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7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这火绳鸟铳就不堪到成了非正规军装备了。
  咱往外卖是因为能挣比成本运费加一块还多的钱,可不是因为这东西它不先进,它依然是世界上非常先进的兵器,一般人想用还用不上呢。
  但显然,它在皇帝眼里已经是一种过时的单兵作战武器了。
  原因并不是燧发铳的定型天下太平铳,而是南北二洋研究们共同的智慧结晶,名为万胜铳。
  这杆铳被北洋派到亚洲的北洋军指挥使、也是陈沐的徒弟沈宗炼交到他手上时,他就挑起了眉毛:“铳的成本降低了。”
  铳的模样变得复杂,成本自然就会提高,尤其是变得这么复杂。
  沈宗炼交到他手上的是一杆外形近似早年火绳形制只有握柄的无托铳,铳机仍为燧发,当然形制上更加美观实用,铳管八棱方便打造,有轻微幅度的前细后粗,以应付点燃时的膛压。
  但这是一支短铳,铳不到四尺,铳机被放进铳床内,外部两侧以薄铸铁片加盖装钉,除此之外单用眼看是看不出它跟过去的天下太平铳有什么差别,只有拿在手上举铳待发,才知道内中奥秘。
  首先是铳更轻了,它没有铳托、铳管更短、铳机位置是镂空的金属件,铳柄内部也是空的,同时铳柄底端有铸铁盖,上面有大明及北洋军府的文字标识,铳柄与铁质通条做过重心调整,端起来并不费力。
  口径更大、铳管做工更精,药池仍在右侧,龙头杆方向与过去相反,扣动扳机时从铳口方向落往射手方向,并在射手一侧增加了与缺口照门连在一起的弧形小挡板,陈沐的理解力,这个小东西是为了减少打放时烟雾对射手的影响。
  “轻了不少,口径更大了,这是……一两弹?”
  他和沈宗炼有好几年没见了,过去在南洋卫教他火炮打放的情景在脑海中恍如昨日,如今这个弟子已成为大明帝国最优秀的年轻军官之一,带着自信的笑容抱拳道:“全铳长三尺六寸,铳管仅三尺,重六斤二两;打放九钱弹,配锥式铳刺,全重七斤。”
  “铳身使塞北桦木,实铁筋铁线增其坚固,结构简单零件耐用,整铳算在一起用工八十个时辰。”
  沈宗炼快速、专业地汇报万胜铳的性能,说到一百二十个时辰,看到陈沐抬手示意,听他皱眉问道:“八十个时辰,算工时多少,二十天?”
  沈宗炼闻言轻轻笑了一下,抱拳行礼后解释道:“师父久不在北洋,军器局如今铳床及四十二个零部件都有专门商贾供应,军器局仅做铳管与铳机,八十个时辰是合算的时间。”
  “如今都用这个来比较造物工时成本,与产量无关,过去天下太平铳是九十三,铳匠还要造别的铳,一月出局八百左右,合一天二十六七杆。”
  “现在陛下有令,北洋的铳匠不造别的,一月能出千四百杆,大致是一天四十来杆。”沈宗炼说着挑挑眉毛,解释道:“铸炮铸的多,赶上塞内外修铁路,都不容易。”
  陈沐听到这算是明白了,虽然产量比他离京那会没涨多少,但看沈宗炼这意思,实际上是产能增加了,端着铳颔首问道:“那性能呢?”
  “性能非常好。”说到这,沈宗炼边点头边将万胜铳的参数如数家珍地说出来,道:“最大射程是用百杆齐射试的,九十五步,杀伤无甲。”
  “四十五到六十步是最佳射程,杀伤穿甲;最好的距离是二十步,打穿三分钢板、四寸桦木。”
  “与天下太平铳相比,万胜铳威力大、重量轻、更坚固耐用,旗军能多携弹药辎重,唯独后力稍大。”
  沈宗炼顿了顿,道:“陛下为万胜铳定了三种规格,万胜铳、万胜重铳、万胜杀将铳,另外两种铳管都要长一尺,重铳有插架,杀将铳有插架、膛线、神镜,但都不是大规模装备,太沉。”
  “陛下说,万胜铳是专为东洋军府造的,应对欧罗巴战事。”
  万历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没有谁会穿一厘米厚的板甲,那就意味着没有人能躲过万胜铳这种大玩意,事实上这也发挥了大明的优势——火药多。
  这批军火,很快就能派上用场。


第132章 拯救
  陈沐收到来自朝廷的人员物资时,东洋军府驰援普利县的辎重船也刚刚抵达。
  随着常胜舰与牧野舰靠港,应明不再是明军英格兰地区最高军事长官。
  两支千料舰队的长官一个叫吴振邦、一个叫田应元,都是东洋军府的正千户,军府职务可比他这百户高多了,何况更分领北海总兵、副总兵,督管三兰。
  不过应明依然是普利县最高军事长官,因为跟这两位将军一道飘扬渡海的还有东洋军府的委任公文,任其为普州代参将。
  至于普州是哪儿,辖境如何?公文没说。
  甚至陈沐交给应明最大的使命就是在英格兰起名字,地名。
  其实明军两个舰队登陆,除两位北海总兵官本部人马辎重以及为李禹西提供来自东洋军府能把人闪瞎眼的军资补充外,对普利百姓再没什么更大的影响。
  普利县的明军已经够多了,算上李禹西的牧野团练军,原本城里明军就跟百姓数量差不多,如今添上两千人马也显不出什么,至多是叫人心里安定了。
  开战时就凭应明那一百北洋骑兵,合着牧野老三营,在城外一个下午杀了围城军三千人,如今兵力更多、物资更多,就连牧野老营的步兵甲都开始在城里就地学习使用鸟铳,甭管百姓心里是怎么想的,都安定了。
  不安定又能怎么样呢?常胜舰队从船上向港口卸货,就不提他们本部人马的军资,单陈沐让交给李禹西武装部队,就有铅条八百斤、火绳鸟铳三千杆、火药三万斤。
  “还有勋章。”
  北海总兵官吴振邦端坐普利县衙,回忆起进县衙时瞧见似乎是被火炮击毁的阁楼,看着应明语重心长:“此役应将军辛苦,看上去敌军火力强大,大帅代朝廷予以嘉奖,赐三等银勋一枚,另有麾下将士待战报传回,依战功赏赐参战诸军。”
  说罢,吴振邦问道:“普利知县怎么没在衙门?他也是朝廷的人,大帅对他自任普利知县并无异议,着我带几句嘱托。”
  “普利知县……受伤了,暂于伤病营修养。”
  应明挤着眼睛低头祈祷,祈祷总兵官千万别问知县怎么受伤的,也千万别心血来潮去看望曹长青,要不然看见曹长青撅着屁股在床上趴着,尤其是知晓道长那满身伤是自己折腾出来的,恐怕就是万历十一年最大的笑话了。
  还好,人类除了有自净功能,还有与之匹配的脑补能力。
  这种情况只要脑子正常,想不到知县是自己把自己炸伤了,刚打过仗,知县知县,有守土安民之责,城都要破了要知县还有何用?
  吴振邦想当然地认为曹知县是与敌军血战身先士卒负伤,故道:“知县都受伤了?那看来他暂时不能理事,那我就先跟你说吧,普州的情况你最了解,对目下局势有何看法?”
  这是应明的本职工作,近来头脑多为此思考,因而胸有成竹,道:“卑职以为,不应在此处开全面战争之先河,当地百姓多信番教,与西夷同新天主者十之二三、信英格兰新教者十之六七,信龙虎者不过数百之众。”
  “前番战事,出城野战不难,但城内若无兵力弹压必生民乱,故牵制我多半兵力,倘一城一地皆是如此,兵临英格兰全境打入伦敦,非三万之众不可,不如裂土划地,施行自治。”
  吴振邦对此很难认同:“据大帅所言,英格兰正处于上升时期,过去很长时间没有境内战乱,外部同西法争雄,故民风剽悍,我等在此一日,其王庭便筹谋进攻一日,裂土自治耗费诸多。”
  总不能整天维持战争状态,他们不是陈九经背靠着西班牙,还有明西贸易的大明商贾断断续续运去大批辎重,退一万步讲法兰西事宜耕种良田广袤,就算一直维持战争状态,只要能打赢就能以战养战。
  英格兰不行,他们背靠着更加贫穷的艾兰王国,当地也不富贵,以战养战都是奢望。
  “其虽处上升时期,但百姓并不富贵,富贵者仅几个商人团与广养绵羊之贵族富户而已,因而卑职拟从内外海陆四处着手,其一,如今我军兵精粮足,辎重银饷充沛,而天气炎热,宜以逸待劳,向东坚壁清野,实深沟固垒,不急速战。”
  “宜寻求时机,与敌主力会战,一战摧枯拉朽,动摇其西侵之心。”
  “二为都柏林,今瘟疫已退,以一舰队联艾兰王西攻都柏林,剪灭腹背之敌,打通航道使都柏林为我军退路,所需辎重兵员亦可于艾兰就近补充,并向北笼络威尔士人,那是英夷藩属,交战数百年,争取其两不相帮。”
  “待英夷弱势,自会反咬一口。”
  “三为海上,其国民少且贫,国库进项尤重商路,国内支柱产业为养羊织呢绒,远销诸国,或可以军舰开道封锁其商路,只需一年两年,其国势必颓、民心自费。”
  “卑职探明其有一商路名莫斯科,一年财货值银数十万两,可伺机夺之,以取其利。”
  “第四,则是对内,废贵族权力,划府设县,于百姓中扶植乡绅,授田给地,且使商贾让普利县先繁荣起来,更其衣食变其传统,这点上咱强太多了,卑职窃以为比军事优势还要大得多。”
  说白了,大明的军事优势确实有,但并没有战斗结果看上去那么大,战斗结果的优势实际上最终追寻到的不是军事优势,而是他们更有钱。
  但衣食住行上就不一样了,逛遍整座城,会发现商铺不少,卖面包、卖铁器的、卖水果的、卖粮食的,都有,但就是没饭馆。
  有酒馆,但和大明的酒馆不一样,大明的酒馆其实也还是吃饭,喝酒能不吃俩菜?
  这不是,喝酒就喝酒,生喝,因为没有菜,木盘子才刚出现一百年,还指望吃菜?当然这句话的前提是烤面包时候往上边洒点水果的黑暗料理不算菜。
  所以当天下午,龙虎道长曹长青的大徒弟就上街拉条幅了,说龙虎道君派人来拯救普利百姓的胃,城里开了一家大明广东清远传承九代的烧鹅馆,号称陈沐吃了都说好。
  尽管实际上厨子是个南直隶人,可谁在乎呢?


第133章 黑洞
  理论上来说,普利县开业的烧鹅馆是一家粤菜馆,但它们家的招牌菜式却是鹅血粉丝汤。
  店主叫王大元,早年在金陵城外有家酒楼,大富大贵称不上,但衣食无忧赛神仙,唯独养了个二儿子不省心,又嫖又赌跟魏四似的,败了不少银钱,还叫人设局将酒楼当了去。
  一时间不说走投无路,确实万念俱灰,正巧赶着漕帮的罗教徒为漕帮出海的商人招募船匠,便带着大儿上了商船,沿途在船上做饭帮工。
  后来到常胜时来运转,朝廷赐下田产,又重操旧业给大儿弄了个铺面,也正是在常胜结识了李禹西,因喜欢吃这口,把他邀请到新设立的牧野,这次也是一样,到普利县是做李禹西的私厨。
  说实话,就凭老王这走南闯北的手艺,别说是做苏菜,哪怕就给这帮人炒碗饭,都能让他们把盘子吃下去。
  一点没夸张,面包盘子。
  不过这次整个普利县的大明达官贵人合计大半个时辰,一拍即合,给老王安排了政治任务——在美食黑洞开饭馆。
  他们是下过功夫的,首先了解到‘烹饪’、‘服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