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5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居正只能缓缓点头,道:“陛下编的教材甚好,潞王……潞王还没过来,陛下你这车有点慢,为何方才可在宫中狂奔?”
  万历一扭头,火德星君才走一半,回头对张居正道:“回老师的话,水刚开,这不就快了。”
  张居正原本想说潞王应该看看,不过眼下见小潞王还在后头牵着火德星君慢慢走,干脆也不管他,对皇帝道:“臣入宫就是为与陛下商议此事,臣看陛下的意思,是欲整饬乡都官学?”
  “老师怎么知道。”
  万历喜道:“朕打算拿出今年的煤贡与南洋军府孝敬,三万两拨给了北洋制铁马,余下的钱留一些修路,剩下三十六万两统统拿去鼓励教育。”
  说罢,万历用充满寄望的眼神看着张居正,似乎不想错过他脸上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张居正的表情当然没有变化,摇头道:“不要动内库,陛下应下旨让户部去做。”
  皇帝有点失望,但也带着开心……他本来是想在天下范围兴建‘万历小学’来搞点个人崇拜的,不过眼下最值得开心的事情,还要数张居正虽然摇头但他同意了。
  皇帝的表情反而让张居正有点好奇:“陛下觉得仆不会同意?”
  “老师那么反对讲学,讨厌言官。”皇帝小声道:“还曾说过国家用高官厚爵蓄养这些人简直是犬马不如……我以为老师会不同意。”
  “因为觉得臣不同意。”神中年的扑克脸终于有点松动,带着极少的笑意道:“所以陛下要用内库,绕过朝廷去做?”
  其实他心里在骂陈沐,要不是陈沐,皇帝现在用整天和自己的朝廷斗智斗勇?对户部有多少钱比户部尚书还门儿清。
  在财务上整个人一嘉靖翻版。
  张居正笑道:“陛下混淆了一件事,言官与讲学的那些人不同,言官若忠于任事,就是直言敢谏,纵然不忠也不过是渎职;讲学者并非言官,他们那叫妄议朝政、叫怨望。”
  “臣反对者并非教育。”
  小皇帝眼珠一转,进入求学状态,并不抬手请张居正正乾清宫,只是命宦官取来两只蒲团,就在殿前请张居正坐下,问道:“那言官呢,祖制命言官风闻奏事,可我看朝廷里的老师、大东洋的陈帅都不喜言官,这是为何?”
  张居正缓缓颔首,顿了顿,他在考虑怎么跟皇帝说这件事,过了一会目光扫到殿前被潞王停在那的火德星君,这才说道:“陛下知道工厂,倘以工厂比作天下,陛下是厂主,朝廷是机器,内阁就是班头。”
  “言官就是机油工。”
  小皇帝鼓掌道:“朕明白了,老师是在骂言官无后!”
  给宫里这架火德星君加机油的都是宦官。
  “不,他们给机器润滑,监察中央、地方百官,封驳纠劾,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臣不知陈帅为何厌恶言官,兴许是被弹劾多了。但臣知道真正的言官是什么样,嘉靖前的言官;臣也知道后来的言官是什么样,其实并非言官的问题。”
  张居正道:“是嘉靖中年,大明有末世之景,朝廷上下贪懒迟弊,正如这火德星君,炭火已空却不添加,官吏无精进任事之心,朝中自成一派的言官也多成了阿附权臣攻讦旁人的利刃。”
  “更有甚者,将军在前浴血奋战,言官在后骂人捣乱。”
  其实关于官僚系统、言官系统出现问题,张居正有一个重要节点没有告诉皇帝:嘉靖皇帝的大礼议。
  “可老师不是常说,世宗爷爷是天下少有的明君,为何会有末日之景。”万历皇帝摊手道:“那朝廷要言官不就是没用的,太祖为何要设立言官。”
  面对皇帝的灵魂拷问,张居正难得楞了一下。
  傻孩子,你听过我说谁是昏君了?
  没有,明白么。
  咱国号是大明,咱的君主都是明君。
  “严嵩,严嵩不好。”
  虽为机智之语,张居正当然知道那时的朝廷风气是整体都坏,但说严嵩有责任绝不过分:“前线奏来要兵要钱的十万火急要事,六部都能推来诿去,百姓民不聊生,言官却只顾着抨击朝政……言官存在是必要的,但需善加引导,此事说来不应由臣来做,而该陛下来。”
  “倘若言官有问题,绝非言官的错,而是朝廷风纪坏了。”
  “正如每期大东洋船队返航,都有言官像亲眼所见般说陈帅贪鄙,这可能么?”张居正笑了,他道:“朝廷哪有言官出过海,又怎可能亲眼所见,不过臣之所以说不是言官的错,也是因为他们一旦离开言官的位置,做事未必会坏。”
  “大东洋那五个县令做的就不坏。”


第367章 威信
  张居正的分析非常正确,都察院在嘉靖后是有问题的,但这并非都察院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明官场出了问题。
  明朝的言官品级普遍都不高,但天上地下没有他们不能节制的,这套系统非常先进,至少在大明同时代的所有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像明朝这样的监察机构。
  但同样这样先进的监察机构也有一个很严重的弊病:风闻奏事,这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给他们的权力,是言官的精髓也是言官的毒药。
  风闻奏事给了言官随便听到任何事都可以拿来弹劾官员的权力,而被弹劾的官员则在言官手本送达朝廷且并未被皇帝留中,就只能停职回老家且上书自辨。
  就是说言官上书说:陈沐是个大傻子。
  这封手本如果没被皇帝留中,陈沐就必须上书自辨:论陈沐不是个大傻子。
  小到知县、大至督抚部堂、内阁成员,言官一封信你就得回家歇着,朝廷查证没事,你才能回去继续工作,而言官是没有任何惩罚的。
  因为太祖皇帝给了他们风闻奏事的权力。
  但万历觉得在他的时代,不行。
  “不是风闻奏事不行,是朕不行。”
  乾清宫里,低矮龙床上摆着小方桌,盘着腿儿的万历端着茶壶向桌上三只茶杯依次倒满,眯着眼神神秘秘地低声道:“朕觉得老师是有意不让朕知道这些,只说是官员风气坏了。”
  乾清宫的龙床茶话会与会者除了万历还有潞王和宦官王安。
  小潞王两眼亮晶晶地看着茶杯,两只小腿岔成八字;王安则端着拂尘正襟危坐,其实这俩人都既不能听懂皇帝在说的是什么事,也不能明白皇帝心中所想,因此只能缓缓点头回应皇帝。
  这一点上稍长几岁的王安要比潞王强,他还是能搭上话的:“爷爷何出此言?”
  “风闻奏事,太祖爷爷定的,可在洪武年出过这样的问题?没有。为何到朕的爷爷父亲,风气就坏了?”
  万历是很会找问题的,他自问自答:“老师只说风气坏了,所有官吏都有问题,但这并非言官从奏事变成今日党同伐异的理由,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他以为朕不知道,朕都知道。”
  说着,这坐拥四海八荒的皇帝悄咪咪道:“因为有人看见了,看见徐阁老用言官斗倒了严阁老,老师又和高阁老斗一起用言官斗倒了徐阁老,老师又用言官斗倒了高阁老。”
  “朕给吏部算过账,对,就和帮户部算账一样,每一次斗争开始都有好几批言官因言获罪;待尘埃落定,一部分言官又会因各式各样的人举荐、内阁一同意,重新进入朝廷,官职都比过去高。”
  万历对潞王挑挑眉毛,把茶杯推过去,道:“都以为朕不知道,这风气就是他们斗来斗去弄坏的,当然不光是言官有问题,给他们说话、办事的不单单言官,事后得到奖励的也不单单言官。”
  “只要有第一个得到奖赏,此后便前仆后继;原本是宁可做言官也愿意留在京师做京官,现在根本没人愿意外放,外放都是苦差事,在京师只要赶上一次内阁斗争,站对位置几年就能升到五品。”
  说罢,万历的表情骄傲极了,小头儿一扬,道:“他们都不知道,朕有朕的眼线,什么都知道!”
  别看他说的骄傲,其实他哪儿有什么眼线,实际上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朕也该有自己的眼线了。
  其实在朱元璋的规划里,言官天然就是皇帝的眼线,这些人位卑权重、年轻气盛,无官场摸爬滚打久了落下的那些弊病,又足够正义,虽脱于文官自成一派,但终有一日还是要回到文官队伍当中。
  他们天生就该是皇帝的人。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任何官员都会知道自己侍奉的皇帝是什么样的人。
  朱元璋给言官前所未有的权力,可在洪武年间,恰恰是言官最不敢风闻奏事的时代……倘若非证据确凿,哪个敢在朝堂上乱说什么,弄不好就被剥皮实草挂到衙门口去了。
  朱棣时代也差不多,一来有太祖余威,二来这四叔把侄儿都办了,又岂能是个好忽悠的。
  良好的官员风气一直维持至正德,人们已经不太畏惧严刑峻法,但也管不住武宗;真正的分水岭就是嘉靖。
  道君皇帝内敛的性情与故弄玄虚的玩弄权术令皇室失去了言官这些天然耳目。
  “如今再想把人心收回来,可就难喽!朕必须先建立威信,就从让诸省学政修小学开始。王安,你去军事室把朕的小本儿拿过来……算了,别拿了,朕记得是二百七十多。”
  “让户部一边修小学一边修路,修出来的官办小学要与社学不同,学朕的教材,过两年再开科举新科……这也太久了,老师近来身体不太好,朕得赶在老师致仕前把吏部的权力拿到手里才行。”
  在万历看来,张居正致仕是个极好的时间点,致仕前他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找张居正要这份权力,致仕后又很可能让下一位首辅依然攥着张居正过去的权力。
  所有他必须在张居正致仕后的一段时间里拿到吏部于户部的权力,这意味着威信要达到顶峰。
  让人对他的话不容置疑。
  不论内阁还是司礼监。
  想了很久,万历对王安问道:“司礼监掌印太监,宫里有没有像样的人选?老师致仕,冯大伴儿也得走,朕对内阁首辅倒是有人选,唯独司礼监不知能用谁。”
  像样的人选?这可太让王安犯难里,宦官里像样的人不少,可能做司礼监掌印的不多,还都是冯保的人。
  他还没想出谁能做,皇帝再一次自问自答:“陈矩可以,他与张阁老都精通外洋事,还真是个好人选。”
  “张阁老?”王安想了想才分析出是哪个张阁老,几个内阁辅臣里只有张翰跟外洋事沾点边,道:“恐怕张翰并非张四维与申时行的对手,陛下这样会让他们内斗更厉害。”
  “无妨,张阁老到时不必与旁人斗,只要他能帮朕顶上一年半载就行。一年半载,朕就能取得威信,这世上还有什么比重立兀良哈三卫更能立威的事呢?”


第368章 灯线
  皇帝的书信送抵蓟镇是个黄昏,夕阳余辉下,小宦官张鲸跟着传令骑手一路疾驰。
  落日孤烟里,沿戚继光的脚步越过每座烽燧墩堡。
  在第七座墩堡,张鲸见到正在指挥部下安营的戚继光,蓟镇总理巡视墩堡的路才刚开始,接下来半个月戚继光都会在边境巡视。
  “戚帅,陛下旨意,私信。”
  见到张鲸的戚继光很是惊讶,这不是第一次见到张鲸,以前在北京见过几次,但这是张鲸头一次到他的边境防区上来,诧异道:“卑职还以为陛下事事都会传信,不知内使亲至,有失远迎。”
  这话听在张鲸耳朵里多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