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知道我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名头,如果不是我也可以是别人,爱尔兰任何一个贵族都能担当这样的任命,不能召集起足够的兵力与骑士,艾兰王国独立会主要依靠朝廷的力量。”
  “所以朝廷要设立府县接管行政、设立卫所掌握军事,甚至接管当地赋税我都没有异议,如果我的子民能过上中原子民这样的日子,付出再多我都愿意。”
  作为一个几乎没受到大航海时代影响的封建贵族,陈沐不能想象刚刚脱离中世纪没多久的贵族有多穷。
  在后世的推测统计中,尚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整个欧洲只有二十吨金与一百吨银,甚至还不够印加王被勒索的那一屋子黄金两屋子白银。
  明朝对朱晓恩来说就是天堂。
  如果让他选择,战争失败后定居塞维利亚还是定居天津,他一定会选择天津。
  陈沐听明白了,朱晓恩是在哭穷,哭的不是直观意义上的穷,而是在说,在艾兰国即将开始的独立战争中,他能做的有限。
  “我们会设立卫所、也会设立府县,但这不是为了掌握你的赋税或抓住你的军事,几千个士兵、一年几千两白银,别说皇帝,陈某都不会放在眼里——而且你要收多重的税才能收到三千两?”
  陈沐笑道:“这是为了让那片土地全面中华化。”
  “中华文化与欧陆文化相交融,或许一开始会显得不伦不类,但也许到你孙子继承王位的时候,你们就可以发展出更加繁荣的文化——如果在两年的时间里,你要养活一千名北洋旗军,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伙食?”
  朱晓恩眨眨眼,没太听明白,道:“黑面包、羊奶?”
  “我认为短时间里在那边只能养活一千旗军。”
  陈沐两眼一翻道:“你在拿我的人当农民?你知道他们在北洋军府吃的是什么,在海外,他们吃的也差不多。”
  “我们在西南海外打仗时,每一名旗军的供应是每日米八两、肉六两、猪油一两、咸鱼一两、鸡蛋一个、泡菜二两、茶三钱,每三日供应活鱼、活猪,还有当地水果管够。”
  “一千旗军所需的米、泡菜、咸鱼及茶,他们在率船队过去时会随军运送,其他的需要当地筹集,这是保证他们战力的根本。”
  “平时操练所耗火药、铅丸,他们带一部分当地提供一部分,并且要修建一座造船厂,用来保养六条战舰与六条辎重船,木料、铁钉这些东西也需要艾兰王国提供。”
  朱晓恩觉得自己要养的不是一千名旗军,而是一千名骑士。
  眼见艾兰王面露难色,陈沐摊手道:“不过他们的饷银不需要艾兰王国提供,这一份北洋军府会出,远航过去时他们的辎重船上会携带少量丝绸、布匹以及茶叶,需要国王寻找商人卖掉补充军费。”
  “如果供养困难,我可以减少先期向艾兰国派遣的船队,比方说六条船五百旗军?”
  “不不不,养得起,只要他们在遇到战争时能发挥出在校场上操练的战力,多一些也不怕,就照他们在西南作战时的辎重供应,一点都不会少,还会给他们备上一些酒!”
  “饮酒很有必要,但不能频繁,十天一壶。好,既然这件事明白了,那国王需要做的还剩一件事。”
  陈沐轻轻拍着桌子道:“抵达领地,一年时间内说服临近贵族归入你的麾下,两年内不要与英格兰开战,三年内不激怒西班牙,这样一来,艾兰王国就可以独立了。”


第139章 开蒙
  爱尔兰王国的地理位置对大明很有利,那个地方需要妥善经营,但在一开始陈沐没有将更多兵力放在那里的打算。
  当地要设立两个卫,远途航行的旗军应尽量避免靠岸即投入作战的环境,那里需要有足够的营房军寨让远途航行的旗军得到足够休息。
  何况当地落后的农业科技让那里无法养活被陈沐海量辎重养起来的旗军,一旦补给跟不上,后续的事会很难办。
  原来每天八两大米六两肉,突然换成小麦面包吃一两个月倒没关系,可一旦变成一年半载都是糟糕的食物供给,谁都不愿接受。
  他们达成陈沐的训练目标,经过一年半的训练,一期旗军虽然身高参差不齐,但其体魄各个都一百五十斤往上,就算本身是个瘦竹竿,照着陈沐安排的每日餐食吃下去,再配以大消耗体能的训练,都被吃壮实了。
  这些旗军的食物供给、训练强度都至少与将领家兵持平,这一点上东洋军府与殷正茂的西洋军府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殷大爷到现在还在南洋往来运兵呢,除了浙东鸟铳手、广西狼兵部几个精锐兵团,自两广抽调了大量的卫所军,他们四万军队的辎重价值才堪堪与陈沐一万旗军辎重持平。
  消耗米粮都差不多,但东洋军府对肉、蛋消耗太大了。
  各有各的好处吧,至少殷正茂不需要把主意打到当地仆从军身上,而且相对战力上还要比东洋军强一些。
  有更多人马可调动,像在果阿驻军一卫这种小动作人家根本就不必放在心上,但换了陈沐,他只能驻军一千户。
  没办法,一样的兵力给陈沐指挥……他发挥出的能力兴许还不如就用一卫人呢。
  领兵才能就到这儿了,陈沐能有什么办法?
  好在他有优秀的舰队长官与幕僚们。
  接种实验型牛痘的陈沐身上起了一点反应,但很快又生龙活虎起来,随后整个北洋军府开始了普遍的接种,起初分百户部开始接种,等到制作的痘苗多了,便开始以整个千户部为单位接种痘苗。
  也只有到这个时候,陈沐才有时间考虑一下家事,他的第二个孩子将在六七个月后出生,还有已经年满周岁的海龙今后几年的开蒙教育。
  孩子岁数太小,像跟着船队过来的莽虫,他的儿子已经可以在船舰上跑上跑下了,在这次去往亚墨利加的远航中,莽虫打算带上他的儿子,开始对帝国下一代海军将领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
  邵廷达关于育儿的算盘打得叮当响,五年后不出意外的话,小莽虫回来已经积攒了足够的海陆经验,弄不好身上还能带着下级军官衔,送入海军讲武堂学习两年,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毕业出来,亚墨利加的实权指挥使跑不了。
  抱有这样想法的南洋海军将领不在少数,基本上每条从南洋过来的战船上都有三五个少年,担任瞭望手、传令兵或将领亲兵的职务。
  这些光着脚板在船上跑前跑后的小孩子,五年十年之后就是大明帝国的海军新贵。
  陈沐对小海龙无缘参与这场意义重大的盛况感到万分遗憾,不过小海龙几年以后开蒙的人也找好了,赵士桢的老丈人工部北洋分局主事徐贞明。
  开蒙地点就在北洋军学堂旁边,工部一个新项目立即上马,兴建北洋小学堂,学期五年,除了传统开蒙外还教授传统数术与融合知识后的几何以及一部分兵科、工科、医科需要学习的常识。
  原本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从小学习外语,不过这个建议陈沐没准——相较而言他更乐于派人去欧罗巴教汉语。
  费半天劲,到时候这帮小孩子学一堆用不着的言语多辛苦?
  如此一来,北洋内部形成学习上的闭环,在小学堂开蒙、进学后升入医科院、研究院、讲武堂,对兵事有兴趣的毕业后再入南北讲武堂深造、医学有兴趣的直接留医科院或太医院、工科有兴趣的入研究院,有心走仕途的再去松江讲文院学习。
  左右学生家长都是军官,不论在哪学习、不论进学几次,都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上行下效,将来民间学院也会再一次受到启迪而完善教育制度。
  朝廷认同、推为定制不是开始,而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阶段结束。
  如今整个天下都知道,朝廷需要更多的新式人才,固有的传统教育需要再向上迈出一个台阶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朝廷的需求也是一样,过去一年四百来个进士就多得没处使,现在一年四百多个进士根本不够用,单单西南与南洋就要刮走近百名,更别说西洋也开始向朝廷打报告了。
  海龙至少要四岁再开蒙,第二个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不用做小学堂开设立的小白鼠。
  就南北讲武堂、讲文院、北洋军府的经验来说,新设立的小学堂就算准备再完善,前几期也是有弊端的,等到海龙入学的时候,应该会相对完善一些。
  除了家事,南北二洋军府、南北二军器局接下来几年的任务指标也由陈沐下达。
  诸如每年造多少条船舰、造多少支铳炮、造多少件甲胄、准备多少火药,全部经由北洋军府测算后分派各地,甚至精细到两京一十三省军兵武器换装。
  “依照去年产量,宣府军器局每年产燧发铳八千杆,南洋卫军器局每年产燧发铳两万八千杆,北洋军器局每年产燧发铳四千杆,这个数字是留有余量的,合计四万杆燧发铳。”
  “宣府与北洋军器局产量还能进一步提升,我认为明年五万、后年五万六千杆燧发铳是可以做到的。”
  南洋的燧发铳产量高并不是因为制造工艺,而是因为铳机、铳床、铳管等零件已经多数外包给佛山等地匠人,南洋主造制造工艺最难的一部分,余下验收零件组装。
  为保证质量,各炉户依铁冶村编号,零件在组装成铳前经四道检验工序,这一点不论在宣府还是北洋,都没有这么严格的。
  一杆南洋造铳拆开,铳管、铳机、铳床上都有验收人的名字,而且还分别制定了损坏年限。
  产量最高的反而是质量最好的。
  “从各地提一批换下来的火绳鸟铳,装船一道运往亚墨利加,我有预感,等咱大明的舰队到那边,这东西就是硬通货!”


第140章 射手
  铳造起来很容易,只要明白怎么造、保证原料质量,村里铁匠都能造,无非是费工时罢了。
  但北洋与宣府要想用南洋军器局的方法,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固定这一流程。
  但同样都有优势,宣府边疆重镇,有大量军匠可以作为外包零件的产地;北洋临着运河,能外包零件的选择地更广。
  在将来,北洋军器局在鸟铳这方面的制造潜力是高于南洋军器局的。
  整个大明的兵器制造潜力其实还没有开发到一半,天下各卫废弛的军器局不堪大用,如果这部分军匠能像南洋军器局那样焕发生机,大明军器的制造能力更能突飞猛进一大步。
  只是陈沐实在没有能力去全面调动这份力量,他目下的能力只能通过志同道合的都指挥使司长官来影响地方,比方说锐意进取的山东都司的指挥佥事魏如枢。
  那边抽调各卫精悍组成新军营,在登州卫进行操练,办得如火如荼,同时也在整顿军器局,不过魏如枢的威望有限,调度器物匠人也不像陈沐这么得心应手,登州卫军器局的军器产量连供给山东新军都不够。
  他那一共才抽调兵力组成一卫新军,号莱登新军大营,所需铳炮甲械一半都是从北洋换购的。
  不过他很聪明,不像广东诸卫长官直接用旧铳或铁矿来换购,铁矿打成合用铁锭送到北洋换购价更低,并派遣军匠至北洋军器局学习。
  如今那边已经能自己把旧火铳、铁锭自己打制燧发鸟铳了。
  陈沐曾派人从那边取过两支样品,有都指挥佥事看着验收,质量还不错。
  魏如枢要是能做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