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6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旦顿了顿,道:“殿下应该知道艾兰王吧,他的复国军在法兰西战场上以劣势兵力击溃三倍敌人,策应作为主力的汉军撤出战场。”
  菲利普知道,同样的报告在战斗结束后送入马德里的时间比送到大明港的李旦手上还早,他摊手道:“他们比汉军还像明军。”
  他们所提到的汉军,是杨策麾下那支除了前进后退和拐弯外什么都不会的部队。
  在国王眼中,不论白山营、扶桑营、东洋军府兵还是汉军,都是明军,无非只是明军不同地方的部队罢了。
  而在他眼中,最中意的部队不是战意高昂、训练有素、兵甲精悍,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北洋旗军,而是杨策的汉军。
  杨策的汉军有菲利普认为优秀军队的一切品质……训练快速、节省军费、听信号令,最大的有点除了省钱还是省钱,杨策甚至都无法给他的士兵装备铠甲,火枪也凑不齐,却依然能上战场,打出强过征召民夫的战绩。
  这难道还不算最好的军队吗?
  而对于复国军,菲利普则没那么重视,不论给谁足够军饷、足够的兵甲、足够的训练,都能弄出那样的军队,相比他们的花费表现平淡无奇。
  “复国军,我听说他们去了爱尔兰,那也是一片野蛮人的不毛之地,大明与他们贸易能得到多少呢?”
  李旦脸上带着礼貌的笑,摊手道:“艾兰国朝贡了。”


第441章 舰队
  葡属巴西的总督马托萨内心极为忐忑,但在这种忐忑当中,他对自己的机智感到深深的佩服。
  不论是派人前往常胜,亦或赵士桢船队北上,巴西向大明统一口径,里约热内卢是他们的首府。
  但实际上,他们的巴西总督府一直在萨尔瓦多,里约北方的一处海港,他们给海港旁边的海湾起名叫万圣湾,全称意为万圣湾旁边的救世主。
  这是葡萄牙人抵达新世界建立的第一座城镇,也是新大陆最大的奴隶市场,但他们谁也救不了,只能救得了自己。
  相对西班牙人在新大陆北方的残暴殖民,葡萄牙人少力微,同原住民的关系就足够和平,很长一段时间里巴西的葡萄牙人与原住民井水不犯河水,仅以贸易加强双方关系。
  那时候葡萄牙人真的像找到天堂一般,通过国王的命令,每个自愿来到巴西的葡萄牙人都能得到一块土地,少则几百平方公里,多则上千平方公里,除了胆子和剑什么都没有的穷光蛋们摇身一变成了大庄园主。
  每天什么事都不用做,抽着烟躺在吊床上晒太阳,饿了摇摇铃铛,就有印第安老婆把饭端过来。
  这样,殖民地能发展起来?
  谁管殖民地发展不发展得起来,他们自己过得舒服就得了。
  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许多年,几乎等到那一代人都死掉,葡萄牙国王才真正派来总督施行管理,这也是悲剧的开始。
  用少数葡人统治千倍万倍的原住民是很困难的,过去国王授予殖民者大量土地,这些土地却大量闲置,因为根本耕种不过来,甚至于殖民者名下的土地生活着好几个根本不搭理殖民者的原住民部落。
  那时候他们有上千块大庄园,一年的产出却少得可怜。
  大家名义上都拥有一望无际的土地,实际上只是在别人的土地中间有个小商站,原住民首领开心了就派人带着皮子和红木来卖了换点玻璃球玩。
  总督来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他们必须把土地利用起来,就必须吸引原住民来耕作……可原住民又不傻,我在丛林里活得好好的,想吃点什么就自己上树摘、想用点什么就从动物身上扒,吃饱撑的出来给你干活?
  矛盾就来了,和平一去不回。
  从第一任总督下令强迫耕种开始算起,三年后葡萄牙人的大庄园减少到数十个。
  殖民者全被原住民弄死、殖民地直接被原住民打没了。
  没办法,跑到巴西来的第一波殖民者都是姥姥不亲爷爷不爱的角色,最初教皇子午线就直接沿着新大陆东海岸边沿画的,那会欧洲人还不知道新大陆,也不知道为什么教皇画得那么准,让葡萄牙一侧瓜分的地图完美避开了新大陆的一草一木。
  后来新大陆发现后葡萄牙一哭二闹三上吊,才偏了新大陆一点点,刚刚把巴西东部画进去,这才让葡萄牙人放了上千人跑到这。
  跑到这也没找到黄金白银,有野心的殖民者都去了别的地,留在这的人都没太大出息。
  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
  但他们挺聪明,知道打不过原住民,就只能将沿海一些殖民地进一步开拓,其他的就不管了。
  不过他们同时也在向丛林派遣捕奴队,受限于巴西目前葡萄牙人所占据的体量,捕奴队只能很小也很少。
  被迫为他们效力的原住民也少得可怜,种植园里更多的是从非洲买来的奴隶。
  总督马托萨算是为巴西操碎了心,殚精竭虑地想要扩大贸易机会,曾主动跑到常胜寻找陈沐希望贸易的使者就是他派去的。
  但结果并不好,陈沐看了看货,觉得实在没啥能买的,大明的商贾对此也不太感兴趣。
  地位非常尴尬。
  简单来说吧,大明来到新大陆就是一个讯号,象征着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尽管东洋军府没有实际对巴西做些什么,但厄运一旦缠身,怎么也碰不到好事。
  马托萨发现蔗糖有利可图,但榨糖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打算从非洲买入大批奴隶进入种植园扩大产能,结果大洋那边正赶上汉国海盗兴风作浪,抢劫一切同行儿。
  商人,商人一去不回;海盗,海盗一去不回;兵船,兵船一去不回。
  派了二十几支船队,去了三十几趟,一共就回来三船,拉回来的奴隶还没死掉的人一半多。
  好不容易发现了点铁矿,左手忙着跟原住民决斗,右手忙着去找陈沐谈买卖……不是他想上杆子卖陈沐,而是除了陈沐没有更保险的买家了,这帮葡萄牙人连家都不敢回,航线上汉国海盗到处乱窜,被看见就没了。
  整个巴西的武装商船本来是不少,可奴隶贸易让他们把最好的船都送了,剩下的新造船倒是挺多,但没炮。
  没炮哪儿能打得过船比他们多、炮比他们多、人还比他们多的杨策?
  再然后,国王吃饱撑的为了争当第一个征服北非的天主教国王,南下打非洲。
  打非洲就打吧,打输了就输了吧,结果亲征的国王死了难受不难受?
  成百上千的贵族成了摩尔人的俘虏,最后国王还没继承人,留下一屁股烂事。
  现在西班牙国王菲利普派人送消息让他们接受人家做国王……这事在巴西总督马托萨眼中不算坏。
  他可是知道,就算是横行大西洋上的海盗头子杨策,也不敢招惹西班牙舰队,知道国王能每年定时派舰队到这来转一圈,他们就有重新沟通航线的机会了。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必须跟大明的东洋军府撇清关系。
  人的名树的影,马托萨根本不敢跟陈沐聊这些事,先前东洋军府的赵士桢就派人来找过他,在他们的国王死后,赵士桢告诉他如果巴西想要独立,明军可保护他不受来自西班牙的威胁。
  问题是巴西上层的贵族和商人们没人觉得西班牙是威胁呀。
  边境上的百姓打生打死,管他们什么事?他们和西班牙贵族亲如一家。
  所以马托萨决定,把巴西的问题留给菲利普和陈沐去解决,他不出现在中间。
  但是……万历九年的二月三日,驻守在海港的卫兵前来报告,他们看见悬挂着明字帆的大战船在海上排成一队,乘风破浪开往南方。
  南方,是里约的方向。


第442章 保护
  江湖上,不,南洋上成名已久的铁甲舰重现海洋。
  向南航行的正是邓子龙的座舰,那艘有被陈沐起了像闹着玩一样名字的‘神之子’号。
  不过邓子龙并不在舰上,这支由三个千料舰编队、十八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受参将卢枫率领,领受东洋军府调令率军士一千四百,一路乘风破浪横行沿海,驶向东洋军府认为的巴西总督驻地里约热内卢。
  卢枫是广州讲武堂山长、抗倭名将卢镗的族孙,从讲武堂毕业后跟随北洋旗军一同抵达常胜,后以参将领指挥佥事,掌麒麟卫海防。
  军府给他们的调令很奇怪,说是巴西总督驻地局势混乱,要他们去保护当地商贾百姓。
  卢枫领到命令时脑子都蒙了……东洋军府跟巴西都不通商,他们在里约热内卢哪里有什么商贾百姓,就连有限的两次交往都是巴西葡人自己跑过来,完事还带多少货来带多少货走,几乎没有来往。
  而且给他的调令,三个千料舰编队,这和南洋军府时期的巡海舰队编成方式一样,一个编队六条船,三条粮船、两条五百料战船,一条千料战舰。
  这种编成方式不是为作战或远征,而是为将一片海域牢牢掌握在手里,任何时间都有一个编队在港口休息、一个编队近海巡逻、一个编队沿海巡逻,满编制一千八,沿海六七百里尽在掌握。
  是巡逻自家沿海才用的编制。
  调令下的又急,根本没给卢枫多少准备时间,基本上他接到离港的调令,最后时限就剩三日了。
  可是让他用了好大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赶忙派部下四出,在麒麟卫海港挨家挨户叩门,就问一句:想不想去巴西做买卖。
  他觉得吧,既然东洋军府说让他们去巴西保护商贾与百姓,那巴西就一定有大明的商贾与百姓,就算没有……他带过去点儿不就行了?
  麒麟卫早年为李旦与陈九经驻军之处,带了大批来自大明的商贾在这边讨生活,最有名的就是李旦和史小楼,他们和一众闽广商贾一齐在麒麟卫投资了岸防工事与炮台灯。
  想找几百个商贾不容易,但找些商贾家眷易如反掌,这帮子商贾子弟平日里就在家帮忙接货,等着商船返航往上卸货装货,本事上都没学到家,却也都有一颗向往远航做出一番大富贵是心。
  卢枫的兵一去敲门,后面的事几乎水到渠成。
  百十个商贾子弟、百十个当地百姓,甚至还有一些喜欢跟着大明移民到处跑的原住民百姓,头一次乘坐过去只能远远看着的明军大战舰,在招摇的鹤翼帆下随海波起伏,一路直走里约热内卢。
  值此敏感时间,明船南下的消息把巴西沿海各个港口、殖民地吓坏了。
  不过真正接触起来倒也没看上去那么可怕,沿途他们每次停船,都有老兵带着年轻的小商人们上岸寻找葡萄牙商人与庄园主,在攥着十字架的庄园主战战兢兢之下,操着并不熟练的葡语逐一打听当地特产,并依次取出几样随船商品供人展览,询问价格。
  人们从害怕到喜悦,召集奴工从种植园里搬出一样又一样货物,好不容易生意谈到宾主尽欢……这些大明兵头抬手一招呼,一票年轻商人们跟着就走,叫都叫不会来。
  直到他们抵达里约热内卢。
  这里的葡兵可比别的地方要谨慎的多,每个人都知道大明东洋军府陈将军的使者已经在这里干等三个多月,谁都不敢怠慢。
  不论是先前的使者还是如今的舰队,都不能怠慢。
  平心而论,陈沐的使者在里约过得还不错,葡萄牙人在这最大的官只是一个书记员,专门负责把东洋军府的要求编成书信送往萨尔瓦多。
  他自己什么事说了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