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7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误会,张居正已经超脱首辅、大学生这个地位,他选定的接班人既不是山西帮的张四维、也不是性格不够刚强的申时行,如果接班人是他们,那么张居正会着手准备更改一些规则,让官场的规则更适应接班人掌权。
  但他没有,他所代表的从来不是文官集团的利益,也并不准备在自己之后从文官集团创造一个权臣,他选择的接班人是万历皇帝。
  尽管这两年他看着万历胡闹,但在大兴铁路、大造铁厂的动作中,让张居正看到一些新东西。
  当然,这一次万历不经通知地进到张居正家,也让万历看见一些新东西。
  这个下午张居正在书房编书,就见游七神色慌张地来报:“老爷,武宦官把门前的街封住,出警了。”
  张居正将笔搁下,怔怔道:“陛下要来?”
  话音刚落,已有宦官用高亢嘹亮的嗓音在府前报门。
  惊得张居正连忙让游七去喊上全家老小,向前院拜见皇帝去。
  张阁老家的院子里,武宦官、御林军已在各处亭台楼阁三人一组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地站好,持着金瓜的披挂金灿灿先代步人甲的重装大汉将军立在水池边,身着绯色蟒袍罩短袖锁子甲、披挂锁子甲裙、头戴铜纹高顶钵胄的轻装御林武士肩头扛着入鞘御林大刀侍立左右,还有肩扛鸟铳身披复合胸甲的中装锦衣鸟铳手登上台阁,俾睨左右。
  正当前,明黄色日月袍的大袖被臂缚扎起形如武服,外罩龙纹复合胸甲的万历抬手解开钵胄顿项,提着钵胄上垂下红缨的盔枪将头盔摘下递给身后捧着拂尘的宦官,背着手闲庭信步地打量着张居正家的院子。
  他抬手抚过假山流水前罩着琉璃的方灯,轻轻敲了两下,看着院子里的奇石与来来去去跪拜整整左三列右三列的仆人,面色复杂地摇了摇头。


第90章 无用
  万历没怎么去过大臣家。
  作为一个正统宅男,他连出家门的机会都很少,一来是自己懒得去,二来也没什么机会去。
  通常就是出宫祭拜一下天地,再了就是因为前两年从姥爷那抢了套房,让自个儿在北京有了第二套房,这才偶尔出紫禁城上清华园玩,除了这俩地方,偌大的北京城竟无他容身之处。
  其实要说把,万历倒是让他的工具人们去别人家里好几次,第一次就是去南洋卫指挥使陈沐的府邸,后来据工具人所称,那府邸真不赖,跟华贵是肯定不沾边,但新奇物事很多,后来就干脆再派工具人把东西搬到自己家里了。
  等皇帝稍长大几岁,自己也觉得这种行为挺不好的,也就陈沐不跟他一般见识,要不然换个人万一气急败坏地跳反了怎么办?
  后来他就只派工具人去别人府里看看,有什么好东西就拿几样儿回来,不要全搬空。
  戚将军的刀、马将军的甲,都是这么来的。
  但实际上亲自去的大臣家,也就一次,还是靖海伯府邸开的先河,就在去年,他把小时候的玩具火德星君赏给了小海龙,他们拿这玩意实在东华门靖海府门前堆了个雪狮子,让他去看。
  当时这邀请让万历在乾清宫里纠结了好久:朕可是皇帝啊,你个小海龙堆个雪狮子让朕去看朕就去,那朕岂不是很没面子?
  后来他还是去了,毕竟……朕真的好想看啊。
  噫,鸡掰,皇帝老爷的矜持在哪儿呢!
  开始他就在府门外的大街上看了看,毕竟靖海伯府里上上下下都是女眷,就海龙海虎这俩带把儿的,他进去也不好,所有人都在街上说话,后来万历就想进去看看府里有没有什么新奇物事,反正府里所有人都在街上,他就自个儿进去逛了一圈。
  说实话挺让人失望的,府邸里没啥好东西,陈沐不在家,屋子里连个铳啊、炮啊都不摆,家里也依照陈老爷的祖训,不让埋窖银,让有钱就花了,唯独府里有个马厩和粮仓挺大,马厩里养了十八匹来自世界各地的战马,东洋的西洋的都有;粮仓则修得尤其大,存粮万石。
  万历掐着指头算了算陈沐一家的俸禄,又点了点府邸上下二十七人、十八匹马、六条狗、三只猫的吃穿用度,寻思这陈府是得修个大粮仓。
  靖海伯食禄、北洋重臣、东洋大臣、左都督的俸禄,再加上两个诰命夫人的俸禄,这里头每一份工资都能一年养活七八十口人。
  让万历失望的是这个靖海伯府邸看上去没有陈沐一贯的新派感,好是挺好的,都很符合规矩,就是没有新时代的感觉。
  能让万历眼前一亮的也就那可怜巴巴的放了套破布面铁甲和腰刀,铁叶子都快烂了,说是陈老爷祖传宝甲宝刀。
  出门的时候万历爷将宝刀搁在宝甲上一卷,夹在肋巴条中间顺走了。
  大夫人二夫人在府门外见状都不敢吭声,就陈海龙童言无忌,拉着万历不让走。
  他说你看,你爹这宝甲铁叶子都要烂了,刀也磨得不像个样子,得弄回去修补修补,要不不像样。
  反正吧,这都快过去半年了,靖海伯府也没见皇帝有把修补后的宝甲宝刀还回来的意思。
  张居正的府邸就有新意多了,电灯用上了、蒸汽机家里头也有,锅炉一烧满屋子热腾腾,院子里假山奇石、屋子里金玉器物、书画古董应有尽有,人气儿也旺盛的多。
  “老师这匹西夷马是靖海伯送的?朕家里也有几匹。”万历说着在心里暗笑,他的马品相看上去比张居正家里这个好:“那这个是谁送的,朕认不出来。”
  “回陛下,这是辽东李将军送的,他在边地作战,如果送来的东西臣不收,则他的心中会有疑虑。”
  万历摇摇头,不是因为张居正收贿赂,而是他意识到李成梁从来没给他送过东西……过分!
  “陛下这次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张居正可不觉得万历无声无息的造访,就是为看看他家里这些东西,万历也像才反应过来般说道:“学生这次过来,是想问问老师,对改革有什么建议,比方说科举改革。”
  改革。
  科举改革。
  出乎万历的预料,张居正听上去对此并不看好,只是边带着皇帝向书房走边反问道:“陛下提出此事想必心中已有预案,为何想要改革科举,改革哪里?”
  “学生统合乡学社学为官学,教授学子新教材,等他们毕业就会成为帝国新血,朕要用科举来把他们吸纳其中,但如今的科举……考八股文那种无半点新意的东西,多一些策论?”
  眼看着走进书房,张居正吩咐游七去弄些甜食,皇帝喜吃甜食他知道。
  进了书房,张居正先请万历到自己平时坐的主座坐下,这才坐到侧边的椅子上,道:“陛下天资聪慧,已摸到关窍,科举是为选拔天下人才吸纳其中,但八股文不能改,除非陛下能找到比它更合适的东西。”
  “臣看过小学教材,但还不知道完成学业的学子会是什么样,在此之前,不能多加策论。”
  “这是为何?”
  在万历眼中,八股文它确实就是一个没用的东西,死板教条看不到一点新意。
  “陛下批阅文官手本与武官手本时感觉有何不同?文采胜过文士的戚帅与考过武举的陈帅不算,他们都会八股,臣说的是其他武官,陛下可感觉到有何不同?”
  万历不知怎么突然有点不好意思,他心里还是很怕张居正的,小心翼翼道:“文官奏章条理清楚,有破题一行,整篇文章什么意思看这一句就行,不感兴趣就丢到一旁?”
  张居正拢着胡须笑了:“陛下说得对,臣也有这种感觉,武官的手本就不同了,他们头一段说的是这个事,下一段说的是那个事,批阅他们的手本要全篇一字不落的看完,极耗费时间,这就是八股的用处。”
  “可除此之外,八股文毫无用处啊老师。”
  张居正眼神笃定:“陛下,朝廷要的就是,它毫无用处。”


第91章 取舍
  “朝廷要的就是没用?”
  张居正的书房中,万历在心里将这话反复咀嚼,还是没弄懂他的老师为何会推崇八股文。
  考一样的东西,完全可以重策论而轻八股,八股只是一种公文写作的文体,它的弊端谁都能看得见——对内容与各式限制得太严了。
  这一点上,万历看来八股文远远比不上策论能旁征博引、气势磅礴。
  “陛下可知道,这科举有童试、有院试、有乡试、有会试、有殿试,俱考八股文,层层选拔最终送到京师的人才,得到殿试策问的机会,陛下所推崇之策论,其实亦不过是比纸上谈兵稍稍好些。”
  “所有考试,它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但并未专为人才设立,包括殿试在内都只是一个门槛,大明有太多子民,谁不觉得自己乃人中翘楚,理应有一番富贵功名?陛下一直所做之改革,不也更关注下层百姓,让他们吃饱穿暖、有机会读书识字、不论出海还是在国内,都有机会改变命运么?”
  张居正笑了,拱起手道:“臣所言八股文之无用,正无用在此,它与治国政策、时事无关,考的是学子对四书五经的理解,不准个人发挥……臣跟陛下讲个近来见闻吧,陛下也知道,臣自入京为官,就有个习惯。”
  “每年有外官或京外学子进京,臣便请以酒食招待,问询各地发生的时事,以此来增进自身阅历,今年臣认识一福建的进士,他叫叶向高,请他吃饭时臣听说了这样一件事。”
  张居正娓娓道来,对皇帝说道:“陛下改革小学初见成效,在叶向高进京路上的淮安府,当地教授引领学子观看南洋蒸汽兵船,甚至向都督呼良朋请求登船一观,碍于军法,都督不可让其登船,又怜其苦心教学之意,便亲自上岸接连两日为整个淮安府二百余孩童学子教授蒸机、兵船之事。”
  “这是好事,帝国有都督如此、教授如此、学子如此,天大之幸事。”
  万历听着也尤为振奋,接连颔首道:“这些学子长成之后,必有一番作为。”
  “是,他们必有一番作为,但陛下可曾想过,这是淮安府,运河枢纽,生长在这的孩童,他们的先生只要有心,总有机会请求过往兵船登船一观,假使呼都督不同意;将来也有王都督、李都督、张都督同意,这些孩童总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他们的阅历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如陛下以子民对蒸机之理解取士,他们对朝廷是有用之人,他们必可深得圣眷——边鄙之地的学子呢?他们一生、他们的老师一生都没机会看见蒸汽兵船,他们不知道那是何物,乡野之地一生一世连船都没见过,他们怎么办?”
  “朝廷为何要以八股取士?盖因八股仅考四书五经及朱子校注,帝国能让任何一个乡野社学有能力弄到一套四书五经、有能力得到所有朱子校注,读了四书五经的人就都能治世?臣以为并非如此,学了朱子校注的士子便都能以圣人之道要求自己,忠孝仁义?臣同样以为并非如此。”
  “但它不管学子出身、阅历、见识,它公平。”
  “别管是京师的学子、松江的学子、金州卫的学子还是清远卫的学子,不问出身、不问富贵贫贱、甚至连聪明愚钝都不重要,只要他肯读书肯学习,全书六十余万,合校注百余万字,死记硬背一样能考取个举人公光宗耀祖。”
  “八股,就是把出身、阅历、见识、财富,统统杀死的利刃,如篦子刷出所有想走仕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