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8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次支援应明的,便是日朝联军的先头部队,由上杉景胜所率四千步军,登陆南安普敦。
  他们登陆时应明专程去港口接了,说实话……这帮人真的是大变样了。
  应明来的时候,有一支船队已经继续往欧罗巴走了,运兵的不是军舰,统统是乘坐李禹西送货福船过来的。
  近海停泊着十几艘大福船,数十艘运兵小桨船一拨一拨地将士兵往返运送,海滩上黑压压的士兵正在扎帐,沙滩上堆放着成箱的军事辎重。
  当海螺号被起起伏伏地吹响,不论是扎帐的还是休息的,所有士兵就近披挂装备,在帐前依所属部队站成方阵等待检阅。
  上杉景胜是他们的直属长官,但调至英格兰,应明就成为所有军官的顶头上司。
  宗藩军的特点就是位卑权重,谦信在路上喝酒喝死,从征好歹算个工伤,接班的景胜领受卫镇抚的官职,后来常驻金城被编入金城右卫。
  从官职上来说只是个从五品,但在金城很受知县吴中行信赖。
  因为他们文武不分家,被当作继承人培养的人物以前在老家不但掌军而且还能管民,正是吴中行需要的好手。
  景胜在金城五年,起初干的是卫所事,第二年就兼主簿,成了县城第三把手,后来还当了三年练兵佥事。
  当时正值吴中行北征黑脚之后,黑脚人给金城送去了大量奴隶,吴中行自其中摘选强壮之辈编为保甲,都由景胜训练。
  金城保甲到现在军纪都非常好,只不过就是汉语不太好,因为这帮人汉语全是景胜教的。
  知县吴中行曾向东洋军府表达过担忧,认为以后金城会出现方言。
  应明过去也是见识过日本部队的,各路诸侯的兵往那一站,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入眼到处是旗子,现在可好,那些旗子基本上都不见了。
  如今景胜这已经登陆的千余部队,仅有百余人背插小旗,看上去整洁多了,也容易认。
  军旗,是战场上用来分辨敌我、番号的东西,过去他们的背旗多,多到需要人手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分封混战带来轻整体、重局部、小规模等特点决定的。
  武士、足轻,装备口粮自备,一名千石武士麾下十二名足轻装备各不相同,有的有甲、有的无甲;有的有阵笠、有的没阵笠。
  打起来如何区分敌我、区分统属?
  统一国家是不需要那么多旗子的,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前,平氏统治时所有人都用红旗,源氏与之对抗因而用白旗,两个阵营,红白两色就够了。
  但进入战国时代,自然不够用。
  这名武士也没有资财为所有人配置统一的铠甲与装备,但他能让每个人准备一块布。
  人人一面军旗非但不费钱,而且还是最省钱的方法。
  现在就不一样了,应明眼前的这支部队,装备还是那个样子,由于当年从征皆为各个家族抽调之精锐,哪怕是足轻也有像样的铁甲和铁阵笠,几乎除了头盔,跟武士在装备上不差什么。
  所有人的盔甲全部在胸口后背加了勇字铁牌,编制亦被统一为小旗有靠旗、总旗有盔旗,除此之外只有传令兵背旗。
  不仅盔甲统一、他们也头一次穿上了统一布料与颜色的兵服,是由东洋军府批下布料,由景胜差人制作。
  倒不是为避免他们打仗时穿不惯,主要还是赵士桢懒得记录了,头一次是由军府制作制作制式兵服两万套,结果北亚保甲兵能穿,景胜的兵普遍反应兵服做大了不合身。
  没办法,北方的兵服较厚实,智利那边的兵用穿不上,陈沐只好再收上来,打包送去西班牙,也不知道如今卖出去没有。
  反正后来是又由军府直接给景胜批的布料,让他们自己做了,这人也挺实诚,做好兵服剩的布料还全上交回去。
  挺懂事一人。
  他们也确实省布料,不用做军鞋,缝个足袋穿草鞋,足轻们自己都编得挺利索。
  如今这会,应明瞧见的就是一群穿着扎甲,光着脚丫列队的士兵,他们刚从船上下来没多大会儿,足袋和草鞋都挂在腰上,整备自己的装备,照景胜的话说,这些赤足队已经准备好投入战斗了。


第311章 神仙
  伦敦以西的方圆三百里的辽阔大地村村起战火。
  为了让汤显祖的戏剧队能随处表演,短短一月之间,上杉景胜四处出击,打出了难以言喻的威名。
  应明给他的部队做了一次简短的分析,最终认为上杉景胜暂时还不适合被派往北方与苏格兰军团作战,命其根据情报,在伦敦府与普利县之间剿匪。
  他这四千人被称作上杉卫军,这是一支没有战场支援力量的轻步兵。
  由于是整编而成的部队,士兵成分非常好,即使是足轻也早在日本列岛经历过战斗厮杀,后来在金城成为职业士兵好几年。
  更有大量战技娴熟的武士。
  但问题同样不少,第一没有火炮、第二没有骑兵、第三是火枪很少,与弓箭手混编才能勉强达到三成比例。
  这导致他们的地位非常尴尬,拿去镇压剿匪,有点屈才。
  拿去跟北方叛军、苏格兰军团硬拼,战报传回军府应明又怕死伤惨重让陈沐觉得他智商低。
  战绩再娴熟,缺少火枪、没有火炮的部队,只能在小规模战斗里捡便宜,大规模硬仗太吃亏了,更别说他们的主要兵器还是长矛和刀。
  十几个铁罐头骑着夏尔马冲进来,就能接连碾压冲散几个百人队全身而退。
  一样是全身披挂,应明认为在冲击力、防护能力上,铁罐头的冲击力确实天下无双,北洋骑兵也差上一筹。
  这个东西应明是承认的,他自己率领骑兵交战时见到敌军骑士搞集群突击,都会带人撤退避让。
  毕竟装备造价都不一样,谁吃饱撑的拿T…34一对一找虎式单挑啊。
  北洋骑兵从来不强调个人勇武,在战斗中也极力避免骑兵彰显个人勇武的行为,也正因如此,才让武装到牙齿、对他们有威胁的骑士总吃瘪。
  因为这帮贵族在应明看来就是俩极端。
  要么怂的不行甚至厌战,就像早前普利围城时出征就带一支箭、在城下拿长弓射出去就骑马回家的那种。
  要么猛的不行不畏生死,凭马重加厚两军对阵初初接战就撕开缺口猛冲,什么都不怕。
  而且毕竟在部队中这种玩意属于少数,真被单对单逮住了算运气不好。
  可搁在上杉景胜的赤足队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的刀、矛都无法对骑士造成伤害,那些玩意对布面铁甲都得砍刺半天碰运气,更别说防护部位更加全面的铁王八了。
  但在剿匪战斗中,景胜赤足队几乎等于无敌。
  北方叛军好歹还有苏格兰明晃晃、法兰西暗搓搓的提供支援。
  南方叛军跟他们比起来惨多了,就是一群傻乎乎的农夫跟着坏极了的贵族起兵,而且贵族连兵器铠甲都都无法给他们配齐。
  说是剿匪,一点都不夸张。
  虽说赤足队在体格上矮小了些、也瘦弱了些,但兵器、战术、胆量、素养都要比叛军强大太多。
  剿匪半月,送到伦敦的战报厚厚一叠,让应明觉得自己手下是一群神仙。
  俩德川氏出身的低级武士脱离百人队说要出去打猎,带了四个足轻,其实是想去附近村子趁机抢劫弄点财物。
  六个人闷头进村,谁知道运气不好,就在半个时辰前盯上的这村子刚有一伙叛军进村抢劫,被人捷足先登。
  俩人顿时火冒三丈拔刀就追,他妈的同行是冤家呀!
  别看上杉景胜是上杉卫的头目,可他麾下的武士最多的都是来自德川氏,主要是来自三河的穷鬼武士。
  大明东征也好、西征也罢,日本的各路诸侯出力极大。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万历册封的大王足利义昭、将军德川家康对许多诸侯都不放心。
  跟着明军出征——这基本上就等于流放。
  除了上杉谦信当年是真想撵着明军出征,别人几乎没大名带队从征的,都是被大名指名道姓地派出去。
  别人是派战争中后归附的地方豪族、不听话的小头目出征,就德川家康不是,他是诚心实意地要把三河武士送出去。
  别看家康总对着外人夸什么三河武士,什么三河魂,其实他一点都不待见那些三河武士。
  除了少数几个人,绝大多数三河武士是外战外行内斗内行,先砍死家康祖父、再砍死家康老爹、把主君儿子卖给敌人,堪称三河魂之阴魂不散。
  历史上在华夏大地上也有许多能与三河魂媲美的精神。
  比如汉末西凉叛军韩文约、唐末忠心耿耿安禄山,比他们还优秀的大概也就只有历史上明末的目标明确洪承畴了。
  皇帝让他剿农民军,好,督师大人就去剿农民军了。
  剿到后来哪怕大明的国策都从攘外先安内变成联寇御虏、身上的官袍和发型都变了,可督师大人的目标从来没变过,坚定不移地和农民军做对到底。
  从三十六岁打王左挂,一直剿到七十岁,其间还组建了自个儿的叛变者联盟,麾下主要将领几乎人人叛变两次。
  非常摇滚。
  三河武士也很摇滚,他们是最早一批到了东洋就不想回家的人。
  家里头穷啊,像个有一百石知行的下级武士、足轻小头目,听起来挺唬人,其实就是管理产出一百石粮的土地,四五十亩地,类似封地。
  完事还得五公五民交一半。
  种出粮食,种地的农民得吃、家里的佣人得给钱、还有几个有兵役的民兵也得有俸禄,兵器铠甲这些东西零零散散的开销,不能维持体面生活就不说了,关键好多人根本就吃不饱。
  并非人人都是百石知行,最惨的是小贵族手下的高级武士手下的中级武士手下的下级武士们。
  有的人知行地才三石。
  搁建国后一亩半的地都没法给定性地主。
  反倒让他们到北亚轻松了,兵役不用担心、跟着部队管吃管住、更别说卫所还有军田,而且随随便便一个小旗官就有二三百石的知行地。
  尽管卫所收税也类似他们的五公五民,到底是能吃饱了,舒服得像神仙一样呀。
  也正因如此,他们到了英格兰,那就像狼进了羊圈一样,看哪儿都想下嘴。
  就这样,两名来自德川氏的下级武士,追击叛军直入贼巢,被人堵在村子里打了整整一下午,等半夜他们的百户率兵来援,俩人非但没死,还把四十多名敌人砍死砍伤,战绩斐然。
  应明都好奇俩人到底是咋打的。
  别说四十头猪,就算四头猪,也能把这俩人撞个半残吧?


第312章 麻烦
  猪比叛军厉害多了。
  尤其是英格兰的野猪。
  如果要是把俩下级武士、四个足轻换成六头野猪,整个村子的叛军与村民下场肯定比这个要惨得多。
  等上杉景胜把前线情况统计完毕,再报告到应明那,情况就清晰多了。
  遭遇战打得要多糊涂有多糊涂,从装备上,不论是下级武士的标准还是足轻的标准,他们的装备都非常完备;对手却是一群连像样衣裳都没有的叛军。
  地形上也对他们有利,一下午三场战斗,初次交锋是六个人蹲在村子外,等叛军分完财货各自归家,这才拔刀冲了进去,若非人少,这一次就把叛军击溃了。
  第二场战斗,他们在街上被四面八方赶来的叛军围住,见势不妙躲进村里最好的石头屋子,据守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