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萌宠去修仙-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善变的是人心,对此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劝道:“作死不作死到了日子都会死,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我知道,只是我看着有点痛心。”杨玉环略有伤感的说道。
  三姐妹做事确实有点让人痛心。虢国夫人尤其奢侈,有一天早晨,她亲自带领一帮工匠闯入韦嗣立的家中,二话不说,当即拆掉了他的旧房。在原地为自己建了新的宅第,只将一块十亩大的空地给了韦氏。
  中堂建成后,召工匠抹灰铺地,仅此一项就大概花费了二百万缗钱。工匠又要求赏赐技艺钱,虢国夫人就赏了五百匹绛红色的绫罗,工匠对此之以鼻,轻蔑地说:“请拿来一些蝼蚁和蜥蜴,记住他们的只数,然后放置在堂中,如果丢失掉一只,我都不敢接受赏物。”
  与杨家三姐妹同时获得殊荣的还有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干儿子安禄山。
  六月,庚子,唐玄宗李隆基在安禄山糖衣炮弹的攻击下,赏赐给了他一份享有特权的铁券。
  “这哪是干儿子的待遇啊,简直比亲儿子都好。”杨玉环暗暗对着唐玄宗吐糟道。
  唐玄宗笑道:“这么贴心的儿子,岂可轻忽?”
  “他对自己的儿子都没这么好过。”苏童在沧澜宫跟我说道。
  我想了一下说道:“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太多太熟悉了,就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总觉得这些儿子做得好,对自己好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或者稍有违抗那就是大逆不道,而对安禄山这个外人来说,他则多了一份包容心,觉得安禄山本来不需要对自己这么好了,稍微对他好一点就觉得安禄山特别棒了。”
  “人最容易忽略自己身边的东西…………………”苏童略有所思的念叨一句之后陷入了沉思状态。
  颖儿这时飞了进来,见到苏童这个状态说道:“她好像顿悟了。”
  “小东西,这么长时间不见,你去哪儿玩了?”我摸了摸颖儿柔软的羽毛问道。
  “在太子府上看热闹了,太子原来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呆傻,不是个草包,他的心机很深的。”颖儿叽叽咋咋的说道。

  ☆、第七百四十七章唐玄宗展示宝库

  一  十二月,戊戌,骊山上守庙人报告,玄元皇帝(唐朝奉老子李耳为始祖,称其为玄元皇帝)降临新落成的朝元阁之南。这是天大的喜事,玄宗马上率领文武百官上山朝拜,并下制改会昌县为昭应县,又废新丰县而并入昭应县。辛酉(二十五日),玄宗返回宫中。
  玄元皇帝降临似乎给大唐天下带来了宏运。唐玄宗和贵妃一行朝拜完毕回到京城就得到了来自边疆的好消息:“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青海修筑神威军城,吐蕃军队来攻,被哥舒翰打败。接着哥舒翰又在青海中的龙驹岛上筑了应龙城,从此吐蕃军队再也不敢来青海附近侵扰。”
  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很多,云南王蒙归义去世,他的儿子阁罗凤继位,玄宗就任命他的儿子凤迦异为阳瓜州刺史。
  玄元皇帝的降临,哥舒翰扬威青海,吐蕃偃旗息鼓的捷报为天宝九年(749)的春节增添了一份喜气。唐玄宗李隆基龙颜大宴百官,觥筹交错间,忽生一念头道:“朕今天让你们见识一下朕的左藏库。”
  左藏库是朝廷的国家宝库,一直以来都是个神秘的所在,就连李林甫和杨钊都没见识过,杨玉环这些内宫的嫔妃们更是没有机会见到。
  所以唐玄宗这话一说出口,宴会现场顿时沸腾起来,群情激动,都想见识一下国家宝库是什么样子。只有太子李享和左相李适之面色平静。
  也难怪这么多年来,唐玄宗的生活可以说是奢侈得无以复加,大家私下都以为国库已经被李隆基给败光了。
  “国库里不会是空的吧。”李适之若有所思的轻声念叨了一句。
  “应该不会,怎么也得留一两银子。”太子的亲信皇甫惟明幸灾乐祸的说道。
  太子的脸色铁青,一言不发的看着杨玉环,仿佛他们家的钱都是被杨玉环给败光了一样。感受到太子怨恨的眼神,杨玉环转头看向太子李享。
  李享毫不避讳的盯着杨玉环,阴笑着吐出两个字来。虽然听不清楚,但玉环知道肯定不是什么好话,她春光灿烂的冲着李享笑了笑,神采飞扬的的挑了挑眉梢。这让李享的脸越发的阴沉起来。
  库门打开,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在内的所有人都愣住了。里面的金银珠宝,名画瓷器琳琅满目,堆集如山。一克千金的云丝杂乱的堆放在地上,一人多高的珊瑚摆满了一间三百平米的库房。苏州的刺绣,杭州的丝绸,四川的蜀锦,东海的明珠,蓝田的夜光杯,长白山的人参,虎皮,天山的雪莲数不胜数。
  唐玄宗李隆基光知道自己有钱,没想到这么有钱。这些东西单单拿出一件在皇室的眼里不算什么,可聚集到库房里成了规模,那种震撼让我都跟着愕然。
  群臣们瞠目结舌的模样极大的满足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虚荣心。
  “没想到朕这么有钱吧?”他呵呵笑着问道。
  “真没想到……………”
  “皇上你要是没钱,我们这帮人只能算是个要饭花子了。”有人打趣道。
  “皇上,赏点饭吃吧!”有人趁势说道。
  “好,每人都有……………”唐玄宗心里高兴,一张口就把赏赐说了出去。
  文武百官每人领了数量不同的布帛,财物。国库里的东西都是奇珍异宝,随便一样在外面都是寻不到的。
  群臣们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太子李享心疼的心如刀绞,这将来都是要传给自己的东西啊,真是太败家了。怨恨的眼神再一次隐晦的射向了杨玉环。
  再一次感受到太子的目光,杨玉环不清楚太子为什么这么恨自己,不过她对此并不太在意,毫不犹豫的瞪了回去。
  两人的互动让唐玄宗李隆基注意到了。
  “你们两个做什么呢?一个个瞪得跟斗鸡眼似得。”
  “他先瞪我的。”杨玉环委屈的说道。
  太子立刻偃旗息鼓,跟杨玉环道歉道:“我看到父皇的宝库这么庞大,看愣了眼,没有瞪贵妃娘娘你的意思,是你误会了。”
  这个借口倒也说得过去,唐玄宗李隆基若有所思的看了太子李享一眼说道:“太子想要什么,你尽管去拿,以后这里也将是你的辖地了。”
  太子李享很聪明,他知道这是父皇在试探自己,他没有拿最贵的,也没有表现得非常精明的样子故意推脱,更没有刻意去捡最便宜的,而是拿了一卷云锦。
  “女人用的东西,你拿来做什么?”唐玄宗李隆基不满意的呵斥道。
  “太子妃早就想要一匹这样的云锦了,儿臣一直没舍得买,这次沾父皇的光,满足一下她的要求好了。”太子李享木讷的说道。
  “真是一个怜香惜玉的人儿。”杨玉环在旁边笑道。
  唐玄宗李隆基看着李享摇了摇头,没多说什么。
  太子李享也是个苦命的,右相李林甫不知道那根筋搭错了,一直盯着他不放,从外围入手,把支持他的人一个个罗列罪名构陷入狱,太子妃都被逼着换了三个。
  面对纷至沓来的明枪暗箭,太子李亨心力憔悴。
  李林甫和太子之间明争暗斗,唐玄宗李隆基是清楚的,但他内心世界隐藏得非常深,心里怎么想的没人能猜测得出来。
  唐玄宗从不出面遏制或者阻止右相李林甫对太子李享的轮番攻击。我曾猜测他可能是不愿意看到太子李享羽翼丰满、势力扩张。
  朝廷内部不止有李林甫一股势力,他的势力之外还隐藏着一股若隐若现的强大力量,每当李林甫威胁到太子的安危的时候,这股势力就会出现。危险解除这股势力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这股势力的帮助下,右相李林甫的种种打击虽然频次很多,但最终也没严重危及到太子的地位和生命。有了右相李林甫的辖制,朝廷之上对册立皇太子之事也暂时减少了议论与猜测。
  唐玄宗对于在十王宅中成长起来的皇三子李亨的政治资本颇为知悉,因此对他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玄宗也不愿再如当年一日废弃三子那样剥夺李亨的继承权。

  ☆、第七百四十八章杨钊的野心

  一  看着未到中年,头发已经开始大把脱落,发丝间夹杂着几丝白发的太子,久历政治风雨的玄宗也不免心生几丝恻隐,他对李林甫做过事情清楚得很,不少内情他还是了解的,有些他还从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你和太子妃相处得如何?”李隆基没话找话问道。
  太子李享两次离婚之后,第三次娶的太子妃是唐玄宗李隆基帮他安排的,是个有着很深背景的女子——张氏。
  张氏的祖母窦氏与玄宗的母亲昭成太后是亲姊妹。玄宗小时候,母亲窦氏被武则天处死,是这位姨母亲自将他鞠养成人。因此,玄宗一直对姨母怀有特殊的感情,即位后,封她为邓国夫人。
  姨母的5个儿子也都封为高官,其中一位名叫张去盈的儿子还娶了玄宗的女儿常芬公主。当玄宗见太子忧思劳形、鬓发斑白时,就想到用婚嫁之事给李亨些暗示,希望他能够放松一些。为此,玄宗想到了姨母这位待嫁的孙女张氏。不久,张氏即被选立为太子良娣。
  李亨并未因为娶了张良娣就感觉太平无事了,他依旧谨慎,处处小心,就连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从不敢大意。
  他恭谨的回答道:“张氏为人温良贤淑,甚合儿臣的心意,最近还怀了身孕。”
  唐玄宗儿子很多,孙子却没有多少,听了这话,甚是惊喜:“好,好不错,汝是个懂得惜福之人。”
  群臣在忙着领赏的时候,作为这些财富的积聚者杨钊却没有从众,他见缝插针的跑到唐玄宗面前露了露脸。刷着自己的存在感。
  唐玄宗看着在自己身边忙忙碌碌的杨钊说道:“左藏宝库里能有这么多奇珍异宝,大家要感谢我们有个好的度支员外郎。”
  唐玄宗李隆基确实应该感谢杨钊,左藏宝库里的这些财宝,百分之六十都是杨钊的功劳。
  当时唐朝正处于兴盛时期,百姓富足,州县殷实富有,各地仓库中积蓄的粮食布帛数以万计。杨钊从中嗅出了商机,他奏请皇帝说:“国家米粮丰足,各地风调雨顺,百姓乐业,四海升平,不需要储备如此多的粮食应急,另外粮食放久了也容易变质,能否准许臣把各地征收的粮食变现换成钱帛,并把各地征收丁租和地税的方式由钱币改成为征收布帛运到京师?”
  杨钊是个有经济头脑的人,他的建议非常合理实用,唐玄宗李隆基当即准了他的奏章。如此在杨钊的运作下,国库中的钱帛越来越多,以前的藏富于民,现在变成了藏富于国。
  唐玄宗的当众表扬,让众大臣看杨钊的眼神都变了。唐玄宗李隆基见此又锦上添花道:“力士,把朕心爱的紫衣和金玉带拿过来,朕要赏给咱们的功臣杨钊杨大人。”
  唐玄宗李隆基的左藏宝库之行,影响是深远的,此后唐玄宗一度认为国家富有,钱物丰富,视金帛如粪土,毫不吝惜,赏赐王公贵族时,常常没有限度。致使国库日益亏空。
  而杨钊则凭借着唐玄宗的当众赞许和重赏走到了朝臣面前,很多人看出了他的经商才能,纷纷将自家的财物交于他打理,凭此技能,杨钊结交了不少储王公主。一些善于见风使舵,政治嗅觉灵敏的朝官也意识到杨钊将要飞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