增加几项赋税就能解释的?所谓的大历史观,对于历史事件就得这么挖根剔须的去看。
    韩石二人听了高强的话,他俩原本就不是什么饱学之士,对高强又都是敬重的很,自然连连点头称是。这样的听众或许是某些领导干部喜欢的,不过高强却不是那样的空乏之人,说了几句,也就打住。
    大船劈波斩浪,犁开水面,直向东方济水河的河口驶去,渐渐将梁山水面抛在了脑后。
    入济水,出大海,再从海上进抵广陵。这里是盐务所在,此地煮海为盐,为官府每年带来近百万贯的收入,不过这些钱都是用盐引的形式收取,而且朝廷专设盐务办理,高强虽说是青州知府,这地方可不归他管。
    从此地弃舟登岸,车行数日,就到了青州州治益都城。这地方高强已经来过一次,不过那次先是过其城而不入,而后碍着李清照家里办丧事,他又要避免慕容知府的请托,因此这益都城压根就没进去过。
    想不到过了几个月回来,居然摇身一变,已经成了此地最大的父母官,正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第九部  梁山 下篇 第九章 到任(下)
     更新时间:2008…10…13 22:20:22 本章字数:2419
    进城之时,城中已经得了消息,待高强大队车仗到了衙门口,本地的通判,诸曹官,孔目,押司,捕快,上下官员二百来口,已经齐聚于此,迎接新任知府大人,此外尚有本地士绅耆老,外加看热闹的百姓无数,里三层外三层,将青州府衙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有什么好看的,要不要铺一张红地毯,本衙内走几个台步,让你们大家拍些照片,再作个专访什么的?”眼见自己走路都成问题,高强翻翻白眼,不禁想起后世时开什么电影节啦颁奖礼之类活动的状况。
    新官坐衙,什么接印,上香,抚政,亲民之类的礼仪举不胜举,反正当地自有本地通判安排,高强麻木着脑袋跟着作去就是,直忙到晚间方了。他刚要松一口气,却听说明天还要去赴各处官绅接风洗尘的筵席,不由得气从中来,大手一挥:“一概不去,本衙内要睡觉!”惊得那个叫做吕颐浩的通判目定口呆,心说哪有这样做官的?看来果然传闻不假,这花花太岁仗着父荫和圣眷做官,年纪轻轻就衣绯带银,哪里知道政事艰辛?
    叹了口气,吕颐浩也不多说什么,横竖这地方上的政务,通判乃是知府的副贰之臣,他也不指望这位新任的衙内知州能主什么政事,只求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三年任满后便调他处,那就谢天谢地了。“知府大人,明早诸曹官齐集府衙,还望知府升堂。”
    次日一早,高强睡饱起床,精神饱满,想想自己难得作了一回正职官,这知府不比以前的应奉局,那是个野鸡衙门。扛着圣旨御批的金字照牌,随便自己怎么折腾都没人管的。这知府一州之望,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累累赘赘的事务一大堆,手下诸曹官都各管一片,自己要是全部撒手不管,两眼一抹黑,出了岔子恐怕都被人蒙在鼓里。
    当即传令升堂。
    此时新知府公车到任,本府诸曹官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道理,这新任知府听说是个衙内出身,又年纪轻轻,昨日看他面相轻浮,为政多半也很马虎。不过就算再怎么马虎,手下各官的人脸总是要认一认的,因此早就做好了准备。高强那衙门里鼓声一响,众官鱼贯而入,雁别翅分列两边,三班衙役都退到后面去了。
    高强穿戴整齐,升堂坐衙,只感觉这官服穿在自己身上,走路都不自在,心说那水浒传中有“黑旋风寿张乔坐衙”这一段,不知那野惯了地李逵。穿了这官服什么感想?
    通判吕颐浩唱一声,诸曹官几十人纷纷向高强施礼,看着这许多人对自己恭敬。有许多人年纪比他父亲高俅还要大,当先引导的吕颐浩看上去也三十出头了,高强颇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叫都免礼。
    跟着吕颐浩就引见诸曹官,这诸曹官是知府手下各阶官的总称。司户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收纳;司理参军掌诉讼堪鞠。司法参军掌刑法,都是要紧地去处。这些官职都是七八品上下,最高的乃是吕颐浩所担任的通判,正七品阶。
    高强学过一些地方官制,晓得自元丰改制之后,这通判乃是一州副贰,出则按查诸县,入则佐政,因此吕颐浩算是这青州府除了他之外最要紧的官员。好在此人为官清正,却不是什么迂腐之人,与前任慕容彦达相处还算融洽,慕容彦达走时也对他下了工夫,请他好生辅佐高强,用此言语中甚是客气。
    诸官见礼已毕,各自说了些自己的政事,自然都是拣好听的说,没哪个会一见面就给上司出难题,这位衙内出身的知府可不是随便刁难的对象,他不来整你就是好事了。
    这等官样文章听的高强几乎要打瞌睡,碍着大家以后要共事三年的面子,好容易忍住了,勉强笑道:“本府,咳咳,本府年轻识浅,州事全仗吕通判和诸曹扶持,往后群策群力,共同,这个,共同抚循州民,为天子守此一方土,请了!”说着起身一拱手,掉头就走,生怕他们再来扯些有d 没的。
    他这一走,各曹官却都松了口气,此等纨绔子弟喜怒无常,谁知道好不好伺候?一时都聚拢到吕颐浩身边,听他示下。
    这吕颐浩三十多岁,相貌威严,自幼家贫,善弓马韬略,乃是文武全才。他自己就是山东密州人,算半个本地人,因此在青州威望甚高,在这通判任上已经待了三年,诸曹官都仰他马首是瞻。
    此时见诸曹官意颇彷徨,吕颐浩笑了笑:“诸君何必惶惶?我看这新知府倒好伺候,他是来此间熬资历的,三年之中只求平安无事,到时大家拱手相送,谁也不碍着谁,咱们只管做事,别闹出什么乱子来便是,这谓之拱手而治。”
    众官闻言点头,那司法参军有些不服,这嘴上没毛地小家伙,要居于一众旧官之上,叫人怎么心服?凡人大多有这样的观点,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看着人家运气好,总是有些妒忌之心,但看如何调节罢了。
    吕颐浩也知道这个道理,只宽慰了几句,大家便散。他想了想,却反身进了府衙,又去求见高强。
    高强道他有什么要紧事,忙请进来。坐定,吕颐浩将州中政事捡几件重要的说了,别的都还好办,单有一件,青州府自从春上闹了一回匪患,清风寨一度沦陷贼手,现在本地治安就差了许多,司理参军那里很是头痛。
    要是说什么钱粮赋税,断狱决刑之类,高强是头大,说到治安他可有办法,当即胸有成竹:“吕通判大可放心,本府上任,地方上牛鬼蛇神都得给我老老实实,没一个敢蹦跶的。”
    吕颐浩大不以为然,心说你这小衙内口气不小,那些市井闲汉到处滋事,有好多都不够犯案的标准,偏偏搅扰的地方不宁,官府抓不胜抓,你有什么本事叫他们老实下来?
    哪知这话没说两天,司理参军就跑来告诉他,青州地面一夜之间清静无比,原先那些街坊市井中横行霸道的闲汉无赖,不是跑的无影无踪,就是变成了比良民还要恭顺地大良民,几天来城里最大的案子就是有人被偷了一只鸡,不过半晌午的功夫,那偷鸡贼居然自己捆着自己,嘴里叼着被偷地那只鸡,回去求失主宽恕去了,一时传为奇闻。
    吕颐浩听了这事,才知道高强果然有些玄机,立时对他另眼相看。若是按照史书中的古文说法,便是“吕始异之”。
    实则这事说来平平无奇,石秀跟着高强到这里,黑道上早就传扬开了,但凡有作案子的,都绕着青州境内走。对付那些市井无赖,石秀原是手段熟稔的,三两下就把青州地面摸的烂熟,没一个敢乱说乱动地,也算给高强的上任开了个好头。
    第九部  梁山 下篇 第十章 治军
     更新时间:2008…10…13 22:20:43 本章字数:4047
    过了数日,新官到任的风头渐渐过去,有了吕颐浩这个本州通判的辅佐,再加上石秀暗地里摆布了本州的大小黑道势力,高强这青州知府已然坐的稳当,便开始着手部署自己的兵马。
    首先一个,就是命已经调任京东第四将的陆谦,整备本部兵马,赴清风寨把守,修葺防御,安抚寨民。经过春上那次清风山之变后,高强看到了清风寨这个扼守三山,乃至齐州、兖州,青州三州往来咽喉要地的重要性,于是遣陆谦率三千军把守。
    而后是升任京东第三将的杨志,本部四千兵马,分布临淄与博兴之间,遮蔽了济水河到益都之间的大片区域。至于本州兵马都监韩世忠,则负责将青州城内外的各色兵马共计五千整顿安扎,其中有一指挥计五百人的天武军,按编制乃是禁军中的精锐。
    按照宋时的军制,禁军最是劲兵,大多屯驻于京城,所谓的强干弱枝之计,也有部分禁军分布天下各处要地,备不时之变,这一指挥的天武军就是这么来的。计点兵士时,看到有这么一队劲兵,高强还很是高兴了一阵,随即就听韩世忠说,这一队天武军已经是有名无实,当初被秦明带出去攻打清风山寨,结果被花荣用计全歼的,就是这队禁军精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