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5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起统帅与统帅的对话,护卫与亲兵之间闲谈倒要轻松得多,明军亲兵普遍会西班牙语,西班牙护卫也普遍会说汉语,虽说都不标准交流比较费劲,但大致意思都能听懂。
  只是心态复杂,既有想要亲近的想法,也有相互比较的心思。
  在护卫与亲兵的比较中发现,明军的驻地兵粮比西班牙军团好太多,不过双方的作战兵粮水平倒是差不多,最大区别可能是明军背锅队的厨艺好一些。
  西军兵粮也不坏,而且他们可能整个欧洲口味与大明最近似的国家了。
  西军兵粮主食是大米饭,主要佐食是熏猪肉、乳酪、大豆、豌豆,配料是盐和醋,还有作为日常配给比携带的淡水还要多十倍的酒。
  还真别说,尽管宴席上陈沐并未就两国关系说什么有营养的话,但这顿饭让即将离开新大陆的阿尔瓦公爵心情大好。
  甚至在随后半月西军大举整顿,输送军备启程之日,庇护湾新修的炮庙震耳欲聋的鸣炮致意声中,李旦以旗舰六甲及十二艘大鲨船随行护航令阿尔瓦倍感欣喜。
  某种程度上,万历七年的常胜大比武与陈沐一顿兵粮宴掀开了大明与西班牙外交史上的新篇章,两国在长达数年的战争结束后快速进入蜜月期。
  这种情况既奇怪又不奇怪。
  对西班牙人来说,大明是一头漫步密林的巨兽,当菲律宾总督区作为第一头纵越的小兽扎进密林被吃掉时,西班牙人感觉到来自林间的威胁,派出更强壮的猛兽进入密林,可才进去半边身子就被一巴掌拍死。
  等这头巨兽真的从林间走出,脚踩着新西班牙驻军的尸骨向西班牙问好时,西班牙也只能战战兢兢地问好。
  如果实力相差不大,即使有良好的贸易关系还是会带来巨大的威胁感,可一旦实力相差过大,良好的贸易就真的只是良好的贸易了。
  这很神奇,明明除了实力什么都没变,却能让人的心态为之变化。
  西班牙舰队在大西洋上依然有绝对的统治力。
  自明西第一次战争以林来岛西军被全歼起,菲利普国王便铆足力气在沿海修造战船,组建他为横渡大西洋、太平洋运送伊比利亚精锐军团的舰队。
  计划赶不上变化,费老二还未做好一雪前耻的准备,新西班牙就有三个军团被北洋旗军打得连建制都取消了。
  其实这正是西班牙的悲哀,这个强大王国背负其国王以宗教统一欧洲的雄心壮志四处出击、更要面临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威胁,既要镇压赋税大省尼德兰的叛乱、又要面对来自罗马教宗的背刺,致使其盛极一时的庞大军力必须分散驻扎于尼德兰、地中海与意大利地区。
  不把守这些地方,西班牙的基本盘就没了。
  可把守这些地方,费老二的野心便无处安放。
  当李旦与陈九经加入这次规模庞大的远航,他们心中有一种预感,他们看见的不是西班牙。
  那不是新大陆上武力挫败后无力竞争卑躬屈膝的新西班牙,也不是加勒比海超过三百条战舰商船的百舸争流的阿尔瓦舰队。
  阿尔瓦知道两个年轻的明国船长都是陈沐的义子,似乎在危机重重的年代人们都无可避免地会产生这种血缘之外的认亲关系来加身彼此互信,在长达五百年的时间里被罗马统治的伊比利亚一样有这种传统。
  登上阿尔瓦旗舰的李旦对西班牙的庞大船队赞赏毫不吝啬,哪怕他对西班牙舰队的编制并不清楚,但只是用眼睛去看,就知道这支舰队在海上对所有人都意味着庞大威胁。
  西班牙的主力战舰一直都很大,因此被明朝人称作大肚船。
  在大西洋上的西班牙舰队更是如此,运输兵力与辎重的三百余条战船商船中有近百条规模超过四百料大鲨船的盖伦船,吨位在五百至一千四百的大型盖伦船有四十六艘,统统在舰首配备口径庞大的重炮。
  “这些战船,本是国王为对付你们而下令建造的。”
  旗舰高达六层的艉楼里,阿尔瓦公爵老迈而皮肤松弛的手覆盖在窗户的玻璃上,目光看向船后起伏不定的海面上航行的庞大舰队,当他的眼神落在那些张扬着巨大栏帆与三角帆的盖伦船时很难不在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
  只是这份骄傲很快被更大的庆幸所掩盖,他说:“即使面对明军舰队……幸运的是他们没有被派上用场。”
  对这句话,李旦颇为认同,只是说者与听者心里想的事情不一样罢了。
  阿尔瓦之所以说幸运的是大盖伦舰队没有被派上用场,是因为如此规模的舰队能够被调度到更有用的地方去,而非与明军进行毫无意义的海上拼杀。
  条约所割让给大明的土地,在西班牙眼中的价值还不如兵败对脸面的挫败大。
  他们的入侵政策对原住民没有同化力,不要说像大明这样化原住民力量为己用,印第安人层出不穷的反抗让每一寸土地的维持费用都异常高昂。
  实际上除了富有黄金白银的秘鲁总督区,西班牙割给明朝的大量土地要么是并无实质占领,要么就像丢包袱一样,新西班牙边境条约签订后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收入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涨了一大截。
  李旦则是另一种想法,他在思虑这支舰队与东洋舰队主力在海上展开大战,结果会对谁有利?
  他不知道。
  并非他对六甲战舰编队的信心微弱,而是当超过四十条带着船首重炮的大盖伦在海上像巨浪般呼啸而来,四十斤巨石轰击之下,这世上有几条船能挡住?
  但他知道最终胜利的一定是大明。
  这份信心并非源于六甲战舰比盖伦船更好,实际上李旦在心里也很难评价这两种大小相近战法不同的战舰孰优孰劣。
  但大明有不弱于西班牙的造船业,大明有更大庞大的产能,大明还有更多的兵员,以及六甲战舰上装载更少的兵力。
  因此这场发生在李旦心中的大海战,尽管过程可能会比明西第二次战争惨烈,最终取胜者一定是大明。


第258章 现代
  ‘海战之大势,已由跳帮接舷发生变化,战舰之规模、水兵之才具,决定胜负。’
  在大西洋漫长的航行中,李旦像一位擅长跳荡的海战勇士,不断往返于六甲旗舰与阿尔瓦旗舰之间。
  有时他会向久经战阵的阿尔瓦讨教战法、有时他会向讲武堂科班出身的陈九经互相印证。
  但更多时候,在万顷碧波之上的船首、在昏黄油灯摇晃的案头,这个早年混迹濠镜市井自幼与舢板为伍的海盗,尝试将异国海战与母国方略加以猜想,编撰成书。
  “怎么想着编书?”
  指挥船队与西班牙舰队扶持前进的陈九经初次听到李旦这样的想法时,正在甲板上缓缓将火药与铅丸装入竹筒,仅仅是愣了愣,他便发出令甲板上女真勇士为之侧目的狂笑。
  倒不是他认为李旦编书很滑稽,在大明,个人编书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臻至巅峰的造纸业、蓬勃发展的印刷业、遍及郊野的社学与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令大明在文化传播产业的发展极为繁荣,早在南洋未立之时,各式各样的作者与书籍便已有飞速扩大的趋势。
  不仅限于正统诗文,小说、唱词、纪实文与应用文学皆有长足发展。
  打仗的、治水的、挖矿的、医学的、种田的、航行的、经商的,任何人都能将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有些人能读能写,有些人能读,更多人能听。
  尤其在文化程度普遍高于普通旗军的南洋军出海后,陈沐出于政治考量下豢养的南洋小说家书写出更多的东西,能读能写的旗官们也将同过往生活截然不同的海外经历记录成文。
  海盗写个书也没什么大不了,尤其还是李旦这个已经不像海盗的海盗。
  只不过陈九经一直以为李旦会写一套关于海外做买卖的指导书或出海航行的工具书,他万万想不到李旦想写一本军事书。
  陈九经一直觉得他们几个兄弟最先写军事书的应该是他或是驻军日本的陈八智。
  陈八智治军严厉,他是讲武堂的高材生,唯独李旦……倒不是说李旦不会打仗,他也会,但李旦经历的大多只是局部小战斗,一不练兵、二不指挥,所拥有的不过是耳濡目染。
  现在说要编一册兵书,有些儿戏。
  可李旦不这么觉得,他说:“我只是有一点想法,要把它写下来,也不都是我的想法,有你的、有阿尔瓦的、有八郎的,也有义父的。”
  甲板上陈九经盘着腿向竹筒里倒火药的动作顿住,他身前的小木筒里已经放了半桶弹药筒,他拍拍旁边道:“兄长坐,给我说说,什么想法?”
  李旦缓缓坐下,靠着上层船舷,胳膊搭在舰炮架上,另一只手向海面另一边飘扬的盖伦船说道:“阿尔瓦说这支舰队本是西班牙为我们准备的,其实只是凑巧了,否则这场仗还会继续打下去,要惨烈的多。”
  所谓的‘凑巧了’,说的是万历皇帝的骚操作——北洋二期。
  一千五百条船、舰,比预计五千六百北洋旗军、两千名各行业工匠多了近两万军队、七万百姓。
  倘若就东洋军府驻扎在常胜的四千旗军,阿尔瓦绝不会善罢甘休承认失败。
  只是在内心推演战果,阿尔瓦认为即使将战争继续打下去,西班牙不会再给他派遣更多援军,而万历皇帝又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误打误撞展现了他对新大陆的‘重视’,才让阿尔瓦有了握手言和的打算。
  “如果那时候战争继续,东洋军府也许会输,也许会退至麻家港,借那的严寒阻挡敌军。”
  “但西班牙也不好受,一艘六甲舰,只要两个小旗的水手与一个炮兵百户就能开动投入作战;战力相近的大盖伦有近四百人。”
  李旦的两手在身前比划着,左手抬起四根手指,右手仅抬起食指,道:“击沉他们一条船,西班牙会失去四百兵力,我们失去一条六甲舰,仅失去一百二十人。”
  陈九经皱着眉头,他发现李旦的脸上露出那种让他难以理解的神情,好像发现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就听李旦接着道:“一万士兵组成的六甲舰队,能对付三万士兵组成的西国舰队。”
  但这对陈九经来说是常识,他也无意给兄长泼冷水,但还是说道:“兄长,首先,不会有一百艘六甲舰组成的舰队,六丁六甲需要护航船、马船、粮船、信船、火船;而且我们训练一万名能完全发挥六甲舰实力的旗军,投入训练的时间、精力、花费,不亚于西班牙训练十个军团三万名士兵。”
  步兵训练多简单啊,尤其在陈沐的北洋练兵系统里,三到六个月就已经可以投入作战了,完成北洋旗军完整训练的士兵甚至放到任何地方都是精锐。
  但你一个千户的北洋旗军在训练、伙食的花费顶人家其他卫所一个卫。
  所以陈九经没有听懂李旦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我知道那些,只是比喻,西国舰队也一样,四十几条主力战舰,剩下的运粮运水、通讯艇,都这样。”
  “我也知道这些事你们讲武堂学员都知道,有老将官言传身教,但别人不知道,没人把这些写成书,但趋势是这样的,胜败在于战舰之规模、水兵之才具。”
  “而战舰之规模、水兵之才具,取决于国力。”李旦说得笃定:“水兵之才具在于其操控军械,也就是战船、铳炮,以后陆师也会这样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