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开海-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下懂的不多,那官吏之难、兆黎之苦,陈沐一概不懂,只会占着官身的便宜,经略些许贾事,做做兵器。但我是大明的将军,就像马将军最懂北疆戎事一般,在下也关心南洋海事。”
  “国家到这个地步,发给南方卫所的火铳不知何时会炸膛,北虏犯边太仓却没有余银支付来年边军饷银——海外有钱。”
  陈沐觉得自己现在的表情一定是痛心疾首,他确实很痛,他觉得自己用刁钻唇舌欺骗吴巡抚这样的老实人,他的良心在隐隐作痛,但他还是非常熟练地张开手臂锤在茶案上,慷慨道:“别人不造海船我来造,别人不制铳炮我来制,朝廷无银拨款我自己把它赚来,都放在卫所的账上。”
  “怕遭人猜忌,陈某人在广东都没有房子,若非陛下赐我宅邸,解职后在广东都没有半面墙为我遮风挡雨,那是因为别人不知道的我知道。”
  “在南洋,那些番夷跨过同大明土地一样宽阔的大海,从马六甲到濠镜澳、从濠镜澳到日本国,从日本国到吕宋,再从马六甲开回他们的国家,一个乞丐驾片板,到濠镜就能买一艘福船,当他从日本国回到濠镜,买卖间所积攒的财富就够买下十艘大福船,当他载着茶叶、瓷器、丝绸漂洋过海,就能跻身巨富。”
  陈沐对上吴兑难以置信的神色,认真点头道:“大多数这么干的人,都死了。”
  “海难、海盗、还有沿途各国官兵,杀死他们轻而易举,历尽劫难,十个人中也许只有一个能活着回去。但这一个人,有买下一千个人的财富,等他再来,就会驾载满亡命之徒、鸟铳火炮的大船乘风破浪,没有人能杀死他们。”
  陈沐张开五指,对吴兑道:“那是五十年前屯门之战,葡夷刚来时的情况,他们总有一天还会卷土重来。当陈某还是清远卫小小总旗时,时任两广总督军门的吴侍郎拔陈某为香山千户,那时他让在下遏制番夷,据守濠镜。”
  他们当然会卷土重来,陈沐心中十分清楚,就算他们不想来,陈沐也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来。
  “陈某了解番夷,知道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当他们兵船重来,在下将确保让他们和其先人一样葬身海底。”
  吴兑不知应怎样回应陈沐,是该说其太过杞人忧天?还是该宽慰他不要多想呢?
  不管怎么说,吴兑都觉得这不是他该对陈沐说的话,该说这些话的是高拱,不是他吴兑。
  陈沐面容慷慨,但心里有点打鼓。
  吴兑是不是看出来什么了,不然他怎么不说话?
  他又咬咬牙,道:“何时发兵、何时打仗,那是高阁老要做的决定。陈某能做只是在发兵之时,让陛下与阁老无军费之难、军械之忧。”
  “陈某不知什么以德服人,只知道咱是大明朝的将军,大明朝现在没钱,海外有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隔着海,那也是王土。”
  “如果朝廷要用,几位阁老只要一封信来,陈某只留一百两,一百两够陈某潇洒活着了,余下银两即刻交送户部。如果朝廷不用,陈某再筹备两年,筹出百万金银,练雄兵、制铳炮、修巨舰,只等陛下与诸位阁臣议定南征,不费朝廷一两银,助朝廷再下南洋。”
  这话不是对高拱说的,因为陈沐知道,高拱在阁内待不到那么久,他的皇帝,恐怕也活不到那么久。
  但这话有意义,因为有意义的话只能说给能听懂的人听。
  “广东的俞帅、汤帅,名将如云,有他们下南洋,诸夷之辈,不足为虑,一年少说为朝廷交送五十万两白银,陈某也能在京中享人间乐事,何其快哉?”
  “如果这不够,在下不才,征战不强于诸帅。”
  “但用我。”陈沐说着起身,抬起两根手指,轻笑一声,微微扬起脸:“银两翻倍。”
  早上好,献祭一本《三国之主宰中原》


第98章 日上
  这种感觉很奇妙,陈沐明明在同吴兑对话,但他认为这些话不是在对吴兑说,并且他也确信,这些话会通过吴兑之口传进他想让听见的人耳朵里去。
  吴兑走后陈沐在府邸回忆很久,确定自己表现得非常到位,这才破例让土豆温上一壶黄酒,坐在府衙厅门口木阶上,对着院子里不结果的桃树把玩手铳。
  美中不足地想着,自己该早点决断,让李旦他们串通一下,引西班牙人北上。
  要是吴兑前脚把这番夷人迟早卷土重来的言论告诉高拱,后脚上他们就打上门来,效果肯定好的很!
  不过这也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在吴兑的表现看来,高拱没打算追究那些问题,这让陈沐有些摸到高拱除了高傲的性格外另一部分特质。
  在韦银豹叛乱中,高拱坚持任命殷正茂为两广总督平叛,朝臣曾就殷正茂的名声而提出异议。
  人们知道殷正茂任法严、善战,不过性情也贪婪。但高拱说,我给他一百万两,纵使里面一半都没了,事情也能立刻办好!
  高拱用人不拘一格并且多手准备,尽管上面用着殷正茂并给予完全信任,同时让两广培养自己的人才,派人去整饬官吏,遴选才干。
  他有可能不喜欢你,但你对得起官职,他就对得起你。
  说到桃树不结果,陈沐郁闷的事多着呢。
  人们都说兰花开花极香,李焘送陈沐的兰花养了好几年,从南到北他都带着,叶子长得茂盛极了,可就是从没开过花。
  院子里桃树不结果、屋檐下兰花不开花,陈沐已经认命了。
  转眼时至七月,内阁那边没给陈沐回信,既没说要银子、也没说下南洋,陈沐索性也不多想,继续兢兢业业地练兵揽财。
  钱生钱对他来说是件容易事,来北方一年,一不小心又存下二十万两金银。沈江在六月底提早运送来今年下半年的十六万两,转眼陈将军身家再度暴涨。
  宣府军兵击掌相庆,原因无他,朝廷先前军饷始终是欠着,六月发三月的、明年发今年的。自打陈将军上任以来,从不拖欠,虽然发饷习惯有点蠢,总要一队一队排着去领饷,单单发个饷银就要耗去几日时间,但饷银从来足数,而且还提前发!
  “你们是各卫选出的采买旗军,张家口马市,你们要去买什么,都知道吧?”
  宣府召集了诸卫精通买卖的旗军,陈将军对其训话,交与每卫足数银两,道:“从宣府市买绸缎、广锅、茶砖,等马市一开,就去拿绸缎、广锅、茶砖去换牛羊、换毛皮,虽然那叫马市,但不要买马,没那么多钱,谁敢牵马回来陈某就让你当马!”
  时至七月,张家口马市要开了。
  王崇古在议和后与朝廷斗智斗勇,因为嘉靖皇帝在位时曾定下规矩,往后不得开马市,要对蒙古封锁。但其实这种事,就同海禁一样,官府可以禁,但屡禁不止。
  所以王崇古才倡议,与其屡禁不止,不如干脆打开再来限制,想办法绕过嘉靖皇帝的规矩,在边镇开了不一样的市场,不用银子,由商贾以物易物,宣大开了市场,让俺答部换取生活所需,同时每年向朝廷进贡。
  贡品不多,俺答等部落酋长,每部每年向朝廷献马二三十匹,但塞外的相应很好。
  俺答汗是守卫王庭的小汗,像他一样地位的酋长在蒙古还有一些,自俺答封贡得到王号,河套不远千里到保定被陈沐揍一顿的小吉能、再往北的瓦剌,诸部都派人向朝廷请求封贡,除了北京北边的土蛮,大家都希望能得到互市的权利。
  九边突然就安定祥和起来,老百姓都放下兵器拿起锄头,饱受军争摧残的九边竟显露出一丝安居乐业的势头。
  但百姓安居乐业,边将可清闲不起来。
  高阁老火急火燎地不停传信鞭策边将,单单六月里就向边镇发过三通信,一再重申议和是为了下一次战争,要练兵、要备寇,不得轻松。
  也没人轻松,尤其爱搞事的陈沐,绝对不会让军兵轻松的。
  军器局新铸火炮除了送往京营及大同城关的,还留下八十门大小火炮,着重分配给董氏兄弟车骑营,并把二十门留在自己本部,随即给王崇古奏上手本,要趁开边市蒙古诸部入塞的机会在宣大做联合演习。
  之所以叫联合演习,就是他和马芳,搞车马步炮联合作战。
  陈将军手上也有骑兵,军器局新造火铳造好他就武装了自己麾下五百骑,勤加操练半年,这帮骑兵面前能在马上放铳,但精准低得惊人,但陈沐没办法——这帮人,和塞外骑兵在马上拼不得弓刀,马背上揣四三一长四杆铳,战前装好上扳机,真到临战就崩吧。
  都打完要是还没跑成,那就只能抽出马刀和人干了。
  联合演习的效果还不错,最大的风头还是被火炮抢先,陈将军手上五十门火炮,再加上董氏兄弟,足足上百门重炮。马爷的骑兵还没冲出去,战场已经被炮弹犁了一遍,骑兵由侧翼跑过去回旋兜击也用不着了,只能再从侧翼意思意思冲回来。
  满地圆滚滚的炮弹,骑兵都不敢让马下脚。
  演习本身没意义,但带来的震慑意义很大,至少俺答诸部在听说陈将军想要羊毛后,一个个马队往镇朔将军府里送,连皮带毛,都给他送来。
  聚少成多,万全都司的毛纺厂可以开工了。
  互市对陈沐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能让军余找到更好的事情做,一次开市就让他们在各卫里开起养殖场,养猪、养羊、养牛,当然也少不得鸡鸭,肉食保证之外还可以织毛衣毛袄毛毯子。
  比不得南洋卫暴利,但多少是些收入,算上军田,食饱穿暖外还能有点结余。
  巡抚吴兑对万全都司的运行方式很感兴趣,受万全旗军织毛衣启迪,在宣府办了第一家官办毛纺厂,招的全是什么都不怕的老太太,还真别说,产能比陈沐的万全毛纺厂还高,人家都是熟练工!
  总之,在这蒸蒸日上里,镇朔将军迎来新的秋天。


第99章 跳海
  紫禁城,西苑值庐。
  这是一处不显眼的小房子,尤其在殿宇林立的紫禁城中并不显现,但它曾是朝廷显贵所在。嘉靖皇帝时,因在西苑炼丹,值庐就成了内阁大臣值班所在,不过如今已经无人使用了。
  自嘉靖帝驾崩,隆庆帝再度上朝,内阁成员又回到文渊阁办事。
  不过今日,值庐又迎来两个老熟人。
  高拱擦拭书案灰尘,摇头叹道:“这才几年,内官打扫已仓促至此,案上落灰都不管不顾,宦官是聪明人,知道这里用不着了。”
  值庐中另一人较之高拱要清秀得多,是次辅张居正,他点头感慨道:“值庐小,四五个人就显得拥挤,东西向既不通风,整日还要被太阳晒,但当时阁臣可不觉得难过。”
  “怎么不难过。”高拱诧异地转头,道:“太岳难道忘了高某昼出暮归来值庐点卯?”
  张居正轻笑,道:“肃卿兄把家迁到西安门,可不是因为怕日光晒,那不是忙着颠鸾倒凤么。”
  “没有那时昼出暮归,如今哪有观儿?”
  高新郑老来得子,春风得意。
  陈沐要是在这,怕是要瞪眼。原来高拱当内阁大臣时不但翘班,而且还翘班生娃,为了翘班生娃专门把家搬到西华门外!
  怕是和高阁老比起来,他陈将军是极其务正业了。
  “阁老今日带仆重游值庐,是为何事?”
  谈笑两句,张居正稍感气氛轻松,这才对高拱发问,其实他心里知道是所为何事,猜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