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6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安做沙盘,平坦草原,西角有山,南底有东西流向的河,取木车阵、北洋步兵、蒙古骑兵、边军骑兵俑。”
  闲着的宦官可算有活儿干了。
  这些东西都是皇帝常用物事,在这个时代的紫禁城,几乎能找到天下所有军人俑,兵种上步、炮、车、骑、工、船,各式甲胄、各式兵器,应有尽有;材质上有木质、陶制、铁制、铜制、锡制、银制、金制,包容万象。
  在过去几年里,皇帝用它们演练了大明兵部堆放了六个书架的战报,模拟过世间发生的历次陆战、水战。
  甚至在火德星君问世后,在蒸汽局还只是个猜想的蒸汽船,已经被皇帝应用于自己停放在紫禁城东南角开凿引金水河的‘大明海’之中,那些完全复刻明军战舰的小船在船体内搭载丙型火德星君,仅供一人操控掌舵,在湖面缓缓行进,为皇帝模拟海战立下汗马功劳。
  正是它们让原本趋于自闭的抑郁少年成长为如今紫禁城里最热爱生活的皇帝。
  一块简易模拟战场的沙盘很快被宦官做好摆在万历舰之前的地板上,皇帝一边儿端详着战报,一边指挥宦官把营盘摆好:“河南摆个小车阵,对,河北一个大车阵,步骑放里面,泰宁卫在东北,蒙古骑俑不够?那就摆点欧罗巴骑俑,用矛的那种,战报上说他们冲车营来着……铲子呢?对对对,壕沟挖出来。”
  布塔施礼接近懵懂的看着天子一屁股坐在放进屋子的大船甲板上号令宦官制作叫做‘沙盘’的东西,他背后的船帆招展,上面用绸布书着张扬四字:天下一统。
  屋子里每个角落都放着精美的器物、兵甲,靠墙四层漆黑的木架上三层摆着刀剑,每层都钉着精致的铜牌,上书器名,像是身长五尺的‘万历元年登州戚氏军刀’、在身上写着嘉靖四十六年的‘隆庆元年清远陈氏倭铳’,还有更加精美铳身与短刀放在一起的‘北洋造天下太平铳’,林林总总的器械摆在一起,组成军事室一面墙壁。
  兵器对面则放着几幅甲胄,看上去与兵器的主人相仿,有名为‘陈大帅葡夷番甲’可实际上陈沐一次都没穿过的葡人果阿造全套板甲,也有穿着笔挺北洋军服披挂明亮胸甲与红缨坠笠盔的木人,也有属于马芳带着明显带着大明蒙古边境血统的铠甲,铠甲旁边插着旌旗,武具名号尽书旗上。
  正冲着军事上大门的那面墙看上去就不是那么赏心悦目了,虎蹲炮、佛朗机炮、大将军炮与镇朔将军炮一字排开,各式一门,最过分的中间还摆着一副神威机关箭,各式炮弹就堆火炮在旁边,看得小王子心里发颤。
  皇帝身后四桅齐立直抵殿梁,诸帆下层帆骨皆夹着皇帝日常观看的书籍,中间最粗的桅杆上,素锦缎面船帆在室内张扬招展,上书‘天下一统’。
  这间偏殿的陈设远比地上摆放的沙盘更吸引布塔施礼的注意。
  就在这时,他看见天子低头在屁股旁的船甲板栏杆上按了几下,抬头对他问道:“想吃什么,金丝虎眼糕,玉桃桂花酿?咱少要点东西垫垫,别像朱翊镠一样逮住东西死吃,今天有喜事留点儿肚子,晚上要开宫宴。”
  说罢了万历皇帝才发现布塔施礼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后头摆的那架火箭车,只好从船上跳下来拍拍蒙古小王子的肩膀道:“别看了,那叫神威机关箭,万历六年尾部做了改造,朕想弄个真的放宫里别人都不让,所以这个点不着……等过几年你回蒙古,朕放这个送你。”
  “看沙盘,这个有意思。”万历皇帝点完甜食房的外卖,沙盘也差不多弄好了,揽着布塔施礼在方圆五尺的沙盘旁蹲下身来,问道:“泰宁卫和福余卫你知道吧?朕的土地。”
  “老师说是因为以前遭难时顾不上,其实就是管理不善,让喀尔喀万户给朕占了。父祖都忙,顾不上那边,但朕英明神武励精图治呀——得收回来。”
  说着,万历从兵器架上抽出一根鸟铳搠杖指向舆图一侧,道:“这是塞外老哈母林河,舆图上只能找到这个河,往上半寸是大宁、往下半寸是松亭关,朕也不知具体叫什么,草原上可能有草原的叫法,反正就在那,朕的戚将军出塞二百余里,于无名之地,其麾下胡将军率车、步二营六千余军,为炒花万余骑所阻。”
  搠杖又扫着潞王头顶拐回沙盘,在东北方指着陶制蒙古包与骑兵俑道:“就他们,一万多骑,这炒花还想骗朕,说他是带着牛羊骏马来给朕进贡的,哼,你看朕信不?”
  “雕虫小技,其实炒花是在等援军,援军来自泰宁卫,叫花大,喀尔喀部都很喜欢花啊,又来了四千骑,而且还带了炮——给朕来个炮俑,镇朔将军?算了别去拿了,就它吧。”
  万历转过头,以夸张的表情对抬手对布塔施礼比了个六:“六门炮啊,就带到这儿了。”
  “不过我部骑兵来了,你看你看,骑兵来了。”
  沙盘上,四个骑兵俑被王安用木扙推着,从河上小桥平移过去,直至进入车营。
  万历在这边挥挥手,王安又赶紧跑到东边,继续推蒙古骑兵:“错了,把欧罗夷骑放前边,先上的是冲骑,后边才是弓骑。”
  “四队散骑在营北掠袭,吸引铳炮,但朕军兵训练有素,把他们打掉了;继续,你看,又来了五千骑,对,这个骑俑一个是一千,大举压上,胡将军部千……”万历端着战报兴高采烈地给布塔施礼讲解,突然皱起眉头:“这谁写的战报,什么玩意啊,前边说一面车墙一共二百五十六门炮、千余铳兵,这会又什么千炮齐鸣、万铳齐发,夸张了。”
  不过紧跟着,万历就把战报甩手丢到船甲板上,对着沙盘慢慢拿掉骑俑:“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在布塔施礼眼中,皇帝哥哥的笑容逐渐变态。
  “然后他们就死光了,尸首四千七百八十具,首级功三千零二十。”在不知缘何所来的无端恐惧里,他听见皇帝说出这句话,又看见皇帝对着他喜笑颜开地挑挑眉毛:“施礼,你知道朕的损失是多少吗?”
  小王子懵懂的缓慢摇头中,皇帝两手举天抻了抻袖子,用右手比了个二:“是役,天军无一阵亡、二人负伤。”
  “伤者一为步前营标下杀手队长楼世杰,起爆地雷被碎石砸破眉骨;二者为车后营标下奇兵骆凤,下车崴脚。”
  说到这,皇帝再也止不住自己的笑意,仰头大笑:“战报说肿的可高了!”


第384章 不吝
  布塔施礼永远都会记着,大明天子肆意的笑声。
  这种笑声会令他不禁去想,如果是大明金国的骑兵在那个天子口中‘无名之地’遭逢大明车营会如何?
  在他眼中,占据兀良哈三卫的喀尔喀部落与大明金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任何一个像小王子这般年纪的孩子想到这样的问题,都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
  因为会带来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恐惧。
  可实际上就连俺答汗自己都不知道,他所建立雄踞塞外的金国,曾经是有机会重现成吉思汗荣光的……只是现在,大明金国和兀良哈三卫并无太大差别,即使有,那差别也仅仅在于大明金国能自造铠甲而已。
  而在赵全等板升领主存在的时间里,金国能做的不单单是自造铠甲。
  的确,倘若忽略训练、供给,草原上确实有最好的战士,每个牧民都能在需要的时候骑上马拿上弓箭变成凶悍的强盗或蜂拥而至的军队。
  但也仅此而已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如此凶猛剽悍,甘愿将天下最肥美的土地拱手让给虚弱不堪的汉人,自己躲在大漠、戈壁与长不出粮食的草原上,在冰天雪地里磨练技艺?
  游牧民逐年入塞抢掠,铁蹄所过之处尽数化作一片焦土;可一个牧民通常有五六个孩子长大成人,这五六个孩子每个人在长大后又会有五六个孩子长大成人,那为什么繁衍了上百年,草原上那是那么点儿人呢?
  消失了的那些人,去哪儿了?
  俺答的金国比之其他部落,强就强在有板升这片定居地。
  一个有千头牛羊、千匹马的部落,至少要一百八十里牧地才能将马儿喂饱,理论上来说这个部落如果由八个家庭组成,每个人都能过上极其优渥的生活;实际上如果这个部落只有八个家庭,就会被其他部落杀光,所以至少要几十个家庭才能妥善保护财产,那么这几十个家庭只会有三四个家庭过的好,其他人都只能维持极低的生活水平。
  板升则不同,定居让百姓有更多的分工,有人做农、有人做工、有人经商、有人理事、有人当兵,人的身份不需要在牧民与战士间来回转换,生产不停、技艺熟练。
  很多时候并非人选择生活方式,而是故有的生活方式选择了人,就比方说兀良哈三卫。
  因其地处北方,过去归附大明时每当蒙古南下与大明作战,兀良哈三卫便会自后方袭击诸部,以至于所有人都讨厌他们。
  现在喀尔喀部落占据了兀良哈三卫,结果其实还是一样,他们也会在别人打仗的时候从背后捡果子。
  但长城以北的板升,恰恰是违背这种常识而存在的。
  部落与板升相结合,塑造了强大的俺答金国。
  而万历皇帝想要的,则是部落。
  “炒花吓破胆率军跑了,但他部下有个叫哈兔儿的千长此时就在戚将军营中,前军发回消息询问该如何处置,朕估计要不了多久兵部的人也会进宫。”
  万历皇帝摩拳擦掌,拿起一个明军骑俑在舆图上缓缓向前推着,一直推到兀良哈三卫,突然扭头道:“待会兵部大臣来了你们俩别说话,今天的奏对要传抄午门,昭告天下。”
  潞王是懵懵懂懂,总之皇兄说了别说话就不说呗。
  小王子布塔施礼则还沉浸在先前变态笑容的惊惧之中,不动声色地朝潞王靠了靠……不管怎么看,爱玩鼻涕的潞王的都比爱玩兵人的皇帝可爱多了。
  皇帝哥哥太危险。
  没办法,在万历眼中,经此一战,兀良哈三卫已经是大明的囊中之物了。
  战前被从南京调动过来的兵部尚书戴才以及被重新请出山的王崇古也是这么看的。
  戴才是南京兵部尚书,有参赞机务的职责,王崇古则在数年前因向朝廷说俺答西走青海的好处而被弹劾致仕,此次因北疆变动也被请了出来,不过没有权力只是供皇帝问政而已。
  “此战乃天军之幸,震慑三卫,则兵进畅通无阻。”
  到底是被弹劾致仕不够光彩,即使被叫到朝廷,王崇古也不多说话,全听南京兵部尚书戴才的。
  打了一场毫无损失的大胜仗,兵部尚书嘴上像抹了蜜一般,可劲儿夸耀戚继光,不过接着就叫起苦来:“戚帅前番奏报,攻略之地需派遣卫军巡防弹压,不可再轻易放归旁人之手。近来朝廷已自顺天各卫抽调军士万众出青山口,辎重运筹之任日重。”
  前线的人马,不算在辽东向北策应的李成梁,单戚继光方向兵力便已近三万,部队人吃马嚼,给后方带来压力极重,几乎整个顺天诸卫与京军都在向长城口运送物资。
  这跟皇帝想象中不太一样,他带着探究的表情问道:“戴翁是说,朝廷的辎重准备不足?”
  “回陛下,并非准备不足,只是消耗过大。”
  消耗过大?
  这像一盆冷水洒在皇帝的兴头上,他抱起手来搁在肚子上,问道:“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