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7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印刷难度下,魏四所见英格兰识字率低下就很令人发指了。
  当然退一万步讲,识字率就是百分百,对魏四来说也全是文盲,他们又不懂汉语,不懂汉语不就是文盲?
  本来魏四爷还能当个舆论战前锋,但他不识字,这活儿只能由应明亲自光膀子上阵,大量印刷对英格兰百姓承诺的报纸。
  应明承诺,当明军向东发起总攻,作为大明普利县最高军事长官,只要百姓不参与对抗明军,将严厉禁止士兵劫掠、并将为富不仁的商贾贵族占有土地分给穷苦百姓并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
  并且,在进军途中,凡尚未攻城即开城者,将得到来自大明的赏赐,也许是财产、也许是世袭贵族身份。
  这些报纸使英格兰炸了锅。


第173章 迷茫
  英格兰的郊野,至少在温切斯特以西,明军如入无人之境。
  战略态势上,英格兰已与普利县明军势同水火,可若着眼局部,又会令人深陷迷茫。
  先是英格兰这边,一场普利围城战使整个德文郡的贵族死的死、没死的也沦为阶下囚,尽管后来被放回来终究心有余悸,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各个闭锁城堡拒不出城。
  其中还有一部分人私下里同应明签订停战协议,回去把城堡大门拆了以示真诚。
  平民百姓这边就更奇怪了。
  什么是斥候?
  斥候是精锐里头的精锐,王牌里面的王牌,意志坚定、战术强悍,能在脱离军官、大部队、督战队的环境下独自行动并完成任务,他们是战斗、战役乃至战争的起点。
  战场上比先登还危险的角色。
  这帮人单兵战斗力并不拔尖儿,甚至有时特定条件还要不带兵器,但他们能决定战争的胜败,也是东洋军府横行各地的底气所在。
  要是吐蕃马黑麻有一支优秀的斥候部队,还至于被达云带二三十个弟兄半夜踹营?
  东洋旗军艺高人胆大,斥候则是其中胆量最大的人,他们在北洋时就经常被军官用对抗针对训练来模拟战时不同环境。
  一批人在夜里穿过天津卫哨卡,把当天夜里城外哨兵、城头守军位置统统探出来,哨卡与守军则同样是北洋旗军。
  另一批人不但要穿过天津卫的哨卡,还要一路穿过重围去霸州测绘。
  最过分的是还有一拨人得在完成上另外两批人的任务后,再去白洋淀给叶梦熊逮只戴项链的鸭子回来。
  另外一只部队就负责不让他们通过、不让他们测绘、不让他们逮鸭子。
  白洋淀离北洋正经三百里,而这种训练习惯到了地广人稀、满地野果的亚洲大陆就更放肆了。
  北洋训练科目是只有一条路,敌人还知道要来,只是不知道什么时间来罢了。
  出了北洋,他们有条条大路,更别说敌人还不知道他们会来,对北洋旗军斥候而言,天下大可去,如入无人之境。
  除了水和粮食,这世上就没东西能约束他们。
  一开始明军出现在他们农庄周围确实很吓人,甚至有人从家里拽出长弓搬出拒马来保护自己。
  后来发现这些穿棉甲的明军神出鬼没还秋毫无犯,看见村子跟没看见一样,当地老百姓就确定了一件事:这帮人虽然骑着战马、穿着盔甲、攥着兵器,但他们——不是敌军,甚至很有可能都不是军队。
  逻辑很容易解释,如果是军队,看见村子怎么能不抢呢?这帮人就连在田里走都小心翼翼的不让马踩坏田地,这显然不是兵啊。
  这不符合常理嘛。
  基本上这辈子最大的受宠若惊就发生在这会儿了,有时候明军快马路过院子丢下一张画的挺好看的画,回头才发现地里丢东西了。
  小队形式的明军斥候来得快也去得快,见个三五次,百姓的防备渐渐松懈下来,还有胆大的在路上或田间地头遇见装着胆子搭个话。
  “你们来来去去,是要打我们么?”
  旗军斥候一听这话都直生气:打仗?小看谁呢你,打你们还用我们上?
  收拾个小村子还得派出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上,那明军还留在英格兰干嘛?趁早回家吃奶吧。
  不过不光他们好奇,明军斥候也好奇,摇摇头回答了不打他们,问道:“我们在巡逻。为什么你们村子有拒马,这边很危险?”
  农夫骄傲地扬了扬手上的弓:“英格兰山贼强盗很多,一小部分都住在山上,我们要用拒马长弓保护自己”
  “把土匪营地在哪告诉我,我们帮你们剿匪,对了。”斥候本来就肩负着这一使命,他们要慑服能慑服的一切力量,不过还有个问题:“那不在山上的那部分呢?”
  “另外一部分?好问题,我也不知道。”农夫非常认真地想了想:“可能住在伦敦吧。”
  还真别说,欧洲的政治体制确实是一直在进步的,这一点从军事上就能看出来。
  军事嘛,其实是不存在封建军队、近代军队这类划分,一支军队的实力往往关系到其所在政权的政治、经济等多种方面,也是这些方面力量的集中体现。
  就连在欧洲这个小范围内,草率地用封建军队、近代军队来划分都对欧洲人很不公平。
  同一时代不同地方的部队实力也会有很大诧异,西班牙有在方阵军团对决时手持剑盾踩着相交的长矛跳到对方军阵从头上往下刺的极端勇武,也有在尼德兰打敌人不行焚烧自己城镇倍儿起劲儿的军团。
  实力上限能高到超出人类认知,下限也能低到抢劫都得成建制去,要不队伍就崩溃逃散的令人发指。
  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什么法国军队相对来说比较强?就因为他们抢完还能自己回营。
  烂到根子里的明军拿老乡人头的目的是回营领个军功,可欧洲没有军功体系,打胜仗是贵族军官的事,跟被妓女骗到地窖不投军不让出来的募兵,指望他们抢劫完还自己回营?
  更别说在普利县就出现过远道而来的骑士就带一张弓、一根箭来,在阵前把箭射出去就回家了——箭尽粮绝,为领主战斗至最后一刻,非战之罪。
  英格兰百姓哪儿见过这样的军队,看上去特别能打,但不杀人、不屠村、不抢劫,整天就跑前跑后跟没人管的小野孩儿一样。
  虽然有时候会在田里拿点东西,可完事就往别人院子里扔东西,有时候扔张小画、有时候丢个小工艺品、要么丢包烟,扔错院子还会让村里人打架。
  当然打架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一旦闹了纷争,最后东西肯定被领主老爷的卫队拿走。
  反正吧,这帮人比自家领主老爷的卫队还招人待见。
  尤其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帮明军过一段还真把山上盘踞的土匪给剿了,还给人头订了价格,两大兜子丢在村口,不白干活,让他们拿点面粉。
  能拿面粉的拿面粉,不能拿面粉的就在村子外边的小溪挖个沟去干活,把土都堆在一块。


第174章 乌合
  起初,应明的想法时斥候部队去剿匪,能取些战利、赚些钱财、得些粮草,以备后续战争所用。
  结果没想到英格兰的土匪强盗那可真是太穷了。
  完全没有大明山贼强盗那山大王的气势,比乞丐还乞丐呢。
  他们能抢谁?
  贵族老爷出门他们又打不过,看似肥羊的商人出门为了防备林间劫财害命的骑士老爷所以都带着护卫,只有跟他们差不多的贫苦农民才是他们最忠实的目标客户。
  这样当土匪怎么能做大做强嘛,最后他们就成了一群偶尔下山劫道、经常山上种地的法外之徒,除了不交税,跟英格兰农民生活水平没太大区别。
  不过那也得剿,所有不是那么容易控制的武装力量,都得剿灭。
  应明的认识简单粗暴,不能为我所用,必可为敌所用。
  他可不想等部队进兵时被土匪山贼及操持长弓的乡野农夫从背后射击。
  普利县不缺军队,李禹西的公司前后在牧野沿岸各部落联盟招募来近七千部众,打什么样的仗都够了。
  还有一支船队载着两千余人刚到普利港口,应明就想把他们劝回去,结果没劝回去,最后只能把他们派至各个农庄,监督生产。
  普利县及周遭隶属大明的土地养不活这么多脱产的职业士兵。
  东洋军的眼界一个比一个高,对士兵伙食尤其重视,勉强让士兵吃的不是很好但吃饱已经是他们能接受的最后底线了。
  这帮北洋出身的军官与旗军打心底儿里就信仰一个真理:天朝儿郎只要能吃饱饭就能横行天下。
  这个道理在现实客观面前成立不成立,北洋没人在乎,他们必须相信。
  因为他们的兵本来就不是为吃饭打仗的,他们的作为也许会使国内吃不上饭的百姓有饭吃,但这绝不是他们自己的初衷。
  每一个北洋旗军的投军应募的初衷,都是为了让自己吃上肉,才参训出征,才去打仗。
  战斗时期,这些受过良好训练的士兵有极高的韧性与组织能力,可一旦明明能吃得好,却因为人为的错误让他们在和平时期过上艰难生活,他们的士气会跌落的很厉害。
  而最关键的,就是对他们来说这场仗本身不算什么大义。
  大义是个虚词,但不能没有。
  占据大义的人未必能赢,夺走性命只要一颗铅丸,但没大义的人根本没机会做大。
  因为人天经地义想要的一切,就是大义,解黎民之倒悬是大义、匡正天下是大义、让人吃饱穿暖也是大义。
  北洋旗军到英格兰一看,对他们来说大义就有了。
  当一支部队能以小分队纵兵劫掠就是精锐时,能耐着性子不纵兵劫掠就是天兵天将。
  北洋旗军就是别人眼中的天兵天将,但他们其实并不是……说难听话,这都根本没有值当他们抢的东西。
  四百里之地,北洋旗军往返奔走,剿灭盗贼的剿灭盗贼、给百姓帮忙的给百姓帮忙,干了不少好人好事,人们也知道很快旗军交给他们的小画纸就能当钱花,明军给他们的小工艺品也很快就会值大钱。
  说起来讽刺,要是英格兰部队拿出小画纸说这东西是钱,谁都不行,哪怕是伯爵来说都没人信。
  可东洋旗军一个昨天还给老太太挑水的大头兵说这东西能当钱花,老太太信。
  当然也不是明军在这干的都是好事,在约维尔附近的下属农庄,负责勘探测绘当地地形图的旗军斥候跟农庄百姓关系极好,好到坐在教堂里头画图外头都有百姓帮他喂马。
  可就这么好的关系,他非要跟人家那小教堂里头的新教神父争论秦始皇和耶稣谁生的早,还把各个朝代的年号给人家排列出来,最后气的修士老爷子把他撵出去,他还兀自不行的在门口叫骂,最后修士半天不吭声,等他把门撞开,修士在里头被气死了。
  直接使那个农庄不再欢迎他,也不再欢迎明军,百姓在村庄土路架设拒马、农田外围扎上围栏,就连先前帮他们挖的壕沟都填平了。
  最后他跟上级军官反映情况,宣讲官也觉得这事是他理亏,干脆下令把这个农庄隔出去,起名叫修士村,不让军事行动干扰到百姓日常生活。
  但封建军队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四面环山的查理姆有个贵族,早前带着部队还没赶到普利茅斯战斗就已经结束,只好顺手收拢了一批溃军,带着部队原路返回,兵力膨胀下当即占了旁边仨死在围城中骑士的地盘,一下子势力大涨,有点膨胀。
  因此见到旗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