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寨小相公-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颌手指在书桌上轻轻敲动了几下,停了下来,抬头继续说道:“皇上的勤王诏书,也已经发出来了,老夫手上就有一份。不过,各地的节度使,至今只有山阴节度使王思安带兵北上勤王了。”
“王思安是王渑的侄子,他北上勤王,并不奇怪。只是,山阴之地,兵马还不如我三晋,不过十余万众,中间又隔着河阳之地,恐怕也是鞭长莫及,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反而会被谭张二人灭掉。”
“京畿的守军,倒是有五十万的京营官兵,向来是大唐最为精锐的军队,这一仗,胜负难定啊!各处节度使观望的心思,已经不言而喻了,没有人愿意去趟这浑水,老夫也是左右为难,让申儿你回来,就是想听听丁大人和申儿的看法。”
“这一来呢,若是为父的继续观望,王渑只要胜出,将来难免是要被算旧账的;二来,若是谭张二人拿下了京畿,杀了王渑,我三晋不过二十余万兵力,又要分兵北地诸关,抵挡北胡南下,该如何自处?为此事,为父真是彻夜难眠,坐立难安啊!你们都说说,也让老夫能下定一个决心,免得如此的左右为难。”
“丁大人,还是您先说吧!”
李申当然知道自己的父亲让丁维用计将自己从京城接回来,肯定是有所打算了。而这个打算,他还需要考虑得更加的周祥一些,才会最终决断,丁维一向老成善断,是父亲的臂膀之人,他必然会比自己考虑得更为的全面的。
丁维点了点头,他当然也明白这父子二人的意思了,李颌镇守边关多年,在军中威望甚高,却一向受王渑的压制。若是这一回,王渑败了,李颌无非是两个选择,一是投靠谭张二人,毕竟二人势大;二是自立为王,他却不会轻易的走出这一步。
而至于出兵勤王,李颌是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下这样的决定的,一来他也想王渑死;二来,他有足够的理由不出兵勤王,毕竟北胡势大,一旦李颌出兵,边关告急,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而自己,自然也是要在这其中做出选择了。
“既然大人问起,那下官就直言不讳了。”
“丁大人但说无妨!”
“大人您最担心的,应该是王渑最终胜出吧?”这其实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了,看到李颌点头,丁维才继续说道:“下官倒是以为,王渑胜算不多,要么谭张攻入京城,杀了王渑,要么就是皇上下旨杀了王渑,以平民愤。”
“哦!为何?”
“一来,谭张势大,想要灭掉王思安,并不是难事。而且谭张还在大肆的招兵买马,兵力达到百万,指日可待;二来,河阳与燕南,地势平坦,有大清河过境,土地肥沃,一向都是大唐粮仓。有了这个粮仓,谭张二人,完全不用担心大军无粮可用。”
“三来,谭张举事,如今已经近月,就如大人所言,只有王渑的侄子王思安出兵勤王。这一点,已经可以充分的证明了,这些年,王渑把持朝政,获罪者良多,实在是没人肯为他卖命了。”
“四来,天下诸镇,兵力各异,虽十数镇,但不如说只五镇而已,大多还在边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河阳地大,只有二十五万兵力,燕南却是有四十余万兵力,镇守燕北诸关;再来就是我三晋河东之地,不到二十万兵力。”
“而蕉岭以西、以南,或者说雄关以南,雄南节度使胡宗希,手上有二十五万兵力;西北的河西节度使,廖从化廖将军,也手握二十五万大军。除以上五镇,余下的诸镇,最多兵力的就是王思安了,除王思安之外,至多也就七八万之众,难成大事。”
“如今的局势就是,这些小的藩镇,只会观望,绝对没人愿意冒着丢掉身家性命的危险,冒然勤王,或是趁火打劫,去袭扰谭张二人的。相信胡宗希和廖从化二位将军,也肯定是如同大人一般,静观其变的。”
“这其中,当然有镇守边关之责,一旦边关失守,那就是千古罪人了。这自然也是最好的借口,不管是皇上,还是王渑,都无法以此来治罪,至多也就是下旨申饬一番罢了。所以,王渑虽然有五十万精兵,但这一仗,恐怕必败无疑了。”
“必败无疑?”李颌的手指,停在桌面上,一动不动,眉头却是紧锁,“张常山虽然有四十余万众,但他必然分兵固守边关,这二十万兵力是难免的。再加上谭宗道,也就是四十万兵力,相比王渑,并不占优,何来必败无疑?况且,若是皇上杀了王渑,又当如何?”
“父亲,这个就由孩儿来说一说如何?”
李颌不由得眼前一亮,他一向最是看重这个长子,见李申如此主动,自然开心。
“申儿,你且说来。”
“孩儿一直在京中任职,倒是对朝中局势,略知一二。如果丁大人所说的,成为事实,那王渑,真的是必败无疑了。”
“哦?”
“王渑把持朝政多年,虽然党羽无数,根深蒂固,但也是仇家不少,更是有无数人想要除之而后快。他虽然名义上掌控着五十万京营官兵,但实际上能够完全掌控的,也就二十万左右,这还是他多年来安插亲信,才有了这般的形势。”
'13。第13章 共治三晋'
“所谓的形势逼人,王渑纵是势大,却也难免有顾头不顾腚的时候。他一方面要分兵紫阳关,抵挡谭张大军,一面又要担心京城中那些反对他的人趁火打劫,估计他真是左右为难的。”
“他只有二十万兵力,京城是肯定不能出事的,紫阳关的守军,如果孩儿估计没错的话,一部分将领是他王渑的人,而大部分的将领和官兵,他却不敢全用自己的人。他必须留足兵力,预防京城出事。”
“如此一来,紫阳关难免将兵不和,被谭张攻陷,是早晚的事。王渑如今的算盘,打的是,即使紫阳关破,他还可以固守京城。如果孩儿没有想错,王渑此刻,一定是将那些反对他的朝中大臣、将军们的家眷监视着,随时会动手。”
“但这件事极为的棘手,因为这些大臣、将军们,肯定不会束手就缚的。就如同父亲您想到的,先将孩儿接出京城,这些人,一样也会想到。所以,这件事情的关键,或者说王渑死得早还是晚,其实就关系在一人的身上。”
“哦?”李颌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不禁老怀甚慰,自己的儿子终于长大了。他再看看丁维,从丁维的眼中,也看到了丁维欣赏的眼神,“申儿你且说说,这人是谁?”
“靠山王程拓。”
李颌与丁维对视一眼,眼中都是笑意,这其实已经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他们是有意的培养李申,这话从李申口中说出来,代表的就是李申的成长了。
“太祖皇帝建国以来,分封诸王,唯有程家世代受皇家眷顾,异姓王位,代代相传。而程家,也一直与皇家多有联姻,这十万禁军统领之职,一直由程家兼任,未曾有变。这十万禁军,数量虽少,却是负责守卫皇城,也是大唐两百万大军,精锐之中的精锐。”
“因为王渑和奸妃的存在,程拓难免被打压,这禁军统领之职,却还能坐得稳稳当当的,这其中自然大有道理。而为了摆脱王渑的控制,这些大臣、将军们,一定会去找程拓,程拓也一定会尽力的去保护好这些人的家眷。”
“如此一来,京城便随时有内乱的可能,王渑为了保命,这二十万大军,他只能留在身边。眼下的情况是,父亲您是希望王渑死得早一些,还是希望王渑活得久一些呢?”
“这有何区别?”
“当然有区别了!若是王渑死得太早,谭张就没有了借口,名不正言不顺的,即使破了紫阳关,兵围京城,最多也就是皇位换个人坐罢了。可若是王渑长命百岁,这场仗,那就只能一直打下去,直到有一方胜出了。”
“再怎么说,谭张虽然有河阳、燕南二地,但皇上毕竟在王渑的手中。谭张想杀王渑,不过也就是个借口罢了,他们的目的,路人皆知,只是许多人不说破罢了。就算王渑死了,谭张也会以各种理由,继续兵围京城的,比如清理王渑一党的残留,王渑根深蒂固,涉及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
“这一点,想必程拓也心知肚明,为了保大唐江山,他就算是再对王渑恨之入骨,也不会想要在这个关键时刻起内讧的。内讧一起,王渑一党,肯定会死保王渑,京城难免发生混战,给了谭张可乘之机。”
“王渑自然也不是傻子,否则也不可能把持朝政这么多年了。所以,小小的内讧不会没有,真正的刀兵相见,实在是不合时宜。而如果想让王渑早死,只需要有人从中挑拨,先是小冲突,再酿成大的血案,到时候,他们想不打都不行了。”
“如果想让王渑活得久一些,那就只需要静观其变,他们自然不会在此刻自相残杀的。而如果父亲想要坐收渔利,置身事外肯定不行,倒不如主动涉入其中。”
“主动涉入其中?”李颌也是不禁惊讶,转头看了一眼丁维,却见丁维不断点头,显然是很支持李申的想法的,他的脸色,也不禁凝重了起来,因为这实在是事关重大,“申儿说来!”
“谭张势大,如果紫阳关太早陷落,京城被围,程拓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杀了王渑,来堵住谭张的嘴的。甚至很可能逼皇帝提前传位。到那个时候,局势就很难掌控了,谭张恐怕一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免引起群起而攻之,最多就是变成另外一个王渑罢了。”
“可若是谭张没那么快攻下紫阳关,双方长期对峙,就能最大化的削弱谭张的实力,也能让王渑不得不顾此失彼,不断的增兵紫阳关。到时候,恐怕程拓也不好坐视不理,势必会被卷入其中。”
“父亲如果想要他们两败俱伤,此刻当然是要帮弱势一方一把了。兵力不用多,只要三万足矣,兵临两河口,假装要从枫叶渡渡过大清河。到时候,谭张肯定会分兵防住枫叶渡,对紫阳关的进攻,势必减弱。”
“这个时候,不管是王渑还是程拓,都只会以为父亲是勤王之师,必然不会有什么防患的。有了父亲做表率,各镇节度使肯定会一时左右为难,但也会先观望,不会马上做出决定的。所以,父亲您有最少一个月,至多两个月的时间。”
“最佳的时机,应该是在四十天左右。到了那个时候,估计各镇也差不多该有个决断了,父亲您就再添上一把火,再增兵五万,作势要西渡大清河。王渑与程拓必然大乱,谭张也可以趁势拿下紫阳关。”
“届时,父亲欲渡而不渡,又能牵扯朝廷兵力,谭张必然很快兵围京城,京城之乱,在所难免了。而父亲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让身边这两头老虎,大伤元气。父亲不如就再给天下人做一个表率,自立为王。”
“自立为王?”李颌一拳重重的落在桌上,整张书桌颤抖了一下,“丁大人,申儿!”
“在!”
“陈家的江山早已腐朽,皇帝轮流做,总有到我李家的时候。两河口之事,我自会处置,你二人如今该做的事有二。一是招兵买马,二是暗中派人联络各地三晋子弟,或是待命,或是回到我三晋大地,共治三晋!”
'14。第14章 找我媳妇'
有人做着帝皇梦,有人想着抢江山,除了这个家,陈启想的,自然是陈凤娘了。
人说母子连心,陈启不知道这会不会是真的,但至少他已经感觉到了。何五月竟然将他赶出了家门,只留给他一句话,“大旺,你已经是大当家的人了,去找大当家吧!”
何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