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5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别人提到的不是林凤,是汉国,林凤居然建国了。”
  “大帅不是一直挺支持海上巨寇出海为朝廷开疆辟土,自己也裂土封王么,怎么现在又不愿意了?”
  “没什么不愿意。”陈沐深吸口气又快速吐出,颇有几分难以释怀的意思,道:“建国了也不派人来我这儿知会一声,太不拿我当朋友了!”


第206章 鹅绒
  过了年关没多久,除麻家港外四名知县都先后将县中情况以公文的形式传送军府衙门进行述职。
  头一年,哪里都是百废待兴。
  几个知县头一次述职,公文都写了厚厚一叠,从在籍百姓、开垦田亩、收取赋税、修渠设壕、建城扎寨、规划乡都、工业生产、地方特产及编修县志多个方面做了统一的汇报。
  陈沐能从几页纸张上感受到几个知县为了让述职报告好看一点儿,究竟有多么用力过猛。
  发展最好的无疑是接纳移民最多的常胜与金城二县,经历最初艰难的三个月后,常胜县有了足够吃用的粮食,秋冬两季像鲸吞牛饮般吸纳原住民百姓,如今在籍人口已近二十万,名列诸县之冠。
  但开垦土地最多的却不是邹元标,除了最初接纳百姓规划出近千个村落使土地暴增,后来的日子里邹元标都因大量吸纳移民而忙碌着,有的村子土地并不适宜居住、有的村落百姓不愿耕种,最后到年底统计治下仅剩八百四十二个村。
  即便如此,仍旧有的村落劳力多而产出少,百姓生存艰难;有的村落劳力少土地开垦不足,百姓同样不好过。
  邹元标在述职公文中写出了他对常胜县在万历七年的计划,他希望能将县中村落精简为三城二十四乡,三城分治城、市城与港城,合二十四乡辖五百村落。
  多出的百姓要么将来向东迁往墨西哥城,要么向北迁往新县,倒不是说常胜县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百姓,而是百姓过多、地域过大对县中资源有很严重的浪费。
  因为常胜的农业发展极好,这片土地事宜种植麦子、玉米、各式各样的豆类,但道路条件不太好,市集也还不够繁荣,更何况气候与缺少驮运牲畜令粮食不易保存、交易。
  他们能保证口粮,商品粮率却极低。
  粮食放在自家仓库能保存好几个月,可一旦想拉出去运输到常胜市集,一场雨就能让成车的粮食发霉大半。
  邹元标为保存县里的粮食费尽了心机,榨糖厂、榨油厂、饲料厂全都开起来,恨不得把所有农作物都变成经济作物,以提高县中百姓的种植积极性。
  到最后都开始养猪了,不单单猪,牛、羊、火鸡统统都拿来养,先在县里做麦酒醪糟,后面又从西班牙引进了几名啤酒与朗姆酒工匠,顺带着把工业玻璃的问题也解决了。
  但邹元标做的这些都是长久发展方可见到回报的投入,一两年后常胜的收益剧增是能够预期的,但现在单就政绩上看,常胜并非最好看的那个。
  金城知县吴中行才更厉害,这个文质出身的知县在金城左右开弓,收拢在籍百姓十三万余口,在内挖掘金矿伐林取木,对外北定黑脚东取硝土。
  一年炼制金锭三万四千两有奇、采伐良材杉木七万九千料、熬硝一万八千斤,他倒是不种地,可仰仗麻贵麾下的蒙古骑兵,绘制出一份纵横南北一千四百里、东西两千二百里之舆图。
  其实常胜邹元标所面临的问题金城的吴中行一样不少,但架不住人家有矿,哪怕不说军府官办的两处大金铜矿,单单军府与闽地商贾合办的四座小矿,一年收上的赋税便有黄金两千三百两、铜锭一万一千六百斤。
  贵金属和硝粉送到常胜,驻军俸禄有麻贵的督军府从常胜批,他只管个口粮,这知县当的比邹元标舒服一万八千倍,整天卯着劲盘算着再找谁干一仗。
  吴中行对黑脚人的战争对这个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小编修的影响不亚于南洋军府的设立对大明的影响。
  就像朝廷当年突然发现,原来这世上除了对北方的防御战争之外,海外的战争换个思路是能赚钱的。
  编修知县也尝到了这个甜头儿,跟黑脚人一战让他直接收获几千名交还的奴隶,在他们成为金城百姓之后吴知县发现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无往不利,左近各个部落争先恐后地归附,再遇到那些对别人来说不好打交道的部落,见着他的人都变得热情好客。
  贸易、交涉、借道、探路,统统容易得不得了。
  说迎刃而解,吴知县都觉得这词儿不够贴切,刀子还没递出去,绳子自己就开了。
  在吴中行的述职报告中,小编修对明年的展望是争取把麻贵挪到东边五百里外去,今后照着一年打一仗的效率,每年往东挪五百里,争取早日摸到地图另一端。
  “看看人家吴子道多锐意进取,你就在这儿养猪吧。”
  邹元标是几个县令里比较惨的,别人述职都只是向东洋军府递交一份报告就行了,军府规定诸县两年一度知县亲自述职,可他不一样,军府就在他的常胜县,自然要亲自登门述职。
  亲自述职,就免不了受陈沐奚落。
  这跟他干得好不好没半点儿关系,只要他来,陈沐就会打消他心里那点儿小骄傲。
  “报告里我没见往南北派出的探险队,还有发生在常胜的历次战斗与塔斯科的银山,回去再写,把这些都加上。”
  什么叫我就在这儿养猪吧?
  邹元标很委屈啊,成日里殚精竭虑得都掉毛了,县里这么多经济作物,各种各样的厂子开个没完,到头来就这评价?
  “大帅,就算金城有矿,可我常胜的百姓可要比金城百姓富裕,远的不说,再过两年你看看,常胜的产出能比他金城大好几倍,再者说,那金城不也养鹅么?”
  金城确实也养鹅,命令还是陈沐下的,不单单为做烧鹅,也为麻家港驻军提供羽绒制作军服。
  这个想法也不来源于陈沐,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提出的鹅绒、鸭绒做衣被比其他物料暖和,由叶梦熊通过二期旗军送来这个消息,为支撑戚继光停留在纸面上的北伐,大明也在赶制鸭绒袄、鹅绒袄。
  “我当然知道,但这些述职报告不单是写给我看的,还要等三期旗军来了拿回去给皇帝看,陛下是锐意进取的,你对常胜的做法自然是对的,但更要两全其美,让陛下看了也高兴才是。”
  “探险队也要尽早拿出成果出来,你要知道这是新大陆,不是大明的某个县,一地大治固然好,但还有那么多土地没有开拓、那么多土地我们没有一丁点儿的了解,这件事在眼下更为重要。”


第207章 快活
  万历七年三月,北方的海水才刚冰消瓦解,运载着羊毛、鹅绒、粮食与火药的福船便已抵达麻家港。
  冬猎还未结束,驻扎在林海猎房整个漫长冬季的猎手们已经陆续归还,他们肩上扛着几年前的老旧鸟铳,拽着驮冻肉与毛皮的麋鹿,在黄犬左右奔走雀跃的吠声中迎着凛冽寒风,一脚深一脚浅地回到港口城镇。
  他们大多穿着超过膝盖的厚实皮大衣或棉大衣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踩着宽大笨重的毛皮靴,头上扣着属于辽东军的铁盔,还要在脸面围上好几层厚厚的围巾,伴着呼吸在空气中吐出一道道白练,很快遮挡口鼻的围巾沾了哈气被冻出一圈冰棱。
  最先回来的猎手不为别的,一是将部分冬季打到的猎物带回来,歇息几天还得赶在冬季过去之前回猎房两到三次,才能把所有猎物都弄回来;他们第二个目的,则是在麻家港签个到。
  这样知县赵用贤就知道谁没有回来,然后派人坐着狗拉雪橇去找。
  不过一般没回来的找到也活不成了,去年开春县里去林子里拉回来座雕像,据老道的猎手推测他是在检查自己下的陷阱时一脚踩在雪坑里大半个身子都陷进去爬不出来,后来一直到装进棺材人都保持着死前的动作,脸上带着不知从何而起的笑,可吓人了。
  县中去年就打算派遣更多猎人,让他们两人或三人一队,但这样一来就需要划分更大的冬季捕猎区,来不及做出规划,便只能等今年开春了再做打算。
  麻家港的知县赵用贤在衣着打扮上已经‘黑水靺鞨’化了,去年从北方捕鲸部回来时带了几身来自那边土民的毛皮大袄,里面内衬的是各种动物肠子做成的衣服,暖和得很。
  他素来体胖,穿上这身衣服更是如虎添翼,即使在最冷的季节也能外出行走,除了冻得眼睛睁不开之外再难受寒风半点儿影响。
  过年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城里猫冬,就他带着俩比熊还像熊的护卫一路爬上四十里外的平顶雪山,这趟远行是他从去年冬天就开始谋划的,夏季派人在上面给他搭了俩小木屋,储备了木头、煤油、锅碗瓢盆之类的用具。
  趁着过年,爬上去看极光去了。
  三月猎队回来,他也回来,回来二话不说就嗷嗷着让人知县大人备饭。
  几个知县,界县的艾穆最闲,拢共管着三千多口人,驻军只有修缮港口的一个百户,存在感极低;邹元标最勤劳,成日忙里忙外把大县打理得井井有条,县衙属吏也最齐全,让常胜成为最像明朝国内县治的城市。
  吴中行最厉害,好好一个知县让他当成了总督,那也是五县里治理方式向西班牙靠拢的知县;至于去智利的沈思孝才刚走,没做出什么成绩,最没存在感。
  而赵用贤呢,他是最快活的一个,真的,在这天寒地冻的麻家港,他能带着游山玩水的心,把苦差事办得内心愉悦,恐怕是独一份了。
  不怪他贪玩,这边冬季太长,一年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能办正事,闲下来的时间确实让人不知该做什么好,时间变得太难熬了。
  旗军还好说,雪下的小就在寨墙外跑步,雪下的大了就在寨墙里头围着院子跑步,天冷了队列什么的都练不得,也就能打打靶,就连打熬力气都得放在室内由小旗官看着操练。
  可赵用贤这知县呢,他能干嘛?跑步吧,他跑不动,端着鸟铳打靶倒还行,冬天麻锦经常看见赵知县在营寨里打靶。
  早上麻锦去海岸边看旗军烧雪橇,出去时赵用贤在打靶;四个时辰之后麻锦回来,赵用贤还在打靶,唯一区别就是他给靶子上画了头小熊——人得多寂寞才干得出这事儿?
  精神的匮乏必须得到补充,所以赵用贤去年借视察西北部火焰山一带牛魔王部落的机会沿海岸一路向北为住在冰屋里的北方土民主持祭天,成了大明第一个踏进北极圈的人。
  今年又爬到平顶山上看极光,把自己过得非常快活。
  回到麻家港当天,正赶上来自金城的船队抵达,把赵用贤高兴坏了,抱着盘子边吃边对麻锦道:“麻督军,你看吧,赵某就说两不耽误。”
  盘子里放着巨大的蟹壳,蟹壳里盛着黄澄澄的鸡蛋与蟹膏,溢着酒香,蟹壳边上还有大块指头长的蟹腿肉。
  这道菜叫花雕蟹壳鹅蛋羹,是知县赵用贤手把手教县中厨子做的。
  除了玩,能让赵知县提起兴致的就剩下吃了,别管见过没见过的食材,只要他觉得能下肚,什么吃法都要试试。
  早前他还生吃过野牛肉,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拉个肚子就当让连成串的轰隆响屁陶冶情操了。
  吃到兴起处,赵用贤干脆放下瓷盘,端着雪蟹壳当碗,一勺鹅蛋羹一勺蟹膏就着吃,边吃边吧唧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