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7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你这,小小庙祝指使从人卫士鸣炮为警,还闭门不出,成何体统?
  这可真是劝不好了,陈矩是打定主意,你要是不出来迎接我,就算有东洋大臣重托在身,我也不去见你,这天下没有什么事是离了个庙祝不能办的。
  就在陈矩于临近罗马城港口驻扎的当天下午,哈布斯堡的附庸、托斯卡纳大公国的统治者弗朗切斯科一世·德·美第奇率四百骑兵应教廷之邀进驻罗马城。
  紧跟着,次日一早,一支隶属佛罗伦萨的步兵卫队在城外与陈矩的使者团两相对峙。
  准确的说,这对峙基本上跟陈矩没关系,他和骆尚忠该吃吃、该喝喝,把剑拔弩张的事儿完全交给了隶属哈布斯堡外甥、神罗皇帝鲁道夫一世的附庸领主,对峙舅舅菲利普麾下的那不勒斯佩德罗。
  不得不提的是,神罗卫队比起佩德罗的西班牙连队,显然更加敌视驻扎在他们身后的异教徒——朱达尔的摩尔轻骑兵与包裹头巾的奥斯曼式火枪手。
  陈矩对充满火药味的对峙有恃无恐,他和骆尚忠非常确信,即使眼下驻扎在罗马城的三方军队把脑浆子打出来,都没人会伤他们一根毫毛。
  佩德罗正在向美第奇解释大明使者到这来毫无敌意的目的,并详细介绍被他们装在船上的沿途城市贵族使者们,费尽口舌地讲述一切的来龙去脉。
  对峙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到第三天早上,骆尚忠的神机营着手收拾营地,朱达尔的部队已经撤回船上,从罗马城中才传出祭司姗姗来迟的出城消息。
  终归是恶客上门,罗马祭司避无可避,眼看着敲响全罗马的钟声依旧无法让陈矩满意,三家部队在罗马城外的对峙闹出大笑话,这种时候陈矩如果不走倒没什么,一旦走了,将会极大损害教宗的威信,他只能在美第奇大公的陪同下亲自出城。
  人的名树的影,也许没人畏惧大明皇帝,但没人能承受不见皇帝使者的后果。
  毕竟陈沐的恶名早已从爱尔兰到墨西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西班牙作为地中海大门口直布罗陀的守门人已经显然靠不住了,谁知道这次皇帝使者走了以后下次前来叩门的又会是谁呢?
  到这时候谁都坐不住了,只能出来。
  就在教宗骑马过来的这段时间里,陈矩也没再闹别扭,派人设下宴席招待前来的教宗与美第奇大公。
  在路上,祭司老十三在心里把以前的祭司嘀咕个没完,还出言向美第奇大公抱怨:“好端端的派人去东方招惹他们干嘛,让西班牙和葡萄牙去东方干嘛,现在可好,他们什么都没得到,还把人招来了。”
  “阿提拉、成吉思汗、陈沐,从东方过来的就没好人。”
  其实自从陈沐和菲利普为争夺新大陆第二次大打出手,教宗老十三就一直在刻意避免与大明产生直接交流。
  他担心陈沐会跟他算账,果阿主教区最后传回来关于澳门最后一条消息,就是因为葡萄牙人在大明沿海抢了六头牛,所以陈沐要和西班牙人开战,在此之前陈沐已经把澳门的葡萄牙人收拾了好几顿。
  后来的事则是从另一个方向传回来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失去了菲律宾,没过几年明军又从新大陆西海岸登陆,菲利普又失去了阿卡普尔科,紧跟着又丢了墨西哥,即使签订条约后哥伦比亚还是被吞并了。
  所有人都对陈沐有个既定事实般的认识:这个人对他们,就像他们对印第安人、对菲律宾人一样,有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天然敌意。
  基于此般认识,老十三并不想热脸贴个冷屁股自己找上陈沐挨收拾,菲利普或许还能跟陈沐平等交谈,但教宗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他没那么大的权势。
  甚至就连教廷对世俗国王的手段,教廷的世俗力量非常小,哪怕过去神罗皇帝亨利四世的短暂屈服于教宗,也并非怕了教宗的世俗力量,而是被利用神罗内部矛盾,让亨利四世担心被封臣推翻。
  菲利普急眼了好歹有西班牙几十个军团为他效力,一声令下再度与明军开战。
  可他在陈沐、大明面前没有丝毫反制手段,就连他为之倚重的西班牙也是手下败将,还能干嘛呢?
  教宗急眼了能干嘛,能开除陈沐教籍?
  能质疑东洋大臣的合法性?
  还是能煽动他麾下指挥使推翻万恶的东洋大臣并加以册封?
  他什么都不能,甚至就连号召十字军,荷兰和英格兰奉日内瓦为宗教正朔,认为他是反动宗教头目;法兰西瓦卢瓦自顾不暇、西班牙菲利普……费二爷沉迷赚钱不能自拔。
  没了这仨王国,指望神圣罗马帝国碌碌无为的鲁道夫二世一个人?
  教宗这一路走的难过极了,从梵蒂冈城走到港口,这是他一生最难走的路。
  可是出乎意料,在港口的营地里,并没看见横眉冷对的大明使者,陈矩为他准备了鲜花与美酒,最上等的瓷盘内盛着最新鲜的时令果蔬,还有满满的笑容。
  “开门见山的说,既然罗马祭司同意出城,陈某就不提先前的误会了,用陈将军的话说,我们要向前看,只有向前看才会进步——大明愿意与罗马祭司达成一份合作协议,与西班牙国王携手捍卫阁下在欧罗巴的影响,遏制新教传播。”
  “这对我们的商路有好处,混乱的战争无法带来繁荣,除此之外,要想达成这份合作协议,阁下也有应尽之义务。”


第161章 坚韧
  “大明的皇帝,支持天主教吗?”
  面对老十三喜形于色的试探,仪态高高在上的陈矩缓缓抚平铁臂缚下绸袍露出的褶皱,高深莫测地摇头。
  他说:“陛下尚在观望,授意咱爷们儿前来的告知阁下这一消息的是陈帅,东洋大臣。”
  通译艰难地皱着眉头,绞尽脑汁也不知‘咱爷们儿’该怎么翻译,译者沉吟的短暂几秒,把老十三的心吊到了天上去。
  终于,译者决定跳过这个复杂的词汇来翻译,让罗马祭司悬着的心狠狠地落回肚子里,止不住地接连点头:“是陈将军,陈将军。”
  毫无疑问,在欧罗巴,陈沐的大名就像他总记挂在口中的皇帝一样让人如雷贯耳,甚至某种意义上,这个名字比皇帝更加吓人。
  皇帝可能还会让人带有一些奇怪的臆想。
  就好像东方遥远国度的皇帝住在河里流淌瓷器、树上生长绵羊满身丝绸的宫殿里这种美好幻想。
  而提到陈沐,所有人只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战争,就想到横行七海的中国兵船,就想到战无不胜的东洋旗军和他们永远用不完的火药。
  哪个更可敬尚不可知,哪个更可畏倒是显而易见。
  大明皇帝还没扇过欧罗巴的巴掌,即使给了枣子也没那么甜,陈沐不一样。
  这是巨大,无比巨大的幸福感像被最健壮的铁匠抛出的锤子,砸在罗马祭司老十三的头上。
  几近令人喜极而泣,这枣儿——太他妈甜了!
  想想吧,这并非一个势均力敌的敌人突然抛出了蘸着毒药的橄榄枝,而是一头大象低头仔细审视着眼前的树懒,赞许地甩了甩鼻子:‘我觉得你不错!’
  这甚至足够让树懒生出一种错觉,就好像它很快就能爬到大象背上一样。
  人少有知足,得陇望蜀乃是常态,此时耳听陈矩亲口说出支持天主教的是陈沐,就连一边埋头逮着盘子蒙吃的美第奇都抬头支棱起耳朵仔细听着这边谈话。
  就瞧见祭司老十三垂头抬眼,在额头皱出数道抬头纹,问道:“陈将军既然支持天主教,或许他能让追随者们皈依我主?”
  这恐怕是每个主教最大的愿望,尤其是老十三。
  自长子西征,三百年来,遥远东方的消息断断续续传至欧洲,如果哪个罗马主教不是这样想的,那毫无疑问是他渎职,不配坐在这个位置的。
  而谁能达成这一愿望,也毫无疑问会成为最伟大的牧首。
  尤其是老十三,他在位这十年,随明军出海,几乎将前任在欧洲之外设立的教区丢个干净……欧洲内部跟明军没太大关系,也丢得差不多了。
  英格兰新教一家独大、荷兰因刻意放纵而笃信新教、加尔文改革宗自日内瓦中心开花直抵法兰西掀起宗教战争、德意志更是路德宗的大本营。
  老十三一直担心自己会因碌碌无为而被写入历史,来自大明陈沐的认可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差点把老人衰弱的心脏打炸了。
  陈矩眨眨眼,乌纱帽上那一圈红宝石很是显眼,帽檐下露出极为灿烂的笑容。
  他心里说:呔!这白胡子老贼看着丑兮兮,想的还挺美。
  陈矩的笑很特别,寻常男子是笑不出这种好似女子般的模样,低头垂眼的瞬间竟还几分娇羞,道:“你说了算。”
  不过通译那边的话才刚开始说,这边佛爷不经意露出的媚态已尽数收敛,手拢过腰间斗蟀笼,轻轻一扬下巴,自有仆从小宦官奉上牧野卷烟,在美第奇出神的目光中打亮火机点上。
  烟雾里,佛爷轻咳一声,二指夹着烟卷对教宗道:“好叫祭司知道,陈帅早就此事像我说明,他知道阁下定会提出此问,说人之相交,贵在互相尊重,但人世有别习俗有异,有时一种尊重非但不够,还会酿成误会反目成仇。”
  “诸如我陈帅早年与西军战于常胜,明西二次战争就是误会,此次为避免误会,对于阁下想要我大明子民皈依之事,陈帅有两种方案。”
  说到这儿,陈矩特意笑了笑,补上一句:“大帅的吩咐有点长,等我说完别插嘴,若是有所疏漏,到时签了协议不算数可不好。”
  “其一,罗马祭司贵为神明于世间行走使者,必出于神明信徒之中,如大明上下皈依,罗马祭司亦需使所有信徒加入大明作为对等条件,除此之外罗马祭祀应由我大明皇帝挑选任命,教义亦由朝廷为之更改,此之谓因地制宜,天下可成一统。”
  “不过陈帅念阁下劳苦功高,可从下一任罗马祭司开始由皇帝任命,条约达成之日,即将教廷东迁墨西哥城,教城建设也自当由朝廷一力承担。”
  “至于缘由,是我辈强彼辈弱,我辈多而彼辈少,且皇帝为天下人之皇帝,罗马祭司纵然尊贵也仍是人,是人,就归皇帝管理。”
  随着陈矩一句一顿、通译抑扬顿挫的宣告,老十三缓慢地吞咽口水,不安地端起酒杯饮下两口,却又险些被呛到,轻咳两声有些狼狈。
  他到这时才发现,大明的枣儿甜归甜,就是有些太大了,大到看起来像根能把人敲晕打死的棒子。
  这听上去很符合陈沐的秉性,但不是大明皈依天主,是天主皈依大明。
  这个听起来像痴心妄想般的提议显然不会被接受,美第奇大公听着在一旁都哈哈笑了起来,大有即将愤然离席之感,偏偏却叫罗马祭司老十三紧张得额头流出汗来。
  宗教摸到最高的人,往往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连身处其间的许多人也是如此。
  教皇乌尔班二世掀起十字军东征,说这边所有的不过是忧愁和贫困,那边有的却是欢乐和丰足,参加十字军的人,死后直接升天堂,不必在炼狱中受熬炼——他怎么自己不去呢?
  那些去的人大多数心里也很清楚,驱使他们远征的不是免除炼狱熬炼,而是无力偿付债务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可免付欠债利息,出征超过一年的可免纳赋税。
  正如汉国海盗的正朔,他们对皇帝又能有多少天然的尊敬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