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8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谈判,其实他是熟手,历来叩响边关的北虏被逮住,家里亲戚来谈人的时候都由戚继光主持。
  而且说实话戚继光也并不觉得边鄙之地的罗刹国对大明来说和察哈尔有什么区别。
  盟约的经验他也是有的,集结几万部下,登坛歃血为盟,写一片祭文发一堆毒誓昭告上天,等酒喝完一把火烧了就算约成。
  这种写出条约,留给后人看的东西,他没经验。
  就像陈沐和西班牙人谈条约,对戚继光来说一直是个很毁三观的事,明西第一次战争结束的条约,你陈沐在签订时就知道自己会出尔反尔,就知道还有第二次战争。
  那为什么还要签呢?
  条约上也没有时间限制,就好像嘴上一说就是永远,但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不可能啊。
  你夺了别人的地,别人一定是要积蓄力量抢回去的;别人抢了你的地,你也一定会卧薪尝胆打回去。
  除非有一方永远强大,强大到让对方兴不起对抗的意志。
  可要真这么强大,又何必签订条约?
  他更愿意把这理解为停战协议。
  不过关系到停战协议,皇帝先前从朝廷快马传信,吩咐了他一些小事,给城镇改名就是其中之一。
  皇帝说这是东洋陈帅对朝廷的请求,希望在签订条约时,如果仗还没打完,以后还会继续打,就把签订条约的地方起名为尼布楚,意味着这是个开始。
  万历问遍了朝中通译与讲武堂毕业的驻外武官,没有人能清楚理解尼布楚与开始之间的关联。
  不过没有关系,反正是改别人家的名字,万历并不介意,恰恰相反,东洋陈帅愿意帮朝廷排忧解难,朕心甚慰。
  朝廷可是有太多名字要起啦。
  其实起名不是大事,只是过去说实话,没人愿意起名,周围的地方别管用的是哪国言语,边民名字都叫惯了,改了反而太麻烦。
  而有些小地方过去没名字,朝廷大员也懒得去起名字,最后都是当地百姓依照习惯,随便起一个了事。
  可这套程序如今行不通了。
  西洋、东洋的土地上,到处是叽里咕噜或巴拉巴拉的名字,一点儿都不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这些东西在二洋本地,可能区区一百户,凑合着就把名字起了,可若他们没起,传到了朝廷,需要朝中吏员来起名,朝中的人是真把这当成事做。
  就像寻常百姓慎重地给孩子起名一样,翻动自己都看不懂的古籍,硬生生要找出个有出处的好名字来。
  尤其是在大明帝国的北方,因铁路出现而尤其纷乱的北方。
  让百姓依照习惯起名字,简直是坏了菜,就比方说集宁,多好的名字啊。
  就因为那有个出口火器铺,随着北方因铁路出现世道变乱,成了商贾出塞的必经之地,以至于让人把那叫做出口城。
  难听的冒泡。
  不过还真别说,王越的出口火器铺,如今生意确实是越来越好了,如今都不叫出口火器铺了,最开始叫北洋出口军器商行,后来更名为北方军器商会。
  编制从王越这一个在籍旗军变成一个在籍军官与十二名旗军,后来又变成十三名在籍军官与一百二十名旗军,如今已经是千户级的编制了,还常驻户部、工部吏员各两名与都察院监察御史一名。
  不变的是其依然属于北洋军府下属机构,除了在籍旗军还有更多民间雇员,遍布金国北方边境七个地处要道的城镇、卫所、边堡,除售卖军火,也有培训商队护卫的业务。
  北方军器商会存在的本身意义,已经从为北洋军府增收,变为万历在北方一石二鸟的摇钱树。
  它从商铺扩大到商行再到商会,离不开万历的支持,其中缘由之一便是经锦衣卫调查发现商铺出口火器价格接近造价十倍,而货物又是由北洋军府以新火器武装内卫,淘汰下来的旧货回收,只有运费成本。
  过去这样的事是做不来的,从南方卫所运一批火器到北方,基本上跟工料成本价差不多了。
  但现在不一样,各地的铁路热火朝天,极大减少了陆路货运成本,甚至各卫的钢铁矿产都在向北洋聚集,这些火器无非只是在车厢里填个缝而已,只有赚没有赔。
  这样以来,万历认为出口火器确实有利可图。
  而另一方面,随北方口外铁路修造愈善,广阔天地的局势却越来越乱,大的流寇几乎一经出现就会被快速剪灭。
  但小股马贼却层出不穷,难以指望军队平息,给商贾带来很大麻烦的同时也让朝廷蒙受许多损失。
  甚至在万历十一年,还出现过青龙军列被马贼劫持的大案。
  一伙马匪在夜间突袭了一列运载粮食开往西方的青龙,而后赶在护路队到来前将工人统统捆了放在路边。
  拆了一截铁轨,把大青龙从轨道上拿下来,龙头用十二匹马牵引,冒着呜呜的黑烟在蒙古草原上奔驰——直接成了马匪的移动大营。
  从那时候起,万历是真的生出了以良民制暴民的心思,自个儿从内库里掏出白银二十七万入股商会,让其快速扩张,对口外商贾加大对火器的支持。
  下派锦衣卫在口外各个商站巡检司收集、公布马匪的画像、特点、规模等信息,以北方火器商会一成股息作为每年的总悬赏,于集宁发布悬赏,准军民自募不超过二十人的壮勇队登记后自行捉拿,并承担护路使命。
  其实这也是万历吸收了东洋军府以商贾横行大东洋的经验,谁都知道这天下有许多强悍之人,设一道关卡红线,进来就得遵纪守法,出去不但随你意思还给你把后勤工作做好。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火器商会所有据点全部设立在大明金国北方边境,即使这些人野惯了,回来找麻烦,也有俺答汗创立的金国作为缓冲。
  只不过这样一来,万历是随了心愿,口外抢火车的事基本上不会发生,但相应的是外面确实越来越乱了。


第340章 博弈
  阿科斯塔修士从没想过,他还能再一次登上新大陆的土地。
  再一次踏上墨西哥城东部海湾的大西港,眼前的一切都不一样,让阿科斯塔内心百感交集。
  当西班牙大帆船载着阿科斯塔从哈瓦那驶来,远远看见繁华的港口,他回头叫住身边披着僧袍的年轻学徒,道:“这座港口,过去叫韦拉克鲁斯,是新大陆的东方门户。”
  “六十五年前,我们最先登陆这里的人建立了它。”
  “它是那么地潮湿,整个海湾的云气淤积在这片天空,棉甲会腐烂、铁甲会锈蚀,剑锈在鞘里拔不出来,营地每年都会被暴雨冲垮,后来被我们放弃,大明人接手后重建了它,规模比以前看上去大得多。”
  一路航行以来,他们已经见到过太多属于明军的军事堡垒了,从巴哈马到迈阿密,从哈瓦那到大西港,随处可见那些沿岸小小的岛屿上林立石制堡垒。
  堡垒上穿鲜艳兵服的明军战士顶着铁笠盔,皇明旗迎风招展,每一座堡垒上层都有高高的宝塔,露出黑洞洞的炮口。
  小僧侣能看出来,明军在堡垒的修筑风格上与早年菲律宾传回的书籍描述有很大区别,他们的城墙相对低矮,增加了厚度,既不是四四方方也不是完全的星形,而依照岛屿可能受敌方向设置多个马面墙作为突出炮台。
  如此设计不为别的,就是减少成本。
  因为陈沐不愿意把有限的经济花费在城堡构筑上,宗室大学的建筑师在近海大型工事的设计上确实能拿出万无一失的计划。
  他们不但有东方大明、日本的堡垒设计经验,还有来自欧洲的技术教材,拿出个设计并不难。
  建筑的施工上,大明同样不但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建筑工匠,还有最新最坚固的粘合材料。
  唯独就是成本,来自宗室的建筑设计师一张嘴,从佛罗里达到尤卡坦,整个墨西哥湾的防御工事预算要七亿通宝往上。
  陈沐:神经病!
  根本没有犹豫,立刻否决。
  这相当于七十万两白银,东洋军府一年刨除京运后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此一笔巨款拿出来造岸防?
  说白了,一条排水上千吨的巨型盖伦船造价是三四万杜卡特,陈沐就是吃饱撑的放着自家造船厂不用,给西班牙造船厂下订单,撑死五万杜卡特就拿下了,这才合四万两白银。
  修筑岸防的成本约等于十七艘千吨盖伦或十八艘封舟,也是东洋舰队东海岸一侧十二支满编六丁六甲舰队十七个月近海战争或和平时期的维持费。
  这些舰队如果开到西班牙或地中海真打起仗来,这些钱也就够用半年。
  六丁六甲舰队肯定不会裁撤,有他们在,岸防便固若金汤,横行大东洋飞扬跋扈,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在陈沐看来,这笔用于修建岸防的成本太高,性价比又太低……一样是花钱,多添两支丁甲舰队,至少可以打出去,岸防炮台又不能打出去。
  何况也不着急,慢慢修个差不多也就得了,整个成系统的墨西哥湾岸防工事便照着七年去修,每年拨款十万两,先紧着重要的地方修。
  结果可好,主管此事的宗室设计师担心陈沐回国后继任的东洋大臣比他还不上心,两年才花了十九万七千两,就把整体岸防设施修了个七七八八。
  顺带还帮助大西港变成如今的繁荣模样。
  不为别的,他要修墨西哥湾防御工事,减少成本的条件下,能就地开山取石的就地取,不能就地取石就烧砖,烧砖不能从别的地方进,干脆先在大西港建起了砖瓦厂。
  工匠要吃穿,又在大西港开了食品厂,主要是玉米面、熏肉、干豆、咸鱼,结果这几个厂子到最近不但不亏损,刨去建造工事的花费,居然还一年赚了四百多万通宝。
  因为大西港是明西贸易的起始港,过去大西港食品加工产能不足,人们沿途各处购买物资,可供选择的食物也很少,海上吃些腐烂、长毛的东西也在所难免。
  如今大西港有了大产量的食品加工行业,熏肉、炒豆、咸鱼的味道都好,还有数不清种类的罐头可供采买,极大地改善了海员的食用体验。
  后来就连东洋军府的舰队也从他们这进行补给,甚至还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货源,来自阿根廷的废弃西班牙据点,在赵士桢穿越赤道运牛肉的途中设立的顺风城百户,如今那边畜牧业非常发达。
  他们在那做奶粉,用的成吉思汗的法子,小锅烤奶加糖,凝成粉装载皮囊里密封上船运输。
  口感上肯定不如鲜奶,但在海上能喝到奶,哪怕是对东洋旗军来说也是莫大的享受了。
  这其实也是陈沐的主张,希望让东洋旗军在巡海时别老偷摸喝酒,反正手头上有茶叶,喝点奶茶不比喝酒好?
  东洋舰队的旗军喝酒的方法特别贼,旗军出任务是不准饮酒的,出海时也会有军官检查船舱,确定他们船上没有酒。
  但他妈的旗军在海上总能喝到酒。
  最早,是有人在兵服里、头盔衬垫中间藏酒曲,上了船自己酿浊酒喝。
  后来检查的军官学精了,这一套不好使,他们就不藏了,自己上船动手做。
  这帮人出海后就忙着收集玻璃瓶、吃完菜的瓦罐头,在罐头或玻璃瓶里装上清水,把面包扯碎了放瓶子里,完事想喝什么酒,就往瓶子里塞什么水果,最后密封了在船舱里藏起来。
  在海上漂个一礼拜再拿出来,当初放的是苹果,它就是苹果酒;放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