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7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艾兰的朱晓恩老爷打回来,他们也没跟着起兵的想法,只是想再次认怂罢了。
  哪怕用粮食向白老虎购买泥煤,一方面他们冬季真的缺了这个没法活,另一方面也是村子里所有人权衡利弊之后的决定。
  艾兰王军再次南下,如果赢了,曾支持他们出售粮食能换来平安;哪怕艾兰王军再一次输掉战争,围城也总会持续几个月,只要他们断粮,就总有办法弄到粮食。
  与其到时候被抢走,还不如提前卖给白老虎。
  至于艾兰王军兵败后向北撤退,总督追究下来会怎么样,没人考虑。
  朝不保夕之人,晚上睡觉都不会去想明天的事,与其考虑几个月后会怎么样,还不如先尽力让自己活到几个月后——战争即将来临。
  谁生谁死,还未可知。
  此时税官死在村子里,凶神恶煞的刘汝国还骑马提刀挨家挨户敲击木门,世上再没有比这还惊恐的事了。
  刘汝国心里也挺冤,在他心里,这就是为民除害,这帮爱尔兰百姓不感激他也就罢了,还把他当作匪类,挨家挨户叫都叫不出来,一个个躲在门后大喊着什么别杀他、救命。
  有病么这不是,怎么就分不出好赖呢!
  费尽一番力气好言相劝,好不容易才从屋子里劝出一个人,又通过这个人找到村里第二守尊敬的人,是个做黑面包的师傅,让他去召集村民。
  至于第一受尊敬的是税官,从院子里骑马要去给英格兰总督报信,被白老虎的部众用流星索打落下来,眼下绑起来打算带回去挖煤呢。
  一番劝说,所有村民被召集出来,刚好后面赶着的泥煤大车来了,白老虎这边先将泥煤卖了粮食收了,刘汝国便从税官家里扯了面床单,以烘干的煤土书上‘替天行道’四字,插上长矛立在村庄正中,招起兵来。
  根本无人响应。
  “领主老爷,我们只是农民哪,不是士兵,更不会打仗,就是跟您走了,又有什么用呢?”在村民中有威望的面包师感受到村民看向他的目光,硬着头皮对刘汝国道:“而且,总督有很多士兵,不是只有这几个人,他们会把我们整个村子都杀光。”
  “农民,农民怎么啦,秦末陈胜不过一介短视小人、汉末张角区区游方道人、唐末黄巢是落第书生、元末韩山童乃净土佛徒,如果不是农民,能让他们留下姓名?”
  “区区总督有甚么好怕,这世上就连王朝都会更替,唯有农民,你看看哪个朝代不是农民给它送葬?”
  “英格兰人占你们的土地几百年,商贾豪绅、贵族衙役过去四个月收了你们五次税,现在还要来把粮食收走,你们这样活着都不怕,还怕死?”
  “我就问你们饿不饿,问你们冷不冷,要是饿,就跟我去把他们抢你们的都抢回来,他敢发兵镇压,我刘汝国就带着你们跟他们打,甚么总督,谁赢谁来做总督!”
  “这么大一个村子,难道连一个有胆子的人都没有吗?”
  刘汝国扯着嗓子喊半天,说的他几个徒弟激动的面色铁青紧咬牙关,聚在村头水井边上的百姓内心毫无波澜——听不懂。
  陈胜是谁?他们顶天了见多识广的知道陈沐,至于张角、黄巢、韩山童,那谁知道是谁啊。
  而且环境也不一样,在刘汝国长大的地方,但凡遇上个天灾人祸官府吏员昏庸赈济不利,百姓为乞活便只能抢粮,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地方秩序崩坏后的个人行为。
  王朝强有力时,这种影响更多人生计的暴乱会被镇压;而到了王朝末期,一个地方混乱多个地方调兵,进一步增加财政军费开支,顾此失彼陷入恶性循环,更多地方混乱,最后便使王朝灭亡。
  但欧洲不一样,多封众建的贵族统治把本就一盘散沙的百姓分的更细,锻剑的铁匠吃不饱饭要造反,种麦子的农民就眼巴巴看着,做面包的师傅也不觉得这事跟他有什么关系,领主老爷只要有十几个卫士就能把他们镇压。
  在中原王朝哪怕不敢打官军,几个县一串联人就多了起来,可在这边,越过一条小溪就是另一个领主的地盘了,你反对这个领主,那个领主的领民又不反对他们的领主。
  势单力孤,最常见的选择不是造反,而是跑到荒郊野地去抢劫一样穷苦的百姓。
  所以朱晓恩身边跟着的明军将官都没考虑过在这边发动农民起义事儿,如韩金环等人,常用手段都是煽动贵族反叛。
  一个贵族反了,他下边一串人自然都反了。
  就是寥寥几个年轻人蠢蠢欲动,也被家人拽着不敢出声。
  好在,万事开头难,刘汝国事先对这种情况有所准备。
  他的徒弟贾九儿带人把税官宅院里的粮仓地窖开了,粮食、酒、皮货与猪羊统统被拉了出来。
  刘汝国扬臂指着道:“谁敢跟我走,这些东西,就是他们家的。”


第170章 迎接
  刘汝国嘛,识些字儿、通武艺,满腔热血一介武夫。
  在国内到底有法令约束,加上自隆庆爷登基,高拱、张居正以同样国策轮流执政,国内自隆庆二年起就没大规模造反的了,这才安生过了好些年。
  局面好的让他一度想去投军应募,甚至还真的跟北洋派往南南直隶的征兵官谈过,可惜自视甚高,没受过正规的武将兵法教育又不屑于当个兵丁,最后也没跟着招兵官走。
  军法严苛,北洋军饷虽高,到底也没高过他的武师佣金,何况他也不在意钱财,因为他知道自己没赚钱的本事。
  一切凭运气赚来的钱,最终一定也能凭本事丢掉。
  大好局面一直持续到张居正因隐疾半退隐,国内的人心才稍微浮了浮,但考成法还在执行,基层的官吏依旧被三本账压得透不过气。
  民间吏治依旧清明,陈沐大帅的东洋军连战连捷,经常在电报里露脸的翊钧陛下也给百姓带来一种希望,大明已经很久没有听闻那种能令京师震动的叛乱了。
  可到了爱尔兰就不一样了,在大明形容一个人最穷凶极恶的词是什么?是无法无天。
  巧了,对刘汝国来说,在这啊,就是无法也无天。
  本质上他的作为属于狗拿耗子,他的文化程度就介于熟听水浒与略懂三国之间,在大明也曾为出口恶气以武犯禁伤人,但到底有法压着、有天压着,那种情况为出口恶气是不至于搭上自家性命的。
  如今他也是想出口恶气,看爱尔兰百姓熬菜汤活得苦他不顺眼,但没有法也没有天,就不一样了。
  散出去开仓抢来的猪羊面粉,村子里六个原本被他提到爱尔兰被英格兰抢占几百年的耻辱就已煽动起来的青壮再忍不住,当下领了粮食各置家中,为刘汝国马首是瞻。
  而后他打听最近的村子,带着从白马部借来的骑手故技重施,一日间奔走农庄六处,接连截击、追击三支征粮队。
  有了第一个村子的农兵,后面几个村子招兵都很容易,各村庄临近,情况相仿,最近格雷总督又确实收税收的太厉害,甚至当天夜里还有闻讯赶来的山贼团加入。
  等到第二天,他的义军小队就已膨胀至六十余人,都无需白老虎再借人给他,也不需要刘汝国再自己立旗扯着嗓子喊,他们冲进村里,发现税官刘汝国就只振臂一呼:“谁敢杀税官!”
  众义军齐呼:“我敢!”
  事就办妥了。
  说到底,人只有两件大事,一位生存、二为理想。
  刘汝国不懂这些道理,但他把两件事都办妥了,一个分粮全家不饿,一个驱逐英夷洗数百年耻辱。
  有了最初的班底,紧跟着就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朱晓恩还在后头小心谨慎地进兵,他这已兵分四路,行动飘忽的游走村落开仓放粮。
  这世上人只要受人拥戴,总要有点心术,数日里尽管就聚集起百余人,可这些人在刘汝国眼中,就是近二十个村子、农庄,上百个家庭、上千口人的拥戴。
  他们的家人拥戴不拥戴已经没有用了,就算不拥戴,家里人吃了开仓放出的粮,难道还能置身事外?
  爱尔兰人又兄弟姊妹尤其多,这些人天然成为血缘、利害关系下的攻守同盟,即使是没投义军的,也开始在村庄间为他们通风报信、赶制兵器、组建民团。
  不组建不行呀,开仓放粮财帛动人心的激情褪去,所有人都冷静下来,那些效忠总督的贵族一定会发兵征讨的。
  刘汝国以为自己想通了一切,可他还是没能料到爱尔兰贵族的反应之慢。
  有心镇压的大贵族们发现自己的征召手段失灵了。
  低下的小贵族们一个个鬼精鬼精,各个自认是去年的战争挨揍挨出经验,掐指一算就认定了这支抢掠农庄的部队是艾兰王朱晓恩的先锋军,而且依照其进兵胆大果断的态度——就知道是朱晓恩手下的大明雇佣军。
  没人觉得这是一支由四个扎甲武夫率领的农民,大伙都把武备劣质匮乏至极的他们臆想成那支遇敌火箭火炮先打一轮再说的明军。
  谁愿意和那些家伙打啊,艺高人胆大到去年的围城早期坚壁清野的战斗中二百步兵就敢用包抄战法打五六百人的部队,而且最后还赢了。
  这样的敌人,大领主一征召,小领主急吼吼的带兵往都柏林赶,在路上就得被歼灭咯。
  所以大伙儿都是聪明人,反正领主不会只征召我一个人,让别人先去,等都柏林聚兵聚的差不多了再去,到时候路上安全,即使遭遇敌军跑了还有支援。
  这种思路它似乎是没错的,唯独算漏了一点,这些聪明人脑子里该先去的‘别人’,都死在去年了。
  传出去征召部队的消息如石沉大海,把都柏林周围几个大领主吓坏——全沦陷了?
  以至于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选择相同对策:把守城堡,拒门不出。
  一时间都柏林左近之战略态势极为平静,朱晓恩赶着大量军粮、辎重、预制木栅等围城器械一路小心谨慎、慢慢悠悠地往都柏林赶来。
  都柏林周围的英格兰、爱尔兰领主则统统像提前被艾兰复国军买通了般按兵不动。
  天下人人像王八蜗牛,唯独刘汝国在都柏林城下如脱缰之哈士奇,今日点起三骑在城北放火,明日呼啸百余人在城南挖条沟,后天挖出的土就被背到城西堆起个大土丘。
  城内守军根本不敢出城打他这些身无片甲的手下。
  说白了,城里格雷总督根本就不信上百个征粮队出去就回来十七支,这十七支征粮队还没一个人见过明军。
  这是所有见过明军的人都死了,这能是这些爱尔兰农奴干出来的事儿?
  征粮队再怎么说,也是人人都有锁甲兵器,且人人强壮有力,根本不是城外连饭都吃不饱的饥民能放倒的。
  偏偏猜对了没好处,这确实真不是,都是刘汝国自己带徒弟干的。
  管你穿什么锁甲板甲衣,人借马力一厚背朴刀劈上去,是人都得短半条命,不死正好,后边白老虎的印第安捕俘兵甩着流星索上来捆住就走。
  倒是让刘汝国出够了风头。
  等贵族们反应过来这真的只是一股农民军,恼羞成怒地杀出来,迎接他们的却成了赶到城下的朱晓恩。
  这种时候,能够保存性命的必胜战法只有一个——顺势投降,箪壶提浆以迎王师。


第171章 三宝
  在中原王朝,王师解黎民之倒悬,百姓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在这边就比较贫穷,因为没有饭,贵族老爷们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