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寨小相公-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这个时候,也没必要隐瞒了,“他是来请降的,本王正在和他商议,明日一早,便会将降书送到清河县给邢公公,让他带回去给皇上。”
“那就好!那就好!”陆柄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了,他真的是好心提醒陈启,这种事不赶紧上报,那是要出事的,“那末将就先告辞了!”
“嗯!这事情,暂时先别告诉邢公公。”
“末将知道了!王爷放心!”
“黄真!”
“属下在!”
“你跟着陆将军先回去。交代你的事,都还记得吗?”
“王爷放心!属下都记着呢!”
“去吧!”
'290。第290章 回燕城'
清河县的码头,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么的热闹了,运送各种物资的船只,从昨夜开始,就一直都没有停过。天亮后不久,运送物资暂停,改为运送晋兵过河了,陈启担心邢州的战事,也担心张常山会吃饱了撑的,又返回河阳来搞破坏。
在午后凑齐了两万人之后,他就出发了,以最快的速度,向着大清河下游而去,带着干粮,一路不停歇的话,估计明日一早,才能到达封县。封县的对面,就是燕南了,也是河阳离邢州城最近的地方了。
临时征集的各种船只,顺流而下,在临近中午时,到达了封县的渡口,停满了大清河的南岸,李肃也收到了陈启送过去的信。连场的攻防战,已经让他有些疲惫了,连续三日三夜,几乎不间断的进攻,也让双方都损失惨重。
燕兵的伤亡,当然更重了,攻城战几乎都是如此。更何况,隐忍了几天的李肃,已经开始用出了火药包了,给燕军造成的伤亡,更大了。这些经过胡俊清改良之后的火药包,用药更少,所造成的伤亡,却是更大。
尖锐的铁片,在爆炸时,向着四面八方散射而出,能当场炸死的并不多,只是被铁片射伤的数量,却大大的增加了。这种大量的伤亡,也让围着邢州城的燕军,第一次退去了。
看完了陈启的信,李颌哈哈大笑,这对他来说,真的是一个好消息,也许这邢州城之围,很快就要解了。他喊来了几个人,按照陈启的意思,自己再稍稍的改良,让他们在白纸上抄写了起来。
面对一箭之地外的燕军,一张张写好的纸,被塞入信封中,绑在箭上,射了出去。有燕兵捡起,急匆匆的就往中军帐送去,张常山展开看了之后,脸色煞白,整个人直接向后仰去,重重的落在虎皮宝座上,一言不发。
“元帅,怎么了?”
张常山也不说话,只是把手中的信纸,递给了张林生,张林生接过,却也是越看越是脸色不好。
“我大晋皇帝,近日为彰显清河候陈若初功绩,下旨加封陈若初为河阳王。前日晚,原河阳知府谭宗明,捆敌将谭宗道,前来请降。河阳王率大军三万,今日一早,已至封县,另有三万大军,正星夜赶来,即日北渡,绞杀贼子张常山。”
简单的三句话,说了三件事情,却像是重锤一般,重重的击中了张常山焦急而又脆弱的心理。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叹了口气之后,尽量的让自己坐得端正了一些,“林生,封县方向,还没有消息送来吗?”
“元帅,还未收到消息。末将去问问?”
“先不用!算算时间,应该消息也快到了。”
“这会不会是李肃的疑兵之计?”
“他没必要说谎,陈若初是不是到了封县,一看便知。”
“元帅,这陈若初不过区区三万兵,不如趁他立足未稳,给他一个教训!末将愿请命前往!”
“不用了!你不是他的对手。”
“元帅怎么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这是事实,本帅就是想要不承认也不行。你知道他夜袭紫阳关下军营,用了多少人吗?”
“末将不知!”
“一万!”
“一万?”
以一万人去夜袭超过二十万的军营,张林生想要不惊讶也是不行了。他开始有些佩服陈启的勇气了,要是自己,绝对不会做这种几乎是有去无回的事情的。
“你或许还不知道,他遁走之后,只留下了几百具晋兵的尸体,你认为是为什么?”
“末将不解。”
“因为他在夜袭时喊了一句话:‘笑面人屠’来啦!”
“‘笑面人屠’来啦?”张林生错愕,“末将明白了,他这是攻心之计,用‘笑面人屠’的名头,来扰乱我燕军将士的军心。”
“你倒是想得明白了。”
张林生苦笑不已,“一战灭了谭宗道十几万大军,末将想要不知道也不行啊!”
“是啊!军心动荡,纵使是人数占优,又有何用啊?你可知道,本帅为何要退走?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军粮短缺,本帅耗不起。第二个,就是因为他。那次夜袭,他一下子伤了我数万将士,那数百死在军营中的晋兵,九成以上,都是不慎落马而死的,而不是被我燕兵所杀。”
从张常山回到燕南,已经一日有余了,他从未说过这些。张林生自己也是领兵的大将,又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二十几万的大军,几乎就没有生成有效的抵抗,而是像鹌鹑一样,任人屠杀。
“你认为你需要带多少将士过河,才足以灭了陈若初呢?”
“末将莽撞了!”
“报······”
大帐外,传来的声音,让张常山和张林生都知道,很可能是封县的消息,终于到了。
那燕兵直接冲入跪下,“报!元帅,大清河有军情送来。”
“什么军情?”
“南岸封县方向,有大量敌军出现,数量不明,敌将不明。另南岸有大量船只,正在聚集。”
“知道了!”张常山连眼睛都闭上了,“出去吧!”
“是!”
人急匆匆的退了出去,但他带来的消息,只是更加证实了李肃信中所言而已。
“看来,谭宗明请降一事,也是真的了。本帅退走时,差点折在晋兵的手里,那个时候,谭宗明应该已经和陈若初狼狈为奸了。只是可惜了那些粮食了!”
“元帅,总不能就这样看着他过河吧?”
“不,他不会过河的。”
“元帅?”
“他既然让李肃先知会我们了,目的就只是想让我们退回燕城罢了。否则的话,他没必要提前告诉我们。告诉我们,就是说他不想打仗了,让我们知趣点,赶紧滚!”
“元帅!”
“你以为本帅愿意这么想吗?眼下他有他头疼的事情,我们也有我们头疼的事情。他应该头疼的是,河阳没有粮食,这几百万的百姓,应该如何过冬。而我们头疼的是,燕南不缺兵,缺的是粮食,这个冬天,我们又要怎么过?”
“也许不打邢州城才是对的。打下了邢州城,我们能得到什么呢?李肃的粮草?他一粒米也不会留给我们的,留下的,也许是那近十万的流民。林生,去吧!下令全军,回燕城!”
'291。第291章 黑夜和黎明'
黄昏前的夕阳,将还有一丝余温的阳光,落在大清河边,将士们正在从船上往下卸粮食。陈启就站在码头边上,看着对岸,也看着忙碌的将士们。
河边的风,比起城里,自然是大得多了,陈启紧了紧自己的衣领,上游的方向,一艘船快速而来,他知道,也许是自己等的消息送来了。所有的船只都被征集了,这个时候能出现的船只,自然不会是普通百姓的了。
送来的是李肃的一封信,陈启看完,脸上总算是露出了一丝微笑了。
“王爷,您笑什么呢?太尉大人信里写了什么?”
他的身后,站着韩虎和章楚,韩虎倒是率先忍不住了。
“韩将军,肯定是王爷的神机妙算成了!”
“你怎么知道?”
“你看王爷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不用猜也知道了。”
陈启笑笑,连这家伙也学会拍马屁了,这样不好!
“太尉大人的信里说,张常山已经撤退了。不过,他也给你提了个醒。”
“哦!是什么?”
“等我回河阳了,这里就只有你在了。注意一点,运来的这些粮食,省着点用,很可能会有大量燕南的流民偷偷的过河,你要早做好准备。”
“过河?他们不在燕南,跑过来干嘛?”
“燕南本来就没多少粮食了,张常山这番又带回去二十几万人,肯定会大肆的搜刮百姓的口粮的。如此一来,想要过好这个冬天,对燕南百姓来说,就难了,流民也会越来越多的。有的流民会往八陉山去,但一时恐怕也帮不了那么多,他们又不敢出关去北胡,就只能往河阳来了。”
“反正,你也看见了谭大人的做法了,只要不饿死人,能帮一帮这些百姓,那就帮。趁着还能有些时间,你自己先做好准备,选几个地方,好让这些百姓过冬。按照太尉大人在邢州的做法,就是让流民自己去建造他们过冬住的地方,你把人集中在几个地方,也好管理。”
“等过几日,应该就会有官员过来帮忙了,到时候,该移交给他们,你就移交给他们。你重点要做的事情,就是防范出现什么意外,比如民乱民变。除了在外巡视的将士之外,你切记,先不要让这些流民进城。”
“王爷,末将明白了!”
“你真的明白了?我看未必。就你这个性子,也和虎子差不多,有时候太过急躁了。等过几日,我会和谭大人商议出一些临时管制的律法来的,到时候,你让将士们,按律办事,不可轻慢了。要是出了问题,本王可不是责罚你那么简单,要了你的脑袋,也有可能!”
他说得严厉,让章楚也是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他倒是机灵,马上就开口说道:“王爷,末将知道了!不过,末将终究是武将,对于这些事情,可能处理得不大好,王爷您要是派了新县令来,末将一切听他的就是了。”
“你这个想法倒是不错!”所谓的集思广益,陈启就真的觉得,章楚的这个办法,算是不错的了,还真的可以把一些维持秩序的将士,交给新县令去管,“这样,你到时候给新来的县令三成的人手,由他来管理吧!”
“是,王爷!”
“还有,你的职责,除了守卫封县县城的安全之外,还要注意把探子放出去,有什么消息,你不能擅自的决定,就先送回河阳去、要是一些小事,能解决的就解决了。记住一点,千万收收脾气。”
“知道了,王爷!”
“那这里就交给你了,卸完粮食的船家,让他们吃一顿饱饭,毕竟是我们麻烦了人家。他们要是有连夜想回清河县的,可以先放行。要是有想要留下过夜的,你好生招待着,别麻烦了人家,还怠慢了人家。”
“是,王爷!”
“虎子,走!回城!”
陈启真的是大大的松了口气,只要张常山退回燕城去,这战事,也算是结束了,他就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怎么解决河阳百姓温饱的问题上去了。这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头等大事。
除了吃饱穿暖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从口粮里省下种子,在短时间内,尽快的播种,因为只要过了中秋,这季节,也差不多等于过了。萧瑟的寒风,很快就会刮过这片沃土,在冰雪到来之前,一定要让种下的种子,抽出苗来。
要是这一切来不及做,冰雪渗入地下,刚刚发芽,甚至是刚刚播下的种子,很有可能就会被冻烂掉了。而这些,需要的就是人,还有及时送来的粮食。
两三天后,镐城的粮食,应该可以陆续的大量送到了,还有李颌从大晋各地拨送的粮食,也会陆续送到。眼下,他要做的,就是尽快的把百姓和流民组织起来,犁田松土,可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