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7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97章 援军
  万历十一年四月初六,大明的吹鼓乐自普利县港口传进城中。
  铙钹轻击,鼓乐响,城中百姓夹道相望。
  一支趾高气扬的兵阵在县中忠显校尉引路下排出整齐军列,马蹄步调整齐划一,皇明旗招展着穿街过巷。
  穿着旧礼服带眼罩遮住瞎眼的艾伦慕明正带着他的打手们在街上闲逛,刚弄到两条城破后能供他逃跑的小渔船让他心情不错,听到响动便寻了过来,正好瞧见明军入城的情景,只是望了一眼,就让他捂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他认得明字大旗,牧野烟的包装纸上有这个字,普利县初立之日他被推举为忠显校尉,也跪拜过一面这样的旗子,只是没这么精致。
  在那面大旗之下,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装备精良的骑士。
  他们都戴着一模一样插着高高盔枪的钵胄,盔枪坠下赤红穗子,脖颈两侧与后面披下名叫顿项的甲片,不同之处在于钵胄眼睛上方突出半寸的眉庇,每隔一段就有两个人的眉庇有银边,与之对应的是胸甲背后插着垂下人们没见过的飞禽走兽方形旗,还有一些人的眉庇有铜边,他们胸甲背后插着三角旗,只有和忠显校尉并马前行的将官眉庇有金质的边缘与花纹。
  他们都有凶恶的铁质面具,戴着的人只露出两只眼睛,还有些人并不戴面具,但他们也有面具,只是被挂在胸甲领口或马背上。
  这些人身上穿着赤色军服外罩有彩绘团纹的胸甲,手臂覆盖着一层一层压下去的有皮垫的铁质长护臂,腿上盖着有泡钉的赤色布甲,从纹路上看棉布下面好像也有铁甲片,他们黑色的靴子外面像王进忠那样在小腿上绑着铁护胫,还绘着细密的精致纹路。
  他们普遍使用刃头长而两面开锋的长矛,也有看上去像长柄军用镰刀的长刀,马鞍后面堆放着他们的包裹、行礼、铺盖卷,每名骑兵都牵着另一匹不驮人的马,看上去拿才是他们的战马,马鞍上挂着一柄短兵器,可能是一柄能双手持握的马刀或小锤小斧,马鞍前面还有两侧挂着的皮套,皮套里放着两支枪管一尺长的燧发手枪。
  骑兵队伍里混着步兵,超过半数步兵牵马行走,不过这些人的装备看上去就比前面的骑兵差多了,他们有不少是爱尔兰人,那些红头发的蛮子英格兰人一眼就能认出来,更别说他们身上夸张的维京时代装备,整个就是行走的笑话。
  战马与驮马看上去是一类品种,都不高大,但数量及其惊人,这支援军的马比人还多,这得需要多少精饲料?艾伦慕明已在心里祈祷这些骑兵最好随船带够了饲料,否则光这六百匹战马驮马就会把普利茅斯吃空。
  但同时他又在心里悲鸣,这些援军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上去像是爱尔兰,据他所知那里的明军船不多,恐怕为了把这些兵运来,船上什么都不会装。
  刚刚春季,上哪儿去找那么多燕麦来喂马。
  援军,甄氏让人快乐并痛苦。
  当天夜里,艾伦慕明还以为城里会为这支援军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或是其他活动,却没想到在城里等了足足一天都没人来给自己送信,耐不住性子去找了师傅王进忠,不但得知根本没有宴会,还看见王进忠在收拾东西。
  “应指挥使刚从艾兰王国过来,他的骑兵需要喂马,部队也不能用来守城,找我们了解些情况要了地图,就带兵出城了。”
  “出,出城?”
  王进忠点头道:“嗯,走了四百人,留一百人帮我们守城,那些爱兰兵都归李校尉标下,明天我也带二十人出城,你帮着李校尉在城中看护城池,只要不让百姓乱起来就是。”
  艾伦慕明想了想,最终还是没问出骑士都出城了他们这点人留在城里有什么用这样的话,怕问了露怯。
  在他眼里,应明那二百骑兵就是二百骑士,能不能左右战局他不知道,毕竟敌军太多了,但他知道跟在骑士们身边,存活几率看上去要比在城里大得多。
  “他们是爱尔兰的明军,师傅,明军为什么会出现在爱尔兰?”
  王进忠想了想,道:“爱尔兰,在大明叫艾兰,你知道东洋大臣陈大帅么?”
  这种问题艾伦慕明都懒得回答:“陈沐,在新大陆击败了西班牙人。”
  “不要直呼陈公名讳,在亚洲像你这样说话的人脑袋会被拧下来。”
  王进忠摆了摆手,接着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陈公未出洋时艾兰王朱晓恩漂洋渡海,至大明朝拜皇帝,受封艾兰王,陈公就是第一个见到他的人,而后带他入亚洲,二次明西战争后于派遣教官于常胜立复国军大营,操练军士,发兵助其兴复艾兰王国,所以明军在那。”
  艾伦慕明撇了撇嘴:“没有艾兰王,他这个艾兰王是假冒的。”
  “没什么假冒不假冒,即便他是假的,天子封王的诏书一出金口玉言,他就是真的,你要是早点去大明找上陈帅,说你是英格兰或苏格兰的王,只是王位被人夺去,要是运气好天子也会封你为王,现在兴许就不是我们被围在城里了。”
  这种逻辑让艾伦慕明无话可说,主要是他不想反驳,一来他有点后悔怎么没早点抓住机会;二来嘛,他跟这些大明人是一条船上的蚂蚱,明军的支援直接关系到他能不能存活、明军的强大与宽容则关系到如果反叛失败他还能不能去别的地方继续享受人生。
  至于反叛成功?那就更不必想了,他兴许能混个贵族头衔儿。
  哦,不好意思,现在的普利县不时兴贵族了,叫官职……普利县的伯爵被称作知县,那到时候他兴许能混个知村?
  “北洋骑兵来了,普利县就能攻守势易,等着吧,等他们的马吃饱,应将军说我们的战略错了,我们看看他能干出什么,而且普利城也不必再发愁粮食,艾兰王的泰隆卫种了很多土豆,会陆续用船运来,我们只要保护好航道,这场仗的收获也许比我们想象中要大的多。”


第98章 将军
  说实话应明吓了一跳。
  同样的惊吓在艾兰王国打仗时就受过,明军在爱尔兰的攻势一直都非常顺利,只不过在局部也有受窘的时候,比方说进攻都柏林前夕,就出现过骑着怪物上战场的骑士。
  那玩意人马都在沉重铠甲覆盖下,驮着个铁罐头像没驮一样,跑起来速度确实不快,但铠甲覆盖下除了鸟铳也没别的东西能伤的了它,轰隆隆的像头牛一样撞击在步兵阵线就能扯开一道缺口。
  幸亏数量少、跑得慢,除了一次僵持的战斗中被其突击得手,其他时候别管复国军还是北洋骑兵都不愿跟这些玩意硬碰硬。
  除了艾兰王国的本土骑兵,就那种没马镫的骑兵,还非要跟人家对撞,就算能用长矛把人家的马戳死又能怎么样呢?马尸照样还能把你连人带马都压扁。
  短暂的登城,使用望远镜的应明发现围城营地中同样也有那种大马,当即就决定不从北门出城袭击营地了。
  倒不是害怕,主要是亏。
  北洋旗军深受皇帝与陈沐的重视,骑兵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他们同样自视甚高,而作为骑兵的指挥官,应明认为一场战斗中如果一名北洋骑兵不能拼掉对面三名骑士或重骑兵,那这北洋骑兵牺牲的就血亏。
  理性的事实非常残忍,当应明数年之间从一名普通的小骑兵成长为艾兰王国的一卫指挥使,他也渐渐明白战役之中士兵很多时候代表的就是个数字,单就说他统帅的骑兵,最早是五十名北洋骑兵,后来又被上官韩金环从其他百户标下陆续调来五十名。
  如今他标下二百骑兵,最初的老兵只有二十四骑,后来调来的倒是多些,也损失了八骑,其他骑兵则主要来自兄弟部队的长官阵亡后补充整编,还有二十多骑是从艾兰复国军里抽调立功士兵加以训练,同一批在泰隆卫训练的还有部分艾兰骑兵,但可能是言语掌握不好,训练科目学习不到位,很少有能让应明看上眼的骑兵。
  他见惯了同袍阵亡,也在艾兰指挥过几次作战,当大军于都柏林城下深受瘟疫之苦选择撤退时他的部队还被选择为殿后之军,直面敌军追击,军令如山每个人在那种情况下都无从选择,只能退求其次——如果必须要死,死的有价值就比没价值好。
  而普利县这个新的战场,在应明眼中就是一张白纸,能供他随意挥毫。
  这确实就是一张白纸,占领普利城的几个忠显校尉,他们虽然自封军职,但到底还是百姓、商人,在应明看来都太嫩了——他们对军事认识停留在地图涂色的程度,就好像他们把所有兵力屯在普利城里,这座城就真的属于他们了一样。
  “那明明是一个四通八达之处,环河临海,却被自困成是一座死地,你们呆在城里,四面八方的敌军都会赶来支援,大片村子留给敌军去保护、采集、征用,他们用这些粮食屯更多的兵,造更大的攻城军械,等人家准备好了,一举就把你城池攻陷。”
  普利县城隔泰马河的小镇原野中,应明坐在枯倒的树干上,细细地磨着他的解腕尖刀,抬头对王进忠道:“他们屯在城北围城大营的部队有四五千人,人吃马嚼消耗极大必有粮队商队,我们去西边,截住运粮的就地焚毁、运金银的抢了带走、运物资的能带的带能毁的毁,要是遇见他们的援军部队,歼灭的小股部队就靠兵力优势歼灭。”
  “哪怕遇到大股部队,他们也跟不上。”
  王进忠听着应明的训导接连点头,其实这些后来他也想到了,只是想到的时候有点晚,他回应道:“将军说的是,下次我们就知道了,先前以为城外危险,怕遇上敌军打他不过……”
  说着王进忠就笑了起来,现在他们就在城外,敌军都聚集在城北,城南安全得很。
  在他身后的泰马河上,几名北洋骑兵正赶着上百匹卸下马具的蒙古马泅水渡河,他们攥着马鬃伏在马背上就被驮回河对岸,河上行着两艘他们的船,把骑兵与马具兵装统统运过去,应明伸长了胳膊指着他们的背影道:“城外的敌军太多了,得想办法把他们分开。”
  其实这事早就该由城内四个忠显校尉做好,他们有船有水兵,在沿岸做这种事再合适不过,敌军太多就该想办法把他们分开,分开要是还多就再想办法分开,直至自己比他们多许多倍,再进行歼灭作战。
  不过其实就算是应明这几年跟着军队打了不少仗,也还只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毕竟他不像北洋那些将军在讲武堂又有教材又有常胜宿将做教授。
  “只要他们分开,就不敢攻城。”
  “我们尽量往西走,走三四十里或者更远伏击来援敌军,如果运气不好没遇见敌人,就再反过头洗劫周围所有村子与城镇,让敌军无法补给,诱使围城敌军分兵向西,当他们向西分兵,这支留在城内的骑兵就向东袭击,不用怀有恻隐之心。”
  应明说到这抬头看了王进忠一眼,道:“这场仗越早打完,老百姓才能越早过上舒服日子;它拖得越久,地方越乱。”
  这是应明在爱尔兰作战的亲身体会,那边就已经很乱了,由于战争持续时间比想象中要长的多,土匪强盗、地方乱军、瘟疫与饥饿正在蔓延,只有战争平息才能解救这种乱象。
  于百姓而言,天下间最好的事莫过于不打仗,哪怕贫穷都比战争好。
  世上有太多改变命运的方法,投身战争把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