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4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距离再逼近些,双方火枪手都开始互相射击,西班牙人的火枪更多,在火枪的射程之内,原住民军阵开始出现死伤,尽管他们将两个军阵以半包围的阵形裹住,可实际上这恰恰使西班牙方阵的火力得到最大发挥。
  邵廷达只能看见两个方阵的两侧始终弥漫着硝烟,而外面的原住民几乎是踩着尸体逼近。
  一个原住民方阵退下去,另一个原住民方阵涌上来,他们很难在火枪手连续不断的射击中冲至近前开始肉搏。
  西班牙人的火枪手并不是轮射,除了一开始的齐射外,随后就开始随意射击,谁先装好火药谁先射,但他们的火枪手很多,能保证火力足够密集。
  真正的屠杀开始于合围之后。
  大量原住民涌入两个方阵中间的缝隙,原住民大军试图将两个方阵包裹住,继续进攻后面的方阵,这种作战思维即使在邵廷达看来也没什么问题——哪里有方阵被围困之后还能维持战力的?
  接下来的战斗改变了他的想法。
  当双方接近,方阵正中的矛手将长矛放下,火枪手撤入内部,刺猬般的矛阵使原住民不能进入其间,随后两个方阵如同绞肉般向中间缩小缝隙,挤压进入其中的原住民。
  长矛、火枪齐出,转眼将兵阵中间肃清出一条血路,随后开始后退,后面三个方阵同时开始向前进攻,继续挤压方阵中间的原住民军队。
  这个时候邵廷达才看懂,并不是原住民将他们包裹,而是他们将原住民军队分割包围。
  各个方阵之间的火力因距离并不会产生误伤,却能很好地打击原住民,转眼受挫的前线军队侥幸活下来的原住民战士开始后撤,继而演变为溃败。
  沉重的号声响起,西军两翼披挂重甲的骑兵们呼啸而出。
  邵廷达抬起手,深深地吸了口气,道:“举旗,该咱了!”


第47章 然后
  起初,眼看一场大胜在自己手中缔造的埃雷拉并未注意到侧后方密林中涌出的明国来客。
  因原住民并未突破他们阵线,以至于混血军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前,一开始明军走出密林的动作又很远很轻,因此没人注意到后方发生的变故。
  最先走出林间的是邵变蛟,作为战场主将的他并未在阵形中间,而是亲率一个百户在阵形最末,从战场最南端的西面密林走出。
  谁都不想以邋遢的形象作战,邵变蛟麾下的各百户在出战前达成一致,留给旗军五分香的时间去整理仪态。
  可即便如此,登陆之后穿行在密林之中的狼狈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收拾干净,出林是他们虽然称不上衣衫褴褛,不过模样与刚出北洋时也相去甚远。
  有人背着大圆轮、有人背负车轴,有人抬车架有人抬箭台,各百户部还都牵着几匹小毛驴,驴背上挂满各式火箭,就这么邋邋遢遢地子丛林中钻出来。
  眼前豁然开朗。
  所有人都不说话,只凭手势交流,邵变蛟身后的百户甄开元快速指挥旗军列出轮射阵形,一小旗士兵快速将火箭车组装起来,十二联装的火箭塞入射台。
  完成这一切,邵变蛟终于松了口气,身后几名旗手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各色军旗,串在手持长杆上,向仍旧隐匿林间的其他百户部发出命令。
  他们是十二个百户中仅有的长兵手了,这也是这支明军的劣势所在,仅带几根旗杆于原始丛林穿行已经非常困难,如果各部都像在南洋作战时携带丈五长兵,可能他们到现在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
  这是他们非常要命的劣势,没有长兵,意味着需要以鸟铳取胜,即使上了铳刺,在长度上也不过能在面对短兵时占上些许优势,根本无法与西班牙人的长矛对抗。
  所以邵变蛟有一个撞大运的取胜的计划,如果可能的话,他想在三里外用火箭将埃雷拉直接射死炸死。
  这也是他此时此刻不在中军而跑到右翼的原因,毕竟他用的兵器不是重炮,倘若是十斤重炮,凑上五门在三里外齐射,还有可能达成这一目的。
  可他要用的兵器是火箭,这东西与射手的才能没多少关联,基本上差不多对准就可以发射了。
  反正也是薛定谔的精准度。
  炮打得准不准,炮弹飞出去的时候就知道了,但火箭并非如此。
  火箭就算飞出去,都没人知道打得准不准,直到火箭落地才能知道,在它落地之前,谁都不知道究竟能不能射中。
  这种事……邵变蛟觉得他得自己来,这四十八支新制神机箭,要由他自己来放,这样打不准他也不会在心里怪罪别人。
  对谁都好。
  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火箭的精准度,关键在于邵变蛟不知道埃雷拉究竟在哪。
  通常情况下明军将领会在中军,但西军将领是否也有这种习惯,邵变蛟不知道。
  万一人家跟骑兵在一起呢?
  他端着望远镜向北方望着,西军后面三个方阵在得胜后并未移动,没有加入到乘胜追击的队伍中,这倒是省下他不少力气,那个距离和他从林中钻出来的距离刚好是火箭的最大射程。
  “西军军阵、西军军寨、火箭射台,三点一线……还得往东挪二百步。”
  邵变蛟自己念叨着距离,指挥百户部向东移动,同时传令前头仨百户部准备夺取军寨,余下八个百户部在军寨左侧集结,
  一队队旗军从林中走出,于西军后方列阵缓缓前行,虽然直至这个时候前面作战的埃雷拉军团仍旧没有发现他们的意思,但西军营地的钟声却被敲响。
  铁皮水桶大小的钟被僧侣模样的人拽着连接撞锤绳子一下又一下地敲响,最前接近军寨的几个百户部当即停下脚步朝邵变蛟所在军阵望来——他们被发现了!
  “就这了,把箭车停下!”邵变蛟的脸色也变了,他光想着不让北方的埃雷拉军团发现,却忘了西军营地里也是有人留守的,干脆登上箭车迅速调整起发射位置,还不忘对旗手下令道:“命前军四部百户摆开轮击阵形,准备迎击敌军!”
  “去给我看火箭落点!”
  虽然火箭的精准非人力所能控,但大致还是有个方向的,眼下他的军阵离三点一线还有几十步,邵变蛟生怕西人留在后阵的三个方阵有所动作以至火箭放空,调整好位置当即跳下箭车扣下车旁连在射台侧面的扳机。
  这个玩意儿也是燧发。
  铁石相撞,火花引燃火箭,嗤嗤声在射台架上响起,尖厉的啸声中,一支接一支的火箭以斜角向前窜上天空,再因装载火药与破片而沉重的弹头在六七百步外达到最高点,紧跟着向下坠去。
  并不是每一支火箭都能飞那么远,有一支火箭可能是出射台时火药喷的方向不太对,远没有飞那么高,很干脆地擦着己方一部百户旗军侧翼撞在西军营寨内一名僧侣面前。
  推药没有烧完,即使先落在营帐上将之打个窟窿,还是磋着地面在把僧侣撞得抱腿乱跳后由另一个地方窜出去,在营地中左撞又窜。
  大多数火箭看轨迹还是照着预设方向稳稳地落在西军三个连队头上,能不能炸到人是后话,至少方向大致是正确的。
  其实也就八九息时间,一声又一声爆炸在北方响起,邵变蛟没有理会,他一门心思都忙着让左右旗军帮他把下一联火箭放入射台。
  从天而降的火箭真正提醒了埃雷拉敌人来自背后,谁都没想到这样的惊变,耳朵才刚听到尖啸声,回过头一枚枚火箭便已经散落漫天,以压顶之势砸了下来。
  透过散落的火箭,人们看见不远处丛林边沿,不知什么时候已站着列出整齐军阵统一身着深蓝色军服的军队,他们军旗招展,上面写着埃雷拉看不懂的字样。
  所有人都知道,明军来了!
  一枚火箭直冲着埃雷拉身边落下,所幸他身边有个火枪手。
  也不知道该说这个火枪手倒霉还是福星,火箭像一枚导弹般砸在他的高顶盔上,巨大冲力直将高顶盔砸变形,头盔下的脑袋自然也保不住了。
  用了粗糙预制破片工艺的火箭铁弹头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力度,爆药铁壳外的破片层在变形的头盔里裂缝破开。
  埃雷拉还以为这是明军不为人知的投射兵器,心有余悸地看着被砸死的火枪手,同时心中还带着对这种威力齐小数量稀少的兵器报以嘲笑。
  然后就炸了。


第48章 夹击
  新制神威机关箭的精准已经超乎莽将军对火箭的预料了。
  端着望远镜的邵廷达眼看着十一支火箭喷出黑火药燃烧浓烈的黑烟与白烟砸入敌阵,高兴地对左近亲兵道:“他娘的,新火箭也太好使了吧!记下,俺要给小关匠写信。”
  亲兵一脸茫然,问道:“写什么?”
  “就写以后铸火箭壳时外面都铸上字,就铸,随便铸什么,天下太平?”
  四处乱窜的火箭与密集的西班牙方阵是天造地设的绝配。
  三十六支火箭在极短的时间一股脑飞去埃雷拉所在的方向,把密集而坚定的阵形炸得险些散开。
  但他们没散,即使两个方阵中依然能握住兵器站立的士兵已不到半数,三轮火箭射击后越来越多被箭头炸开惊吓得爬到地上的士兵站起来,互相看着身上有没有伤口。
  攥着新西班牙红叉旗的埃雷拉心有余悸地看着不远处被炸成两半的高顶盔,骑在马上环顾军阵,这才抬头看向列阵缓缓逼近的明军,对军乐师下令道:“吹军号,唤回骑兵,我们有麻烦了。”
  相比起火箭骇人的声势,精准上显得有些可笑,多半火箭都落在没人的草地上,真正落在方阵当中的只有三支火箭对混血军团的士兵造成巨大伤亡。
  其他火箭有的在撞击地面时被火药推力钻进土里,有的则距离较远,内部炸开的铁丸除非直接打在西班牙人脸上,多半铁丸都被铠甲挡住了。
  军号声在战场响起,埃雷拉勒住缰绳,对马下持长杆巨大十字架的随军修士问道:“修士,敌人看起来对我们形成夹击,我们能取胜么?”
  一手持十字架一手抱圣经的首席随军教士年岁老迈,军团长问话时他正在祷告,并未立即回答上司的话。
  在垂头默念几句经文后他才缓缓将圣经塞回口袋,右手抽出腰间细长钢剑,草率地亲吻剑刃后他抬头道:“敌人很多,神也没有与这样的异教徒对战的经验,骑兵离我们远去未必能听到军乐,但天主一定会给虔诚的信徒以回应!”
  “还没到修士拔剑的时候,您该看好这个宝贝。”
  埃雷拉笑着指指高大的十字架,将手中大旗交给扈从,在马背上扬臂挥舞指挥节杖高呼道:“炮兵向东移动九百尺,步连队有序移动到炮兵北方列阵。”
  文艺复兴时代,欧洲贵族流传下来有军事气息的画像中常见的形象是身穿板甲,手上握一根棍子,那根棍子就是指挥节杖。
  节杖有长有短,长度与他们的军事传统有关,通常指挥节杖的长度是三尺,与方阵中士兵站位间距相等。
  埃雷拉与他身边来自哈布斯堡家族奥地利的德意志军士长也有指挥节杖,那个节杖还要更精致些,节杖尾端还有烫了金的平方根表。
  用的意大利军事工程学家吉诺罗莫·塞塔尼奥在嘉靖四十二年出版的阵型计算指南,能帮助军士长快速用数学计算出方阵各兵种排布。
  埃雷拉说罢,这才对旗手道:“带几个人装出被这种兵器吓破胆的样子,跑去通知西面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