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5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万历皇帝去年向天下昭告他要‘吵’蒙古俺答汗后,没有人知道后面事情的发展究竟会去向何方。
  帝国北方边境嗅到了战争的气味,但在战争开始之前,一切仍旧平静如常。
  文华殿北方万历皇帝的练兵场有一片湖泊,引穿过紫禁城的金水河而成,湖边的点将台上,万历皇帝与三娘子、蒙古小王子立在一起,看着湖中小船游曳窜动,穿着章纹袍外罩龙纹胸甲缓缓踱步的皇帝认真地讲解着,有时还会加上手的动作。
  时过境迁,小短腿儿这个称号已不再适用于十七岁的万历皇帝,他有英气的面孔与坚定的眼神,只是有时会露出青涩的笑容。
  “赤海舰驶过巴布洛号侧翼,用舷炮轰击对方,十二颗炮弹打在巴布洛号船板,只有扫在上层甲板的三门炮弹能伤及船上的西班牙人。”
  湖上有二十余条小船,也没有任何炮声,每艘船上都能看到一名舵手在操控那些声震当世的战船模型在湖中行驶,每艘小船的船尾都冒着浓浓的黑烟,如果离得近些还能听见巨大的噪音。
  三娘子什么都看不出,比起那些在高墙深院紫禁城里连帆都张不满在湖中游动的小船,点将台上一侧立起的兵器架与舆图更让她感兴趣。
  那是一副她看不出绘画何地的舆图,图上有大片浅蓝,几块巨大的土地上用数不清的颜色与文字标注着稀奇古怪的读音,正中间虽然能找到几个熟悉的地方,但那太小了。
  但这些画面在年轻的皇帝脑海中极为清晰。
  他说这是在模拟一场数年之前发生在南洋上的海战,交战双方是大明与西班牙人,海战以明朝将领陈沐与西班牙运宝船队遭遇开始。
  “朕模拟了许多次,以西班牙运宝船队的船形、火力与规模,即使在参数上为他们增加更厚的船壳、更快的速度,西班牙人依然无法取胜。”
  “忠顺夫人知道为何朕如此执着于那场海战么?”
  万历皇帝自顾自说着,牵着蒙古小王子布塔施礼看地图出神的三娘子回过头,低头带着谦卑笑意的三娘子恭敬道:“回陛下,臣不知。”
  有诰命的夫人在见皇帝时同样称臣。
  “这场海战发生在这个地方。”皇帝向三娘子身旁的舆图走来,经过小王子身边时还从裤兜里摸出一块油纸包着的冰糖递出去,这才指着舆图上的位置道:“同年,大明舰队停靠马尼拉,逐走吕宋西夷;那之后的两年里,吕宋、苏禄、婆罗洲诸国竞相朝贡,东西二洋军府成立。”
  万历皇帝在舆图上张开双手,有力地向两侧推去:“朕的军队,东至大东洋亚洲、西抵大西洋非洲,你看见这幅舆图了。”
  “臣,看见了。”三娘子不仅看见了,她还很担心,行礼道:“请陛下放心,土默特从未有过不臣之心,我等子孙暨部族愿世世为天子守边。”
  “不必惶恐,朕没怀疑过顺义王有不臣之心,朕生气的是他不信任朕的威信,跑去让别人承认他是大汗。”
  万历皇帝说话的语气看上去并不像非常气愤,这让三娘子稍稍放心,并且适时地向皇帝表达她的不解,但皇帝并未回答,而是抬手在地图上指出新大陆北方一个地方,问道:“记不记得土默川有个名叫呼兰的人,他是顺义王上贡给朕的骑兵。”
  三娘子哪儿能记起这么个人,当年给皇帝上贡士兵在土默特部搜集了各个部落不受待见的倒霉蛋,她只能微微摇头道:“臣并不记得,他做了什么?”
  “他为朕立了功,在这里得到一片土地,朕让他在这做指挥使,卫名呼兰卫,永镇斯土。”万历转过头抬起手缓缓摇动着食指,道:“不要再说为朕世代守边了,你看看这幅舆图,觉得朕的北方边境在哪?”
  这个问题太容易回答了,对三娘子来说有标准答案,她甚至不需要去看舆图便恭恭敬敬地说道:“回陛下,土默特骑手能向北奔驰到最远的地方,就是陛下的边境。”
  “忠顺夫人说的很好,虽然那未必是朕的边境、也未必是大明的边境,但意思是一样的,朕的边疆取决于朕的军队能走到哪。”
  “你看到了,这幅舆图上还有许多空白,但天下各地的形状已大致被摸清楚。”
  “世上的边境在朕心中有三个,大明的边境、朕的边境、大中华的边境。”万历说这话时带着三娘子所不能理解的成熟,他在舆图上围绕大明腹地画了个圈,道:“这是大明的边境,南抵大海、北至长城,朕从父皇手中接过的大明,就是这么大。”
  三娘子正要说什么,被万历止住道:“不必说土默特部是大明的边境,朕接手帝国时直至如今,土默川都没有朕任免的官吏。”
  万历又在舆图上画出极大的圈,这一次不单单草原上最强大的右翼蒙古,还有大东洋与大西洋,他说:“这是朕的边境,其间每个国家、每位大王,都尊朕为主,朕活着、朕强大,朕即照临四海帝国无疆,如果时间够长,这些地方就会成为大中华的边境。”
  “倘朕衰弱、朕驾崩、朕的皇子是个大傻蛋。”皇帝的拳头紧紧攥着,似乎惋惜将来帝国的继承人很难有自己这么天子聪慧、帝国之幸:“那朕的疆土就会缩小到大明的边境那么大,所幸……朕还能活很长时间,所以土默川确实是朕的疆土,忠顺夫人你说呢?”
  三娘子道:“确如陛下所言,土默川是陛下疆土。”
  “既然是朕的疆土,朕要以土默川为本阵,让朕的骑手向四面八方探索,忠顺夫人以为如何?”
  “留在朕身边几年学习吧。”皇帝脸上带着笑容,他摸着布塔施礼的头发,另一只手在地图北方画了个圈,轻声道:“将来朕把这赐给你吧,大西洋军府的报告称,来自奥斯曼商人的消息,莫斯科有个蛮王派人向东,打下了许多本属于你的土地呀。”


第361章 留京
  万历皇帝的话并未给三娘子带来太多担忧,因为他们谈的并非是目前。
  皇帝为驻军的时间限制在‘他’长大之后,这个他是今年才十二岁的布塔施礼,这甚至让三娘子为此感到开心。
  似乎在天子眼中,她的独子将会是右翼蒙古的继承人。
  接下来的时间里,来自右翼蒙古的母子二人沉浸在万历皇帝的伟大与神奇当中。
  比方说布塔施礼坐在皇帝的御用坐骑火德星君改上兜圈子,兴奋地大叫,比骑马高兴多了。
  当然还有不用划桨就能动的模型船,在湖里开了一圈又一圈。
  对这个跟潞王同岁的蒙古小王子,万历皇帝看上去似乎不吝恩宠,大阅当日甚至让他跟潞王一左一右地跟自己一同站在城头上观礼。
  也见到大明天子暴跳如雷气急败坏的模样——蒸汽局答应在阅兵前送入京师的三十架火德星君因为形制改变而搁浅。
  万历皇帝原本打算在大阅中让这三十台火德星君驮着他的大汉将军登场,偏偏蒸汽局对此有足够的理由,让他无法去惩罚任何人。
  蒸汽机升级了,而且是因为皇帝升级的。
  原因在于橡胶与轴承,橡胶并非来源于亚洲,亚洲送回来的橡胶树离产胶还差得远,但与陈沐倒是有很大关系,原因在硫化。
  硫化后的橡胶耐热性好了许多,陈沐在送回紫禁城的信里提到它的多种应用,比方说耐磨的鞋底、佛朗机炮的气密、各种轮子的外胎还有蒸汽机的活塞部件,但这一开始除了鞋底和轮子,给其他方面都带来灾难。
  装上橡胶垫的佛朗机炮打了几次炸了,使用橡胶活塞的蒸汽机用了一段也炸了。
  橡胶带来更高性能的同时,原有为漏气设计的炮膛与气缸难以承受更大压力。
  轴承则和陈沐关系不大,来源于送回来的达芬奇手稿,尽管达芬奇写的字谁都看不懂,但那些图案陈沐能懂。
  带分隔笼的轴承、船用螺旋桨以及自行车的陈沐优化版本被送回来,附带着讲解,给皇帝带来极大的震惊:“欧罗巴,已经有这么神奇的东西了吗?”
  其实这些东西欧洲根本没有,有的也只是达芬奇并未付诸行动的设想,但对皇帝来说,他落后了。
  这些设想被不愿落后于人的万历皇帝付诸实践。
  一声令下,火德星君的前后轮被卸下,包上橡胶胎,前轮还装上了轴承,轴用的是打磨光洁的铸铁小球。
  铸铁虽质脆,却总比木头球强。
  装上新活塞的蒸汽机在动力上也有更大的进步,它们加在一起,让新式火德星君的速度提升足有百分之三百多,现在潞王再想追上他皇兄,走路已经不行了,必须得走走跑跑。
  紫禁城里还跑着一辆北洋全手工自行车,万历骑着可带劲了。
  至于湖里的那些一丈大小的战舰模型,统统是蒸汽船,甲板上的船帆是样子货,低下带着螺旋桨,航行速度还不慢。
  尽管这些东西有些难以量产、有些则还无法投入使用,可陈沐送回来这些物件确实极大地丰富了皇帝的业余生活。
  也让见惯了大漠孤烟的蒙古小王子崇拜这位家住紫禁城的万历小叔叔崇拜的像是神仙。
  三娘子在宫里仅仅待了一下午,可小王子布塔施礼哭着闹着要坐大船,干脆被万历下诏留宿了,直至阅兵结束后又过了十几天想妈妈,这才放出宫跟三娘子住了两天。
  “其实起初朕想留布塔施礼在京中,是想要跟蒙古下一代顺义王多交往。”万历确实挺喜欢这个憨乎乎的布塔施礼,在三娘子请奏还塞外这天,他对三娘子道:“不过现在,朕是真打算让他留在朕身边。”
  三娘子心里对万历这样的心思是了解的,因为她一开始带布塔施礼来,就有这个想法,让儿子在大明为质。
  其实在进京路上她就想过,俺答不愿给小儿子太多也能理解,幼子势大对长子绝对是威胁,内乱只会削弱蒙古,但内乱也并非绝对,除非……除非一方绝对强势,才能避免内乱。
  她希望绝对强势的一方是她的儿子,而非那个老得都开始掉牙的辛爱黄台吉。
  “让他留在陛下身边沐浴天恩,臣固然心中所愿。”三娘子摸着儿子的黑亮长发,眼神中有些发狠,道:“只是分别之际,心中难以释怀,望陛下海涵。”
  万历缓缓点头,笑道:“朕看夫人甲骑精锐,便留下十骑吧,照顾小王子生活起居的佣人朕自会为他遴选,有十骑做护卫也该够了,北京离归化城也不远,就八百里路。”
  “什么时候忠顺夫人想他,朕便加派步骑护送小王子启程返归化城,过三四个月再回来,如何?”
  三娘子大喜过望。
  喜的不单单是能时常见到儿子,而是皇帝这个提议,意味着布塔施礼并不全是质子,质子是不可能想回去就回去的。
  “不过先别急着谢朕,朕还有个忙要你帮呢。”
  皇帝今天没穿甲胄,明黄色章纹袍子的袖子背在身后一甩一甩,转头道:“朕打算将国子监扩建,忠顺夫人回去为朕问问蒙古别的部落的王子,还有塞外各个都督同知、指挥使之子,倘若有极其优异的千户之子也行,朕打算让他们进北京读书。”
  “就先定在二十人吧,如果忠顺夫人的人选过多,那就好好选选,报给兵部左侍郎吴兑——这对朕是有好处的,对草原上的贵族也是件好事。”
  三娘子更觉得这对自己是好事,布塔施礼在北京也是要读书的,可能就是在国子监,那么这些部落首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