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朱重八-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守着,可以不夸张的说,一只蚊子进出马家,朱元璋也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只要他愿意,他随时可以将整个马府封锁起来。
政治智慧明显不高的二少nǎinǎi对此毫无提防,她反倒觉得有这么多护院守着家是件很安全的事,越发地信任和依赖朱元璋。
朱元璋才打了一小会儿拳,就来了一名西固村来的年轻人,是最初投靠他的那九名年轻人之一,最值得信赖的属下。那年轻人凑了过来,拿出一封信交给朱元璋,低声道:“朱八哥,今早天还没亮,西安那边来了封家书,是大少爷写给二少nǎinǎi的……我把它截下来了,等你看了再处理。”
朱元璋点了点头,和年轻人一起回到屋子里,极为小心地折了信封,原来这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询问了一下马家现在的情况,并且问二少nǎinǎi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这样的信,理应由二少爷写才对,但是二少爷对自己这个老婆完全不闻不问,对马家老院子也不关心,只好由大少爷来询问了。
看完之后,朱元璋没发现有什么异样,这确实是一封很普通的信,这才小心翼翼地重新封好口子,递给年轻人道:“拿去交给二少nǎinǎi的贴身丫鬟吧……你做得很好,记得以后所有的信都先给我过目。”
年轻人点了点头,拿着信去了,朱元璋提了提jīng神,然后走出了自己的屋子,也向着二少nǎinǎi的小楼走去。经过昨天晚上一夜的考虑,他已经想到了给自己的军队准备粮食的好方法,需要利用傻乎乎的二少nǎinǎi。
此时已是初夏,气温渐高,但是清晨并不热,只有一种淡淡的清爽,朱元璋在内院里走了几步,就碰上两个丫鬟笑嘻嘻地从他身边走过,内院中间新打的水井边,有个小丫鬟正在打水上来,旁边的地上放着洗衣盆,看来是要打水洗衣服,哟……这丫鬟不就是秋叶吗?旁边洗衣盆里那件衣服好眼熟,是自己昨天换下来的。天下大旱,汹涌的农民浪cháo已经在整个陕*西孕育,但在马家内院的这个清晨,一切都显得和谐和安宁。
朱元璋本来没兴趣理会女人,但还是忍不住对着秋叶挥了挥手,打了个招呼。
秋叶难得见到朱八哥对自己主动打一次招呼,顿时大喜过望,身子发麻,晃了一晃,险些坠到水井里去,幸好她扶住了井沿,才没闹出大事来。
朱元璋轻叹了一口气,对于秋叶的感情,他一直都知道,但不知道如何回报,这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在上一世,他贵为皇帝,**佳丽没少过,他对这些**也不见得有什么温柔之处,但是他并不感觉到愧疚,因为那些**嫔妃,除了大脚马皇后,别的没有一个是真心喜欢他的。她们只是利用自己嫔妃的身份,为家族谋取利益罢了。
帝王之家,缺乏一种叫做“真爱”的东西,夫妻之爱,没有!父子之爱,没有!兄弟之爱,没有!一切都冷冷冰冰,在马皇后死去之后,他再也没有感觉到有人爱他,他也没有再爱上任何人。
实际上,他不擅长面对别人的真爱,就拿马皇后来说吧,因为她真诚地爱着他,所以即使朱元璋成为了皇帝,手掌天下生杀大权,但马皇后开口提要求,他就会认真地听取,并且为之妥协!因为他想要尽量满足她的要求,给她快乐,让她的那份爱获得回报,他自己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其实是一个感xìng的人。
朱元璋从秋叶身边绕了过去,走向二少nǎinǎi的小楼。
那是一间jīng致秀气的小楼,以前是马三小姐住的,现在三小姐已经随着家族迁去了西安府,这里就成为了二少nǎinǎi的居住。
“朱八求见二少nǎinǎi。”朱元璋在小楼前,大声向里面吆喝了一声。
不一会儿,二少nǎinǎi的贴身丫鬟出来了,这女孩长得还算可以,略显秀气温柔,举止也很得体,她这种陪嫁丫头,按理来说都会成为通房丫鬟,早晚会给二少爷侍寝,由于二少爷和二少nǎinǎi感情不好,分房睡,她也就没有掺合进去,还是个不知人事的小丫鬟。
“朱八哥啊!”小丫鬟脸上露出笑容:“快请进……刚才有护院家丁送了信来,我家小姐已经起了床,正在客厅里坐着看信,您来得真是时候。”张家过来的丫鬟们,还是习惯xìng地称二少nǎinǎi为小姐,颇有趣。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着小丫鬟向楼里走。
二少nǎinǎi的小楼装饰得挺jīng致,里面并没有披红挂绿,而是可见一股书香门弟的气味。她毕竟是知县老爷的女儿,她老爹张斗耀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也是正正经经考中进士当的官,家门前立着进士杆,所以学识还是有一些的,她在父亲的熏陶下,倒也算是知书达礼的女子,没有那种暴发户富的气质。
朱元璋走到厅堂上,只见二少nǎinǎi坐在桌边,手上拿着刚才那封信,看到朱元璋走进来,她将手上的信随手放到了桌子上,笑问道:“朱管事,找我有事么?”
“嗯,有点小事。”朱元璋认真地道:“二少nǎinǎi,我知道您和二少爷的关系不太好……”
“嗯?”二少nǎinǎi眉头微皱:“你提这个做什么?那人我压根懒得想起来。对了,你别叫我二少nǎinǎi,我听得心里堵得慌,以后你叫我小姐,或者张家小姐也行。”
朱元璋心中暗笑,嘴里却顺着她的意思道:“张家小姐……我今天来这里,是想说你说几句心里话的,咱们马家的下人,对二少爷早就不满意了,他把咱们不当人看,随意欺负打骂。但是咱们对张家小姐却十分敬佩,因为您对下人们十分和蔼可亲,咱们都感觉您是个好人,所以……咱们马家的下人,都会全力助您管好这个家。”
“嗯嗯!”张小姐对这段话十分满意,笑道:“那真好!”
“以我对二少爷的了解,他现在肯定在西安府等着看您的笑话,如果您没把这个家管好,他又有借口来讥讽您。”朱元璋认真地道:“如果小姐想气气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马家赚一大笔钱,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样反而可以衬托出二少爷是个废物……”
“没错!”张小姐喜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有什么好的赚钱方法吗?”
“眼下,就有一个好机会。”朱元璋认真地道:“天下大旱,屯粮必赚!”
八五、风起云涌
“屯粮必赚?”张家小姐对商业上的事完全不懂,两眼一抹黑。
朱元璋笑道:“小姐,您想想,今年白水河断流了,十里八乡的粮田,大多数都会颗粒无收……到了秋天,粮食收不上来,百姓们的存粮吃光,市面上的粮价就会开始飞一般地向上涨。”www.hahawx.net
“哦,原来是这样啊,有理!”张家小姐应道:“那咱们要怎么赚钱?”
“很简单!”朱元璋摊手道:“花光家里所有的钱,都用来买粮食,然后坐看粮价飞涨……等粮价涨到最高点时,咱们把粮食搬出去卖掉,就可以赚许多钱了。”
“哦!原来经商就是这样经啊!”张小姐有点小兴奋。
朱元璋微笑道:“小姐,咱们家大少爷就是经营米行的,他现在肯定就在做着同样的事,您不妨写封信问问他这事儿是否可行。如果您利用这件事赚了大钱,在马家就扬眉吐气了,二少爷那个只知道花钱,不知道赚钱的窝囊废和您一比,自然就被比了下去。”
张小姐听到这里,再无疑惑,赶紧吩咐贴身丫鬟道:“快给我准备文房四宝,我要给大伯写封信,问问他的意见……”
不一会儿,张小姐就用秀丽娟巧的小字写了封家书,是写给大少爷马智雄的,信里先报了平安,说马家老宅一切安好,然后又问他屯粮赚钱是否可行。
数rì之后,大少爷的回信到了,随着回信一起到的,居然还有他那十五名刀手,这些刀手是保护着一辆运银子的大车回来的。多年经营米庄的大少爷一听说弟媳要屯粮赚钱,立即举双手双脚赞成。今年大旱,可不是白水一个地方大旱,整个陕*西现在都旱得看不到几滴水,大少爷的米庄也正在疯狂买入粮食,坐看粮价飞涨。
但是他单在西安府买粮,是买不到许多粮的,因为西安府不止马家这一家米庄,还有许多厉害的大商人坐镇,大伙儿抢粮食正抢得头破血流。正在这关键时候,张家小姐的一封家书到来,主动要求屯粮赚钱。
马智雄转念一想:对啊!我们马家在白水还有一份基业,让留守在白水的弟媳帮着屯粮,岂不是事半功倍!
马智雄一向豪爽大方,以前打赏朱元璋出手就是一百两银子,他一旦决定了让弟媳帮着屯粮,就毫不迟疑地拨了五千两银子,装在大马车里,让十五名刀手押送回马家老院里来,交给了张家小姐,并且嘱咐她大胆收粮,别管价格,只管拼命吃进。
十五名刀手将银子和大少爷的回信送到之后,就返回西安去了,留下张家小姐,瞧着一大车银子直发楞。
女人这种生物,尤其是没有什么阅历的女人,就算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也是千头万绪,不知如何下手,这种情况下,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身边的男人求助。
结果朱元璋又被张家小姐请到了自己的小楼里:“朱管事……你前些天说的那件事……屯粮赚钱的事儿,我写信问过大伯了,他果然极力赞成,还派人送了五千两银子过来,叫我不必顾虑价格,只要有粮就买……”
张家小姐眨了眨大眼睛,苦恼地道:“我是很想买啦,但是现在看着这么多银子,我又傻眼了,这粮食要怎么个买法?到哪里去买?”
朱元璋心中暗笑:本来想借着马家的名义,用衫家那里抢来的钱买粮,没想到马智雄这人如此豪爽,居然主动送钱来给我买粮……这些买来的粮食全屯在马家里,等我秋赋起义的时候,就顺手收入囊中笑纳了。
他对着张家小姐认认真真地道:“小姐,您的苦恼,就是咱们这些做下人的苦恼,买粮的事,您只管交给我来办……我一定给您办得妥妥的。”
张家小姐大喜:“那就拜托你了……对了,你可得记好账目,将来我要把账目交给大伯过目,以免他们怀疑我贪污家里的银子。”
“这是理所当然!”朱元璋笑着告退了出去。
----------
屯粮行动很快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朱元璋手里现在银钱颇足。马智雄送来了五千两银子,这些银子足够买很多粮食,而且王二那里还有几袋子从衫家抢来的金银细软,如果全部折算成银子,也有五六千两。
在大明朝,购买能让一个士兵吃饱的军粮,一年只需要大约五两银子就足够,如果想给他们再制点战袍、兵器一类的东西,差不多一年需要十两银子。如果想让士兵吃好点,穿暖点,再娶个媳妇什么的,生活过得幸福点,二十两银子绰绰有余。
现在朱元璋手里捏着接近一万两银子,如果用十两银子的标准,可以供两千人过半年。虽然对于发展一只军队来说,这样的人数略显不足,但也基本够用,揭竿起义时如果再从县仓里抢点,就可以供给更多的人,过更长的rì子了。
在朱元璋的暗中cāo纵下,王二和三十五名心腹,频频出现在各个市集上,以马家的名义买走所有能买到的粮食。
白天,朱元璋就在书房里记账,用马家的银两买来的粮食,单独记在一个账簿上,秋叶每天都会来帮他磨墨,辅纸。晚上,万籁俱寂之时,朱元璋就在秘室里另记一个账簿,这是记录王二那里的钱买的粮食,两笔钱的账必须分开记。马家这个账簿要用来给张家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